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盖三分国-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徽正在想着心事,坐于一旁的陆鸿却轻声道:“师父,你听,又是说孔明师弟的。”

    酒肆中多的是走南闯北之人,酒酣耳热之际,也正是各种消息满天飞之时。

    司马徽收回心神,只听邻桌一个高嗓门正在嘲笑:“桑三哥,你这牛皮吹得就有点大了。傻子都知道,天花是无药可医的,那什么诸葛痘,居然就能让人免疫天花,这不是开玩笑么?”

    另一个声音却道:“张兄弟此言,未免就坐井观天了。”

    “眼下,南阳郡五十六县百姓,几乎人人都在种这诸葛痘,你若不信,出去打听打听,就知桑某说的是不是真的。难不成,整个南阳的百姓,都合着桑某骗你不成?”

    这时,酒肆中许多声音附和道:

    “桑三哥说的不错,某从襄阳城过来时,这一路都是百姓在种那诸葛痘。”

    “不错,宛城也有医者在为百姓种诸葛痘。”

    这么多人声援桑三哥,那位张姓汉子一时语蹙,却犹自争辩道:“这诸葛痘闻所未闻,而天花之疫从古至今都是无药可救,说什么种诸葛痘就能免疫天花,反正我张三是不信的!”

    说罢,张姓汉子就焖下一碗酒。

    那位桑三哥却笑道:“诸葛痘为何能让人免疫天花,桑某确实不知其中是何道理。不过,这诸葛痘的来历,桑某却恰好打听了一二。”

    “据那些为百姓种痘的医者所说,这诸葛痘本是牛痘,只因是诸葛孔明发现,此痘抹在人身上就能使人从此免疫天花,所以,此痘就叫做诸葛痘。”

    这时,有人插话惊问道:“诸葛孔明,不就是传说中的卧龙先生么?”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此前,在师门的鼓吹下,诸葛卧龙在荆襄七郡也算是薄有声名的,与庞家的那位丑货一道,并称什么卧龙凤雏。

    这酒肆之中本就是消息灵通之处,许多人知道诸葛孔明,也不算稀奇。

    只听那位桑三哥回道:“不错,正是卧龙先生,诸葛孔明。”

    “话说,这卧龙先生发现,诸葛痘能使人免疫天花之后,便将此法授予涅阳张仲景,由他出面,将这诸葛痘推及天下,为整个天下百姓种痘。”

    “如今,在南阳郡五十六县行医的医者,就都是仲景神医的族人。”

    “只待南阳百姓都种下诸葛痘之后,这张氏医者就会奔走全国。”

    桑三哥还准备接着吹一会牛逼,却又有人插话感慨道:“卧龙先生乃世外高人,却怜悯世人受天花之厄,果真慈悲,不愧是卧龙先生!”

    又一人接话道:“要我说,卧龙先生确实高义,但仲景神医同样高义。如今,仲景神医举全族之力,将诸葛痘之法普及天下,不是高义是什么?”

    这时,那位在言语中落了下风的张姓汉子,却出声嘲笑道:“卧龙先生或许高义,仲景先生也确实有济世救人之心,但他们涅阳张氏的医者么?”

    “哼哼!”

    言外之意,酒肆中的食客都懂的。

    涅阳张氏是医者世家,但除了一个张仲景之外,其他医者可都不是什么慈悲心肠。

    还是桑三哥笑道:“这回,张兄弟又猜错了!”

    “或许是卧龙先生的要求,也或许是仲景神医的要求,涅阳张氏的医者们,这回为百姓们种诸葛痘,几乎都是免费的。甚至,他们在为百姓种痘之余,还会为百姓们义诊。”

