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唐军竟然一分为二,一部前往焉耆,一部前往自己的王城。

    唐军想干嘛?就是一头猪,现在也能想明白唐军的意图。

    徐方也是心乱如麻,七八千人,如果仅仅只是一个数字就好了。

    虽然不统兵,可再也没有人能比自己这个兵部长史更清楚自家的情况了。

    全国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四千三百人,除去守卫各个城池的两千余人,王室能够调动的兵力,仅有两千三百余人左右。

    而更悲剧的是,高昌国仅有骑兵一千余人,剩下的一千左右还是步兵。

    就这么点兵力,现在也全部被部署在边境用于拦截焉耆和唐军的使者,莫说是七八千唐军,便是五百唐军,也能轻易的击破他们的防御,若是运气好,或许不足百人也可以。

    高昌国的兵力是分散在外面的,他们不需要去面对大规模的战斗,所以才有了这样的部署。

    “他们到哪了?”徐方急忙问道。

    “应该已经进入我们领土了吧?前线是在距离不足五里的地方发现的,唐军根本没有任何的掩饰,大老远的就能砍倒他们。”

    “会不会是虚张声势?”麴文泰有些难以接受的说着,唐军为毛要直扑高昌国而来?自己始终搞不明白。

    “不可能!”徐方口气坚决道:“唐军仅在玉门关便有五万兵力,如今出兵两万,根本用不着虚张声势,况且,玉门关附近也没有这么多人可以让他们用来虚张声势的。唯一的可能,便是从玉门关内调了一万出来,又从伊吾抽出了一万人。”

    徐方的话让麴文泰的幻想彻底的破灭,高昌国很强,但那是相比较周边几个小国而言的。

    在唐朝面前,便是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依旧不是自己一个高昌国能够相抗衡的。

    “快,快派人去跟唐军交涉,询问他们为何兵临我高昌国?”幻想磨灭,麴文泰也只剩下了最后的一丝希望,面色稍显有些狰狞,继续道:“去告诉突厥人,让他们派兵来支援本王。”

    ……

    唐军的速度并不快,至少跟骑兵的正常推进速度比起来,唐军的速度简直可以用蜗牛来形容。

    离开伊吾,进入高昌,放眼望去,能够看到零零散散的高昌骑兵。

    李大亮甚至懒的让人去收拾这些高昌骑兵,而是直接大手一挥,七千大军就这么当着高昌人的面前,硬生生的挺入高昌国领土。

    就是这么的霸道,就是这么的不讲理。

    可在七千武装到牙齿的唐军面前,高昌国那点零散的兵力已经不够看了,即便是有威远将军亲自督战。

    恩,算了吧,威远将军自己都不敢太过靠近,下面的士兵哪个又是傻子?唐军不来找他们麻烦就不错了,哪还敢上前去阻止?

    高昌国的军事制度也跟唐朝差不多,但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改动,最高级别的武官为左、右卫将军,其次是建武、威远、陵江、殿中、伏波五将军。

    左、右卫将军是由交河,田地二公担任的,很少领兵出战,所以实际上,威远将军已经算是高昌国军中的二把手了。

    “怎么又是你?”李大亮瞥了眼,一脸傲气的指着对方说道。

    几天之前,自己曾拒绝了这个自称为威远将军的求见。

    理由是自己在军中那也是三把手的,你一个四把手威远将军就想求见?门都没有,少说也得来个建武将军才行。

    只是没想到,距离高昌都城仅剩一百里左右的时候,几日之前求见的那货又出现了。

    “额……”韩剧满脸的尴尬,如果有可能,他宁可躲的远远的,跟踪唐军还是有很大压力的,不敢耽搁,继续陪着副笑脸说道:“将军,我升职了,现在是建武将军……”

    史上最尴尬的升职,也是最风平浪静的升职,因此,原建武将军甚至甘愿将为威远将军。

    没有办法的韩剧,只能硬着头皮来了,不来也不行,家人可全在都城呢。

    “何事?”李大亮满脸不屑的瞥了眼对方,冷冷的问着。

    “将军,吾奉吾王之命,前来与将军交涉,想知道贵军为何进入高昌境内?”韩剧硬着头皮问着。

    交涉个鸟啊,现在还用交涉吗?用吗?

