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唐悍匪-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态度非常强横,在晋朝时期曾经调任幽州节度使,防守幽州,数次大破契丹军,声名显赫。石敬瑭死后,二世祖石重贵投降契丹,刘知远便趁机自立为王建立了后汉王朝。

    只可惜此人有龙相没福相,千辛万苦坐上皇帝宝座,在位一年就死了,他儿子接位三年,后汉王朝就被手下大将郭威造反推翻。

    后汉王朝两帝一共延续了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在本书中,刘知远此时正是四十一岁,武功智慧正达到个人的巅峰状态,位列中原十大英雄榜第五名!

    太原解围后,刘知远领晋军南下,占领了汾州,正在摩拳擦掌准备继续南下攻打晋州。石州对于赵平的振武军很重要,但对于晋军来说,却只是鸡肋而已。

    照理说在晋军准备攻打晋州的关键时刻,刘知远怎么会有这个闲工夫来石州逛逛呢?

    没办法啊,自古美人多祸水,还不是冯玉琲害得!

    冯濛的女儿冯玉琲长得非常漂亮,这事大家都知道,好多人都虎视眈眈,就看找个什么机会和借口下手抢了,要不冯濛怎么会这么轻率就急吼吼地将全家迁来石州呢!

    你以为冯濛是真傻啊!

    刘知远是个老色鬼,当然也是无时不刻地惦记着老朋友的女儿。

    刘大叔可是天天都在盼望着小小玉琲快快长大啊。

    一听说韩匡嗣拿下了石城,连冯玉琲也失陷在里面,刘知远气得当场摔碎了养了已经有十年的紫玉茶壶。

    “来人,兵石州!为冯大人报仇!”(。)

第一百六十章 刘知远攻城() 
刘知远此人虽然做皇帝做的很憋屈,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大大有名的。﹤

    主要是在中国的戏曲界非常有名。

    元朝的时候,有个叫做刘唐卿的人写了一出元剧,叫做《刘知远白兔记》,这出戏后来成为四大元剧南戏之一,流传千年,到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民间剧种,包括京剧以及川、滇、湘、豫、汉、潮剧等地方剧种都有流传,比较出名曲目有《磨房产子》、《井台会》、《磨房会》、《红袍记》等剧目。

    喜欢听戏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得更多一点。

    《白兔记》讲的是刘知远年轻时是个穷光蛋,流浪街头,与地主的女儿李三娘相爱相亲,李老爷百般阻挠,说李三娘败坏家风,罚李三娘在后院磨坊里像个驴子似的磨米。李三娘当时已怀孕,被迫在磨房产子,生下了刘知远的儿子刘承佑,也就是后来的后汉第二个皇帝汉隐帝。

    刘知远没办法,只好跑去从军,跟随石敬瑭造反,富贵以后回来迎娶被家人关在院子里磨米的李三娘,顿时光宗耀祖,痛打各个欺负李三娘的土豪,演了一出让人热血纷腾,级打脸的剧情。刘知远登基做皇帝后,李三娘被刘知远封为皇后,更是将打脸剧情推向了新的**。

    多么美好忠贞,十年相守不相忘的爱情故事啊!多么催人泪下的剧情!是不是很牛逼?说的我也想马上去听一出《井台会》过一过干瘾!

    可惜,那都是唱戏的人瞎编的!

    李三娘倒是真有此人,李太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刘知远小时候是个给晋阳土豪李老爷家放马的一个小牧童,后来结识了一帮当地的地痞流氓,天天好吃懒做打架斗殴。有一次路上碰上了李家小姐,惊为天人,当天晚上就纠结一群流氓兄弟,假装土匪闯进李家寨子,抢走了李三娘。

    得罪了当地土豪,刘知远只好偷偷将李三娘安置在太原城里的一个城中村里,自己跑去当兵躲风头,所幸后来被石敬瑭看中,做了后晋的大官,才总算可以正大光明地将李三娘当作老婆摆出台面。

    刘知远建立后汉做了皇帝后,李三娘因为生了太子刘承佑,也就成了皇后,史称李太后。

    正史上,这场强抢民女的闹剧,最终还是变成了一场皆大欢喜的结局。

    所以说,刘知远这种色胆包天的马匪混混,拉着冯濛这个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酸文人,天天称兄道弟没事就夸几句,你以为冯濛看不出来?

    不就是打着自家女儿的主意吗?

