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样的风-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了,他们大声喊叫,提醒学生们注意。便衣警察只得抱头鼠窜而去。

    下午三时,蒋介石由国民政府侧门进入,先听贺耀祖等的汇报,然后确认无事后,才登上在二道门口搭设的临时讲台。

    (五)

    蒋介石走上台后,先立正,用视线巡视全场,举手行了个军礼,然后摘下军帽,脱下手套,语气沉重地喊了一声“同学们”。见学生们没有反应,就继续说道;这个,你们这次来到首都的意愿,我已经知道了,这个是很好的。接着又说,中日纠纷是关系到党国存亡的问题,必须慎重考虑,不能轻举妄动。首先,不应该忘记日本是一个强国,但英、美等列强不会坐失在华的既得利益,国联是主张公道的国际组织,九国公约是保证我国主权的有效条约。因此,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和平未到绝望之期,决不放弃和平,这就是我们的外交政策。同时要抵御外侮,必先举国一致,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剿匪,这是既定国策,如果离开了既定国策谈救国,就是反对政府,一定要严厉制裁!

    蒋的这段讲话中没有一句讲到抗战,学生们当然不愿意听。

    正当蒋端起杯子准备润润嗓子,继续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演讲时,突然有学生高喊:“请委员长让我们说几句好吗?”

    蒋怒形于色,刚想发作,见全场近万双眼睛注视着这位学生,便表示允许发言。

    发言的同学情绪激昂地说:“东北沦陷,日本鬼子的侵略野心有增无减,我们牺牲究竟要到怎样的地步,才算是最后关头?”他的话还没讲完,人群中就发出一片赞同的声音:“对!对!请委员长解释清楚!”

    那位同学继续说:“历史已无数次证明,所谓国联,只不过是保证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实际上是让中国成为殖民地合法化。日本就是那个缔约国之一,它敢于这么毫无顾忌地霸占中国的领土,这个公约还有一点点价值吗?中国最后的关头已经到了,我们必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希望蒋委员长亲率大军北上,收复失地,全国人民一定会成为有力的后盾。如果谁敢在敌人面前屈膝投降,就必然会被全国人民唾骂!”

    这位学生的话,有礼有节,激起了全场学生的共鸣。学生们振臂高呼:“反对内战”、“团结抗日”、“打到不抵抗主义”等口号。

    蒋委员长知道众怒难犯,急于脱身,便顺水推舟地点头说了几声“好”,接着表示自己作为军人,应当克尽职守,愿意和学生们一起共赴国难。

    学生们听了蒋的“许偌”,全场轰动,有些天真的学生高呼“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希望委员长说到做到!”,一时欢声雷动。

    蒋委员长不动声色地接受学生们的欢呼,在走下讲台的时候,还演戏般地吩咐参军长贺耀祖:从明天起把南京近郊的两处营房腾出来,让学生们按照军校待遇先接受军训,并提前发枪,准备参加抗战。对贺耀祖说完,蒋又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大家既然愿意一同参加抗战,明天就去军营去报到!”说完,就匆忙走下台去。

第一百十二章学生们要见蒋委员长(7)() 
(一)

    全国各地来的学生经过四天三夜的斗争,见到蒋委员长,而且蒋有了承若,以为大功告成。不少人欢天喜地回到住处,准备第二天去军营报道,入伍去参加抗战。

    学生来京请愿,应该看作是全国知识界和民主人士共同表达抗日呼声的一种方式,其中更有大批中共地下党员所做的工作。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不仅东北的形势一天天恶化,日本图谋中国的野心已经路人皆知,全国人民激愤的心情如燃烧的火焰一般,并不是当局所说的完全是共党的挑唆,煽动。而当局不积极地备战,采取不理睬、糊弄的办法,能拖多久?只为了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像南宋一样偏安一隅,当强敌已打进家门的时刻,还幻想其他帝国主义的恩赐帮助,的确有点自欺欺人。

    (二)

    在回住处去的路上大家一分析,觉得蒋委员长的许偌靠不住。他们想到《中央日报》馆近期对学生请愿行为作了弯曲报道,就又一起到《中央日报》馆,不光指责他们,还要求他们必须把蒋委员长对上万学生所做的偌言如实刊登出来。

    《中央日报》本身就是当局的传声筒,哪敢答应学生们的这些正当要求啊!