    这位桑三哥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

    涅阳张氏的医者们,在为百姓种痘时,确实是免费的。

    至多,也就是就地解决一日三餐,还有住宿问题。

    这却都是小问题。

    一般,乡里之中的大户,或者城中的大族,都会主动承担这点花费。顺便,当张氏医者们前往下一个乡里或者县城之时,那些有财力的大户,还会让人赶着牛车相送。

    这个时代的百姓也好,还是那些世家大户,其实都还是很淳朴、很仗义的。

    司马徽一边喝着酒,一边听着酒肆中食客们的喧嚣,心中却有点苦涩。

    下山半个多月,这一路走来,这样的事情传闻,司马徽他们听过不少,更是亲眼见过不少。

    话说,阴神境修士,就可以利用阴神观察气运。雷劫那夜,师门气运突然增长,掌教师叔也好,他司马徽也好,都觉得事关重大,司马徽也就没来得及观察自身的气运。

    下山之后,随着诸葛痘的传闻喧嚣日上,司马徽终于察觉,自身的气运也在随之增长。

    毕竟,诸葛孔明是他司马徽的弟子。

    因为诸葛痘的缘故,诸葛亮每收获一笔气运,师门就会分享四成,身为师父的司马徽,也能分享一成。而诸葛亮自身,实际却只能获得五成。

    所以,这段时日,随着诸葛痘的推广,司马徽的气运也同样是日益浓厚。

    同样的,陆鸿等四位弟子,这段时日,气运也略有增长。

    弟子收获的气运,不仅要分享一成给师父;师父收获的气运,同样也得分享一分给弟子。

    要不然,也不会有师徒之间,气运相连之说。

    可以说,诸葛亮随手扔出的一枚诸葛痘,收获的气运就惠及了整个鹿门。

    这便是司马徽郁闷所在。

    原本,诸葛亮不仅是师门布下的棋子,也是他司马徽的棋子。

    如今,诸葛亮却能为整个师门带来大运,这必然就会被师门重视。如此,他司马徽准备利用诸葛孔明,以达到某些目的,只怕就不大好操作了。

    毕竟,在整个师门的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风险有点大。

    司马徽倒不是对师门有异心,而是将死之人,在布置后手之时,对谁都不会放心的。

    阴神境修士,只有三百岁寿元。

    如今,他司马徽寿元将近,突破阳神境又是天方夜谭,就只能提前准备“转世”的后手了。

    而诸葛亮,便是他准备的后手中,最为重要的一枚棋子。

    而且,在早期,这也并不妨碍师门给诸葛亮的任务。

    只可惜,这诸葛痘一出,诸葛孔明必然受到师门重视,这是他司马徽掩盖不住的。

    如此,他司马徽准备的后手,就全都打乱了。

    好在,也受益于诸葛亮的缘故,这段时日,他司马徽的气运日益浓厚,修炼的速度貌似比往日也快了那么一两分。或许,寿元将近之前,他也不是没有可能抵达阴神境巅峰修为的。

    那时,说不得,他司马徽还能搏一搏。

    须知,传说中的阳神境,可是有着千岁寿元的!

    当然,“转世”的准备,也须得重新调整一下,两手准备,总是不会错的。

第44章 送别() 
襄阳城外,汉水边,一艘百料大船停靠在码头边等着。

    寒风呼啸,码头上并没有多少商旅往来,唯有百十人正在话别。

    时值大汉建安三年十一月丙寅日,正是寒冬欺人之时,诸葛瑾却于此时租船南下,即将前往江东完婚,这码头上话别的,就正是诸葛亮等兄弟数人。

    当然,大姐夫蒯祺和二姐夫庞岷,此时也在码头。

    大姐和二姐这时都有孕在身,此时又是寒冬,她们不便驱车百余里前来送行。

    十月底,诸葛三兄弟的孝期满后,诸葛瑾便租了一条大船,准备沿江而下,前往江东。

    汉江发源于汉中平原,沿途还有沔水等支流汇入,在襄阳绕城而过,就连襄阳城的护城河,都是引用的汉江水。最终,汉江在武昌之左,汇入长江。

    是以,顺着汉江直下,在武昌又可以沿着长江而下,一帆风顺,就能抵达吴郡。

    走水路,沿途不仅少了颠簸之苦,匪患也相对少很多。

    当然,江夏太守黄祖,还有江东水师,并长江上那大大小小的水贼,也不是好相与的。

    不过,这点隐患,相对于陆地上多如牛毛的山匪路霸来说,确实不算多。

    更何况,大姐夫蒯祺也会随船前往江夏。荆襄第二大世家的三公子出面,江夏黄祖多少还是会给些面子的,就连沿江的各路水匪,也会安分不少。

    “大哥此去,一路珍重!”诸葛亮带着两位弟弟,给诸葛瑾躬身拜道。

    有道是长兄如父,这个时代,最讲究孝悌。

    如今,大哥诸葛瑾为了他们几位弟弟着想,孤身前往江东成家立业,隆中的家业几乎尽皆留给了诸葛亮他们,即便是后世来客,诸葛亮也极为感动。

    在后世,兄友弟恭或许有,但更多的却是兄弟姐妹之间争家产、打出狗脑子的传闻。

    诸葛瑾扶起诸葛亮,又摸摸诸葛均和诸葛诞的脑袋,笑道:“又不是生离死别,搞得这么悲怆干什么?”