    冯濛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酸文人,却也不是傻子。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只是没想到女儿跑到石州来,躲过了刘知远,却落入了韩匡嗣手里。

    不过想想韩匡嗣这女婿也算不错,年纪轻轻前途无限,反正自家女儿从小就将韩匡嗣的画像贴在床头当作偶像,嫁给韩匡嗣当然是一万个愿意,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投降了振武军,正好可以避开晋国里的一群饿狼!

    可是,大流氓刘知远却不干了!

    刘知远刘大叔,这个早有强抢民女的前科的大流氓,那可是憋了足足十年的时间,看着冯玉琲长大的!从一个拖着鼻涕,走路都走不稳,拉住他的衣角亲热地叫他叔叔的小小萝莉,看着她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变得越来越漂亮,眼看马上就要长熟了,可以摘下来吃了,哪知天有不测之风云,到口的小白兔突然被一个小白脸拐跑了!

    这特么的也太打脸了吧!

    正史上,冯玉琲后来是被石敬瑭看中,做媒嫁给了弟弟石重胤。心仪的美人被大老板抢走了,刘知远为了保住饭碗和人头,实在没办法这才罢休的。

    但是现在冯玉琲却是被韩匡嗣这小白脸抢走的,他如何能忍!

    “打!攻下石州城,抓住韩匡嗣千刀万剐!夺回我的小美人!”

    当然,刘知远此时还不知道,韩匡嗣早已带着冯家一家人离开了石州,这时都快到岚州了。

    五千晋军骑兵来到石州城下,居然看到石州城门大开,石州守军好像不知道晋军已经来了似的。

    平心而论,刘知远也算是一代名将。

    无论是南灭后唐,北拒契丹,平定各地叛乱,战场经验丰富,作战素养还算是比较高的。

    但是,韩匡嗣是什么人!一个做事滴水不漏的聪明人!否则何大仙也不会一来就给他个掌书记的名分了。他会想不到你晋军来报复?他会一点准备都没有,就傻傻的敞开城门让你冲进来?

    就算韩匡嗣也是荷尔蒙冲头,急吼吼地要赶回振州去,尽快让赵将军做媒安排迎娶冯美人,争取早日将冯玉琲小姑娘扒光了抱进被窝里为所欲为,泄了胸中这团邪火。但是离开石州之前,倒也不至于一点后手都不留。

    这些后手其实根本算不上是什么高明的计策,也就是韩匡嗣随手布下的陷阱而已。

    只是男人碰上女人的事情,总是心急如焚的,有捷径就走捷径的。刘知远此刻作为大将的智慧,早已被胸中熊熊燃烧的妒忌之火遮住了眼睛,远远看见石州城门大开,想也不想就下令全军突击!

    五千名晋军骑兵连排队都来不及,直接呼啦啦一大群争先恐后地向着石州城门冲去!

    从汾州过来,进入石州,需要过一条东川河。这条东川河不大,只有不到大约五十米宽,河水也不深,河道正中间最深处大概有三五米深吧。

    东川河中规中矩,想要直接骑马涉水而过,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河水不深,河流平稳,造一座石桥倒也是很容易。

    石州的南门前就有一条石桥,就是那种中原常见的传统石桥,桥面平整,可以容纳四匹马并行,平时行人和骑兵都是走这座石桥过河,一般拉货的大车也可以走这座石桥。

    过了石桥,大约再走两百米,就是石州的护城河,吊桥和南门了。

    石州城门守门的军士突然看到大批骑兵疯狂地集群冲锋过来,吓得赶紧驱散了门口的百姓和其他闲散人员,拼命地想关上城门,哪知刚才有一辆嫌城门税太高,正在与守门士卒讨价还价的满载稻草的大车,却是牢牢地卡在了城门口上,诺大的城门怎么都关不上!

    正在关门的石州军士急了,连连呵斥,长矛冲着车主的鼻子指指点点,再不移开大车,莫怪军爷不客气了。

    谁知包括车主在内的几条大汉却不搭理他们,飞快地从大车上的稻草堆里拿出了暗藏的长刀,要誓死捍卫这辆大车。

    这就很明显了,几人都晋军假扮的,专门来堵城门的,也算是晋军使的一招诈城门的老套路。

    守城门的石州兵足有十几人,十几支长矛一起捅了过去,哪想到那几名大汉身手也不弱,乒乒乓乓你来我往拆了几招,居然不落下风!

    这下可是来不及了,晋军骑兵已经冲上了石桥!

