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金手指-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二刻钟左右,货船便缓缓的靠上了一座码头,码头同样也不大,在码头上也有两座装卸机械。

    朱佺跟着赵睿下了货船,发现四周漆黑一片,远处能看见黑漆漆的山包,四周传来一阵风吹竹林的“沙沙”声,一辆马车正等待在码头上,看样子码头距离造纸作坊还有一段不远的距离。

    “请上马车!”

    两人上了马车,赵睿看着车窗外道:“这里就是赵氏造纸作坊的小岛了,也是今后造纸作坊原料的供应基地,只不过这片竹林种植不久,还要等上一二年时间……。”

    吴郡朱氏虽然没有造纸作坊,但对造纸作坊也略知一二,要造纸首先要有原料,既然要造竹纸,自然离不开竹子,而且竹子的数量必须是一座竹海的规模,否则哪能大规模的造纸。

    “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想必赵掌柜的竹林今年才种下吧!”

    只要环境土壤气候适合,竹子的生长速度极快,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竹子的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

    当然造纸需要的竹林很大,只有大面积的竹海,才可以予取予求,完全不必节制。单单竹海自然的生长,便完全能够补充砍伐带来的消耗。

    相对于木材,竹子更加轻便,易加工取用,耐水蚀虫蛀,而且成材更快,虽然在坚固性上远逊木材,但有这么多优点,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作为木材的代替品。

    竹子的用途极为广泛,食用的竹笋,药用的竹实、竹汁,亦可造纸,建造民屋舟船,桥梁车驾,不只是用于民生,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军用物资,建造简易的码头栈桥,竹子都是极好的材料。

    五峰列岛上不产竹子,不过西海道有竹子,赵睿从西海道引种了不少竹子在岛上,不过因为时间太短,还没有生长到大规模砍伐的程度。

    竹子纤维坚韧,在晋代便开始有竹纸生产。

    用嫩竹做原料制成的纸张,曾是王羲之父子最喜爱的纸,历史上流传下来绝大多数真迹都是用这种竹纸书写而成,有记载:“若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盖东晋南渡后难得北纸,又右军父子多在会稽故也。其纸止高一尺许,而长尺有半,盖晋人所用,大率如此。”

    到唐代以前,竹纸一直颇为流行,但工艺繁杂产量极少,几乎是文人身份的象征,后来宣纸的流行,竹纸才逐渐的从文人书画主要用纸的舞台上渐渐的推出,不过在书籍的印刷方面,竹纸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本章完)

第684章 纸张的用处() 
    “朱郎所言不错,这座小岛如今被赵氏租下,岛主以小岛入股我赵氏,又幸得匠作监的造纸秘方,这才让赵氏的造纸作坊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朱佺对赵睿的话嗤之以鼻,什么岛主入股,什么从匠作监获得造纸秘方,恐怕是赵氏担心被人窥视,才主动抱上岛主这条粗腿吧!

    通常造纸要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几道工序,从最初的原料采集,到最后的纸张烘烤、整形、切割、打包……,整个过程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有些特殊的纸张时间会更长,说是古代高科技一点都不过分,那一个造纸作坊不是传承百年以上,普通人想要造出一张能用的纸张,没有家族的传承根本不可能,不然朱氏早就开造纸作坊了。

    马车载着两人来到一处高墙大院门口,下了马车,朱佺跟着赵睿走了进去,里面很安静,显然晚上没有人在干活。

    “这里就是赵氏的造纸作坊,我先带朱郎参观一下造纸的过程!”

    赵睿也不担心造纸工艺泄密,真正的造纸不传之谜是不会给朱佺看的,朱佺也没有指望自己能掌握造纸的工艺,这次跟赵睿来,不过是看看赵氏纸业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不是赵睿吹嘘的那样,可以满足朱氏印刷书籍的需要。

    朱佺在一间工坊门口看见一位老者,老者看见赵睿的时候,嘴里冷哼一声,有些不满,却并没有说话。

    赵睿急忙快走几步,脸上露出恭谨道:“族叔,这么晚了还没有睡吗?”

    原来是赵睿的族叔,看样子应该是造纸作坊的管事,朱佺朝着老者拱了拱手道:“老人家,打扰了!”

