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盖三分国-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孔明军师的用意,简雍能够明白几分。

    当汉中军倾力攻略川蜀时,西凉军这支盟友,就必须予以安抚。

    而安抚盟友的方法,无出联姻其右者。

    只是,这次与西凉军联姻,己方却不是主公的兄弟子侄,而是麾下大将赵子龙。虽然说,赵子龙也堪为马家女的良配,但是在联姻时的身份对等上,却倒底差了一筹。

    是以,简雍觉得,他此行求亲,也是困难重重的。

    请简雍至客舍去歇息之后,大厅中只剩下马腾、韩遂、马超三人。

    联姻是一件大事,不可能别人跑过来求亲,马腾他们就当场答允的,就算他马腾千肯万肯,也不能当场就答允的。这无论换做哪路诸侯,都会思虑再三,商讨再三,才会给出答复。

    一家有女百家求,他马腾好歹是一方诸侯,他的女儿自是不愁嫁的。

    现在,马腾愁的是,这场联姻,他们倒底要不要答允。

    若是刘备有子侄,这次又是为他的子侄求亲的话,马腾自然不会如此为难。或者,刘备有年青些的兄弟,马腾也会答允将女儿嫁之。总之,与刘备联姻,马腾也是愿意的。

    但是,刘备既没有子侄,也没有兄弟。

    嗯,也不能说刘备没有子侄和兄弟。

    据说,刘备的三弟张飞,去岁就有了一个儿子。

    但是,以他马家的妙龄之女,去嫁给一个襁褓中的娃娃,这事怎么都不靠谱不是?

    而关云长和张翼德,就是刘玄德的手足兄弟;但是,那两位的年岁,比他马腾都小不了几岁的,马腾又怎么可能将女儿嫁给一个年近四旬的老男人?

    所以说,这一刻,马腾也有些理解刘备和诸葛孔明了。

    刘备他们,肯定是想通过联姻,与他们西凉军加深盟友关系的。但是奈何刘备那一方,没有与他们马家之女对等匹配的亲族青年,无奈之下,才会选择用赵子龙联姻的吧?

    “文约,孟起,都说说,咱们倒底要不要答应,将云禄嫁给赵子龙!”马腾犹豫着问道。

第420章 丧事() 
蜀郡,成▪都,州牧府内,刘璋形如枯槁,满面凄凉。

    谁也没有想到,形势变化居然如此之快。

    一个多月前,他刘璋身为益州之主,麾下精兵强将云集,带甲近三十万,更是能碾压汉中的刘备那厮。然而,这才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刘季玉就成了弱势的一方。

    二十万大军折在了汉中,又在剑门关折了五万兵马,如今,他刘季玉麾下的大军所剩不足五万,就这点兵马,大多数还在云南那鬼地方镇压着南蛮呢!

    没有了兵马,他这位益州之主的位子,就坐不稳了。

    这不,刘备那厮,可不就趁机反攻川蜀了么?

    其实,对刘备反攻川蜀这件事情,刘璋一点都不会奇怪,更不会怨恨。

    既然,他刘璋能够攻打人家,难道就不许刘备反攻川蜀么?

    这道理说不过去,典型的“和尚摸得,贫道就摸不得”么?

    让刘璋感觉凄凉的是,往日里围在身边的那一帮子“忠臣”,在这个关键时刻,居然都找不到人影了,派人去他们府上相招,不是病了,就是不在府中。

    最最让刘璋感觉到心寒的是,他最为倚重和信任的大将吴懿,居然降敌了!

    所谓,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不外如是。

    后府花园中,没有心情看歌舞画美女的刘璋,这时候正在凭栏哀思着,心中颇有一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意境,这时候,张松却匆匆而来。

    张松,这是如今唯一还留在刘璋身边的臣子。

    至于说张松是不是忠臣,刘璋也不敢保证了。

    在如此境地,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即便是这最后的忠臣,刘璋也是不敢十分信任的。

    张松脚步匆忙,而且神色有些慌乱,也顺便扰乱了刘璋哀思的心境。

    “永年如此惊慌,可是刘备打到成▪都城下了么?”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刘璋自己反倒不怎么惊慌。他已经看穿了,蜀中大势已去,加之众叛亲离,他刘璋也无力回天,刘备有没有打到成▪都城下来,他刘璋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了。既然如此,面对可以预知的败局之时,他刘璋又有何惊慌的呢?

