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是缺乏对基层的直观认识,所以李元吉会不清楚这其中的关系网,李道宗继续提醒着:“地主有地主的关系网,百姓有百姓的关系网,因争水一事械斗,朝廷若是处理不好,反而会导致双方均不满,若是放在平常时候,这事就足够让人头疼,而现在,无论哪一个群体不满,都足够令朝廷头疼的……”

第二五一章:难办也要办() 
这事不好处理,所以朝廷设立了耆老制度。

    挑选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耆老,各村之间遇到矛盾的时候,由耆老出面负责协调。

    这一制度在过往的时候很好的帮助朝廷解决了这些难题,朝廷的行政命令也能轻易的下到各村。

    但是现在,恰逢大旱,又遇地主恶霸拦断灞水,导致下游彻底无水可用。

    而耆老没能在第一时间出面协调,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协调的能力,也就有了现如今这个结果。

    倒不是耆老制度的没落,而是天灾,双方地位不对等,导致耆老无从下手。

    “皇兄可有办法解决?”对此,李元吉也甚感头疼的问着李道宗。

    “臣暂无对策!”李道宗摇了摇头。

    能看清问题所在,不代表能拿出对策。

    李道宗常年居于灵州,主要的任务是防备突厥从灵州突破,他是以将领军事为主,灵州的政事也都是围绕着军事进行的,与关中腹地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那边,没有那么多的地主豪强,就算是有,自己只要一出面,保准可以解决问题,至少也能让他们表面上安静一段时间。

    但是在长安,各种关系网络盘根交错,复杂到不用上一两年的时间,甚至没办法完全搞清楚其中的状况。

    “回宫!”见李道宗也毫无办法,李元吉只能头疼的喊着回宫:“把玄龄,杜如晦,还有魏征给朕找来。等等,把裴寂也喊来。”

    本想不找那么多人,但裴寂作为老资格,这事把他拉下也不太合适。

    现在的朝廷也不太稳定,至少在自己改革完成之前,都会保持这样的现状。

    不过对此自己倒是一点也不担心,还是那句话,没有了竞争者,他们也就没了改换门庭的机会,自己便是做错了什么,他们也只能忍着,然后自己开导自己。

    ……

    “陛下,事情已经查清楚了。”宫殿上,马五匆匆进入汇报着。

    在前去调查的途中,恰巧碰到了暗卫的人前来汇报,因为要调查整件事情的起因,所以暗卫的速度稍稍慢了一些。

    但是在李元吉刚回到宫中不久,具体的情况也已经汇报到了马五这里。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李河村钟家在灞水修建了大坝,临时将河水改道,用于灌溉李河村钟家的耕田。下游数百村子无水可用,先是上门讨要说法,无果,于今日由张桥村里正张财旺聚集百姓再次前往李河村要求放水,途中有百姓听闻消息也纷纷加入。”

    “先动手的是钟家,他们将张财旺从人群中诱骗出来,然后强行溺水施加私刑,张财旺的儿子率众开始械斗。目前死者二十二人,百姓八人,钟家家丁十四人,其中包括张财旺,他是被溺亡的。下面的人打听了下,钟家和张桥村的张家这几年名声并不好,因张财旺获取了里正资格,导致张家的嫉恨。”马五将整个事情详细的一一道来。

    “张桥村?张家?”裴寂暗暗一愣,越听越觉得这个地方和名字怎么那么熟悉?疑惑着问道:“可是灞桥附近的张家村张家?”