    事情这么明显,鬼才不知道唐军想干什么。

    “恩?这里不是伊吾吗?难道本将军迷路了?”李大亮故作一愣,惊讶的看着身边的其他人。

    负责领航的参军摇了摇头,站出来道:“禀报将军,我军没有迷路,目前的确是在伊吾境内。”

    论睁眼说瞎话哪家强,李大亮敢说第二,他的那位参军就不敢说第一,这两人一唱一和的,将韩剧给搞的一脸的懵逼。

    如果不是知道这里距离王城仅有一百里左右,怕是连他自己都相信了这里是伊吾。

    “将军莫要说笑了,此处距离高昌王城仅有不足一百里,怎么可能会是伊吾境内呢?您已经进入高昌境内二百余里了。”韩剧继续说着。

    “本将军先问你一个问题,等你答上来了再回复你这个问题。”李大亮摆了摆手,一副玩昧的姿态看向韩剧,继续问道:“你们的援军来了吗?”

    “恩?”韩剧黯然一愣,旋即心中黯然大惊,略有些惊恐道:“将军……将军这是何意?”

    李大亮呵呵一笑,没有回答韩剧这个问题,学着苏定方的模样,摆了个自认为很装B的姿势,仰头望着天道:“这里以前是你们高昌的,但现在她是大唐的了,本将所过之处,皆为大唐领土……”

第二九九章:援军在哪里?() 
李大亮的话说的很霸气,很让人胆颤。

    韩剧也的确被这番霸气的表态给吓到了,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也只有在最鼎盛的时期才展露过这样的姿态。

    但懂的韬光养晦的中原王朝,一般情况之下却从不会露出这样的姿态。

    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大,忘战必危。

    中原王朝比谁都清楚这个道理,也深知王朝终将会走向没落,所以也不愿意去招惹那么多的敌人。

    但这并不代表中原王朝不强势,强势的中原王朝,是一个令周边所有国家都害怕的恐怖机器。

    当战争的齿轮被上足了马力以后,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挡下她的疯狂。

    匈奴人不行,突厥人也不行,高昌人就更不行了。

    赶走了韩剧,李大亮瞬间松了口气,整个人瞬间变成了另一幅模样,那才是原本真真正正的他,那个没有任何伪装的李大亮。

    “真特么的累!”李大亮深出了口气,独自抱怨着。

    “下次再有这样的好事,将军可让我去试一试,刚才光是看着就觉得爽。”负责领航的参军刘利露出一副贱笑的说着。

    “滚!就你那张稚嫩的脸蛋,人家刚一见到你就露馅了,这种重要的任务,还是老夫亲自负责比较好。”李大亮笑骂道。

    “哈哈”李大亮的话自然是引起了军内一众人的憨笑,反正就是很开心,很爽。

    他们当中有些是从原先齐国的南军中跟随过来的,有些则是唐军收复过来的,齐军严明的纪律,并没有让他们这些外来户太过难办。

    不少人也只能深深的感叹,这样的建制,竟然没有任何排外性,也不由的衷心的佩服李元吉的治军方略。

    随着深入的了解,他们也逐渐的成为了这样的人,如果现在来个外来户,他们也不会太过排斥。

    至少会给对方一些表现的机会,如果合胃口,有能力,那就吸收进来,如果什么都不对头,那就趁早将对方赶走。

    “行了!”李大亮挥了挥手,制止了众人的哄笑:“咱们大唐可不仅只会打口仗,咱们是军人,言语上轻薄对方倒是可以,但是作战中却不能有任何的大意,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这高昌国也并非兔子那么简单,狠话已经放出去了,接下来是挣面子还是丢人,你们自己可要想好了。”

    “将军放心吧,现在的咱们可不是以前的模样了。”刘利呵呵笑着回应道。

    打仗就打仗,竟然还要用上这种方式。

    李大亮自身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的,故意拖慢速度,大摇大摆,临到之前在刺激一下对方。

