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匡九合-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张力给大家的印象是难以接近,也不贪财好货,那么要走门路的,自然是从他老丈人英国公处入手了……

    世间的事情总是一正一反,京师中自然也有人不高兴,内阁首辅温体仁,最近便感觉如坐针毡一般。

    船板胡同温体仁府邸后花园中,温大人在鱼池边上观了好一阵鱼,最后眼睛微眯,负手而立,不再看那鱼池。

    这里依然没有任何人打扰,温体仁慢步走到一旁的太师椅前坐下,心中开始思考起对策来。

    张力用出这一手避实击虚,收复了大片国土不说,还解了顺义之围,一时间声望在京师中如日中天,无人能比。

    不过,沉浮宦海几十年的温体仁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异样!

    这些天早朝议事,崇祯皇帝虽然表面上对张力大加赞誉,可是……每次下朝的时候,温体仁都发现万岁爷的脸色愈发阴沉!

    也许别人看不懂,但是温大人自然是一眼就能看出端倪!

    无他,功高盖主耳!

    现在皇上明面上虽然不说,但是心中对张力的猜忌之心愈来愈盛。大将统兵在外,连战连捷,有时候恐怕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温体仁脸上浮现出久违的微笑,似乎已经想好了该如何行事……(未完待续。)

第423章 无人可制() 
海州卫城的守将是甲喇章京库登巴,隶属于正黄旗。正黄旗和镶黄旗是大汗黄台吉直辖的两旗,所谓大汗亲军,不管是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是优先供应的。甚至,库登巴麾下一千正黄旗女真兵士,个个都批上了双层甲胄。

    原本海州卫的守军有一千正黄旗女真人,五千汉军旗。可是复州卫和盖州卫失守以来,从两地涌来了大量的逃兵,而且辽阳的守将也派出三千女真人和一万汉军旗前来增援。

    所以,现在海州卫城已经有女真八旗七千人,汉军旗超过两万,兵力上甚至不比前来攻城的团山军少……再加上城防坚固,库登巴自然是信心满满,海州卫城又怎么可能失守?

    辽阳、沈阳之外,地理位置最为重要的便是这海州了,所以女真人甚至放弃了大量的小城和军屯,将兵力全数集中于此。一时间,辽东所有的焦点都在海州城下。

    库登巴五十多岁,身材不高却很壮实,他是个谨小慎微之人,与一般的女真将领嚣张跋扈的性子有很大不同。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让颇有“识人之明”的黄台吉很放心,故而让他来守辽沈的南大门……海州卫城。

    此刻,库登巴和一众将官站在海州城墙之上,极目向远处的牛庄驿望去。不过距离太远,压根也看不见什么,最终还是等到了几匹斥候快马返城。

    库登巴立刻下令打开城门,让斥候入城。斥候登上城墙之后,汇报了他们看见的情报……团山军全军都在砍树,打造简易盾车。

    这实在是很合套路的做法,攻城就需要盾车,而盾车不足的话,那就原地打造呗!

    一众经过将官们也七嘴八舌说不出个所以然,只道团山军恐怕还是要强攻城池。若是强攻的话,城头上的火炮,女真勇士们的弓箭。都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不管怎么看,海州城简直就是稳如泰山一般。

    只是,库登巴只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空荡荡的。却又说不出原因来。或许是数十年谨小慎微的性格,让他察觉到了一丝的诡异和危险。

    ……

    入寇大明大半年时间之久,围困顺义的蓟辽军两月时间的后金**队,终于开始撤军了。

    洪承畴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就要哭出声来。看着后金**队颇有章法的徐徐撤退。洪承畴脑子里何曾冒出半个“追”字?

    直到观望了三天,确定敌人已经撤得一干二净,洪承畴才长出了一口气,立刻将大军从顺义带回了永平城。

    永平城乃是洪承畴当初出发的地方,两个月过去,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十数万蓟辽军在每天与二鞑子汉军旗的消耗战中,仅余了六七万人,而且士气极其低落。

    然则,蓟辽军终究没有被鞑子灭掉,洪承畴就算没有功劳。至少也可以得个“善守”的评语。随着祖泽溥的辽东援军赶到永平,蓟辽军又恢复了八万多人的实力。

    永平城守御官厅之中,洪承畴依然是坐在帅位之上,而祖大寿和吴三桂分列左右,祖泽溥、祖大乐等将位于更靠外的位置。

    大厅内气氛略微有些沉闷,众人各自都在琢磨着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利益,一时间有些冷场。

    祖大寿这段时间苍老了许多,年过五旬的他头上的白发几乎已经超过一半了。祖大寿悠悠叹了口气,暗自忖道:自己真的老了吗?