    张松拱手,苦笑道:“主公,刘备还在涪城,臣此来是要告诉主公另外一个不幸的消息。刚刚有信使来报,五天前,三公子刘瑁在益州郡病逝了!”

    刘瑁,就是益州之主刘璋的第三位兄长,也是吴懿的妹夫。

    当初,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机缘巧合之下,继任益州之主的是刘璋,于是这位先主的三公子,就只好被发配到益州郡,去镇守边患去了。没想到,现在接到的却是他的死讯。

    刘璋愣住了,眼角也有些湿润了。

    说实话,他们十多年前,他们兄弟几人还是很兄友弟恭的。

    但是,益州之主的继承人,只能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大哥和二哥被害于关中,而他刘璋却在不争的情况下,却继任了益州之主。

    诚然,他刘璋一开始没有想过争夺什么益州之主,但是,当他坐上这个位子之后,却肯定不可能轻易放弃,也不允许有人染指的,就算是亲兄弟都不能!

    所以,三哥刘瑁就被发配到益州郡去了。

    益州郡,毗邻云南,那里虫蛇猛兽横行,毒瘴戾气遍布。

    沉痛良久,刘璋哑声道:“发丧了么?”

    这问的,自然就是,他三哥刘瑁的灵柩发丧了么。

    好歹,三哥刘瑁乃是汉室宗亲,又是诸侯之后,他死之后,是必须要发丧的。譬如,准备墓地陵墓什么的,还有,需要派遣使者向四方诸侯报丧。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向天子报丧。

    拥有玉牒的汉室宗亲死后,需要向当今天子报丧,这是必须的流程!

    “臣已经遣人发丧去了。”张松回道。

    这却不是张松擅权,而是他知道主公目前没心情处理事情,像这等琐事,他张松能够办理的,自然是先办理了再说,回过头向主公报备一下就行了。

    接着,张松犹豫道:“主公,三夫人吴氏,已经扶三公子的灵柩,从益州郡返回,最多三五日就会抵达城下。这置办丧事的规模,还有出城迎接灵柩的人选,还请主公吩咐。”

    刘璋愣了一下,然后叹息道:“兄长这是死不逢时啊!”

    听到主公的感叹,张松愣了一下,然后也是满脸的苦涩。

    确实,三公子这是死不逢时。

    若是在一个多月前,三公子的丧事必然是风风光光的,当他的灵柩抵达成▪都城下时,也必然会有万民哭丧迎灵,而且,主公刘璋也必然会亲身出城相迎。

    但是现在,刘备已经打进了蜀中,其兵锋就在涪城,三五日之后,只怕刘备已经兵临成▪都城下了吧?那时候,三公子的灵柩也抵达城下,岂不是就落入了刘备掌中?

    当然了,以刘备的仁义之名,他多半不会对三公子的灵柩做什么手脚。

    但是,这却是将主公架在了火上烤。

    试想,在刘备兵临城下的时候,主公到底要不要出城迎接其兄长的灵柩?

    不待张松遐想,只听刘璋又道:“到时候,就让我儿刘循,出城迎回灵柩吧!”

    刘循,乃是刘璋的嫡长子,如今年近加冠,在某些时候,是可以代替父亲,出席一些钟繇场合的。譬如,迎接刘瑁的灵柩,就可以是刘循代父出迎。

    当然了,刘璋用长子出迎,还有另外一层用意。

    看着主公的凄凉,看着主公的无奈,张松心如刀绞。

    张松是本土本乡的蜀中人,而且还是成▪都人。

    当初,先主刘焉移镇川蜀时,就是他们张家最先向刘焉献诚的,后来,支持四公子刘璋继任川蜀,这里面也有他们张家的手笔。要说他们蜀中张家对刘璋有多忠诚,这倒是不见得。

    其实最主要的是,他们张家与刘季玉的利益,已经绑在了一起!

