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王朱棣-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茹太素?大人的官威现在不摆起来,更待何时呢?”

    “怎么?”徐贲一愣:“难道还要换官服不成?”

    “那是自然”,纪纲胸有成竹的老道模样,笑着说:“大人是以大理寺寺丞的身份来审山阳县令的,这些方面岂能草率?否则以茹太素这等宦海老吏,如何能镇得住他?若是镇不住他,如何能审出个结果呢?”

    徐贲是个急性子,忙拉着纪纲道:“那。。。。。。那咱们寻个地方把行头换一换,亏得我把官服随身带来了。否则可就误了燕王殿下的大事了!”

    纪纲听他口无遮拦,心中暗骂,连忙摆手,悄声肃然道:“徐大人,徐大人,万万不可乱讲!大人此番是奉了太子均命,为大理寺所派属员,特地来此审问山阳县令茹太素!这一条,大人千万千万要记得啊!否则,可是要给燕王殿下惹祸的!”

    徐贲听了一愣,万不料这个游手好闲的山野公子见识居然如此透彻,比之自己还要清楚明白得多,自己还要他不断点拨,心头又是羞又是愧,一时红着脸竟然没有言语。

    纪纲知自己一时心急,话说得过了些,没有顾及到这个迂腐、虚伪的读书人的脸面,也不禁自失的一笑,岔开话题,故意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说道:“大人,嘻嘻嘻,反正时候还早,说实在的,在下委实也已饿得不行了。若是就现在这模样要我去公干,纪某人只怕会昏死在路边也说不定。嘻嘻嘻,大人就行行好,咱们先去找个地儿填填肚子、喝几杯水酒,再叫几个姑娘,听听曲儿。。。。。。”

    “得了,得了”,徐贲原本一肚皮的不自在瞬间被纪纲搅闹得烟消云散,看他一副无赖相,暗暗笑自己方才怎么会与这么一个无赖计较?便也笑着无奈摆手:“你呀,以为咱们是来出游喝花酒的么?还叫几个姑娘听听曲儿,得了吧你。顶多啊,找个地方点几个小菜,喝杯清茶。其余的啊,你还是别多想了!”

    这话一出,连那两个司务都跟着笑了起来。纪纲原本也没想去喝花酒,只要这个酸腐的书呆子能同意去饭馆饱餐一顿、不用在外面喝西北风,那就阿弥陀佛、心满意足了。既已说服徐贲,一行四人便信步走进春香馆,因纪纲与他们极为熟识,春香馆招待得极为丰盛,四人酒足饭饱后已是亥时,家家户户都熄灯入睡。

    徐贲等人悄无声息地来到楚秀园外,点燃火折子,就着昏暗的光亮匆匆换上了官服,这才大摇大摆地踱至茹太素的府邸。这只是一处不大的院落,府门外也没有像其他官宦人家一眼摆上石狮子,只有门梁上悬挂着两盏罩着红纱的气死风灯,在着雪夜里摇摇晃晃,照着门前一点光亮。

    “就这儿?”徐贲不可思议地看着纪纲,“不会没在家吧?”

    “放心!”纪纲大大咧咧地一笑,上前敲门。“砰砰砰”,几声山响,在黑暗僻静的楚秀园格外清亮。果然,只过了片刻,里面便传来“咯吱咯吱”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哐当”一声,大门应声而开,里面探出一颗人头来,却是一个六十岁上下的老者,须发皆白,正裹着棉衣、提着灯笼、眯着眼往外张望。只怪他光探一颗老人头出来,模样煞是吓人,门外的纪纲等人都没吓了一跳。

    “你。。。。。。你们是谁啊?咳咳,这好早晚的,大冷天,有事不能明天说吗?”老人一边咳嗽一边埋怨。

    出来这么一个人,倒把众人闹得有些措手不及。眼见徐贲穿着亮眼的官袍却愣在了当场,纪纲忙在身边用手捏了捏他。“哎哟”,徐贲吃疼叫了出来,转脸要怒,见纪纲不住朝他使眼色,这才反应过来,饶他这回倒还机智,接口道:“哎哟,原来是个老人家,这大冷天把你吵醒实在过意不去。只是本官为公务而来,不敢耽搁!”

    “官?你们是官?”老头吃了一惊,却又有些不信,将灯笼提得高高的,走近几步眯着眼细细打量。

    纪纲见他们兀自啰嗦,不禁无奈,便站了出来大声喝道:“瞎了你的眼么?照什么照?忒杀的无礼了。这是京师大理寺派来的寺丞徐大人,有事要找你们茹大人问话。还不叫他出来见客?”

