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盖三分国-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地方不说,仅南郑城方圆百里内的那一片小平原,就足以征收二十万石粮草的。若是张鲁将赋税定得再重一点,在南郑城左近,张鲁征收五十万石粮草都不是难事儿!

    秋收之后动兵,这无疑就给了主公刘皇叔两个月的时间。

    两个月的时间,对刘皇叔来说,对诸葛亮来说,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譬如,整顿新占的六个县,整编兵马等等。

    再譬如,合纵连横。

    以刘皇叔现在的实力,想要扛住张鲁的反扑,不是做不到,而是有点勉强。

    既如此,向西合纵刘西川,向东连横刘荆州,就很有必要的。

    别的不说,张鲁反扑西城县时,刘璋派兵攻打葭萌关,扯扯张鲁的后腿,总是可以的吧?

    荆州刘表只要放宽限制,刘皇叔集团就能从荆州招募流民,招募士兵,购买粮草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若能说服刘荆州,支援一些粮草,那就更好了。

    须知,刘皇叔最缺的就是粮草呢!

    于是,庞统在赵子龙的护卫下,前往西川游说刘璋去了。

    而诸葛亮,选择前往荆州游说。

    筑阳关,城内将军府中,诸葛亮与文聘相对而坐。

    时隔半个月,故地又重游,虽然只是路过,诸葛亮却还是选择在筑阳歇一夜。

    当初,文聘借道、借兵和借粮,大力支援,才有了如今刘皇叔的半壁汉中,诸葛亮如今路过筑阳关,岂能不表示感谢?

    特别是是借兵之举。

    当然,关于战损,也是有必要通知文聘的。

    毕竟,那五千荆州兵,可都是从文聘手中借来的呢!

    “文将军还请节哀。”

    诸葛亮劝道。

    刚才,诸葛亮已经将军中情况,向文聘做了简要说明。

    特别是战殁了近两千人,伤残也有五百多人。

    知道这么多战损的时候,文聘难免有些悲伤、失落。

    须知,这五千兵马,可都是他文聘的家乡子弟兵。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如今是乱世,只要是当兵吃粮的,就难免有朝一日战殁的。”

    诸葛亮安慰了一句。

    文聘也知道,如今是乱世,当兵就有可能战死,谁都避免不了。

    但是,这些战损,可都是他的家乡子弟兵唉!

    文聘已经可以想象得到,他日回到家乡时,他文聘是何等愧对面对家乡父老?

    悲伤稍许,文聘问道:“抚恤如何?”

    伤亡,是不可避免的,文聘现在唯一能争取的,就是为家乡子弟兵们,多争取一些抚恤。

    倘若是按照荆州兵的抚恤,这些战殁者的家庭,特别是伤残退役老兵的家庭,只怕是不堪重负的,生活必然陷入困苦。

    “只希望,刘皇叔发下的抚恤,能让将士们们的家庭支撑下去的吧!”文聘心道。

    抚恤?

    这一点,诸葛亮却是自傲的。

    在他诸葛亮的建议下,刘皇叔麾下的抚恤,足以傲视所有诸侯。所以,诸葛亮并不担心,文聘知道刘皇叔定下的抚恤时,会不会满意。

    诸葛亮回道:“我家主公已经颁下一道政令,凡战殁者,抚恤五千钱,赐田二十亩。伤残退役的老兵,每人抚恤两千钱,同样赐田二十亩。”

    “另外,主公还为伤残老兵们,安排了一份生计。”

    “能够动弹的伤残老兵,可以为我家主公操练新兵,还可以充任每一县的衙役和巡捕。”

    “即便是不能动弹的,有那二十亩田地,总可以安享晚年了。”

    “当然,战殁者也好,伤残老兵也罢,其家人若是全家迁徙到上庸城等地居住,还能根据其家中人口,每人再赐田五亩,主公还会减免一些赋税。”

    诸葛亮说罢,文聘瞬间就感觉到了惊喜。

    是的,是惊喜!

    这个时候,市面上的粮价是多少来着?

    五千钱的抚恤,买便宜点的粮食,都可以买二十多石了。

    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嚼用才多少石粮食?

    更何况,还有二十亩赐田!

