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兄长,自然不是长孙安业,而是被流放儁州的长孙无忌。

    “兄长他……”听到长孙无忌的消息,观音婢瞬间愣了,下意识的开口,但又察觉有些不妥,只能按耐下心中的冲动,几乎是流着泪的说道:“他是他,妾身是妾身,妾身与他已经没关系了……”

    对于观音婢这个说法,李元吉才懒得相信,甚至直接忽略了过去。

    “朕曾经想过要杀掉他,甚至已经派了人在流放的途中杀掉他,可最终还是将暗杀改为监视,结果你那位兄长可真是能耐不小,朕没想到他在儁州竟然也有势力,不仅逃脱了朕的监视,还挖开了他好友的墓穴,亲手制造了一桩惊天大案,而做了这么多事之后,他还不甘心,竟然选择了投敌,如果不是一个负责这件事的核心罪犯顶不住压力走了出来,朕怕是永远也不知道你那位兄长的这些能耐……”

第三六五章:从被动到主动() 
    盗墓的事情是长孙无忌安排的,对于这个结果,李元吉其实也并不觉得奇怪。

    那件事情从一开始就透漏着不一样的感觉,几个稍稍油滑一些的家伙,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周密的计划?

    只是,让李元吉不敢相信的是,长孙无忌竟然会如此的疯狂,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连好友的墓穴都不放过。

    难道只是为了报复杜如晦投靠了自己吗?

    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吗?

    百思不得其解的李元吉,在等待了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便得到了答案。

    从儁州逃离之后的长孙无忌,已经投敌了。

    所投的敌人并非别人,正是被李元吉圈定为必灭的吐蕃。

    将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那么之前的一些疑云就可以解开了,答案其实很简单。

    盗墓不是为了报复,长孙无忌还不至于去跟一个死人过不去,更何况其生前还是自己的好友,也曾数次救难于自己。

    长孙无忌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扰乱朝廷的视线。

    杜如晦只在李元吉手下做了两年事,但两年也是做,况且还做的挺不错,深受李元吉的信任。

    盗了他的墓,李元吉怎能不怒?

    事实上长孙无忌的猜测是对的,李元吉的确是怒了,为此甚至还将大半个朝廷都给抽了出来,其动用的人力,物力,更是不计其数。

    扰乱朝廷视线只是其一,朝廷乱了,进攻吐蕃的计划自然就要停下来,而错过了那个机会,就必须要等下一年。

    一年的时间不久,但却足够松赞干布站稳脚跟,并且训练自己的部队。

    说打败唐军或许有些异想天开,但一年之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兴许又被他逮到了其他的机会,在拖个几年呢?

    吐蕃没有能力进攻大唐,所以长孙无忌当下的目标,是帮助吐蕃进行自保。

    可不管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委屈,背叛祖国,背叛了大唐,你就是大唐的敌人,永远的敌人。

    “如果你开口,朕会饶他一次!”虽然心中恨不能将长孙无忌车裂,但嘴上还是平淡的说着。

    身为皇帝,如果连搞死一个人都要头疼半天的话,那这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是必死无疑的,这一点早在得到消息的时候,李元吉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之所以问观音婢,只是不想在心中留下什么遗憾,不管怎么说,自己总归是对不起她的。

    虽然这些话说出来有些可笑,可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抛开皇帝这个身份,他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

    观音婢双目通红的看向李元吉,微弱的烛光尽可能的掩饰着一切。

    这一刻,观音婢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开口。

    从自己的立场来考虑,她觉得自己应该跟以前一样,让李元吉自己去做这个决定,无论做出什么决定,自己都会毫无疑问的支持,除了支持,自己还能做什么?

