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盖三分国-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座通都大邑,少有的坚城。

    闻言,诸葛亮笑笑:“先秦时期,这蜀地乃蛮夷之地,未曾开化之地,不毛之地。”

    “时值武王伐纣,蜀地一个部落之王鱼凫王杜宇,曾起兵相助武王伐纣。于是,周朝建立之后,这鱼凫王杜宇,就被敕封为蜀王。”

    “其时,蜀地道路不通,乃天府之国,杜宇被敕封为蜀王之后,野心不小,很快就平定了川蜀内各部落。势力壮大之后,杜宇便在成▪都这里建城,仿西岐古都旧例,称之为成▪都。然后,杜宇便在这成▪都城称帝,是为望帝。”

    “虽说,杜宇之望帝,相对于我华夏正朔来说,只是伪帝。但是,这成都城倒底是千年古都,历经一千多年的修建和加持,其雄伟异常,也就是必然的。”

    诸葛亮笑着,将成▪都的演变历史,给刘皇叔普及了一下。

    就这个时代而言,除了他诸葛孔明之外,只怕再也无人能够说出这成▪都之由来!即便修士界的那些老怪物,年岁最长的也不过将近三百岁罢了,怎么可能知道千多年前的历史?

    查看完成▪都城廓,诸葛亮和刘备回到刚建好的营地时,就有亲兵来报,裴元绍护送着刘瑁的灵柩,已经抵达成▪都城南十里外。

    诸葛亮早已传令给裴元绍,让他在今日,将刘瑁的灵柩和家眷,护送到成▪都来。

    广都县,距离成都不过五十余里,赶点路的话,半日即可抵达成▪都。

    “主公,即便如今与刘璋势成敌我,但刘瑁乃主公同宗兄弟,人死为大,刘瑁的灵柩,主公还需要亲自出迎一下为好。”诸葛亮建议道。

    当然,这只是借口,诸葛亮的潜在建议其实是,既然要作秀装逼,那就多装一下也无妨!

第424章 戴孝() 
成▪都,城南外,一片素裹。

    数千将士,人人胳膊上缠着一条白绫,额头上也系着一抹白绫;将士们身边的战马,其马脖子上也系着白绫,战马的额头处,还被系上了白绢绞成的花朵。

    一条条白色旗幡,沿着驰道两侧矗立着,延绵开去五里左近。

    刘备已经沐浴过,身上披着一层白绫做成的袍子,额头上也摸着一条白绫。

    这阵势,已经是三军尽戴孝了。

    话说,这还是仓促之下,准备不足,每人只能用一两条白绫。昔日,仓促打着为父报仇而攻伐徐州时,三军尽戴孝,那才是大场面,曹军数万将士,几乎人人一身白色战袍!

    城墙上,刘璋被汉中军的举动搞懵了。

    原本,刘璋在东城门楼上,观看汉中军的阵势,但是,汉中军中军主阵却突然间向城南移动。等刘璋跟着转移到城南的城门楼上时,看到的却是,城南外的汉中军,居然三军尽戴孝?!

    好端端,汉中军居然三军尽戴孝,这是刘备突然崩殂了,还是其军师突然完蛋了?

    “永年,这几天,汉中军可有什么重要任务仙逝?”

    不解汉中军的举动,刘璋只能向张松求教。

    然而,张松也一脸的懵逼。

    君臣二人正懵逼中,陡然,眼尖的张松看到,远处一支白色的队伍,由远及近,正在向成▪都而来。十多个呼吸过后,成▪都城墙上,已经能够看清楚,这支从广都方向远道而来的白色队伍,居然也是人人戴孝,孝幡林立。

    甚至,张松还看到,在这支队伍的中间,一辆四驾的马车上,还放着一樽棺椁!

    看着这支灵柩队伍来的方向,张松心中一动,已经隐隐有所猜测。

    刘备站在驰道的中间,一身孝服。

    身后,左边是军师诸葛孔明,同样一身孝服。

    其实,诸葛亮平日里就喜欢穿一身月白色的衣衫,所以他的孝服倒不是临时赶工赶出来的,而是直接将他的一件外袍,稍微改动了几处,就成了不错的孝服。

    诸葛亮右边,是关羽,同样一身孝服。

    再后面,就是张飞和赵子龙,也是一身孝服。

    张飞和赵子龙的后面,就是关平和周仓,再之后就是吴懿等人,延延绵绵的,排了十几列。汉中军校尉以上的军官,几乎都在这里披麻戴孝着。

    驰道两侧,在刘备他们身边护卫的,就是他的亲兵白眊兵。

    再之后,就是堵成▪都南门的关平部。

    这些将士,分列驰道两侧,白色的腰带,白色的臂章,白色的额巾。

    刘瑁的灵柩车队,由远及近,很快就抵达众人跟前,然后缓缓停下。

    刘备满面悲怆,趋步至载着刘瑁棺木的马车前,痛声哭道:“呜呼哀哉,贤兄远逝,我大汉宗室又痛失一栋梁矣,痛煞备也!”

