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盖三分国-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门上方,两个古篆:汝南。

    这便是豫州汝南郡的首府汝南城了。

    原本,此城名为平兴。

    只因袁术虎卧江淮之时,多驻驾此城和寿春,便将此城更名为汝南城。

    这时,袁术早已败逃至寿春苟延残喘,豫州大部已是曹操的地盘。

    城门口,有些许行人进出,拦住诸葛亮牛车的,便是值守城门的曹军。

    话说,曹军的军纪,目前来说还是不错的。他们搜查行人,就连各色车驾也会拦下来查看,却没有趁机搜刮百姓;对豪华点的车驾,他们也算是一视同仁的搜查。

    “我乃鹿门学子,南阳诸葛亮。”

    “此行乃是前往徐州,拜会曹公。眼下路过汝南城,进城歇息一夜。”

    诸葛亮略微拱手,对牛车前的两名曹军回道。

    前往徐州,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也没有什么可讳言的。

    其实,诸葛亮走下牛车时,车前的两名曹兵便立马显得恭敬起来。

    一袭月白色的长衫,沾染着些许尘埃,这却是一路上沾染上的。

    五官英俊,显是少年,头上却带着一顶士子冠;再加上手中那柄洁白的羽扇,仅从卖相上看,要说诸葛亮不是读书人,他们是万万不信的。

    对于读书人,无论哪个时代,都是受人尊敬的。

    况且,诸葛亮的这身装扮,那也须得小康之家以上,才能装扮得起的。

    两名曹兵,弓着腰,掀开车帘“搜查”了一眼,便恭送着诸葛亮入城。

    没听见刚才诸葛亮所说,是要前往徐州拜会曹公的么?

    读书人前往徐州拜会曹公,如果被曹公给看上,今后说不定就是他们曹营的官员。

    如此,也就由不得这些小小的曹兵陪着小心呢!

    汝南城,街角的一处酒肆。

    牛车自有牛叔引往酒肆的后院安顿,诸葛亮却是踏上酒肆的二楼,准备进食晚餐。

    一路风尘仆仆,从隆中赶到汝南时,已是天色将晚。

    “哈哈,居然是孔明?”

    诸葛亮才踏上酒肆二楼,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欢笑着。

    抬眼看去,却是原主诸葛亮的老熟人。

    “原来是孟师兄!”

    “愚弟好久没见孟师兄,不知师兄一向可好?”

    诸葛亮拱手见礼,笑问着。

    这位老熟人,便是孟建,字公威,也就是后世演义中的那位“汝南孟公威”。

    后世演义中,鹿门有四友:孟建孟公威,石韬石广元,崔钧崔州平,孔明诸葛亮。

    其实,诸葛亮、孟公威、石广元和崔州平,本就是同门师兄弟。他们表面的身份,都是鹿门书院的学子;实际上却是荆山深处、隐秘修士门派、鹿门的弟子。

    其中,孟公威年岁最长,被其它三人称为“师兄”。

    孟公威与石广元、崔州平三人,俱为内门弟子,都是修道小成的修士。

    至于他诸葛亮,虽是长老司马徽的弟子,也属于内门,但其身份地位却有点尴尬,很是有点像是封神榜中的姜子牙。

    这却是诸葛亮现在自己分析出来的。

    “为兄游历到家乡,不想却早已是物是人非。今日于这酒肆中消遣寥落,不意遇上了孔明,合该咱们师兄弟有缘,且来一起共饮!”

    说着,孟公威便拉着诸葛亮入席。

    孟公威看似只有四十许,其实却是六旬有余。

    只因他修道已然小成,据说,距离阴神也就一步之遥,看着才不怎么显老。

    孟公威家人俱无,平日里,他多是朝游东海、暮栖苍梧的。这次偶尔游历回到家乡汝南,除了这座汝南城尚在,其他多已物是人非;这才在酒肆中饮酒,顺便感怀一番。

    诸葛亮入座,举樽敬了孟公威一樽酒,笑道:“孟师兄已是神仙中人,逍遥不知岁月。须知,沧海都能变成桑田,何况这十数年间,汝南经历的战乱还少么?”

    “幸好,孟师兄了无牵挂,否则就得像愚弟这般,还要入这红尘打滚的!”

    孟公威抚髯一笑,道:“孔明此言不差!”