    “正是!”马五点了点头。

    “这事跟张家有何关系?他们不是与钟家争斗的吗?”裴寂有些不明白,但那个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自己已经确定了。

    “实际上这件事情的导火索,就是由张家引起的。”马五继续说着:“下面的人也在附近打听了下,受到旱情的影响,十里八村的地主也开始接济百姓,就算不是免费的,利息也是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张家从一开始就要求用耕地来换粮,一亩永业田换粮半石,一亩口分田换粮一斗,百姓无人能够接受,故而只能想办法保住庄家。

    而且据说,张财旺带着人出发之前,还在村头与张家长子张大昌发生了口角,而等张财旺等人感到李河村的时候,张大昌就身处于李河村,且手中拿着一把剑。”

    “哎,造孽啊……”听完整件事情的原委,裴寂郁闷的叹了口气,神色稍显有些低落。

    “裴公这是为何?”裴寂的反应让李元吉有些意外,摸不着头脑。

    “陛下有所不知,这张桥村张家,倒是与皇室有些旧情。”裴寂懊恼的说着,若是小事,凭借着以往的那份旧情,自己倒是可以劝说李元吉还了这份情,但这等大事,就是李渊在这里也不好处置,更何况是油盐不进的李元吉?

    李元吉眉头紧皱,难道这张家也是某个被封了王的?没听说过呀!

    “大业年间的时候,那时候张家老爷子还健在,嗣昌率兵经灞桥北上迎接陛下大军之时,曾因缺少军粮,故路过张家村的时候,得到了张老爷子的援助,后来陛下曾派人前去感谢,张家老爷子却拒绝了谢意,拒绝了一切奖赏,直到三年前,张家老爷子去世之时,陛下派嗣昌前去吊唁,这才知道,当年那事张家的一些子嗣根本不知情,而当时他们也都在长安,只是没想到,张家老爷子一去,张家就成了这副模样。”裴寂略显悲伤的解释着。

    张老爷子乐善好施,是十里八乡的老好人,但时间长了不联系,加上双方地位的差距,也就导致了逐渐忘记了还有这么一号人。

    如果不是听到张桥村张家,裴寂也不会想到十多年前的这份旧交情。

    这事还真是让人棘手。

    这份交情并不深,但身为皇室,对待普通的百姓,却不能用忘恩负义来对待。

    如果这件事情不考虑以往的旧交情,那就是朝廷的不是。

    可事情闹的这么大,若是考虑了以往的旧交情,其他数百个村子的百姓又该如何?

    张老爷子已经不在了,以张家父子的个性,若是这次朝廷偏袒了他们,他们会不会更加的疯狂?

    若是让他们扒出了以往的交情,会不会以此作为要挟,从此便无法无天?

    还真别说,以张家父子干出来的这种事情来看,还真有这种可能。

    “陛下,这是两个阶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村子对数百个村子的问题,臣认为,此事必须要从严,从重的处理,朝廷必须要利用这一次的事情,给某些人敲响警钟,否则随着旱情的加剧,这等事情会越来越多。”思虑再三,考虑到种种问题,魏徵站出来进谏道。

    魏徵并非谋臣,但让一个直臣说出谋臣该说的话,这似乎也印证了当下局势的危险性。

    “臣倒是觉得,钟家是直接动手的,张家虽有坏心思,但并未真正的出手,所以在处置钟、张两家的时候,可区别处置。”房玄龄也点了点头。

    但与魏徵不同的是,他必须要考虑张家过往对大唐的旧情。

    虽然情谊小,但这事朝廷必须要记着,不能让人觉得朝廷不讲情面,也同样不能让人觉得,有了朝廷的情面,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善!”李元吉也比较倾向于站在百姓这一侧,主要是这两个地主做的实在太过分了。

    魏徵与房玄龄的建议,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继续吩咐道:“钟、张两家要分别处置,马五配合,此事就交给魏卿处置。”

    “臣徵遵旨!”魏徵连连拱手应下。

    魏徵是个聪明人,这事交给他去办,没有问题。

    魏徵也很清楚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办?特别是在裴寂的提醒和房玄龄的建议,以及自己的叮嘱过后。

    若是还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那历史上的魏徵,怕也是那徒有虚名之辈。

    显然魏徵并不是那徒有虚名之辈。

    当下的局势,没人比魏徵这个中立者能看的更清楚。

    张桥村与李河村的械斗事件,说小了只是两个村子为了争水而发生的械斗,但说大了,这事若是处理不当,怕是会让其他地方纷纷效仿。

    虽然天下间吃相这么难看的地主不多,但终归是有的。

    而那些吃相好一些的地主,最终的目的也是一样的。

    对于这种大环境,自己当下无力去解决,但也必须要狠狠的敲打一下地主阶级,最好能让他们收敛着点。

    说实话,当下这种感觉很不好。

    这种体制之下,危难之际,百姓第一个想到的是地主,而非官府。

    从某个层面上来讲,地主的存在,也削弱了官府在民间的影响力。

    而皇帝其实与地主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无非一个是低级别的剥削家,一个是高级别的剥削家。