    “嗯!”老者看上去已经有六十多岁,雪白的眉毛一抬,瞥了朱佺一眼,不客气道:“你既然来至吴郡朱氏,应该知道造纸乃是家族不传之秘,不过赵大郎答应了你来参观,老汉自然不好阻拦,只不过还请朱郎看见什么不要离开之后到处宣扬,老汉在此先谢过了!”

    “不敢!请老人家放心,某这次来只是和赵掌柜谈合作的,并没有窥视之心!”

    朱佺能听出老者浓浓的戒备之心,心里虽然不悦,可对方毕竟是长辈,言语之间也不好放肆!

    “这样最好!”

    老者说完,这才让出一条路,赵睿一脸的抱歉,急忙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带着朱佺往里面走。朱佺走进门口,回头一看,那老者也跟着走了进来,让朱佺心里十分不爽,这是在防贼啊!

    但不管怎么讲,对方做的没错,造纸作坊可是赵氏的命根子,这样做并没有错。

    “目前造纸作坊里有二百多名工匠,每天工作五个时辰,通常只是白天做工,不过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分为三班轮流做工,产量也能增加一倍,只不过岛主颁布了《安全劳动条例》,每七天必须有一天休息,每天最多容许工作五个时辰,超出时间还要付额外的加班费,所以通常情况下,这里晚上没人上班……。”

    赵睿一边走,一边向朱佺介绍作坊里的情况。

    朱佺发现这里的作坊很大,好像比顾氏的造纸坊还要大上数倍,光是纸浆池就有几十座。通常一个纸浆池一天就能生产十刀纸,从纸浆池就能看出一个造纸作坊的规模了。

    “赵掌柜,这里一年真的能生产五万刀纸?”

    “看来朱郎还是不相信啊!请跟我来……”,赵睿手里提着一盏琉璃灯,将朱佺带到一间仓库门口,站在门口向里面望去,仓库宽约五丈,高约二丈,长度达到了十几丈,放眼望去,里面密密麻麻堆满了货架,每一个货架上都摆放着已经加工好的纸张,数量足有上万刀。

    朱佺被眼前的一幕彻底震惊了,这里的纸也太多了吧!

    后世一张纸不过几厘,一本空白本子也不过一元左右,实在算不上什么。可是在唐代,纸张都能当钱使用,一张纸就是几文到几十文,一刀纸一百张,就是上贯了,相当于普通工匠一月的收入,朱佺看见满仓库的竹纸能不震惊吗?

    这是多大的财力物力啊!

    恐怕就是顾氏也没有这样的规模吧!想到这里朱佺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回去之后一定要和家主商量,从五峰列岛购买印刷书籍的用纸。

    “不错,赵掌柜让某见识了赵氏纸业的实力,不知朱氏以后从赵氏手中购买竹纸,可有什么优惠!”

    纸张生意不在五峰列岛计划商品管制之列,朱佺在想,哪怕这次五峰列岛毫无收购,也可在五峰列岛购买一些纸张回大唐。

    “不急!”赵睿脸上带笑,并不急着将这笔生意敲定下来,说道:“赵氏纸业可不光只有竹纸一种,至从和五峰列岛匠作监合作之后,又开发出很多不同类型的用纸,难道朱郎不想先看看吗?”

    “还有其他的用纸?”

    朱佺有些疑惑,差点一口吐沫淹死不要脸的赵睿,大唐哪家造纸作坊不是只有一种类型的纸张,比如曹氏手中的宣纸只用于书画,比如沧州的刘氏制造的麻纸,要是一家造纸作坊能生产出几种不同类型的用纸,岂不是能垄断整个大唐的用纸吗?

    “朱郎有所不知,纸张的用处很多,可不是只能作为书写之用,如果朱郎不信,请随某到家族中展示厅一看便知?”

    朱佺发现自己被人鄙视了,有心想要反驳,可是发现自己好像对造纸真的不了解,万一赵睿说的是确有其事呢?那岂不是显得自己更加的无知,便不再说话,被引着走进了一间房间。

    房间不算大,不过里面非常亮,四周墙壁用整块的松木包裹,清晰的木纹显得房间非常幽静,在墙壁上悬挂着六盏大号的琉璃灯,地上也铺满了青白色的大块瓷砖,使屋内的光线更加的明亮,在四面靠墙的位置上,有一排用水晶片制作的柜子,里面整齐的排放着许多形状不同的纸张,有些纸张甚至已经被切割成了书本的样子,有些则是被叠放在一起,也有些卷成了一个圆桶,不知道都是做什么的?