    现在张力已经掌控全辽。特别是锦州和宁远城,这可是祖氏辽西将门的老巢!祖大寿瞥了一眼儿子祖泽溥,心中还是有些感动的。自己的这个儿子虽说谋略不足,不过还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他天远地远地入关救援自己,虽说被张力钻了空子,却也足见其一片赤子之心。

    祖大寿纵横辽东数十年,对于形势的判断远超余者众人。他发现了一个无可奈何的事实,张力的团山军在辽东,无人可制!

    虽说建奴的军事实力比团山军强很多。但是凭借锦州和宁远两座坚城,鞑子在辽东是寸步难行。现在张力居然开始反攻女真人,能够取得多大的建树还不好说,但祖大寿心知肚明……辽东,自己回不去了……

    洪承畴将祖大寿连连变化的脸色尽收眼底,隐隐约约猜出了他心中所想,故而率先打破了沉默:“祖都督,辽东既然有督师张大人镇守,将军何不放手,做个逍遥总兵官?那宣府总兵此次阵亡,空出位置来,本总督立刻上奏折,保举祖都督为宣府总兵!”

    祖大寿心中早有此意,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辽东那犄角旮旯也没什么好待的,远不如宣府繁华。若是在宣府任职总兵官,也是一桩美事呢!

    一想到次,祖大寿上前两步,顿首一拜:“全凭总督大人做主……”

    洪承畴正捋须微笑,忽然祖大寿又开口了:“总督大人是蓟辽总督,这宣府的总兵官,恐怕……”

    这话是说宣府不是洪承畴的辖区,洪总督有些越俎代庖了。

    洪承畴冷哼一声,淡淡地道:“祖都督无需多虑,那宣大总督张宗衡此次逡巡畏战,早有御史言官弹劾于他!”

    顿了一顿,洪承畴喜笑颜开地道:“唔,既然辽东督师张大人如此得力,本官这位置恐怕也要挪一挪了,免得旁人说本官掣肘张大人嘛!”

    此言一出,众人心中哪有不明白的,看来蓟辽总督洪承畴洪大人,很快就要摇身变为宣大总督了……

    张力在辽东太过强势,祖大寿和洪承畴都不愿意与他打交道,还是躲远一点好,随他折腾去。不管他干掉建奴,还是建奴干掉他,都对大家有好处,众人很乐意看戏……

    洪承畴整了整嗓子,干咳了一声之后,开口道:“诸位都是自己人,本官也就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那张力在辽东战功显赫,咱们在关内却也不能被他比了下去,还是要弄点战功才好在朝廷上说话!”(未完待续。)

第424章 明白人() 
众将一听洪承畴说起战功,不由得也都伸长了脖子,都露出了期待的神色。先前与汉军旗连番大战,说白了也就是火器对轰,双方伤亡都很大,但是蓟辽军压根也没弄到多少首级。

    孔有德出身明军武将,对于大明叙功首重首级非常清楚,故而他虽然是炮灰,却也不想让洪承畴他们占了什么便宜去,所有阵亡兵士的尸首一律运走火化,尸体烧成骨灰了。

    对此,洪承畴、祖大寿和吴三桂都恨得牙痒痒的,却没有什么办法,毕竟蓟辽军依托壕沟防守,根本不可能出去反攻。

    现在鞑子撤军,没准机会就来了……

    也只沉默了短短一炷香时间,在场众将也都想明白了。建奴野战不可敌,自不必说,连想都别去想;孔有德等汉军旗行军布阵也颇有章法,野战对阵蓟辽军恐怕还有不小的优势;唯独蒙古二鞑子贪财好货,先前劫掠的东西被张力弄走了,最近补充了一些,但肯定无法满足他们的贪欲!

    这,就是机会!

    洪承畴扫视了众将一眼,沉声道:“北虏首级虽比不过东虏,但是比汉军旗的首级更值钱,咱们这次便争取灭掉一部北虏……唔,北虏部落的人数嘛,以三千人左右为宜!”

