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之烈焰兵锋-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徐州以北地区作战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台儿庄地区作战3月20日,日军第10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不顾第5师和第10师长濑支队在其两侧进攻受阻,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徐州附近地区作战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1938年4月18日,日军第10、第5师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2集团军和第20、第3军团及第27军团第59军实施牵制性进攻。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5月5日,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在南面,第9、第13师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在北面,第16师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14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10师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114师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由于日军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19日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6月6日占领开封。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9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

    战果

    此役,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第214章() 
武汉保卫战

    保卫目的

    武汉是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又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

    重要。自南京失守后,这里成了全国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的中心。

    战斗过程

    日本侵略者妄图攻占武汉,控制中原,进而支配整个中国。1938年6月后,中日双方在武汉外围展开大战。日军以华中派谴军司令畑俊六为总指挥,分兵5路进犯,另派波田支队及海军陆战队协同海军第3舰队沿长江西上.我军为保卫武汉,由第9战区司令陈诚指挥,依托幕阜山,九宫山,庐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依托大别山,富金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并在马当,湖口,武穴和田家镇等江防要塞设防.

    1938年6月11日,日军溯长江西上,进攻安庆,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6日,日军攻陷九江,我军第29军团退守庐山两侧,全歼日军第145联队.10月上旬,薛岳兵团又歼敌4个联队,挫败日军突破南浔路的企图.在长江以南,长江沿线和长江以北地带,皖西及豫东南等各战场,我军官兵英勇抵抗,在马当,瑞昌,万家岭,马头镇,田家镇,固始等战斗中,将士浴血奋战.但,由于我方单纯防御,逐次使用兵力,防线一再被攻破.我军于10月25日撤出武汉.

    影响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战线大到皖,豫,赣,鄂4省数千里地,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是抗战中任何战役所不能比拟的.会战后,日军由于战线延长,兵力与资源不足,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日战争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长沙会战

    背景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

    战斗过程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线包抄我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另一路沿粤汉路正面攻打长沙.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将日军主力诱住长沙东北和东面山地前,反击而歼灭之,同时以7个军的重兵集团威胁左翼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日军狼狈逃窜.此外,我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不得不于10月中旬撤回出发地.

    战果

    1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第9战区投入兵力有13个军,约17万人.十月二十四日,日军强渡新墙河向南进犯;渡捞刀河后,于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攻.我长沙守军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攻,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桂南会战

    背景

    日军为切断中国由南宁至越南河内的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其海军向内陆作战的航空基地,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钦州湾登陆.中国当地守军进行抵抗后退守防城,钦县今钦州.日军主力登陆,16,17日连陷防城,钦县,并分两路向南宁进犯.东路沿小董,百济,西路沿钦邕公路,次日占领南宁.12月1日,日军陆,空协同,向南宁以北的高峰隘阵地猛攻,我守军伤亡甚大,阵地失陷.在昆仑关方面,我守军苦战后失去阵地,转移至宾阳,黄圩地区.

    战斗过程

    鉴于南宁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我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调集重兵,并以部分空军战车部队支援,决心以反攻作战收复南宁.北路军由徐庭瑶指挥,从宾阳方面向昆仑关进攻;东路由蔡廷锴指挥,从灵山,陆屋向邕江南岸及邕钦路作战,阻止日军丧增援,西路由夏威指挥,向高峰隘攻击,并阻击南宁出援之敌军。经过反复激战,昆仑关终为我军攻克。日军残部退守九塘。

    战斗结果

    1940年1月上旬,日军由粤北抽调兵力到桂南进行反扑.1月27日,日军由南岸突破邕江,进占永淳.我守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克复永淳.到2月8日,日军相继攻陷昆仑关,进占宾阳,上林武鸣等地.此时,日军兵力分散,后方空虚,补给困难,时时遭受攻击,遂于2月9日起开始南撤.我军乘势不断给日军以打击.至11月30日,先后收复龙州,南宁,钦县,镇南关(今友谊关)。历时一年的昆仑会战结束.

    滇缅之战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深入缅甸与日军作战失利后,一部分撤到印度境内.后又陆续空运补充一部分中国军队到印度,接受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同时从缅甸撤到滇西的远征军,经过整顿,补充和训练,于1943年4月在云南楚雄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陈诚任司令长官10月起由卫立煌接任.6月,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两军准备从印度和我国云南西部同时向侵占缅甸和我滇西的日军进行反攻,并打通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揭开了缅北滇西反攻的战幕.其时,日军的缅甸方面军有11个师团,近30万人马.中国驻印军从印度的列多发南地区出发,身侵缅日军攻击.我官兵经一年多作战,先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等战役的巨大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亲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将士们坚持血战8个月,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终于和中国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

    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以数万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反攻作战的完全胜利.这场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同时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著名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以中国远征军向缅北滇西进行反攻的事迹进行拍摄素材的。
79187 。
7918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