    (本章完)

第685章 铅笔和本子() 
    “岛主说过一个愿望,希望天下人都能有纸用!”赵睿一脸骄傲道。

    朱佺一脸的不屑,吹吧!使劲的吹吧!天下之人都能有纸用,那是多大的一个数量,恐怕赵氏纸业再扩大百倍也满足不了吧!

    “不错,赵掌柜敢为天下先,光是这份胆气就值得朱某敬佩!”朱佺口不对心道。

    赵睿呵呵干笑两声,这话听的自己的都不信,又何况是其他人能呢?只不过自己也很期待有这一天,如果真的能实现的话,赵氏就不是商贾怎么简单了。

    “造纸除了生产竹纸之外,还生产文人创作用的书画纸张,让朱郎见笑了……”,赵睿从展示柜中取出一卷雪白的纸张铺在朱郎的面前道:“这种书画纸张比不得宣州曹氏的宣纸,不过也不多让,价格却是宣纸的一半,朱郎看看如何?”

    朱佺虽说算不上一个正经八百的文人,但书画纸张还是懂一些的,最好的书画用纸当然是宣纸,但也有其他造纸作坊生产一些书画纸张,甚至有些质量比宣纸还要好,可惜价格太贵,产量极少,寻常人想看一眼都不易。

    宣纸之所以成为书画用纸上品,是因为具有优良的吸附默粒和扩散墨液的效果。

    朱佺拿着手中这张书画纸,心里暗暗惊诧,光是看纸张上的线条和纹路,就有几分宣纸的韵味了,如果是宣纸,上面会密布着云朵样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就是檀皮纤维。手感摸上去也不错,细腻滑润,柔韧性都不错,有些意动,取过作案上的笔墨,在纸上轻轻的够了一笔,眼睛死死的盯着纸上墨迹散开,整个心都快揪起来了。

    纸上清晰的显示笔痕和层次,按照通常的着墨法,又在纸上分别用较淡、淡、较浓和浓的四种墨痕勾勒在同一处位置,仔细的观察纸张的受墨效果。

    如果是普通的书画纸张,在笔痕的交叠处会显得有些模糊不清,尤其是在吸附重、浓的墨汁之后,如果纸张的纤维度差,会出现断裂或者松散等现象,这是判断一张书画纸最好的办法。

    “不错!这种书画纸虽还比不上宣纸,却已经超出了同类书画纸很多,如果能物美价廉,某保证一定会畅销大唐!”朱佺拍着胸脯保证,心里有些奇怪,这书画纸明显不是竹纸,应该是采用其他原料制造而成,只不过这是赵氏的秘密,如果真像赵睿所言,价格只有宣纸的一半,倒是可以购买一些回大唐。

    朱佺自然不知道,其实赵睿拿出来的书画纸,也是采用了和宣纸差不多的原料和工艺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和燎草,青檀适应性很强,在大唐很多地方都有,可在倭国青檀却少见,而燎草极易获得,只能用其他原料代替青檀,这才具备了和宣纸有几分相似。

    赵睿有拿出来几种纸给朱佺看,虽然不如之前的书画纸,可价格更加的便宜,用作平时的书写记录足够了。

    “还真的有不同类型的纸张,看样子自己有些低估了赵氏纸业?”

    朱佺心里想着,嘴里啧啧称奇道:“是某孤陋寡闻了,没想到赵氏竟然能造出如此多不同的纸张,赵氏家族兴盛为期不远矣!”

    赵睿心里如同吃了蜜似的,如果有人赞扬自己,自己固然很高兴,但和整个家族一比,自己的荣辱又能算得什么,只要赵氏能永远的兴盛繁荣下去,自己就是现在死了也无怨无悔。

    “多谢朱郎吉言!”

    赵睿知道今天带朱佺来参观造纸厂,这步棋算是走对了,当下立即更加卖力的给朱佺介绍道:“这些都是用普通纸张制作的本子,可以随身携带作为记录使用,一个五十页的本子只要十文钱,如果客户有什么特殊需要,赵氏纸业也可以定制……。”

    所谓的本子,就是一本没有印刷字迹的书籍,有厚有薄,有大有小,有些封面上还写着字“笔记本”、“练习册”、“算学本”……,看得朱佺有些奇怪,难道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