    涕泪横流,满面吧悲怆,哭声惊天动地。

    这时,诸葛亮挥手,两名亲兵抬来一个火盆,放置在刘瑁的棺椁前面,又有两名亲兵抬来一篮子竹简。诸葛亮取出一卷竹简,将之点燃,然后放进火盆中焚烧着。

    痛哭中的刘备,也从篮子中拿出一卷卷竹简,在火盆中焚化着。

    这些竹简,俱是抄录的先贤文章,有孔子的论语,有老子的道德经,有孙武的孙子兵法,还有春秋等等,当然,还有诸葛亮代主公刘皇叔写的祭文。

    这是烧纸钱的最早之由来。

    不过,在这个时代,并没有烧纸钱这个说法,只有烧竹简这么一个祭奠活动。

    而烧竹简,只是为了将知识,或者想要说的话,痛焚烧的方式,传递给“阴间”的亲朋好友。这就好比,天子帝王祭天时,焚烧的祭文一般,是为了上达天听的。

    一篮子竹简,很快就被投进火盆中焚化着。

    这时,诸葛亮搀扶着刘备起身,然后朗声道:“众将士,祭拜!”关羽等将领,对着刘瑁的棺椁,躬身三拜;驰道两侧的士卒们,却是单膝跪地,对刘瑁的棺椁俯身而拜。

    一旁,早就下了马车的吴夫人,这时候也躬身回礼着。

    刘瑁成婚有八年了,却膝下无子,连女儿都没有一个,其兄弟又被堵在成▪都城内,是以,这个时候,答谢亲朋好友的祭奠时,就只能是他的夫人吴氏出面了。

    诸葛亮就站在刘备身边,这个时候倒是正好藉此机会,仔细观察着这位吴夫人。

    传言中,这位吴氏贵不可言,诸葛亮也想看看,她倒底是怎么个贵不可言法!

    吴氏,此时大约二十五六岁,其长相,自然是十分美丽的,倾城倾国倒不至于,但国色天香却还是可以说的。再加上,此时的吴氏正是少妇,正值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

    要知道,再丑的女人,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也能很动人的。

    所以,原本就很漂亮的吴氏,此时更为动人心魄。

    而且,要想俏,一身孝。

    穿着孝服的吴氏,又更添了三分妩媚。

    说实话,这是诸葛亮第一次见吴氏。

    前世,原主辅佐刘皇叔入主益州后,这位吴氏早已寡居多年,在刘皇叔纳吴氏之前,原主自然是无缘一见的。而刘皇叔纳吴氏之后,君臣有别,圆锥总不可能随意参观主公的后宫吧?

    所以说,无论前世还是今生,这确实是诸葛亮第一次见到吴氏。

    原主前世,可是见识过江东二乔中的小乔,而后世网络上“四千年不出的美女”,诸葛亮也见识过不少,然而此时,看到吴氏的第一眼,诸葛亮都不由得眼前一亮。

    “果然,达到祸水级别的女人,就能贵不可言么?”诸葛亮心道。

    在吴氏的面相上,诸葛亮并未看出,她有什么贵不可言的。不过,结合这个时代的惯例,漂亮的女人,总能被当权者喜爱,这或许就是贵不可言的由来吧?

    女神级别,总能贵不可言的么?!

    诸葛亮身边,刘备见到吴氏的容颜和身段时,已经有化身为二师兄的趋势。

    这不是刘备没有见过美女,比吴氏更漂亮的美女,譬如貂蝉,刘备也是见过的。想当初,面对貂蝉的时候,他刘皇叔都没有如此不堪,更何况今日面对吴氏?

    主要还是,刘备已经知道,眼前这位漂亮的美人儿,今后就是他刘备的啦!