    他们找了一个借口说,学生们干预舆论和出版自由。学生们一听,原来蒋委员长的许偌原来是糊弄人的,气愤异常,于是和报馆人员和守卫报馆的宪兵发生了冲突。

    当局采取了武力压制,在混乱中,一位来自上海学校的四川籍学生掉进了南京的秦淮河里淹死了。

    (三)

    再说蒋委员长被逼与学生见了面,被学生牵着鼻子发表了有违“攘外必先安内”国策讲话,觉得焦头烂额,束手无策,正对手下大发脾气。忽然接报出了人命案,当局觉得使用武力,压制学生,解散请愿的机会到了。

    (四)

    十五日凌晨,当局按照蒋委员长的决定,指令正规部队、警察和宪兵等部门派出大批人员,以学生纠集起来打进中央报馆,干涉出版自由,捣毁了编辑、印刷各部门,抢走机要文件,影响首都治安为名,已派员查明肇事主犯,依法查办为借口,把所有住在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处的所有学生,押解到下关,搭乘交通部门早已准备好的专用列车、专用轮船,离开南京。

    军、警、宪三方人员如临大敌,他们直接闯入学生的寝室,把熟睡中的学生们集中起来,全部押送到下关。

    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赤手空拳当然无法和军、警、宪抗衡,他们全部被押送出境了。当局感到松了一口气。但抗日救亡的烈焰有谁能压制得住?到南京去请愿的学生当时有的只有十四五岁,但当抗战全面爆发之时,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了,他们还会相信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意愿有多强嘛?于是知识青年大批投奔到延安、皖南新四军军部等处,虽然他们也知道那些地方条件远不如国统区,但他们相信那儿才有光明,这就不难理解了。

第一百十五章一次次的醒来(5)() 
他们赶到桥村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李代连长和原来守在这里的连长互相通报了一下部队番号;就算完成了交接。那个连长直说鬼子的炮太厉害了;全连满员140多号人;现在只剩下零头了。你们要是再不上来;鬼子再有一次冲锋;我们就垮了。说着几十个人爬上李代连长他们开来的三辆车就走。秦兴旺他们劝他等天黑一点再走;白天走容易挨鬼子的炸。他们不听。果不其然;他们刚开出不远;三辆车中的一辆就被鬼子的飞机炸飞了。

    二

    秦兴旺和李代连长仔细观察了桥村附近的地型。原来所谓桥村;大概就是他们身后不远处公路上有一座小桥。小桥两旁的小河边;零散地有着十几户村民人家。

    现在小村明显地已挨过炮击,估计以早已没人住在里面了。

    其余的地方,大都是农田和沼泽,典型的上海郊区的地形地貌。

    通过桥村附近的公路,虽不是上海市区连接外部的唯一通道,但如果没有这条通道,主通道肯定会压力倍增。所以中日双方都看中了桥村这一要点,分别想守住和占领它。

    (三)

    中国守军守住桥村这个近似平原的战略要点的唯一依托,就是位于公路东侧的一个实际是土丘的小山包。

    土丘上原有一座小庙,现在早已被炮火拦腰削掉了大部分,只剩下断壁残垣依稀往日的痕迹。

    喜爱古文化的秦兴旺现在当然没有时间去考证这是座祭祀谁的小庙?

    也许这土丘之下还埋葬着一位中国古代的一位大英雄,那个时代他指挥着千军万马,傲视八方,气吞万里如虎。但现在他的后代们已经落后了,他们拿着落后的武器守卫着这块土地,守卫着这块土地上的所有民族最后的尊严!