    老者经他一吓,手中灯笼差点跌了下来,却再不敢怀疑,喃喃道:“哎,真。。。。。。真是官呀?!我们家茹大人在书房看书呢,我这便去请他出来!”

    徐贲见老者步履蹒跚,倒有些于心不忍,便摆了摆手道:“不必了,老人家,我们这便随你去见他!不用来回跑了,大雪天的,摔一跤可不得了!”

第二十二章 【宦海老吏】() 
茹太素的府邸不大,是一处两进院子,书房便在里间的东厢房。纪纲等人随着那老头缓步入内,但见里面非常冷清,满地满院都是积雪,也没人清扫。老头一边颤颤巍巍地走着一边唠叨起来:“这院子里就住着我和老爷两个人,老爷是个清官,没钱雇丫鬟什么的。可是啊,老爷可是咱们村方圆十里第一个当官的,嘿嘿,体面着呢。族长说不能让老爷一个人在外面没了体面,给其他人笑话,便叫我出来给老爷帮帮忙,当个使唤人儿,嘿嘿嘿。一眨眼呀,都五六年过去了。我也是越来越不中用了。等我哪天去了,还让我的那个小孙儿过来,给老爷当门房什么的!嘿嘿嘿!”

    众人万不料这茹太素居然清廉如此,心头都有些吃惊,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茹太素受贿是纪纲亲眼看见了的。莫不是自己多疑,看走眼了?可是若这茹太素真是个受贿的黑心富老爷,那他一边装清廉,一边却连自己唯一的随从也瞒着、暗地里去捞钱,那这个人就太可恶太无耻了些。但是这些事儿在读书人里面太常见不过,不是吗?对这里面人心险恶的道道儿,纪纲这个破落富家公子怕是比谁都要清楚不过的。

    “笃笃笃”,老头来到东跨院书房门口敲了敲,喊了句:“老爷?!”

    “嗯?!九叔?您老怎么还没睡?大冷天的,有事么?”里面传来的声音浑厚低沉,“吱嘎”一声房门已打开,走出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子,男子黑脸鼠须,干瘦干瘦的脸上满是褶皱,淡淡的眉毛下一对小眼睛闪着猫一样的光亮,见到外面站着一群人也是吃了一惊,旋即很快镇定,挨个地将纪纲等人打量了一番。看那稳重冷静的模样儿,倒像是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审视自己今夜的对手似的。

    这人应当是早已经得了消息,这是纪纲看见茹太素反应之后心中闪过的一丝念头。

    “哦,是有客啊”,茹太素堵在书房门口,并没有要将客人请入房内的意思,“诸位从哪里来?瞧着面生的很啊。莫不是走错了门吧?啊,哈哈哈”,说着径自干笑起来。

    徐贲骤接大任,一心要将事情干得漂漂亮亮,求功之心正旺呢,见茹太素将众人丢在雪地里,明摆着是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心头不禁“腾”的火气,摆出官威断喝道:“本官大理寺寺丞徐贲,确实无缘与茹大人相识。不过,嘿嘿,本官这次来也不是来找大人你叙旧的,乃是因杨怀宁灭门惨案来问你话的,难道茹大人要我等在这冰天雪地里审案吗?”

    “哦,哦,哦,哈哈哈,原来是大理寺的上官来了,恕下官眼拙未能认出来,恕罪,恕罪”,说着已是来到徐贲跟前作了一揖,这才将众人让了进去,吩咐老头:“九叔,给客人上杯热茶暖暖身子!”

    眼见老头颤颤巍巍地去远了,茹太素将众人引至书房,围在一个碳盆四周坐定,这才笑容可掬地问:“徐大人,请恕下官愚昧,大理寺日前不是来问过一次话了么?下官自认也说得清楚明白。怎么今日又会有徐大人这一行?这倒令下官不解了?”说完茹太素便拿鬼火一样的眼睛不住盯着徐贲。

    徐贲乃是一介书生,并没多少在权力和官场上的城府,哪里禁得住茹太素这样如刀一样的眼光盯着自己?不禁脸颊都激动得有些发红,忙强自镇定了下来,却不肯露怯,舔着有些发干的嘴唇,冷笑了两声,这才说道:“哼哼,这恐怕茹大人不知道了。近日当今万岁爷已经下了旨意,召回了远在北平的燕王殿下,由太子殿下会同燕王殿下重新查察杨怀宁灭门和汪广洋暴毙两个大案。所以本官此次前来,是大理寺所派,却又不仅仅是代表大理寺!”

