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匡九合-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世之中,只有这两种物资是最赚钱的,反正给别人也是做,不如交给英国公,总不能让自己的老丈人喝西北风吧?

    现在灵儿说“不按规矩进货”,张力立刻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肯定是说土豆的最低收购价。

    团山堡目前粮食产量最高的乃是土豆,精耕细作的熟田产量能够达到七八百斤。老百姓也吃不了这么多,便涉及到买卖的问题。

    在小冰河期里粮食产量本来就很低,而大明国内的晋商向来是为了搞到粮食卖给“人傻钱多”的女真鞑子而不择手段。为了将土豆严格控制起来,张力严禁任何商行倒卖土豆,只能由团山堡指定的商行就行收购。

    这仅限于土豆,因为大米和小麦辽东根本不适合生产,基本属于纯买进,还是需要商行互通有无。

    那么问题就来了,土豆作为一种新型的粮食,定价问题就颇为棘手。在小农经济的年代,信息闭塞,老百姓也不知道到底该卖多少钱。

    张力参考后世的粮食最低收购价,为避免谷贱伤农。让戈希梦他们定下了一个必须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的买入价格。

    果不其然,屋子里又传来了若晨的声音:“原本夫君让父亲参与粮食的收购,这里面便有了一层利润,现在父亲压低价格不说,还默许下面的人将按限价正常收购的鼎盛行的人打伤了,这事儿父亲肯定做错了。”

    若晨眉头紧蹙。叹了口气:“唉,夫君在外为国征战,可父亲去为了些蝇头小利破坏规矩,外面的人明着不说,背后还不知道怎么嚼舌头呢!”

    灵儿嘟着嘴道:“夫人,那怎么办?若是按规矩办事,老爷面上恐怕不太好看呀!”

    若晨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地道:“我现在就给夫君写信,让他解散父亲的商行,以后不再做买卖了。唔,你去通知戈希梦,就说我说的,打人者按律法处置,我们家绝不护短。”

    灵儿吐了吐舌头,也不敢多言,小声应诺道:“是,夫人。”

    就在灵儿转身准备出去的时候,张力干咳了一嗓子,走入了房间。

    灵儿顿时愣住了,而若晨也是一怔,旋即脱口而出地道:“呀!夫君回来了!”

    张力微微一笑,给了灵儿做了个出去的手势,笑着道:“刚才你们说的我都听见了,夫人说的先不必去办,我会专门去找戈希梦。你现在去给我做一碗姜汤来……阿嚏!”

    张力打了一个喷嚏,灵儿连声应诺,一溜烟地跑出了屋子。

    若晨将张力迎到主位的太师椅上,自个儿陪坐在一旁,嘟着嘴道:“怎么?染上风寒了?你的医术那么高,要不开个方子?”

    张力摇了摇头:“那倒不用,就是这天气太冷,祛祛寒气就好。”

    若晨点了点头,旋即开口问道:“你要回来,怎么也不来个信儿,让我准备准备?”

    张力哈哈一笑,道:“有什么好准备的。我回来也是为了正事……”

    若晨一愣,嘴巴动了动却没有说话,便沉默了下来。张力知道若晨从来不过问团山军的事情,也就不继续往下说了。

    片刻之后,若晨低着头,小声地道:“你刚才在外面都听见了?”

    张力故意板着脸,沉声道:“全听见了。”

    若晨一抬头看见张力脸色不好看,心里更是愧疚,急得眼泪在眼眶中打着转儿:“我……我……我让父亲辞了差事,安心在家待着吧!唉,一听到晚尽给你添麻烦!”(未完待续。)

第488章 擅守之人() 
张力摇了摇头,轻轻地拉着若晨的手,淡淡地道:“我知道你心里的想法。。om岳父这件事儿确实是做错了,也应该受到责罚,不过却也不必反应如此过度。”

    若晨“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可以想见这些天她肯定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也许是母亲宋秀娘,亦或者主管民事的官员戈希梦等人……大家虽然都不明说,但是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若晨,看她这位“主母”,如何处理自己娘家的事情。

    若晨原本坐在张力身边,这会儿将头埋在张力怀中,痛哭起来。

    张力轻轻地抚摸着若晨的秀发,轻声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切都按律法来办,我记得第一次压低收购价格,惩罚应该是罚款吧?”