    这哪是打仗该发生的事情?明明是那些文人们专门搞出来恶心人用的。

    可苏定方是帅,他只是将,帅命难违,所以他只能按照苏定方的要求去做。

    另一边,与李大亮的拖慢速度不同的是,苏定方率领的一万三千人却是不断的快马加鞭朝着焉耆奔去。

    他们的距离更远一些,准确的说,即便正常的行进,他们与李大亮那边差不多会有三到四天的差距。

    突厥人的想法苏定方已经猜的差不多了,其核心的打法基本与之前占领伊吾是一个套路,就是悄悄的进村,打枪滴不要。

    快进快出,快刀斩乱麻,在唐军,甚至是在焉耆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拿下焉耆,让唐军不敢轻举妄动。

    这种打法,唐人才是老祖宗,就欲谷设那点小脑筋,在看到了那些情报之后,苏定方便将他的意图给猜的清清楚楚的。

    没有什么犹豫,苏定方当即决定再给欲谷设展示出另一种打法。

    现在的唐军有的是资本,有的是实力去这么打。

    所以,即便是将两万人分成两个部分,面对人数未知的敌军,苏定方也依旧不怕。

    投弹车,手雷,弓箭,步兵,一个完整的方阵只要不被破坏,敌军便是一万人冲锋也很难突破防线。

    就算敌军真的太多,也还有大杀器火箭炮可以被用来支援,那种一次就是撂倒一片的装备,是军中每一位的最爱。

    拖慢速度,只是为了等苏定方这边,所以他们只能加快速度来尽可能的让两边同时抵达不同的战场。

    高昌境内肯定不会有太多的敌军,所以苏定方就让李大亮用挑衅的方式去吸引敌军过来一些。

    两点开花,就看欲谷设更在意哪一边?但无论是哪一边,欲谷设也没机会取胜。

    所以,他的计划只能流产,想学唐军拿下伊吾的案例,现在却反过来只能让唐军教他们做人。

    “报将军,我军斥候已与敌军斥候交战,生擒敌军斥候一人,目前敌军正在进攻焉耆,人数大约两万左右,几乎所有的西域国家都来了。”

    “准备战斗!”苏定方朝着身边吩咐了句,紧接着,传令官迅速的挥舞着旗帜。

    军阵由行军队形转变成作战队形,但将士们却并没有下马。

    这里距离战场还有很远的距离,现在下马,只能是徒劳的增加自身的疲惫感,等到前方斥候发现了敌军主力前来的时候,在下马备战也不迟。

    两万人,这几乎已经是西域诸国的极限了。

    况且还不知道这两万人当中,突厥人占据了多少,对付这种杂牌军,苏定方根本打不起任何的精神劲。

    “顶住!手里有什么就用什么,大家不要紧张,援军就快到了。”项方躲在低矮的城墙上,奋力的朝着身边的将士高吼着,也不管对方是自己带来的唐军,还是焉耆原本的守军。

    而一支军队的实力,在这个时候也被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现如今,项方已经全面接受了焉耆城的防御权力,原本的将军,现如今已经彻底的沦落为项方的助手,负责协调焉耆军人。

    与唐军井然有序,错落不慌的攻击流程不同,焉耆军的进攻给人一种乌合之众的感觉。

    从不会去管什么战术,也不会去追求什么防御死角,就是一窝蜂,只要看到敌人,也不管是不是自己负责的区域,但凡是能够够着的,一窝蜂的射箭就是了。

    如此一来,所带来的后果便是,弓箭的损耗极大,敌军的伤亡极小。

    若不是八百唐军屡屡建功,硬生生的将已经紧邻城墙的敌军给堵了回去,焉耆城早就不知道被攻破多少次了。

    事实证明,打仗靠的并不是人多势众。

    焉耆的城池并不高大,仅有两丈有余。

    但在这么个地方,树木什么的是很少见到的,加上工匠的缺少,现场制造攻城云梯也不大可能。

    所以,两丈有余的城墙倒也勉强够用。

    只是城墙是夯土做的,敌军为了对付这种攻城战,手中也有少量的大弩,通过几人的合力,在城墙上射出一支支弩箭来充当梯子。

    但这种方法却很不靠谱。

    缺乏攻城手段,是整个西域,乃至整个游牧民族最大的缺陷,而且还是自古以来的致命缺陷。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会有机会进行大规模的攻城。

    所以,看似飘摇玉坠的焉耆城墙,在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