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盖三分国-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因为是一手带大的缘故,诸多兄弟姐妹中,孙策最喜欢的就是孙权。

    对于幼弟孙权,孙策是没有半点防范之心的。

    但是,在江东大权面前,在有可能君临天下这个诱惑面前,孙权还能敬爱他的兄长么?

    以后世阴谋家的眼光来看,孙策被刺这件事情,谁获利最大,谁就最有可能是幕后黑手。毫无疑问,曹操和孙权都洗脱不了嫌疑。

    没有了孙策的掣肘,曹操就可以放心的与袁绍决战,不用再担心被人背后偷袭了。

    大哥孙策死了,遍关江东孙氏诸兄弟,除了孙权之外,还有谁最为适合继承江东之权柄?

    须知,这个时候的孙策,虽有儿子,且还不止一个儿子,但是他的儿子都还年幼,说在襁褓中都不为过,如今又是乱世,襁褓小儿又怎么可能继承一方权柄?

    “那么,咱们到底要不要提醒一下孙策呢?”赵子龙犹豫良久,不由得问道。

    对孙策这人,赵子龙其实有点英雄相惜的,他觉得,若让孙策就这么死于慈和和阴谋之下的话,这对于一位猛将来说,就是窝囊,没有死得其所。

    当然,这样的想法,关云长也有,这是猛将之间的英雄相惜。

    像他们这般凝罡境的猛将,就该死于军阵之中,就该死于猛将之间的对决,死于小人之手,死于阴谋诡计之下,这就是最窝囊的一种死法。

    站在个人的角度而言,刘备其实也想提醒孙策的。

    但是,站在一位君主,特别是他刘备是汉室后裔,而孙策却又是馋食他老刘家江山的枭雄,站在这样的角度而言,刘备还巴不得孙策这样的人物都死绝了才好呢。

    所以,到底要不要提醒孙策,在刘皇叔而言却是更见犹豫的。

    “还是不要提醒的好!”诸葛亮出言道。

    “咱们出言提醒孙策,会有什么好处?”

    “什么好处都不会有,反而会获罪于孙策,何也?”

    “试想,咱们好意提醒孙策之后,他多半也会留意。如此,刺杀之事短时间内多半不会发生。然后,没有刺杀之事发生,孙策会怎么看咱们?”

    “孙策便会以为咱们是在挑拨离间!”

    “不管是挑拨他与曹操,还是挑拨他与其弟孙权,孙策必定会这么想。”

    “如是,咱们的好意提醒,就成了驴肝肺了!”

    “再者,咱们提醒之后,刺杀之事依然发生了,不管他人刺杀孙策能否成功,江东君臣都不会感激咱们的,甚至还会认为咱们是贼喊捉贼,是咱们想要刺杀孙权!”

    诸葛亮说的这两点,还真就有可能成真。

    甭管是谁,贸贸然的跑过去跟孙策说,你从小一手带大的弟弟,你最喜欢的弟弟孙权,他要害你,孙策多半会直接揍你个半身不遂的。

    而且,孙策还会想,是不是你们这些刁民想害朕,然后便贼喊捉贼的说是孙权或者曹操呢?

    “还有最为重要一点,咱们为什么要提醒孙策?”

    “如今,刘荆州垂垂老矣,一旦刘荆州仙逝,荆襄这块肥肉必然引起群狼环伺。其中最有实力和条件争夺荆襄的,北方的曹操,汉中的咱们,还有江东孙氏。”

    “孙策若活着,以他的骁勇,还有能聚众的能力,在争夺荆襄时,必然会成为咱们的心腹大患。相反,若是孙权领导的江东,争夺荆襄时,咱们略施小计就能让江东束手束脚。”

    孙策任人唯能,用人不疑。

    他用太史慈,便相信太史慈不会叛他,让太史慈独领一军,放出去攻城略地。他用周瑜,可以将江东的所有兵马交给周瑜统帅,毫无保留的信任。

    当然了,若真有人敢背叛,以孙策的骁勇,也能很快就镇压。

    这就是孙策的底蕴。

    但是孙权,这没有这般底蕴。

    前世,但凡孙权对周瑜毫无保留的信任,将江东兵马都让周公瑾统领,赤壁之战后,荆襄根本就不会有刘皇叔什么事儿的。前世的江东,三任大都督都没能善终,这就是明证。

    所以,若是孙权执掌江东,他诸葛亮想要挑拨江东的君臣关系,实在不要太简单!