    若晨抽泣着道:“是呢!可是外面人不说,心里肯定想着哪有自己罚自己的,还不是走走过场?”

    张力微微颔首,确实,这年月像张力这种“君主级别”的人,讲究一个“家天下”,大家也都默认如此。张力罚自己岳父的钱,那还不是做做样子给人看的?

    张力沉吟了片刻,对若晨道:“我知道你是在乎我的名誉,不愿意旁人说我的闲话。然则你也知道,我一贯推行的是法治,而非人治。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话说了几千年,能做到的却是绝无仅有。”

    张力苦笑一声,自嘲地道:“恐怕,我自己也做不到呢!”

    若晨止住了哭声,抬起头看着张力,道:“上次你不也说过,循序渐进,慢慢来吗?我琢磨着既然父亲破坏了规矩,便重罚于他,也好让旁人看看……”

    张力摇了摇头,淡淡地道:“何为公正?那自然便是一视同仁,不管犯事的是谁。岳父坏了规矩。那就按规矩来惩罚他,就是这样。”

    若晨蹙着眉头道:“罚银子吗?父亲就是交了罚银,其他人恐怕也要说闲话呢!”

    张力轻轻地“嗯”了一声,显然若晨所说也有道理。张力治国的终极目标当然是“依法治国”。可是这年月说这些,鬼才信呐……唔,估摸着连鬼都不信……

    就譬如什么民主、自由,都是需要民智已开的时候才能逐渐给老百姓灌输,就目前这状况。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鼓吹这一套只能被人当成疯子罢了。

    张力略一沉吟,便计上心头,开口道:“唔,团山水师提督陈正c一直在跟我抱怨,说咱们水师炮舰太少,一直不敢与郑芝龙的舰队开战。这样吧,以后罚没的银子,便专款专用,作为水师添置炮舰所用。你父亲的罚银。就买一膄四百料的小炮舰,名字便是'英国公'号!”

    “啊?!罚银买炮舰?还用父亲的名号?”若晨一惊,脱口而出道。

    张力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道:“以后罚银都按这规矩办,专门发展团山水师。岳父这事儿闹得满城皆知了吧?四百料的炮舰还是属于小船,也就几万两银子,让他自个儿花钱买个教训,以后不可再违反团山堡的法规了。”

    若晨略一思索,很快就转忧为喜,小声地道:“这个法子好!一则父亲也受到了责罚。二则买的炮舰大家伙儿也都看得见,真是两全其美呢!”

    张力一边揉着太阳x,一边道:“还说回家休息休息,却哪又休息得了?”

    若晨看了一眼满脸风霜之色的张力。有些心疼地轻轻摸着张力的手,道:“今儿个我亲自下厨,给你弄几个小菜吧?”

    张力笑着道:“好,也有好久没有吃你做的菜了。”

    两人又说了许久的话儿,最后张力从家中出来前往锦州议事官厅,若晨则是在家准备晚餐。

    ……

    锦州议事官厅。久未露面的康兴安一脸恭敬之色,正肃立于堂前,等待着张力的到来。

    这次张力回锦州,可以说最直接的一个原因便是要来见安子,见安子带来的那个人……

    在康兴安的右边同样躬身立着一人,这人三十来岁模样,躯干丰硕,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肤色微微发红,颌下一把胡须微微飘动,整个人显得颇为精神。

    “阎先生,张大人今日刚刚回到锦州,便指名道姓要召见你,可见在下并没有虚言吧?”康兴安微笑着看向阎先生,一脸的自信之色。

    从崇祯五年到现在的崇祯九年,整整四年时间里,安子一直都被张力派到外面去拉拢人才。当初宋应星用了小半年时间,因为有朝廷的官职任命,所以并不算太费事。而后安子混进农民军张献忠部,成功“策反”了年纪轻轻的李定国,这用去了一年的时间。