    但李元吉却始终认为自己与那些人不一样,地主制是限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道坎,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要跨过这道坎。

    虽然很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些时候,李元吉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但还是要试着做出一些改变。

    处理完了这件事情,李元吉心中一直思考着的另一个问题,虽然不是最好的时机,但先提出来,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比较好。

    “朕欲将皇家财政与国家财政分开,以此来避免皇家无休止的耗费国库钱财……”

第二五二章:人狠话不多() 
“朕看了下,皇室每年的开销就在万贯以上,倘若将这些钱用于国家建设,足可以建起一条从长安至潼关的水泥路面,这还是在没有大肆修建宫殿的情况下的开销,假以时日,朕不敢想象。”李元吉做出一副长远打算的姿态,继续说着:

    “朕此时将他们分开,不仅可以让国库少支出一些,同样也可以为后代做出表率,有钱可以随便花,但那只能是自己的钱,国库的钱,那是用于江山社稷的。”

    “陛下能有此心,臣替万民对陛下表示衷心的感激,但陛下却忽略了一点,国家的便是陛下的!”裴寂先是表示感谢,紧接着提醒道。

    小子,玩的差不多就得了。

    你一皇帝,整个国家都是你的,随你怎么折腾也没人敢说什么,何必要这么玩呢?

    李元吉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了话,暗道古代的帝王真是不好当,想当个享清福的明君,还特喵这么多事,还不如自己搬砖来的痛快。

    “朕的意思是,国库的钱只用于江山社稷,皇家的开销,自行解决,目的并不是将皇室与国家分开,而是给后代留下一个规矩,莫要因为贪念而坏了江山社稷。”李元吉连忙解释道,似是担心他们会再说什么,直接说道:“太平坊是朕的,水泥作坊也是朕的,镇北的印书作坊也同样是朕的,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一年到头也有不少的收入,足够皇室开销的了。”

    李元吉的想法最终也只是停留在想法上面,下面的四位重臣也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复。

    李元吉也没有继续追着,反正说是跟你们说过了,那些东西都是朕自己的,朕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朕不用国库的钱,难道你还能逼着朕用吗?

    当然,李元吉的目的其实是……

    ……

    李河村与张桥村,两个相距五里之远的村子,因为相邻灞水前后,因此而将其联系在一起。

    械斗的事情给这两个村子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先是官府的衙役出现,但人数太多,衙役人数不足,一时间难以控制。

    好不容易控制了现场,一千骑兵却忽然降临,将整个现场死死的围了起来。

    一大官模样的男子从骑兵中走了出来,找到官员交谈了几句,然后便主导了这里的一切。

    衙役们开始成为了配合者,附庸者。

    一千骑兵多为突厥人组成,双方言语不通,但已经被军规整怕了的他们,此刻也不敢肆意妄为,只能按照命令老老实实的将人群包围,分割,看守。

    来到李河村之后,魏徵决定快事快办,尽快把这件事情给搞定,给那些处于观望之中的地主或是百姓一些警告。

    吩咐着骑兵就地扎了一顶帐篷,是齐军的那种简易帐篷,足够结实,但因搭建和拆解极为方便,深受广大将士们的喜爱。

    不大会儿的功夫,帐篷搭好,魏徵与马五二人并排进入帐内,两把椅子,一张桌子,二人坐在桌后,四周是警戒的士兵与候命的官员。

    突厥骑兵随意的从人群中挑选了几个,先后被一个个的送往帐篷。

    有械斗百姓,也有钟家的家丁。

    双方的说辞稍有些偏差,但大体的意思还是相对照的。

    至此,魏徵已经对此事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