    身后有人一声大喊“闪开!”,那十几名石州城门守军立刻转身就往城里逃,让出空荡荡的城门门洞后,城里不知从什么地方射来几支箭,当场将这几名假冒运稻草的晋军射死。

    但是,此时城门还是开着的呀!

    只听轰隆隆一连串的撞击声,先行冲进门洞的晋军重骑兵已经将城门完全推开,大批的晋军骑兵犹如滚滚洪流,闯过石桥,闯过护城河的吊桥,一路毫无阻碍地冲进了城里!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这些一路快马加鞭冲进来的晋军骑兵,一冲进城门才现,尼玛前面还有一道更厚的城门!

    大家还没忘记吧,这石州城,可是有瓮城的!

    但是后面源源不断以最高冲进来的其他晋军骑兵,迫使跑在前面的骑兵继续向前,直到无路可走!

    瓮城的城墙上哗啦一声,数百名振武军弓兵和石州军弓兵露出头来,无数的羽箭,暴雨般地从城墙上朝着被困在瓮城中的晋军骑兵们泼洒下来!

    最可气的是,明明刚才还很结实的石桥,这时也突然不知怎么的,其中一段桥板莫名其妙地就垮塌下来,一下就将上千名冲过河的晋军骑兵给截断在东川河的那一头!(。)

第一百六十一章 女战神转世() 
刘知远还没过河,≤

    这不是明摆着吗?振武军占了石州,唯一有威胁的军队就是在汾州的晋军了,怎么可能不在通往汾州的方向上放置几个哨兵呢?

    真的会那么傻,让你那么容易就赚开了城门?

    这么傻的人,有本事半个小时就攻陷了石州?

    因为晋军从未重视过石州,所以刘知远也不是很清楚石州有瓮城的事情,现在一看振武军这么玩法,就知道率先冲进城里的那两三百名晋军骑兵,估计十有**是一头栽进了瓮城,性命堪忧了。

    振武军用瓮城陷杀两三百骑晋军,刘知远知道自己功课做得不足,也就只好认了,可尼玛你们又弄断了石板桥,困住了还没冲进城里的将近七百骑晋军骑兵,这就实在太过分了吧!

    不行,这七百人得赶紧救!

    这个石板桥是个三孔的石桥。

    古时造桥,没有钢筋混凝土一说,只是利用力学原理,用石条一个叠一个,巧妙地堆砌起来而已。振武军在几个承重的支点上做了手脚,安排了几个假冒渔夫的家伙用绳子拖住最后那块关键的石头,看到晋军过桥过的差不多了,便一拉绳索,抽开那块支撑的石头,其他承重石块便如多米诺骨牌似的接连垮塌,五十多米长的桥面,断开了大概有十五米,正好让骑兵无法通过,即使跑起来也跳不过!

    古代骑兵出征,一般都有一支专门的小队拖着一些简单的辎重拖车,上面放置一些可能会用到的工具,比如过河的竹筏或者绳索工具什么的,长途远征除了专门的粮草部队外,还会自带两三天的粮草。当然如果生全军突击性质的大战,这些辎重兵自然会扔掉拖车直接参战。

    晋军此次来,倒是带了一些渡河的竹筏,只是长度不够一次性搭到断桥对面,还需要将这些竹筏两个两个扎起来才能变成临时搭桥。

    刘知远一边急急忙忙下令让辎重队前移,去断桥那里搭竹筏,一边只能烦躁而焦急地隔河看着河对岸的战况。

    大约三百骑冲进瓮城里的晋军骑兵,立刻遭到了围在瓮城城墙四周的数百名弓箭手的射杀!一共是两百名振武军弓箭手加上三百名石州兵弓箭手,虽然石州兵弓箭手的素质比振武军差了一大截,但是站在城墙上,在这么近的距离去射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哪里需要什么技术!拉起弓来往下射就是了!

    嗡嗡嗡三轮齐射,将近一千五百支羽箭射下去,三百多骑晋军骑兵还能骑在马上的,也就不到二十骑了,接下来是十几名屁字兵开始点杀那些漏网之鱼,又是两轮精确打击,瓮城里只剩下十几匹空马在惊恐万状地乱跑一气!

    小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瓮城里,躺满了一地的晋军骑兵尸体和战马的尸体,堆叠在一起,每一具尸体上都插满了箭枝,触目惊心,还有好多没死透的人和战马在有气无力地惨叫呻吟,实在是惨不忍睹!

    没进城的晋军骑兵们不敢再进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