第425章 扶灵() 
哭丧吊唁完毕,刘瑁的灵柩继续起航,直奔成▪都南门。

    灵柩车队两侧,刘备和诸葛亮等人,一边随行着。按照计划,为了达到收买人心的最佳效果,刘皇叔不仅要戴孝吊唁,还要扶灵至成▪都南门下。

    夫人吴氏再次登上马车,跟随在灵车的后面,缓缓向成▪都驶去。

    车队再次起行,诸葛亮环顾四周,眼神陡然一凝。

    吴氏的那辆马车,车窗的窗帘掀起了一角,而在这辆马车旁边,吴懿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蹿了过去。此时,吴夫人就是透过这个窗角,与其兄长吴懿交流着。

    当然了,人家兄妹交流一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诸葛亮眼尖,透过那掀起窗帘的一角,他看到了吴氏嘴角的笑意!

    丈夫死了,在扶灵的过程中,妻子却露出欢笑,这肯定是不合常理的。

    庄周之妻,也不过如此罢?!

    这一刻,诸葛亮瞬间就想到了刘瑁的死因。

    很明显,刘瑁提前八九年病逝,这其中肯定有这位吴氏的功劳,即便不是他亲手杀夫,多半也是知情,甚至还提供帮助掩护什么的。要不然的话,她此时也不会如此开心。

    是的,吴氏这偶尔露出来的笑意,在诸葛亮看来,就是她正在开心之中!

    若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此女也未免太狠毒了些。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后针,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

    看来,姜太公的这句戏言,倒也正好印合了吴氏。

    如此毒妇,主公纳之,岂不是引狼入室?

    这个时候,诸葛亮觉得,他貌似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呢。要知道,今生,刘皇叔能与吴懿联姻,纳这位吴氏为妻,还是他诸葛军师在其中大力保媒的结果呢!

    诸葛亮有意提醒主公,但是,转眼间,吴氏却放下了车窗的窗帘。

    此时再提醒主公的话,就难免有挑唆之嫌了。

    须知,主公心中,此时只怕正美着呢!

    无奈,诸葛亮只能将此事押下,等过段时间,再让主公亲自去发现吴氏之狠毒。

    成▪都,南门,城门楼上。

    看着那支扶灵队伍越来越近,似乎是直奔城门口,刘璋面色变了数变。这个时候,他就是再迟钝也反应过来,这支扶灵队伍中,那樽棺椁里面装的,是他的兄长刘瑁!

    “开城门,迎兄长灵柩进城!”犹豫稍许,刘璋便下令道。

    灵柩已经快要到城门口了,身为敌方的刘备,都对刘瑁的灵柩以礼相待,甚至三军尽戴孝,他刘璋身为刘瑁的亲弟弟,反倒不迎接兄长的灵柩进城,世人是会唾弃他刘季玉的!

    原本,刘璋还打算着,让长子刘循出迎兄长的灵柩。但是眼下,刘备都作秀至如此境地了,他刘季玉若不亲自出城迎回兄长灵柩的话,岂不是他这弟弟还不如一个外人?

    “主公,小心有诈!”张松急忙道。

    诚然,张松也知道,城下的那支灵柩,里面装的正是三公子刘瑁。但是,刘备那厮表现得这么热情,又是披麻戴孝的,又是亲自扶灵的,肯定不安好心。在张松想来,说不得刘备就是打算,趁着他们主公刘季玉出城迎接刘瑁之灵柩是,他刘备趁机杀进城内的吧?

    “有诈,能有什么诈?!”刘璋反叱道:“我成▪都城内只有守军五千,刘备若是想攻城的话,旦夕间就能破城,根本就不需要如此下作!”

    还有一句话刘璋没有明说,那就是,刘备既然如此作秀,肯定是本阵民心来的。如果刘备趁着灵柩入城时而夺城,他的这番作秀岂不就成了瞎子点灯?

    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了,成▪都南门缓缓打开,城门口,两列白衣将士迅速排出,刘璋带着长子刘循,还有张松,亦是一身孝服,站在城门口等待着。

    孝服,是早就准备好的。

    当初,接到兄长刘瑁病逝的消息时,刘璋便令人备好了孝服。

    是以,这时迎接兄长灵柩时,刘璋倒也没有因为孝服而手忙脚乱。

    很快,灵柩抵达了城门口。

    “三哥啊,你为何就弃愚弟而去了呢!”刘璋瞬间扑到棺椁前,失声痛哭着。这倒不是刘璋在作秀,也不是他装的,而是情真意切的失声痛哭。

    说实话,抛开益州之主这个位子不谈的话,他们兄弟间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是以,如今兄长病逝,对刘璋而言,确实是一件挺悲惨的事情。

    这时候,夫人吴氏再次下了马车,面现悲怆道:“夫君已逝,叔叔还请节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