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武大帝-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今日在这关山之上,倒是可以煮着火锅,论英雄。日后朕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之时,这里将会和上午那个不知名的山崖一样,名垂青史,为后人所仰。

    而那时候,朕也是仰望星空级别的存在。

    “文和,你久历四方,阅人无数。那些在洛阳城聚集的诸侯中,有几人可为当世英雄?”刘协目光往东送去,似乎能够直抵洛阳城,俯视众诸侯一般。

    “陛下,臣一直在关中之地任职,故对这些诸侯了解不深。”贾诩还是敬小慎微、藏着掖着。

    “虽未见过,但至少也有耳闻,况且你握有西凉军情报,对这些诸侯了解,肯定比一般人要深。说说吧,朕想知道,未来的敌人到底有多少本事!”朕岂是那么好拒绝的。

    贾诩又打着擦边球:“陛下,为何视联军为敌。此次联军会盟,皆是为陛下而来啊?”

    “文和先生,说笑了。各路诸侯名为会盟,实则勾心斗角,想要颠覆朕的江山者,绝不在少数。”既然你想要从朕这里获得本就已知的答案,那么朕,满足你。

    “朕一直在想,为何袁本初振臂一呼,天下诸侯纷纷响应。朕觉得,众诸侯不是在仇恨董卿,倒是在嫉妒董卿。于是匆匆起兵,匆匆会盟,无非是想在天下碎裂之时,抢得一块地盘,好壮大自己的势力。他们哪里是在救天下,他们是在趁乱争天下,趁乱分天下。”

    刘协一针见血的指出之后,对着贾诩再次说道:“不过,朕是不会让他们得逞的。朕会把他们的野心连同他们的尸体,一同埋葬。”

    “朕已说至如此地步,那么贾先生,该为朕一解其惑了吧?”

    贾诩从座位上起来,又是大礼拜道:“陛下圣明,能看清世间诸多繁复之事。”

    说完,回到座位,正色道:“陛下目光如炬,洞察天下。只要圣上能够按照上午崖山之上,所定国策行事,那么跟本不用在乎诸侯之反应,自然而然可以将天下取回。”

    贾诩说完,发现天子还是不满意,知道不能藏私了:“此次,会盟之诸侯,陛下唯虑两人,曹操和孙坚。”

    “曹操此人,有勇有谋,竟敢行刺董相,而后矫诏天下。世人皆以为此人,乃是汉之忠臣。可是微臣观之:此人日后当是一大奸雄也。”

    “孙坚孙文台,乃是江东猛虎,此次会战,孙坚立功最多,战绩最大,臣尚且不能确定此人是否为忠为奸。不过若是孙坚返回江东,那么数年之内,长江以南,皆会落入孙家之手。”

    贾诩倒是把心中所想一口气的说出一半。

    贾诩贾文和,不愧是号称陈平在世,其智慧真是当世一绝。

    曹操和孙坚,朕能凭借后世的记忆,获得他们的评价。没想到,贾诩仅仅凭一点信息,就将两人看地透透的,真是妖孽。

    “文和先生此言,大妙,大妙!不过朕倒是觉得,曹操目前还处于忠、奸之间,摇摆不定;孙坚履立战功,众诸侯早就暗生妒恨,孙文台,怕是很难返回江东。”刘协接着将贾诩未说的话说完。

    贾诩听到天子此言,也是大感得遇明主,他说话一直是留有半分余地,没想到这位少年天子能把话挑明,还和他所想一模一样,真可谓君臣相知也。

    至于刘协为何刻意忽略刘备三兄弟,并非是看不上这三人。而是在这个时空,朕迟早会重掌大权,那么刘备心中恢复汉室的口号和抱负,因为朕的存在,将会变得苍白无力。若是刘备三兄弟与朕为敌,那么他们会被后人骂上一千年。所以,刘协心里一直觉得,三雄之中,刘备最好收服。

    “为何先生,视袁绍、袁术两兄弟为无物?”刘协再次问道。

    看着眼露笑意的少年天子,贾诩知道天子也是不把这两人当回事,故道:“袁绍此人,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断,绝非英雄;袁术此人,虽空有大志,然而天性骄肆,淫侈滋甚,不过是一个琭琭小人罢了。”

    “文和一言,真该让此二人听听。当他们在洛阳城中,自得其乐,自以为是天下英雄豪杰之时,却被人说的连地上的蚂蚁都不如。”

    刘协哈哈大笑的道:“那么先生认为,何为雄主?”