    蓟辽军全军八万人跑去灭三千人的蒙古二鞑子部落,众人不以为奇,反倒一脸凝重之色,似乎颇有些担心能不能吃掉对手……

    洪承畴将大家的迟疑之色尽收眼底,云淡风轻地道:“众将无需多虑,咱们广派斥候探查蒙古二鞑子行踪,务必打有把握之战!”

    “谨遵总督大人之令!”众将齐声应诺,很快便从官厅中鱼贯而出,纷纷回营安排布置。

    ……

    就在辽东、京师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有一方势力终于也耐不住寂寞,开始折腾起来。

    “闯王”高迎祥突破陕西剿贼总兵官孙传庭的围追堵截,跳出封锁圈以后,径直往湖北杀去。

    而河南总兵左良玉终究没有堵住“八大王”张献忠。后者十数万大军,也流窜进了山东地界。大明朝在山东无兵可以抵御,一时间连连失地,张献忠的兵锋甚至直达济南城下!

    京师再度炸了锅。就在不久前鞑子的大军才从顺义撤走,现在往宣府而去。这尼玛鞑子还未出塞,流贼又起来闹腾了?在很多有心人眼里,大明朝……真真是处处透露着亡国之相呀!

    在崇祯皇帝根深蒂固的思维里,建奴也好。北虏也罢,都是些烧杀抢掠的强盗而已。这一次鞑子入寇,虽说中间有些曲折,不过也总归如以往一样,他们抢够了,就走了……

    可是流贼不一样,这些人是陈胜、吴广,张角、黄巢,他们造反乃是为了改朝换代!

    所以,崇祯皇帝便异常紧张。一连多日早朝都是商议如何处置流贼的事情。朝廷衮衮诸公们议了多日也没议出什么章程,崇祯皇帝不得不将内阁首辅温体仁单独叫到御书房中,希望他能拿出个主意来。

    此刻在御书房中,温体仁依然躬身而立,眼观鼻鼻观心,保持着他那内阁首辅的雍容气度。

    而龙椅上坐着的崇祯皇帝正凝神屏气地看着一封奏折,这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吴公公,啊,不,吴总兵所上。内容则是要求带兵前往山东剿贼。

    温体仁自然是早就看过这奏折,而且还批示了一个“可”字,现在转呈皇帝,就看他如何决断。

    吴三桂的心思。温体仁又岂会不知?

    蓟辽军中洪承畴和祖大寿官位、履历等等各种身份都碾压吴三桂,他不想继续混蓟辽军了,而想自立山头!

    大明朝论首级的战功之中,首重东虏,其次北虏,再次二鞑子汉军旗。而最末一等才是流贼。可以说,流贼你就算杀了几千上万,也捞不到多少战功。

    原因自然是大家都懂的……流贼其实也无非是大明朝的百姓而已,武将们砍下百姓的人头,说他是流贼,他就是流贼了……这种事儿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便是所谓的杀良冒功。

    故而打流贼除非捉住流贼的头目,譬如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人,才有说话的资本。否则无论你拿多少首级来,鬼知道你是不是杀的百姓?

    洪承畴和祖大寿不愿意去山东,而一门心思想着北虏的首级,所以吴三桂便站了出来,要求前往山东平叛。

    温体仁冷哼一声,暗道这吴三桂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跟着洪承畴、祖大寿等人只能喝汤,所以想自个儿出去吃肉了……

    崇祯皇帝将奏折看完,紧绷着的神经略略有了一丝松弛。他看了温体仁一眼,开口问道:“温爱卿,吴三桂去山东平叛之事,爱卿认为可行?”

    温体仁何等人也?立刻捕捉到了这句话中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尼玛,什么叫自己认为可行?若是吴三桂吃了败仗,屎盆子可就扣到自己身上了!

    老成奸猾如温大人者,又怎会留下如此的破绽?

    温体仁一脸肃容,朗声应道:“吾皇圣明!臣对于兵事不太擅长,不敢妄言。不过先前陛下曾称吴三桂吴总兵乃是军中之龙,而后又授予他山海关总兵之职……啧啧,陛下真是有识人之明呀!吴总兵此番前往山东,必会肝脑涂地,以报陛下大恩!”

    温体仁轻飘飘地一段话,立刻便将自己同意说成是“皇上同意”,成功地将“锅”甩掉……往后吴三桂打了胜仗自然自己有功,若是吃了败仗,那谁也不敢放出个屁来,皇上决定的事儿么!

    “唔……爱卿言之有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