    可从另一个立场来考虑,长孙无忌毕竟是他的亲哥哥,不论他犯了多大的错,身为妹妹,哪怕再艰难,也要想办法去帮他。

    历史上自己的同父异母兄长长孙安业造反一案,就是因为观音婢的求情而免去一死,最终被流放儁州的。

    而在此之前,观音婢已经为他们求过一次情了,同父异母长兄长孙安业倒是在北边老老实实的待着,已经确定了即无性命之忧的长孙安业,自然不会再跟以前那样傻乎乎的去造反,之前的造反,只是觉得观音婢和长孙无忌大权在握,而自己之前又对他们不好,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死在他们兄妹二人手上。

    事实上,长孙安业的考虑只对了一半,长孙无忌的确希望他死,但观音婢却不希望他死。

    但,这不是历史,老老实实做人的长孙安业,李元吉没心情去搭理,倒是不甘失败的长孙无忌,却是处处给李元吉惹麻烦。

    “妾身”观音婢的声音有些哽塞,她很想继续求情,但话到嘴边却又不得不吞了回来。

    她已经求过一次了,而盗墓一事李元吉是多么的愤怒,她也听说了。

    更何况自己的兄长如今还投靠了敌人,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打败大唐,打败自己的祖国,观音婢实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开这个口。

    然而事实上,盗墓一案她也在暗中关注着,并且通过这些作案手法,隐隐的猜测到了这事可能与自己的兄长有关系,只是藏有私心的观音婢,并没有将自己的猜测说出来。

    现在,她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更不知道自己还能怎么办?

    “最后一次!”听出了观音婢话音中的哽塞,感觉到了观音婢身体微微的颤抖,甚至隐隐的听到哭泣的声音,虽然没有开口,但李元吉还是知道了观音婢心中的想法,虽然仁慈的君主未必会有什么好下场,自己当初召回暗卫没有杀掉长孙无忌就是最好的例子,但他还是不想违背自己的初心,不是不想杀,只是不想让自己留有遗憾。

    “明日你写一封书信,朕会将它交给李靖,若是见到长孙无忌,自会将信交给他,若他将来安心做个普通人,朕也不会去找他麻烦,可他若是再敢如此,朕不会再来问你!”

    李元吉的话音很明白,聪明的观音婢自然也是听的很清楚,她还能奢求什么?

    “今日过后,妾身与他再无任何干系”观音婢重重的点着头,眼泪止不住的滑落下来。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自己无力再去奢求其他的,只能如此表态,救了兄长一命,也能让李元吉安下心来。

    或许是担心李元吉会反悔,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之前才完事的两人,观音婢竟然第一次主动的爬了上来。

    然后,此画面不可描述,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

    李元吉的战斗力是不用怀疑的,练武出身,体格又是那么的强壮,即便这几年当了皇帝,武艺什么的也丢掉了一些,但对于战斗力而言,下降的也不过只是那么一丢丢而已。

    先前已经缴械投降数次的观音婢,这次更是紧咬牙关的坚持着。

    然后

    翌日清晨,李元吉悄悄的离开了这里,动作不算大,但也不算小,观音婢依旧躺在那里静静的熟睡着,对于她来说,昨晚实在是太累了。

    李元吉心里知道一项不主动,只会采取被动防守的观音婢,为什么会突然转变了策略。

    但他却没有点透,或许,那只是作为感谢的一部分?

    管她呢,不管怎么样,至少自己从现在开始,再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至于长孙无忌,若能活着见到李靖,自会放他一马,若是运气不好,直接嗝屁的话,自己也不算食言。

    待李元吉离开以后,观音婢迅速的睁开了双眼,脸上依旧有那么一丝绯红尚未褪去。

    但她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连忙给自己胡乱的套上衣裳,坐在案台之前奋笔疾书。

    写写画画,看看撕撕,一连用了两个时辰,观音婢才写好了这封信。

    信中并没有什么敏感的内容,因为她必须要做好李元吉会看这封信的准备,所以这封信必须要规规矩矩,而且还要让长孙无忌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陛下,长孙夫人让人给您送了封信”宋忠心中好奇的说着,陛下刚才从那边回来,有啥话还不好说的?竟然还玩这一套?难道现在流行这么玩了吗?

