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样的风-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门迫击炮在运输过程中不知怎么损坏了支撑,秦兴旺马上吩咐造表上报报损,一边叫机械师们想方设法加焊、调整、试炮,终于让军火库有了“自己”的炮了。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原计划在抗战开始能前装备24个德械师,但实际上在淞沪中日大战开战前只装备了三到四个师。

    抗战初期,中国部队的武器,包括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大多来自当时的武器制造大国德国,苏联,英国,捷克等,还很少有美国制的武器。武器的品种真是个五花八门!其中的原因,就是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

    (四)

    8。13上海开战前,秦兴旺催促柳蔓青带家人赶快转移到武汉去。他心里清楚上海一旦不保,南京危在旦夕,武汉已经被内定为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了。

    上海开战后,秦兴旺差不多一天一个电话催促,但柳先生每次都说再等等、再等等。他的理由第一是等北平的亲爸爸、秦妈妈,他们辗转来到上海后,又说万一中国军队打胜了,不是就不要逃难了吗?实际是他不愿意离开家乡上海。要他到暂时还算安全的租界去租房住,靠外国人来保护,对他来说更是奇耻大辱!

    柳先生此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大家也不好勉强他。况且大家也知路途艰难,更怕路上的饥饿和病痛,另外就是心中还存在着一点中国军队能打胜,日本鬼子会退兵,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作为军火库的头,秦兴旺知道,上海战场上只有三门重炮。这三门重炮中,只有一门是勉强实战能用的,其余两门只放的响,准心就谈不上了。第一次淞沪会战,给了日本鬼子上海住兵权,没有重炮怎么能摧毁鬼子的地面堡垒?

    而江阴防线这边,德国的大炮刚运来不久,正在组装,不是刚组装好,就有战斗力的,战争是真刀实枪的玩命,不是放礼炮,放响就行!要有一批熟练操纵大炮的官兵才行,既要打的准,又要打的狠!否则怎么会有战斗力?

    炮兵最重要的是和步兵协同,才能出发挥最大的效率,但国民党部队又能有几支具有这样的作战水平!

268() 
何应钦在《开战之前敌我兵力比较》中,对比了“七七事变”时双方的兵种及兵员数量,日本在开战之初,陆、海、空军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日本兵员总数为448。1万人,其中现役兵、后备役兵、预备役兵为战斗兵,数量199。7万人,补充兵人数248。4万。陆军常备师团17个,海军舰艇190万吨位,空军飞机2700多架。国民党陆军现役兵170多万,补充兵约50万。海军舰艇11万吨位,不足日本的1/10。空军仅有战斗机305架,各式飞机加起来一共600架。陈诚在《敌我国力的比较》中写道:我陆军虽然有182个师的番号,但作战初期可使用于一线的兵力,仅为步兵80个师、9个独立旅、9个骑士师、2个炮兵旅、16个独立团而已。

    这里首先需要厘清的是中日双方军队编制上的差异。日军以师团为基本战略单位,联队为基本战术单位。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17个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每个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设有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包含四个步兵大队和一个山野炮中队75毫米山野炮4门、一个速射炮中队37毫米速射炮6门。每个步兵大队下设三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九二式重机枪6挺、一个炮兵小队九二式步兵炮2门。一个步兵中队包括三个步兵小队,每小队辖三个分队轻机枪3挺,步枪24支、一个掷弹筒分队掷弹筒2支。师团总人数在2。3万~2。5万人。即便是在侵华战争开始后,日军感到四单位制师团行动不便,取消了旅团级别,改为师团直接下辖三个联队,直属一个炮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搜索联队和一个辎重联队后,一个师团也有1。8万人的规模。国民党军的编制为一个师下辖三个团,另有直属的工兵连、迫击炮连、搜索连、特务连各一个,步兵团没有炮兵。按照这样的配备,一个师的兵力大约相当于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如若按日军最初的四单位制计算,17个师团下辖共计204个步兵大队——国民党军的统合战斗力其实仅为其2/5。

    何应钦对于日本兵力的分析为:“无论在数量上与素质上均大占优势。”就单兵作战能力,日军首先强调步兵的“每发必中”和“白刃主义”。

    原日本关东军士兵、作家五味川纯平在其《虚构的大义》一书中披露:日本在射击训练上对精确性要求极严。初步要求是:对于射程300米的伏靶,不仅5发子弹要全部击中,而且至少要有3发集中在一个拳头大的面积上。达到这个程度后,就是限秒射击。最初是限在4秒内击中300米外的靶子,其次是限2秒。做到后,戴上防毒面具快跑300米再进入限秒射击。按照这个标准训练出来的日本步兵,几乎每个人都是狙击手。

    拼刺训练是日军新兵的基本课目之一,日军一贯将步兵的“白刃突击”视为解决战斗的最后手段。通常每个中队都会配备拼刺训练教官,而陆军部队的联队长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白刃战训练计划。有人统计,在抗战爆发初期,在白刃战中,我方需要3~5名战士才能对付一名日军士兵。

    日军战斗力的另一重要体现在对掷弹筒的使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步兵装备有两种掷弹筒,一种是早期的十年式掷弹筒,口径50毫米,全长508毫米,重2。5公斤,最大射程600米;另一种是后期的八九式重掷弹筒,口径50毫米,全长610毫米,重4。7公斤,发射专用掷榴弹最大射程670米,而发射九一式手榴弹可达1200米,几乎相当于一门小炮。一个可以携带16枚掷榴弹的二人掷弹筒小组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实战中的400米内命中率高达85%到95%。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中国军队的机枪火力点。在淞沪会战中,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日军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中国部队最初是没有掷弹筒的,1940年八路军军工部门开始仿制,1941年4月才仿制成功。
151276 。
15127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