    所以,只要还能够抢救一下,张松是不会放弃对刘季玉的忠诚的。

    “主公,不如咱们南迁吧!”犹豫良久,张松劝谏道。

第421章 旌旗所向() 
张松所谓的南迁,就是放弃成都,放弃蜀郡,放弃整个益州北部,然后迁徙到益州南部。

    最理想的迁徙地,就是益州郡。那里毗邻云南,有三万大军坐镇,临近的建宁和牂牁郡,也各有一万大军,收拢这五万大军的话,主公未必就没有反击之力。

    到时候,即便不能打回成都,自保也是没问题的。

    要知道,益州南部崇山峻岭密布,山越人和南蛮人也不要太多,刘备即便拿下了益州北部,短时间内也无法拿下益州南部的。而且,主公还可以借南蛮人的势,以对抗刘备的兵锋。

    南迁?

    听到张松的建议,刘璋愣了稍许,然后就回过神来。

    盯着张松看了良久,刘璋才叹息道:“永年此言却是误我!”

    “益州大势已去,我等即便南迁,又能抵抗多久?”

    “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我益州百姓。”

    “最重要的是,益州郡、建宁郡,牂牁郡,这三郡的驻军需要弹压南蛮人和山越人,不能轻动。某刘季玉即便是丢掉了整个益州,也不能轻动这三郡的驻军!”

    说这句话的时候,刘璋倒是少有的显得斩钉截铁!

    这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话说,自从先帝驾崩之后,天下大乱,诸侯四起,群雄争锋,但是,大家却都恪守着一个底线,那就是一致对外:但凡周边异族有所异动,都是先干趴下了异族再说!

    譬如说,当初公孙瓒在幽州死磕鲜卑人。

    再譬如说,马腾、韩遂当初在西凉打击匈奴余孽。

    再譬如说,刘焉、刘璋父子两代,也是一直不遗余力的打击南蛮人和山越!

    所以说,在刘璋的思想中,益州可以丢,他刘璋也可以死,但是,对南蛮和山越的镇压,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能有丝毫松懈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听到主公的斩钉截铁,张松便下意识的以手扶额。

    “果然,主公这是有了决断了么?”张松心道。

    如此局势,主公死不南迁,剩下的出路无非就两条,要么死战到底,要么出城请降。

    从主公的语气中,张松已经隐约明白了主公的选择了。

    “看来,我也要为我张家考虑一二了!”告辞出府时,张松心中如是盘算着。

    还是那句话,如果主公还值得抢救一下,张松是不吝啬他对主公的忠诚的。但是现在,主公都有打算了,他张松再做忠臣也是枉然,最终不还是要走那一条路么?

    清晨,绵竹县城外。

    一彪兵马突然从浓雾中冒出来,在距离城池五百步的距离上,虎视眈眈的盯着绵竹县城。

    最近这几天,绵竹早已戒严了,城门也只会在午时前后开启一个时辰。此时正值清晨,是以城门尚未开启,而城墙上的戍卒也睡眼朦胧中。

    杨任看着绵竹县的城廓,心中充满了激动。

    这座城池几乎不设防,根据探报,城里只有数百维持治安的武侯,没有多少兵马守城。这样的城池都打不下来的话,他杨任真的可以以死谢罪了。

    获得这次独领一部兵马出击的机会不容易,杨任可不想就这么浪费。

    身为降将,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杨任根本就不曾获得重用。虽然,他也领兵一部,却是兵马数量最少的一部,只有一千人。同样待遇的,还有杨柏。

    这样的待遇,还不如当初跟着张鲁混的时候呢!

    所以,怨望,杨任心中多少还是有一些的。

    不过呢,就算有怨望,杨任也只能放在心里,不敢有丝毫动作。刘皇叔占据汉中不足两年,却已经尽的汉中民心,他杨任若是不甘心的话,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的。杨任可是记得,他那位兄长杨松,就是因为不甘心被闲置,然后搞了小动作,如今坟头的草都有两三尺深了。

    这才反攻川蜀,他杨任也捞着了一次领兵出击的机会,这让他看到了建功立业的希望!

    “来人,喊话,勒令绵竹县即刻开城投降!”打量绵竹县半晌,杨任下令道。

    很快,就有几名亲兵策马而出,抵达城墙脚下,然后大声喊道:

    “城墙上的守军听好喽,我将将军奉刘皇叔之命进兵绵竹,尔等快快开城投降,否则,我军攻破城池时,城内官吏和队正以上军将,具要斩首!”

    其实,自古这等喊话,都是说城破之后,鸡犬不留什么的,才最为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