    张力当初给他布置的任务,就是找来三个人……三个张力认为在明末最值得钦佩,最不该被埋没,最应该受到重用的人。

    宋应星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大致也是属于袁隆平一类的人,效用自不必赘言;

    李定国在崇祯朝并没有太出彩,而是在明亡之后的南明时期,凭借一己之力,在西南一隅几乎可以说是打得满清鞑子遍地找牙。

    满清当时入主北京城的摄政王多尔衮,在屡次被李定国打得灰头土脸之际,派上了杀手锏吴三桂,可惜吴公公,啊,不,平西王也屡屡战败。多尔衮当时几乎已经做出决定,要放弃西南七省,可惜最终还是由于汉j的出卖,李定国不得不远走缅甸,最终病逝他乡。

    明末李定国擅攻,而另一个人却擅守。

    史料记载明末擅守的人也很多,譬如袁崇焕和史可法。这两人都位居高位,而且都是手握大权,也许他们能力可能还是欠缺了一些,故而也难以扭转时局。逝者已矣,至少这二人都没有投敌,比起吴三桂、洪承畴、孔有德这些垃圾要强一百倍。

    但是,有一个人却是能力远超圆嘟嘟和史阁部!

    他并不是什么高官,甚至手下连正规军都没有,因为不肯“剃发易服”,而带领义民抵抗满清,坚守城池……

    康兴安看了一眼这位举人身份的阎先生,心里不由得再一次泛起了嘀咕:张大人为何如此看重于他?

    大明朝十三行省,英雄豪杰无数,张大人为什么只看重一个半大的孩子李定国,一个破落的举人阎先生?未完待续。

第489章 带发效忠()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当张力轻轻吟着这首绝命诗,缓步走进议事大厅的时候,他看向阎先生的眼光中充满了崇敬之色。

    没错,康兴安带回的这位举人阎先生,名字叫做阎应元。

    历史上阎应元只是区区的一个江阴典史,本来当时江阴隶属的常州府已经投降了满清,可是当满清的“剃发令”下达到江阴的时候,江阴城六万义民立刻群情汹涌,誓死不肯剃发。江阴城并没有什么正规的军队,但是六万民众此刻人人皆兵,坚决举起了抗清大旗。他们的领袖,便是江阴典史阎应元。阎应元率领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以及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可谓是明末第一英雄也!

    张力口中吟诵的绝命诗,正是阎应元就义时所作……

    康兴安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来人正是张力,他立刻行了一礼,而他身旁的阎应元也紧跟着躬身一揖。

    张力微微颔首,一边走到主位上坐下,一边笑着对阎应元道:“阎先生此番前来辽东,本督师心甚喜之。”

    张力这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阎应元大吃一惊,整个人微微有些发抖,露出一脸的惊异之色,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先生”的称呼在古代乃是极大的尊称,并不是如后世那样泛指成年男性。阎应元先前已经从康兴安的口中了解了很多团山军的事情,譬如辽东督师张力称呼“先生”之人,只有宋应星和卢象升二人而已。

    原本康兴安是带着委任状前去找阎应元的,阎应元科举失意。考了几次都没考上进士,自然也没有什么做官的可能。开始阎应元也不想来辽东,后来实在架不住康兴安的软磨硬泡,加之张力的名字在大明现在已经是如雷贯耳。他也想来这边看看……这个叫张力的年轻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他竟然能扭转辽东的战局,让“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当然,在阎应元的内心身处。“学而优则仕”才是最大的原因。大明朝的读书人么,不为不做官的话又去读什么书呢?

    张力对此心知肚明,这位阎举人现在都三十多岁,明亡时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才做了个区区的小典史,实在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然而,切莫小觑了这些小人物……小人物也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他们怀揣救亡图存的梦想,也有一颗**丝想要逆袭之心!

    如果自己没有来这一世,阎应元注定是个悲剧。可是正如卢象升一样,自己既然来了,这等华夏民族的英雄儿女,定然不能让他们“空悲切”!

    “阎先生一定奇怪本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