    “放心,为兄到了吴郡,便会着人送书信回来。”

    “倒是二弟,家中的重担,三弟和诞弟的抚养,从今往后可就由你担当了。任重而道远,二弟今后也得多多费心才是。”

    嘱咐罢二弟诸葛亮,诸葛瑾又拉着诸葛均和诸葛诞,嘱咐道:“我诸葛氏本是琅琊郡世家大户,只可惜家道中落,今后振兴我诸葛氏的重任,就靠咱们兄弟四人了。”

    “如今,为兄需远赴江东,两位弟弟今后当多读书,多向你们二哥请教。”

    “你们二哥之才,当世少有,言传身教,你们今后也会受益无穷。”

    诸葛均和诸葛诞躬身拱手道:“谨遵大哥教诲!”

    嘱咐罢兄弟,诸葛均又向两位妹婿拱手道:“为兄此去,不知何年才能再回荆襄。二弟孔明尚未成家,三弟和诞弟也还年幼,万望两位妹婿今后照看一二。”

    说着,诸葛均对蒯祺和庞岷就躬身礼拜。

    蒯祺和庞岷赶紧回礼,然后汗颜道:“大哥此话,可就羞煞我兄弟二人了。”

    “孔明之才,荆襄谁人不知?如今更是有诸葛痘惠及天下,岂是我二人能够比肩的,与其说是我等照看孔明,还不如说是我等向孔明请益。”

    蒯祺此话,倒也不是推脱。

    如今荆襄最顶尖的才俊,就数诸葛孔明和凤雏庞统。这不仅是师门在背后自吹自擂,他们二人也有真才实学,这才是令荆襄众多青年一辈佩服的。

    更何况,眼下诸葛痘正在中原推及开来,荆襄七郡首先受惠。百姓自是感念诸葛孔明和神医张仲景的,而荆襄的青年才俊们,更是对诸葛孔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神农尝百草,始有今日之五谷和医药。

    诸葛孔明发现的这诸葛痘,虽然功不及仓颉和神农,却也倒底为天下苍生杜绝了一大瘟疫。

    这注定是必将名垂青史的!

    诸葛孔明尚未二十,便注定名垂青史,而那些所谓的荆襄才俊,看似是才俊,却多是碌碌无为之辈。如此鲜明对比,又是自家内兄弟,蒯祺和庞岷自是佩服诸葛亮的。

    听着两位姐夫的褒奖,诸葛亮羞赧道:“两位姐夫廖赞了!”

    “愚弟这是半桶水到处晃,今后还得多多向姐夫们讨教才是。”

    大姐夫蒯祺,二姐夫庞岷,他们的才学和能力是有的。

    虽然在某些方面,或许不及他诸葛亮,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诗词歌赋方面,即便有后世的唐诗宋词兜底,他诸葛亮也不及庞岷在这方面的造诣。

    毕竟,庞家是诗书礼仪之家,其父又是鹿门书院的山长,是修士门派的外门长老,自小耳濡目染,庞岷随便遣词造句,就足够他诸葛亮想破脑壳儿的。

    相互一番谦虚,诸葛瑾笑道:“好了,时候也不早了,为兄这就去罢!”

    说完,诸葛瑾在栈桥上,对着众人几乎一辑到地。

    诸葛亮和姐夫、兄弟们,赶紧回礼:“恭送大哥,一路顺风!”

    起身,诸葛瑾也不看众兄弟了,直接转身,就上了船。

    这时,蒯祺也紧跟着上了船。

    江夏黄祖,还得大姐夫蒯祺去打通关节呢。

    船家解开了缆绳,升起了风帆,顺着西北风,顺着江水之流,大船飘然而去。

    太阳这时正在东南方向,迎着阳光,船影倒映着江水。起身后,看着大哥的坐船远去,诸葛亮很有一番“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感慨。

    “绮玲妹子,把琴拿来,我要抚琴一曲,为大哥壮行。”诸葛亮吩咐道。

    闻言,本已登上马车,在众多家丁护卫下准备离去的庞岷,这时反倒不急了,坐在车辕处笑道:“早就听闻,琴棋书画,二弟孔明是样样精通,今日为兄倒是能一饱耳福了。”

    诸葛亮向这位二姐夫抱拳示礼,也不废话。

    琴棋书画,原主确实样样精通。

    穿越而来的灵魂,这方面的造诣虽然不能再进一步,却也能完美的演绎原主的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