    “当今天子,就是雄主。”贾诩一脸正色的道。

    “承文和美言,朕还是有自知之明。朕年纪尚轻,在治国理政、识人、辨人等方面缺乏经验,这方面需要文和多多助朕。”

    “朕目前算不上雄主,但是五年之后,朕将会是雄主之主。帝御天下,四海威服。”刘协加了一块熟了的肉,递给贾诩道。

    贾诩忙拿起碗筷,接过天子之赐,并将此碗高举过头,对着刘协揖道:“谢陛下恩赐,臣定会相助陛下,尽快取回江山,使民安乐。”

    “能得先生之助,真乃如高祖得陈平也。”

    为何将贾诩比做陈平,而不是张良,因为贾诩和陈平都是一个脾性,最善于明哲保身,最善于关键时刻出谋划策。

    听到天子将他比为陈平,贾诩也是暗暗吃惊,看来陛下已经将自己的性情摸的透了。不过这样也好,陛下既然如此知我,那么在未来,他不用活的那么苦,只要忠心办事,关键时刻出出主意,那么他既能够名垂青史,也可以永享富贵。

    略微想透后,贾诩又是拜道:“谢陛下之言,微臣定会像献侯助高祖那样,帮助圣上,平定天下。”

    “先生快快请起,朕知卿,卿亦知朕。此后,君臣相宜,岂不快哉。”天子扶起客客气气的贾诩,像久遇知己一般的言道。

第四十五章:千年潼关(四)() 
“先生还是没回答朕的问题,何为雄主?”待贾诩就坐后,刘协再次问道。

    圣上如此礼遇他,他也不好再藏私,否则真的可能会激起圣上怒火,故贾诩道出心中之想:“臣认为,雄主者,文可定国、武能安邦。”

    “不错,上马能治军,下马可安民,此可为雄主。不过朕看来,先生所言,气魄不够。”

    刘协轻轻撇过头,感受着山上清凉的秋风,将冕冠上的十二旒吹得轻扬,指着那片壮丽的山河:“夫雄主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负仁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顺着刘协的眼光,贾诩看着三河交汇奔腾之景,忽然觉得,那渭、洛二川,并着黄河,像三条巨龙一般,似乎在撞击着,但又似乎在向眼前的这位少年天子臣服拘礼。

    这一瞬间,仿佛让贾诩过了一辈子,回过神来,贾文和再次看向刘协,好像觉得天子变得虚无缥缈,竟似和这片天地融为一体。他已经知道,自己被天子收服了,不像上午崖山之时的被迫,而是自然而然的顺从。

    “陛下气势非凡,胸怀大志,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微臣今日能与圣上一论雄主之道,乃一生之幸事。”此时贾诩,不再藏着掖着,似乎找到知己,要一吐为快。

    “先生此一言,真是大妙。”刘协看着意气风发的贾诩,好像打开了心结一般。

    “上午之时,崖山之上,陛下论:取天下要用诈力,守天下需用仁义。不知陛下,能否为臣一解其惑,何为诈力,何为仁义?”贾诩打开了心里的结,不再唯唯诺诺。

    这就是:君择臣,臣亦择君;良禽择木而息,贤臣择主而事吧。

    也是,最近朕表现比较飘忽,过于展现贤明,也过于展示谋略,倒是让底下的臣子们,有点摸不着头脑。

    在守业阶段,君王保持神秘,不让臣民们瞧破,这样君主可以不被私心过重的臣子利用,毕竟神秘的君主很少有人可以读懂。

    但是大汉江山,已经被败家子的便宜老爹败光,目前朕处于创业阶段,那么保持君臣之间的心灵相通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良将和谋士来说,单单明白了主公的意愿和志向,在创业之期,起步之时,是不够的,还有知晓自家主公的脾性,才能让他们真正的安心。

    那么,今日朕就对你坦露心胸,希望以后你能真真正正的助朕平定天下。而不是把自身装进套子里,自我保护起来,以为这就不会受到伤害,这种想法是很不好的。

    “朕觉得,天下大乱之根源,首先在于人心涣散,而人心之本,在于循天道,行仁义,持忠孝。”刘协指着自己的胸口。

    “但是如今,天下战乱将起,安天下已经是不可能,取天下才是朕目前所要做的。而取天下之道,在于诈力,在于权谋,权谋所至则英才毕集,上有贤君能臣,下有精兵强将,则天下顺势可取也。”