    按照孔明先生所说,若战殁者和伤残老兵的家人,也都迁徙到上庸城等地,一个六口之家,就会赐田三十亩;再加上战殁者的赐田二十亩,这就是五十亩田地了。

    五千钱的抚恤,再加上数十亩赐田,战殁者确实可以安息了。

    伤残老兵,也无怨无悔了!

    “刘皇叔仁义!”文聘拱手感谢道。

    这是文聘发自内心的感谢。

    只要是当兵的,就都有可能战殁,或者伤残退役的那一日。

    然而,天下各路诸侯,是怎么抚恤的战殁和伤残的?

    按照荆州兵的抚恤,一个战殁者也不过千钱的抚恤,除此之外,再无其它抚恤和赏赐。

    千钱抚恤,对战殁者的家庭,能够开销多久?

    须知,每一个战殁者,其家庭就失去了一根支柱。

    对比而言,刘皇叔给的抚恤,已经不是一般的高了。

    感谢了文聘的借兵之举,谈罢战损和抚恤问题,诸葛亮准备继续忽悠文聘。

    不为别的,诸葛亮准备偷梁换柱。

第127章 偷梁换柱之议() 
此番,诸葛亮出使荆州,其主要目的就是游说刘荆州。

    即便不能说服他支援兵马钱粮的,也要说服他放宽限制;最起码,刘皇叔麾下的办事人员,在荆襄招募流民,招募兵员,搜购粮草,刘荆州最好不要阻拦才好。

    这一点点要求,诸葛亮觉得,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刘荆州是没问题的。

    然后,从荆州招募的流民、兵员和粮草,都是要从筑阳关经过的。

    诸葛亮想要偷梁换柱,换的不是别的,而是兵员。

    两个月之后,与张鲁死磕一场,这是必然的。

    但是,刚刚招募的新兵,两个月的时间能有什么作为?

    西城县的那两万降兵,能够出城与张鲁死磕么?

    所以,筑阳关的三万兵马,就被诸葛亮惦记上了。

    “文将军,此番,亮出使荆州,准备说服刘荆州,允许我主在荆襄招募流民、士卒,还有购买粮草等事情。”等文聘静下来,诸葛拱手说道。

    “粮草和流民,到时候都要从筑阳关经过,这还需得将军照料一二。”

    文聘颔首,这是举手之劳,对他而言而是没问题的。

    既然选择刘皇叔作为退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文聘并不介意帮点小忙。

    诸葛亮继续道:“唯有士卒,却有点问题。”

    文聘诧异,问道:“倘若我家主公应允,刘皇叔在荆襄招募士卒,还能有什么问题?”

    在文聘看来,诸诸葛孔明说服主公刘荆州,允许刘皇叔在荆襄招募流民,购买粮草等等,这些都没有问题;即便是在荆州招募士卒,想来主公也会应允的吧?

    既如此,刘皇叔在荆襄都能招募士卒了,还能有什么问题?

    诸葛亮笑问道:“将军以为,我家主公夺取了半壁汉中,张鲁会坐视么?”

    这却是答非所问,文聘没有回答,却只是摇头。

    这不是废话么,刘皇叔坐拥半壁汉中,侵占的可是张鲁的地盘,张鲁焉能坐视?

    所以说,张鲁迟早是要反扑的。

    这一节,文聘此前并没有考虑到。

    但是,诸葛亮说了之后,文聘就想到了,张鲁肯定会反扑的。

    而且,张鲁必然是全力反扑。

    诸葛亮颔首:“张鲁能打得刘西川不敢东顾,肯定不是浪得虚名之辈。我家主公有多少兵马,文将军是知道的,如今也不过是新添了两万降兵。”

    “秋收之后,张鲁肯定要全力反扑,这两万降兵如何能堪当大任?”

    “即便从荆襄招募数万新兵,短时间内,新兵同样无法堪当大任。”

    降兵,本就是张鲁的麾下。

    当张鲁反扑的时候,这些降兵首先只怕就不会拼死。

    而且,守城,或者顺风仗的时候,降兵还能勉强一用。面对张鲁的十万大军,一旦遭遇挫顿,这些降兵只怕立马就会跳反,还会美名其曰:拨乱反正!

    所以说,守城的时候,降兵还可以用一用。

    与张鲁拼一场的时候,就不能用降兵了。

    起码,在张鲁没有被打出翔来之前,降兵是不能重用的。

    如此,张鲁反扑的时候,刘皇叔的主要战力,还只能是其本部兵马,或者借来的荆州兵。

    至于新兵?