    笑罢,孟公威又盯着诸葛亮问道:“据说,司马长老已经传授给你奇门遁甲,你孔明不是一向在隆中钻研修习的么,今日怎么有空来汝南?”

    诸葛亮苦笑:“孟师兄有所不知。”

    “中秋左近,愚弟练气突然有所突破,开辟了识海。”

    “不意,是夜却是天机紊乱。这却导致愚弟才刚开辟了识海,便出了岔子。”

    “若不是叔父昔日好友张仲景医治,愚弟这条小命只怕早已不存。”

    “孟师兄也知,愚弟最近在研习奇门遁甲。掐指一算,才知愚弟的这段伤,却是因为贪狼星殒落,从而星象大乱,也导致了天机紊乱所致。”

    “贪狼星便是吕布。”

    “是以,愚弟须得前往徐州,了却这段因果。”

    “不意今日从汝南路过,倒是巧遇了孟师兄。”

    对于徐州之行,诸葛亮并未隐瞒,这也是隐瞒不住的。

    况且,孟公威是内门弟子,诸葛亮也想旁敲侧击,从他口中打探师门中的一些消息。

    闻言,孟公威却是愣住了一小会儿,然后才叹息道:“不想,孔明师弟天资如此之高,只是可惜了”

    至于可惜了什么,两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师门既定策略,便是要遣二三弟子出山,辅佐明主,以便争夺气运。

    而诸葛亮,便是确定的第一人选。

    一如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一般。

    是以,门中长老司马徽,虽然收下诸葛亮为内门弟子,却只是传授兵法韬略,以及治国才学。对于修道之法,师门只传授了他最基本的练气之法;高深道法,却是不对诸葛亮开放的。

    然而如今,诸葛亮仅凭着最基本的练气之法,居然就能开辟识海,凝练法力。倘若给诸葛亮更高深的修炼之法,只怕他便能以弱冠之龄,问鼎阴神之境。

    然则,可惜归可惜,师门既定策略,却是不可更改。

    况且,诸葛亮的红尘因果纠缠太多,迟早都得出山辅佐明主。

    既如此,也就只能继续可惜了诸葛亮的资质。

    沉吟少许,孟公威又道:“孔明此去徐州,说不定还能遇上师门长辈。”

    “吕布上应贪狼星,其殒落那夜,天机便会有所紊乱。天下各修炼门派,都有大能前往徐州,看能否获得一二机缘,以便抢占先手。”

    “我鹿门长辈大能,也大都前去了徐州。”

    “孔明此番若能遇上师门长辈,说不定能让他们看重你的资质,转而”

    说到此处,孟公威却是住口了。

    因为,诸葛亮的红尘因果太多,若不能了却那些因果,即便他资质再高,那也是白搭。

    纵使师门长辈看重诸葛亮的资质,顶多也就是允许传他高深道法罢了;总不可能,不顾诸葛亮的因果,将他召回师门修炼吧?

    原来,师门的长辈都去了徐州?

    只不过,诸葛亮心中却有点叫苦。

    他诸葛亮确实开辟了识海不错,却是转修星宿海的道法,才开辟的识海。眼下,这在外表还看不出来,但只要有人用阴神侵入他的识海,便能一目了然。

    一旦遇上师门长辈,若有长辈用此法探查,他诸葛亮的根底,岂不就有可能暴露?

    虽然说,师门也并没有强调,弟子不得修炼非本门的功法。

    但是,只怕任何修行门派,都容不下自作主张、改修他派功法的弟子。

    到时候,即便不废了他诸葛亮的修为,也会将他作为重点“关注”的目标。

    如此,他诸葛亮还怎么搞小动作,怎么揪出那幕后黑手的蛛丝马迹?

    是夜,诸葛亮于客舍中辗转反侧,却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来规避遇上师门长辈的可能。

    无奈,清晨时,诸葛亮只得继续套着牛车,前往徐州。

    此时若找借口停留,或者转回去,都显得形迹可疑,更有暴露的可能。

    诸葛亮只期待,等他赶到徐州时,师门中的长辈都早已离开才好!

第7章 见曹操() 
牛车虽慢,却比战马更有长途跋涉的耐力,日行百五十里,不在话下。

    从汝南城到徐州下邳,也不过五百多里地,沿途又没有阻碍,纵使诸葛亮故意放慢行程,第五日的傍晚,下邳城也已然在望了。

    好在,沿途再没有遇见同门中人。

    下邳城,此时正是曹操的驻节之地,城外大军密布,哨骑都放出三五十里开外。

    诸葛亮的牛车才遥遥能望见下邳城,就被一队曹军哨骑给截下、盘查。

    “我乃鹿门学子,南阳诸葛亮。”

    “听闻曹公正驻驾于下邳,特前来拜会!”