    诸葛亮说罢,偏厅中久久无语。

    出于个人对孙策的感官而言,在场的这几人,包括诸葛孔明在内,其实都不希望孙策死于刺客者之手的。但是站在刘皇叔这个集团的立场上,他们就只能坐看孙策被刺。

    沉默良久,刘备开口道:“眼看着正旦就要到了,我意遣使入许昌朝贡,孔明以为如何?”

    刘备适时转移了话题,不过这回说的也是大事。

    关羽和赵云却有点诧异。

    朝廷若是在长安或者洛阳,刘皇叔遣使朝贡没毛病。但是如今朝廷却在许昌,在曹操的掌控之中,刘皇叔这时遣使朝贡,岂不就是默认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事实?

    闻言,诸葛亮有些诧异,却还是颇为欣慰的点首赞同道:“不错,主公今日不说此事,过几天臣也会建议主公,遣使前往许昌朝贡的。”

    如今,刘皇叔刚刚夺取了汉中全境,加上又到了年底了,确实需要遣使朝贡。

    即便今日刘皇叔不提,过几天诸葛亮也会建议的。

第269章 慰问(1)() 
朝贡,这是上古分封制度确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种制度,或者说仪式。

    三皇五帝时期,其实就已经开始采取分封制度了,都是分封那些有实力的臣子或者部落,坐镇那些野人或者异族猖獗之地,为华夏民族开拓着生存空间。

    然后,那些分封出去的诸侯,就会约定,或三年或五年的,大家同时前往当时天子所居住的都城拜见,并带上战利品或者其他礼物,这就是最初的朝贡之由来。

    当时的朝贡,更多的其实就是类似于述职、表功。

    及至后来夏、商、周三朝,朝贡已经不仅仅是诸侯朝见天子那么简单了。特别是后来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几乎就是依靠着诸侯们的朝贡来养活的。

    到了汉朝,朝贡,就是分封出去的宗室诸侯,或者大汉周边的藩属国,每年一度都会前往长安(或者洛阳),朝见当今天子,这就是礼仪问题了。

    当然了,诸侯朝贡时,礼物也是必须要带足的,甚至还必须是重礼。

    汉初,好几位诸侯就是因为朝贡时贡献的黄金成色不足,然后被夺去诸侯封地的。

    只不过,到了如今这个时局,朝贡早已名存实亡。四周的藩属国就不必说了,没有惦记着中原的花花江山才有鬼呢,谁特么还会不远万里跑到许昌去朝贡?

    至于各地的诸侯,想起来许昌还有个朝廷的时候,或许会意思意思一下,遣使朝贡。

    当然了,这时候的朝贡,多半就是利益交换了:咱遣使朝贡,就是变相的默认了你曹老板掌中的这个朝廷,那么你曹老板是不是也该意思意思一下呢?

    当初,董卓雄霸京师的时候,刘表遣使到洛阳朝贡,然后朝廷就册封了刘表为荆州牧。

    须知,荆州刺史和荆州牧,可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前几年,孙策刚夺取吴郡的那会儿,也曾遣使前往许昌朝贡。

    然后,孙策就被朝廷敕封为吴郡太守。

    说白了,如今朝廷都名存实亡了,诸侯们还能想起要朝贡的,无不是想着这个名存实亡的朝廷之敕封。毕竟,有了朝廷的敕封,坐拥一地的诸侯才能名正言顺。

    刘皇叔现在想着要朝贡,心思多半也是如此。

    见到孔明也同意遣使朝贡,刘备心中高兴,然后又问道:“那么孔明觉得,何人可为使者?”

    向中央朝廷派出使者朝贡,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派去的。他刘皇叔身为主公,不到万不得已,自然不能亲自前往许昌朝贡的,这不是自己送上门去给曹操搓么?

    而军师诸葛孔明和庞士元,他们也是不能充当使者的。

    这倒不是担心他们二人被曹操给扣押,而是他们的官方身份,目前还不能担任使节。

    诸侯向朝廷派出的使者,这都是必须拥有朝廷认可的官方身份的。

    诸葛亮和庞士元虽然是军师,但这只是刘皇叔自家封的,他们这个小集团认可,左近其他诸侯也没有人指摘,却倒底没有经过朝廷的认可敕封。

    诸侯麾下的官员,虽然多是诸侯关起门自家任免的,却也必须上报朝廷,获得了朝廷的正式文书,这些自家任免的官员才算是有了正式的官方身份。

    毕竟,目前大汉朝廷还没有亡!