    李元吉放下了手中的奏折,这些奏折并不需要他批复,或者说现在还不是他批复的时候。

    好不容易心血来潮了一回,想要当个好皇帝,结果奏折才刚看了几道,观音婢后脚就让人将信给送了过来。

    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收下吧,等李靖那边信使来了便将这封信交给他,另外告诉他,这封信交给长孙无忌,没有下一次了。”

    是的,没有下一次了。

    李元吉甚至考虑过要不要安排人直接杀掉他,然后假装在战阵之中阵亡的?

    但想了想,自己这个皇帝好像还没那么不堪,根本不用去使用这些下三滥的手段。

    “陛下,长孙无忌可没干什么好事,而且之前还屡次与陛下作对”宋忠有些不甘的劝说着。

    虽然身为太监,但有些事情他还是很清楚的,毕竟是皇帝的身边人,皇帝知道的,他差不多都知道,对于长孙无忌,他自然也是恨的不能行,恨不能亲手杀了他。

    然而,这货忠心是有,只是胆子还太小了一些。

    李元吉只是抬头瞪了眼,宋忠便连忙回复会一字不动的传达到位,与先前的强硬态度完全就是两个世界。

    对于这种欺软怕硬的家伙,李元吉也是很无奈。

    因为宋忠这种态度,只在自己身边才会出现,到了外面,他依旧是那个强势的家伙,依旧是那个为了保证自己利益,可以跟任何人翻脸的家伙。

    对于这种无关紧要的问题,李元吉也不想去干预,除非宋忠自己作死,至于想瞒着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若是连身边人的一举一动都监视不了,这个皇帝坐着还有什么意思?

第三六六章:吸金巨兽() 
    如今的长安已经与几年前有了天壤之别。

    虽然破旧的长安城还是那个破旧的长安城,但至少内在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穷,依旧还是那个穷,只不过脱离了穷到骨子里。

    现在的大唐,只能说是表面上的穷。

    该花钱的地方,他们从不缺钱,不该花钱的地方,他们从来都拿不出钱。

    与以往不同的是,长安城内的人流量更多了一些,街道上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人群,或是轻松惬意,或是步履阑珊,脸色匆匆。

    商业,已经成为了长安的一张明信片。

    自从朝廷大力推广商业以来,各种各样的店铺更是层出不穷,为此,朝廷还特意腾空了两座里坊,专门用于外商之间的交易。

    而带来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朝廷的税收真的多了,虽然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帝国,但至少也可以看到未来的希望。

    “年后的第一个月里,长安城共产生了六万一千六百三十贯的税收,而且这还是受制于过年影响,所以实际上,这个税收只能说是半个月内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臣也对比去年同一时期做了比对,今年的税收比去年多了足足一倍有余,若按照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今年的全年总税收,差不多在七十至八十万贯之间。”皇甫无逸手里拿着一张表格,脸上更是兴奋不已的介绍着。

    没有什么事情比手里有钱更能让人觉得幸福了,特别是他这个户部尚书,主管钱粮的尚书。

    去年的时候,他还是那个到处躲藏的尚书,但是今年,他终于不用继续躲下去了,他可以很有底气的告诉某人,你的钱什么时候给,或者不给。

    户部虽然还不富裕,但支撑当下所需还是足够用的,当然,前提是皇室的一切开销全部刨除了出去以后。

    而皇室的开销,可不仅仅只是吃喝用穿那么简单,包括宫人的俸禄,赏钱,吃穿用度,也包括了整个太极宫的修缮等费用,这些如今都不用从户部的钱库里拨钱。

    而皇室的开销一年是多少?只能说,如今一个月的收入,还不是太够。

    “周边地区呢?”一个长安代表不了什么,当然,如果长安都不行,其他地方怎么能可以?

    “周边地区的情况不是特别理想。”说到这个问题,皇甫无逸不由得脸色一黑,暗道不是俺不努力,而是实在没什么好机会啊。

    埋怨归埋怨,这种想法可不敢表现出来:“三原还是老样子,每个月能有个几百贯的收入,富不起来也饿不死,不过过完年后倒是明显感觉到三原的经济正在下滑,泾阳那边的情况出现了好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