    他现在只能看见的是土丘顶上还插着一面旗帜,旗帜的大部分已被战场的烟火燃尽,只剩下白色的旗边框链接着几缕红布,还在秋风中摇摆着,白色的旗边框上写着:“国民革命军xx师xxx团”。秦兴旺知道拥有军旗的最起码是团建制,再加上以后数次填补上去的部队,也就是说在这个不大的阵地上,最少已牺牲和受伤了近2000名中国的热血男儿了!秦兴旺不由地肃然,再仔细观察小土丘四周,原来中国军队在这里的依靠,并不是这个小土丘的泥土,而是围绕着小土丘上上下下种的十来棵银杏树。

    (四)

    金黄色花伞般的落叶早已散尽,原有的树枝已被炮火削去,只剩下光秃的树干,由于银杏树皮很厚,而且与内层结合得紧,表面满是凹凸,因此就是子弹和弹片击中树干,也不会落下多少树皮,反而使这十几棵粗壮的银杏树,像一个个披着深色铠甲的古代武士,虽然浑身伤痕累累,但却依然稳稳地站着。

    在中国军队阵地前方约1000多米的地方是一片小树林,小树林后面就是密布的港汊,鬼子就是用船载士兵和武器,从港汊过来,在港汊和小树林的岸边集结,然后集体隐蔽在小石林里,不知什么时候突然一齐冲出,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攻击。小树林边到中国军队阵地的这1000多米,原先的农田早已被硝烟和秋天的霜雾笼罩,凝结成一片白色的迷障。这里面的每一颗烟气都仿佛告诉人们,只要你沾上它一点,就意味着死亡。

第一百十六章一次次的醒来(6)() 


    秦兴旺和李代连长仔细观察了桥村附近的地型。原来所谓桥村;大概就是他们身后不远处公路上有一座小桥。小桥两旁的小河边;零散地有着十几户村民人家。

    现在小村明显地已挨过炮击,估计以早已没人住在里面了。

    其余的地方,大都是农田和沼泽,典型的上海郊区的地形地貌。

    通过桥村附近的公路,虽不是上海市区连接外部的唯一通道,但如果没有这条通道,主通道肯定会压力倍增。所以中日双方都看中了桥村这一要点,分别想守住和占领它。

    (三)

    中国守军守住桥村这个近似平原的战略要点的唯一依托,就是位于公路东侧的一个实际是土丘的小山包。

    土丘上原有一座小庙,现在早已被炮火拦腰削掉了大部分,只剩下断壁残垣依稀往日的痕迹。

    喜爱古文化的秦兴旺现在当然没有时间去考证这是座祭祀谁的小庙?

    也许这土丘之下还埋葬着一位中国古代的一位大英雄,那个时代他指挥着千军万马,傲视八方,气吞万里如虎。但现在他的后代们已经落后了,他们拿着落后的武器守卫着这块土地,守卫着这块土地上的所有民族最后的尊严!

    他现在只能看见的是土丘顶上还插着一面旗帜,旗帜的大部分已被战场的烟火燃尽,只剩下白色的旗边框链接着几缕红布,还在秋风中摇摆着,白色的旗边框上写着:“国民革命军xx师xxx团”。秦兴旺知道拥有军旗的最起码是团建制,再加上以后数次填补上去的部队,也就是说在这个不大的阵地上,最少已牺牲和受伤了近2000名中国的热血男儿了!秦兴旺不由地肃然,再仔细观察小土丘四周,原来中国军队在这里的依靠,并不是这个小土丘的泥土,而是围绕着小土丘上上下下种的十来棵银杏树。

    (四)

    金黄色花伞般的落叶早已散尽,原有的树枝已被炮火削去,只剩下光秃的树干,由于银杏树皮很厚,而且与内层结合得紧,表面满是凹凸,因此就是子弹和弹片击中树干,也不会落下多少树皮,反而使这十几棵粗壮的银杏树,像一个个披着深色铠甲的古代武士,虽然浑身伤痕累累,但却依然稳稳地站着。

    在中国军队阵地前方约1000多米的地方是一片小树林,小树林后面就是密布的港汊,鬼子就是用船载士兵和武器,从港汊过来,在港汊和小树林的岸边集结,然后集体隐蔽在小石林里,不知什么时候突然一齐冲出,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攻击。小树林边到中国军队阵地的这1000多米,原先的农田早已被硝烟和秋天的霜雾笼罩,凝结成一片白色的迷障。这里面的每一颗烟气都仿佛告诉人们,只要你沾上它一点,就意味着死亡。

    在这一片原有的农田中,已有几千名年轻的生命被终结。被终极者中有守卫家国的战士,有被掠夺者鼓惑而来的牺牲品。他们原先都是年轻妈妈怀中的宝贝和年迈妈妈的骄傲和希望。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