    才招募的新兵,等他们走到西城县的时候,还有多少时间用来操练的?

    即便是后世的练兵之法,没有半年的操练,新兵如何能上战场?

    降兵不能重用,新兵却又不堪重任,文聘都开始有点担忧了。

    须知,他文聘已经将刘皇叔,视作今后的退路了。倘若刘皇叔不能在汉中立足,他文聘的投资岂不就是打了水漂,他的那些子弟兵岂不也是白死了?

    不过,看着诸葛孔明言笑晏晏的样子,文聘就知道,孔明先生必然有办法的。

    “想必,先生已经有了解决之道吧?”文聘笑问道。

    对诸葛孔明,文聘是佩服的。

    刘皇叔东奔西走多少年了?

    但是呢,孔明先生卜一出山,这才半个月的时间,就辅佐着刘皇叔打下半壁汉中。接下来,只要能挡住张鲁的反扑,刘皇叔坐稳半壁汉中,就不是问题了。

    “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果然不是吹的!”

    很多时候,文聘心中都会有这个想法。

    解决之道,自然是有的。

    诸葛亮颔首道:“不错,关键就是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文聘表示不理解了。

    诸葛亮解释道:“新兵换老兵。”

    “此番,亮出使荆州之后,就会派人在荆州招募新兵。”

    “每招满一营新兵,就会向汉中输送一营。”

    “当这些新兵途径筑阳关的时候,就可以换成将军麾下的老兵。”

    “这就是偷梁换柱。”

    诸葛亮说完,文聘却沉默了。

    刘皇叔是他文聘预备的退路,这不假。

    但是,前提是,他文聘不能背叛主公刘荆州。

    当初,借给刘皇叔五千兵马,文聘都已经觉得对不起自家主公了。

    如果,再将筑阳关的三万荆州兵都“送”出去,他文聘还有何面目见主公刘荆州?

    他文聘是忠臣,预备退路只是以防万一,可不是要损害自家主公的利益的!

    只是,若不偷梁换柱的话,刘皇叔麾下就没有老兵。

    张鲁即将反扑,刘皇叔没有数万老兵,如何能挡得住张鲁的反扑?

    一旦刘皇叔兵败,他文聘的退路,岂不是就成了死胡同?

    到时候,只怕前期的投资,借出去的那五千子弟兵,也就成了打水漂呢。

    诸葛亮当然知道,当他说出偷梁换柱的时候,文聘必然有所犹豫。

    这是人之常情。

    谁叫人家文聘是忠臣来着?

    三万老兵换成了三万新兵,稍微走漏一点风声,文聘在刘荆州面前如何交差?

    况且,三万老兵的兵器和战甲,文聘总不能剥夺的吧?

    如此,一旦偷梁换柱,文聘还须得搭上三万套兵器战甲。

    当然,以文聘的身家,置办三万套兵器战甲,并不算难事儿。

    难就难在,一下置办三万套兵器战甲,怎么可能不走漏风声?

    不过,诸葛亮并不担心文聘为拒绝。

    当初,忽悠文聘上了贼船,借出了五千兵马;如今,文聘再想要下贼船,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果然,沉默半晌之后,文聘低沉道:“好吧,就依先生所言。”

    这却是文聘终于想通了。

第128章 窥视() 
襄阳城,通都大邑,繁花似锦,人流如织。

    前几天,一场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的秋雨,终于稍微凉爽了酷暑的热。于是,趁着秋高气爽,商旅不绝于道,百姓往来城中,走乡串里。

    北方,袁绍和曹操的决战,一触即发;南边,孙策野心勃勃,再一次攻打着庐江;西边,刘皇叔正在攻略汉中。整个大汉建安四年,都是多事之秋,中原大地烽烟四起。

    然则,这些烽烟,并不能影响到荆襄的繁华。

    荆襄,已经有十好几年,没有烽烟燃起过!

    襄阳城外,驰道上,往来如织的人群中,一行五十余骑,尤为引人瞩目。

    却是诸葛亮出使荆州的队伍。

    庞统出使西川,因为崇山峻岭,自然需要赵子龙护卫;但荆州,承平已久,又算是诸葛亮的老家,他诸葛亮出使荆州,原本是不需要护卫的。

    这一队骑兵,看似是护卫,其实却另有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