    愚蠢,纪纲听着徐贲的话心头暗骂,这徐贲为了给自己壮声势竟然主动将太子和燕王抬了出来,这件原本可以由大理寺轻飘飘地就处理的事情,如今却硬生生地被他自己搅闹得把太子和燕王都给牵连进来了。而且以徐贲这等迂腐的书呆子,还指不定后面又会说出什么话、做出什么不好收拾的事来,到时候这还不全都得扣到太子和燕王头上?若只是太子便还罢了,若是给燕王带来什么麻烦,那自己这趟差事也算是被这个徐贲给连累了。

    果不其然,茹太素抓住这个话头已然发难,故作诧异地问道:“哦?徐大人方才是说。。。。。。大人是受太子和燕王所命,来此公干?大人不是大理寺的寺丞么?不知大人是受太子殿下还是燕王殿下所委派?什么时候。。。。。。大理寺也归太子和燕王殿下署理了么?下官离开京师日久,看来有些昏聩无知了。呵呵呵!”

    茹太素毕竟是宦海老吏,这话阴毒得可谓到家了。原本徐贲受太子或是燕王所派,并不不妥,毕竟他们都是受命署理两个大案的皇子,有这个权力也没什么可说的。可茹太素偏偏抓住徐贲乃是大理寺属员这一条,将整个大理寺都说成被太子或是燕王署理。要知洪武皇帝朱元璋可是深沉多疑的性子,最忌讳的、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越他的权、分他的权,这本是自古以来雄主的通病,朱元璋自然也没有例外。茹太素曾经在京为官多年,对洪武皇帝的性子极为了解,他说的这些话无一不切中要害,若是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兴风作浪那是定必的事了。

    眼见茹太素如此阴毒,一旁的纪纲再也按捺不住,生怕徐贲胡言乱语惹出天大的麻烦,忙抢先道:“茹大人在京为官多年,怎的会不知朝廷体制?像大理寺这等枢要之地自然只有当今万岁爷能支使。只是近年来万岁有意历练太子殿下,才要太子统筹六部罢了!”

    “这位是。。。。。。”茹太素看了徐贲颜色,觉得是个极容易对付的人,本已放下心来,不想横里杀出这么一个年轻的生面孔,而且听言观行,这么一个年轻人似乎并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说话也十分的利落干脆,这个人。。。。。。却是个角色。

    “哦,茹大人是问在下么?”纪纲故作诧异,散漫地施了个礼,嘴角吊着笑,回答道:“在下纪纲,苏州人氏。”

    “这位纪公子是燕王府的人,乃是燕王殿下派来协助本官的”,徐贲插嘴道。

第二十三章 【口舌之争】() 
听说纪纲是燕王府的人,茹太素眉棱骨不易察觉地一跳,打量着纪纲,淡淡笑道:“哦?!原来是燕王府的,难怪如此的气宇不凡了,燕王殿下近年来名声日隆,看看府中家将便可窥端倪了”,说着便扫视二人,话锋已是一转:“二位大人一位是大理寺的堂官,一位是燕王府的干将,却不知这一趟山阳谁是主,谁是次啊?”

    徐贲听他不着边际的胡吹乱侃,倒像是在反过来质问自己,心头火气早被撩拨得不可收拾,只等着寻个话缝就要发作。纪纲却听出此人话里话外其实都在将他们往火坑上引,一个不小心便要被他拿住把柄,这人不可谓不阴毒,也不可谓不老辣。生怕徐贲一怒之下胡言乱语,纪纲连忙接话,仍旧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大人说话还真是好笑啊,啊?哈哈哈。在下一介草民,如何敢居于徐大人之上?况且徐大人乃是大理寺堂官,大理寺是个什么地方,除了当今万岁,能支使得动的就只有总领六部的太子殿下了。这与两个大案由太子主审、燕王协理是一个道理。这一趟山阳之行,没有太子授意,大理寺怎敢擅动?可既然太子有了安排,那燕王殿下自当鼎力相助。只是在下无能,只能帮徐大人做些牵马坠蹬的事,略尽微力罢了!”

    这话至此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纪纲和徐贲两人来山阳,是以徐贲为主。重查杨怀宁灭门案和汪广洋暴毙案则是以太子为主。支使大理寺派员来山阳审问茹太素,只有太子有那个权力,自然也是太子的主意。

    茹太素听罢沉吟了半响,似乎是掂量纪纲话里有几分可信,似乎又在掂量着事体的分量,许久方淡淡一笑,摊开双手故作无奈:“大理寺本是上官,下官原本便只有奉命的份儿,何况还有太子在后面署理,就算给下官十个胆,下官也不敢不从啊。二位大人有什么话尽管问吧,下官必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