    “朕一匡天下,收服四海之后,则是守天下之时。而守天下,需要人心安定,需要上下一心,是故要使民休养生息,也要使民知仁知义,知忠知孝。如此百姓家境殷实,人心安定,则天下可安。”

    刘协不藏私,一直以来,可谓是真心对待贾诩,如今一道心中所想,便是欲真正收服这位谋国之士。

    “陛下真乃是古今第一雄主也!微臣此时倒有点担心,那些在洛阳城饮酒作乐的诸侯们,他们自以为乱世将临,他们冲天之机也要到来。却万万不会想到,在这西迁之路上,他们自认为是谁都可以握上一握的当今少年天子,不仅有包藏四海,吞吐天地之志,更是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放开了的贾诩,倒像是狂生一般。

    察觉自己孟浪的贾诩,又把自己装进套子里,从缝隙中看着天子,发现天子只是轻声笑了一下,并无动怒。于是道:“臣酒后失言,望圣上恕罪。”

    “先生大才,玩笑之话,朕岂会认真。”刘协心里有点乐,没想到一贯唯命是从的贾诩,会讲玩笑话。那么,这就说明,贾诩是真正的臣服了,不仅如此,还真心认同朕,有点建立起友谊的感觉。

    这一顿火锅下来,吃的真是群臣相宜。拉近了和贾诩的关系,甚至是建立一种超出君臣之间的友谊。那么此后,这个贾文和,是真的完全属于朕了,同样朕也会真心认同你,视你为知己。

    吃完之后,算算时间,也是下山之时。于是和着贾诩,边聊边谈边下山,而后相互道别。

    刘协回到辇车,午憩之时,也在思考那个“何为英雄,何为雄主”问题。

    自古以来,对英雄的定义没有统一说法。在后世的社会里,英雄的概念比较广阔,比如一个士兵炸毁了敌人几辆坦克,马上就成了英雄。一个清洁工扫地几十年,突然哪一天做了什么好事被发现,也成了英雄。

    但是在这个时空,英雄是那种有远大抱负的豪杰之士,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挥英雄本色,建功立业的人才可以称为英雄。

    英雄靠时势,也要靠自身。英雄待时而动,顺势而起。但是,起动以后还要靠自己的本事创造一片事业。虽然是英雄,但仅能称为时雄,也就是说是一时之雄,因时而称雄。他们虽能称雄一时,但最终还是要被人征服或收服。就像董卓和袁绍一般,都可称之为一时之雄。

    所以,雄主是英雄中的英雄。从道德文章,文韬武略各方面看,都是旷世奇才。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纹;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论道德可比圣贤,写文章字字珠玑,讲韬略算无遗策,藏胸中百万雄兵。如此,则安天下舍我其谁?这样的人才数百年才会出一位。

    朕前世听过太多的雄主之事,也崇拜过诸多雄才大略之人;但是今生,朕欲和这些雄主比肩,一道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受后人所仰!

第四十六章:祭祖之祀() 
洛阳城中,孙坚坐在临时搭好的大帐中,双手抚摸着玉玺,一脸陶醉和沉迷之相。

    大帐外有人来报:“主公,皇宫之内大火已经扑灭。主公是否需要亲自去看一看?”

    “知道了,下去吧,还有把策儿和权儿叫来。”被打断的孙坚,对着帐外的士兵道。

    孙坚起身,看着玉玺,真是不想让它离开自己半步。但是此玺有方圆四寸,放在腰间,会显得极其明显,所以根本不能随身带着,尤其是在这片诸侯云集之地。

    收起恋恋不舍的目光,孙坚把包玺放进盒子里,再把盒子放在被窝里,并出帐吩咐道:“除非某在,否则不可让人进帐。违者,立斩之!”

    稍微放点心的孙坚,带着青年人孙策,小儿孙权,往洛阳皇宫而去。

    孙氏三人合着江东士卒,来到玉阶之下。

    虽然大火被扑灭,但在这偌大的皇宫,仍然有多处星星点点的燃烧着。众人踩着阶梯,踏着黑灰,伴着稀疏的火光,和着断壁残垣,往上走去。

    跨过一根倒下的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