    诸葛亮还是那一身洒脱的行头,月白色的长衫,宽大的衣袖几乎要拖在脚背上,左手斜背于后,右手拿着那柄羽扇靠在腹前,头上带着学子冠。

    所谓,人靠衣装。

    诸葛亮本就长得很英俊,此时又正值少年。这一身装扮一出场,很是能唬住人的。

    这不,拦下牛车的那队曹军哨骑,原本很是散漫;当诸葛亮走下牛车,这些曹军哨骑瞬间便严谨了不少,甚至都翻身下马,微微弓着身子。

    自从迎奉天子之后,曹操便花大力气整顿过军纪。

    是以,曹军这时的军纪还是相当不错的。

    况且,面对读书人的时候,军中的这些粗汉,本就有着发自内心的恭谨。

    为首的哨骑双手抱着长枪拱手,回道:“先生既是来拜见司空,还是由我等护送一二。如此,先生的车驾进城时,也会方便不少。”

    因为曹操驻驾于下邳,城外三五十里之内遍布哨骑不说,城门口更是盘查甚严。

    此时,天色已晚,有这些曹军哨骑引路,倒也能减省沿路的盘查。

    “如此,就有劳诸位了!”

    诸葛亮握着羽扇拱手,算是谢过这些曹军哨骑的好意。

    然后,在他们恭谨的注视下,诸葛亮重又回到牛车上。

    下邳城内,郡守府中,司空曹操此时却正郁闷着。

    拿下了徐州六郡,虽然值得欢喜。

    但这其中有些人、有些事儿,现在想想就令人添堵。

    话说那日,曹军掘开泗水,水淹了下邳城,逼得吕布的部将魏续等人突然叛乱,胁迫吕布出城请降,从此,徐州的最后一点点抵抗也烟消云散。

    原本,曹操是准备招降吕布的。

    曹操比较重视人才。

    即便是一方诸侯,战败之后,曹操想到的也不是斩杀,而是想要招降之。像原本的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等等,这时不还是在他曹操麾下效力?

    相较张邈等人而言,曹操更愿意招降吕布。

    只因吕布的勇武,当今天下几无敌手。就连刘备座下、原本令曹操羡慕嫉妒恨的关、张、赵三人,单打独斗,只怕也无人能撼吕布之锋芒。

    若能招降吕布,看今后谁人还敢不服他曹操!

    真有不服的,他曹操便可关门、放吕布。

    而吕布呢?

    成为阶下之囚后,吕布本也有意向他曹操祈降。

    曹操想要招降,吕布想要祈降,双方本应一拍即合,曹操从此收得当今天下第一猛将,而吕布也能活命才是。谁成想,当时正在旁观的刘玄德,突然就冒出一句话来:恳请曹司空收吕布为义子,做他的第四位义父!

    这可不是什么好话!

    吕布的三姓家奴之名,虽然是莽汉张飞喊出来的,但天下诸侯谁不知道吕布的秉性如何?

    并州刺史丁原,是吕布的第一位义父;先前祸乱京师的董卓,是吕布的第二位义父。这二位,可都是吕布亲手斩杀的呢!

    吕布的第三位义父,便是司徒王允。他虽不是吕布亲手斩杀,却也因为吕布的见死不救,才被李傕、郭汜逼得跳下长安中的皇城!

    从吕布三位义父的结局来看,谁做吕布的义父,谁就不得好死!

    曹操是聪明人,瞬间就读懂了刘备此话中的内涵。

    吕布虽猛,却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若他曹操收下收下吕布,即便不是做吕布的义父,却也得随时得防备吕布的反噬。

    既如此,留下吕布又有何用?

    于是,白门楼上,吕布被自缢而亡。

    吕布死后,曹操很快便明白,他中了大耳贼的借刀杀人之计!

    刘备或许真的想吕布死,只怕更多的还是不想看到,吕布为他曹操所用。是以,刘备才用一句话,就说得他曹操不得不杀吕布。

    居然被大耳贼的一句话给利用,曹操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今天下午,让曹操更加添堵的事情又发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