    而刘皇叔麾下,有朝廷正式的官方身份的,却并不是很多。

    “糜子仲和孙公佑倒是可以。”诸葛亮沉吟道。

    “但是,咱们此番朝贡,必须为主公在名义上坐实了汉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利益问题,这都是需要据理力争的,糜子仲和孙公佑,只怕辩不过曹操手下的那些谋士。”

    糜竺和孙乾,是有着官方认可的身份的。

    糜竺曾经是徐州刺史府的参军,孙乾是徐州刺史府的从事,如今虽然与刘皇叔奔走到了汉中,但他们的这一层官方身份却还在。当然,这不是官方的职位,而是身份。

    这就好比后世,中央那么多离休的领导人,省级干部在他们面前还是照样矮三分呢。

    只是,朝贡可不是向朝廷献上一些礼物就罢的,还需得向朝廷据理力争,为主公争取最大利益。糜竺和孙乾才能有限,在曹操眼皮子底下,大约是做不到为主公争取最大利益的。

    “这样吧,可让云长将军为主使,李严为副使。”诸葛亮思虑片刻,便建议道。

    关羽就在一旁,听到诸葛孔明建议由他关羽任正使,关羽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朝贡的使者,特别是主使,一般都是由文官,而且还需得是智谋过人的文官担任的。武将出任使者朝贡,这在数百年的历史上都是相当少见的。

    还是那句话,朝贡,说白了就是前往朝廷,为自家争取最大利益。

    以武将们智商,只怕做不到这一点。

    关羽就算再自负,人为自己智勇双全,却也玩不来在朝廷中斗智斗勇、舌战群儒。

    刘备也颇为不解,看向诸葛孔明,等着他的解释。

    “当然了,云长将军只是名义上的主使。朝贡过程中,与曹操他们言辞上的交锋,还有为主公请封,并争取主公利益最大化,这些事情都交给李严去做。”

    诸葛亮解释道。

    关羽的官方身份是足够的,甚至比之糜竺和孙乾都高出不少。让关羽担任正使,出使许昌朝贡,曹操和他麾下就无法在使者的礼制问题上做文章。

    当然了,关羽自然也不擅长谈判什么的,这就正好交给副使李严去干。

    前世的李严,同样是蜀汉的顾命大臣之一,最后差点都能与原主诸葛孔明分庭抗礼,其能力和才干足见一斑;所以,若是由李严主持这才朝贡事宜,必能为主公争取到最大利益。

    只是,李严的官方身份太低,若由他担任主使,只怕还没有朝见到天子,就会被人给撵回来的:遣一小吏朝见天子,你这是藐视天子,还是藐视朝廷?

    这是礼制问题,容不得马虎。

    若是随便一个人都能担任朝贡的使节,他诸葛孔明还想去许昌瞧瞧呢!

第270章 慰问(2)() 
入冬之后,直到十二月份,这才纷纷扬扬的下起了入冬的第一场大雪。

    这个时候的中原大地,终于可以暂时的偃旗息鼓了。

    北方黄河边,袁绍和曹操的数十万大军,这时也都龟缩在营房中取暖,其实入冬之后,袁曹双方都自觉的偃旗息鼓。冬季,特别是下雪之后的冬季,根本就不是交兵的好时节。

    当然了,南国除外。

    对于斗升小民而言,外界是战火冲天也好,还是偃旗息鼓也罢,这都不是他们这小平民小百姓能够左右的,也不是他们需要关注的。入冬之后终于下雪了,这才是百姓们关注的。

    瑞雪兆丰年么!

    现在这么一场大雪,明年的夏收就有了保障,自家婆子娃儿的碗里就能多一口食,百姓们岂能不欢喜?当然了,百姓们还要祈祷,官府不要加赋才好!

    对汉中百姓而言,这场大雪也让他们惊魂不定的心思,安定了不少。据说,刘皇叔已经占据了汉中全境,如今又是大雪天的,汉中这地方总不可能再有战火了吧?

    百姓的想法都是质朴的,没有战乱,没有天灾人祸,再有一口吃的,就是上天眷顾了。

    至于说,是谁占领了汉中,有他们小老百姓什么事儿么?

    难道刘皇叔占据汉中之后,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就不用交赋税啦?

    渎水里,里长霍元杰坐在牛车上,带着几名青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