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钱,而最新一批的水泥,一石成本仅合三百钱。”李元吉微微一笑,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这么说,夏日不出七日便可造一座城?”尽管李世民不大愿意相信,但还是抱着希望的问着。

    一石三百钱,甚至不如现在的粮价,这个价格李世民到不觉得贵,只不过,如果一整座城池都需要用这个水泥来建造的话,那又该用多少石?

    但李世民最关注的,还是造城的速度。

    “假如有足够的材料,足够的人工,速度能够跟上的话,七日内是完全可以造一座城的。眼前这座城门楼,因为需要设计改进,布置一些适合实战的防御工事,中间耽误了不少的时间,而人工也仅仅只有四十余人,用时也不过半月。”李元吉一脸正经的解释着。

    “水泥呢?用了多少?”

    “水泥只用了不足五百石,算上人工,以及其他的成本,用时半月,耗费约两百贯。”李元吉的坦率,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这么大一座城门楼,竟然只用了不足两百贯?

    ‘这座城楼长宽约十丈(30米左右),而城池无需建设四面,将四面折开,便是四十丈长,另外突厥人并没有攻城利器,也不善于攻城,所以边关的军堡可以不用设置那么高,三丈便可绰绰有余,高度和门楼节约下来的费用,可折为十丈,也就是说,二百贯的价格可造出一段长五十丈,高三丈的城墙。

    而一座长宽五百丈的军堡,便可容纳数万军士,而一段总长为两千丈的城墙,也只需八千贯即可,饶是偏远的边关地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总成本下来也不过万贯而已。’房玄龄掰着手指头,暗暗的盘算着这笔账目。

    可越算下去,房玄龄心中却是越来越为震惊。

    一万贯左右便可在边关建造一座城池,这个价格虽然贵了一些,但最多也只需要三个月便可完工,而普通的城池建造,光是那一段城墙,少则需要三五年,多则数十年,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仔细算下来的话,这个价格还是很划算的。

    当然,李世民是数学功底并不好,甚至房玄龄的数学功底也不怎么好,否则这么简单的一道算术题也用不着去掰着手指头算上半天的功夫。

    可即便是不去计算城池的耗费,李世民也很清楚,建造这种新型城池还是很划算的。

    不动声色的扫了李元吉一眼,恨的李世民有些牙痒痒。

    ‘可恶,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不能是其他人?’

    若是其他人发现了这种材料,李世民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将其收归朝廷所有,而朝廷所付出的,顶多也就是一笔赏赐,以及一个爵位而已。

    可发现这种材料的偏偏是李世民,爵位什么的自然行不通,想要强夺也根本不可能,若是连齐王的东西也要抢,他李世民的名声怕是要彻底遗臭万年了。

    表里不一,这是一位帝王的必修课,当了那么多年的秦王,遭遇了那么多的飞来横祸,李世民早就练成了这一身本领。

    “今国库空虚,怕是无法拿出如此之多的钱粮,元吉可要再接再厉,尽可能早日将价格降下来。”李世民面带微笑的说着,李世民绝不相信水泥的成本会有那么高,但表面上却是不得不信。

    同样的,李元吉的这番作为,再一次的让李世民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

    自己即将登基为帝,李元吉在这个时候搞这么一出又有什么目的?李世民不解,很多人都不解,反正他们是绝对不会相信,李元吉只是单纯的想要推销他的水泥。

    李世民带着一众文武大臣迅速的离开了太平坊,来时匆匆,面色凝重,走的时候也同样匆匆,面色依旧浓重。

    不过两者的含义却完全不同,来的时候是迷茫,走的时候却是各怀心思。

    宋忠甚至还没搞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李元吉的目的是什么?李世民便已经匆然离去,只留下一脸懵逼的宋忠和余仁,当然,还有那个反应始终慢半拍的罗尘。

    “行了,人都走了,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召集工人,继续开工,等天冷了这活可就不好干了。”打断了三人的懵逼,李元吉径自走向自己的临时小窝,没有什么,能比自己的小窝更舒服的了。

    “殿下,您这又是何意呢?奴婢怎么搞不明白呢?”后知后觉的余仁连忙跟了上去。

    “何意?你们这几个败家玩意儿差不多将本王的家底都给霍霍完了,本王若是不想些法子赚点钱,难不成以后还打算睡大街?”李元吉故作姿态,狠狠的瞪了眼余仁。

    败家?我败家?

    被李元吉眼神吓到的余仁,浑身瑟瑟发抖的停在那里,心中一阵滔天的委屈感油然而生,殿下竟然说我败家?

    没理会余仁的委屈,喊来宋忠,对其低声的嘱咐了几句,宋忠暗暗点着脑袋,旋即快步离去。

第四十八章:水泥作坊出事了() 
一道快马迅速向西疾驰,身披朝廷信使着装,手持朝廷通关文书,沿途驿站纷纷优先接待。

    短短两日之内,信使便抵达泾州。

    八月初九,李渊亲自为李世民加冕,将那顶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冠戴在了李世民的头顶,至此,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大唐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身为皇族,又是李世民的至亲,李元吉自然是必须到场全程支持。

    只不过登基大典上,李元吉的身影稍显孤单,文武大臣,无一人愿意去跟李元吉多说上哪怕一句话。

    登基大典的最后,李世民以皇帝的身份连颁两道诏书。

    第一道是大赦天下,涉及范围除死囚以外的所有罪犯,并严明规定,凡此次赦免者,若有再犯,加倍惩治。

    第二道诏书则是事关李元吉自己,但这道诏书看起来很牛逼,却又很似鸡肋般的存在,李元吉被加封食邑三千户。

    实封三千户,绝对是唐朝最高级的权贵,而所谓的食邑,被分为实封和虚封两种,虚封只是荣誉性质的,除了一个名头以外,毛也落不到一根。

    但实封却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大唐将有三千户百姓的纳课税收,最终都将全部流入齐王手中。

    说白了,实封的意义就是将本属于朝廷的税收转移到个人身上,所以实封一般是很难得的,目前实封超过千户的都少之又少,大多数公主也仅仅只有几百户而已。

    说他鸡肋,那是因为三千户被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北地,与突厥交界处,另一处位于南地,两者一南一北,均数极其贫穷地区,加上战争频发,灾害频发,最终能落入手中的几乎没有。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李世民也没再找李元吉的麻烦,他自己都忙的脚不着地。

    李元吉也自然乐的见到这种局面,太平坊的建筑正在迅速的崛起,清一色的两层小楼房,坊北被规划为商业区,一楼清一色的宽敞明亮门面房,城南则为居住区,同样是两层小楼房,一座座独立的院落,千篇一律的建筑布局,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绝对不存在什么视觉疲劳。

    而太平坊近日也成为了长安城中百姓的饭后闲谈,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建筑便基本接近尾声。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太平坊的新建筑竟然没有使用夯土,全部采用的新型材料。

    直接用混凝土灌成柱子,然后用混凝土加砖块进行封闭,效率之快,简直让人惊掉大牙。

    “殿下……出事了……”

    正蹲在自己的新王府,亲自指挥着装饰的李元吉,有些恼怒的回头看向宋忠,狗日的思路全被这货给打断了。

    “若不是重要的事情,本王打断你的狗腿。”能有什么大事?算算时间,无非也就是突厥人该来了,但之前自己已经派人去给罗成传信,如果罗成听了自己的话,突厥人或许根本打不到长安,况且,就算打到长安了又能如何?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吗?毛事也没有。

    “水泥……水泥作坊那边出事了。”重重的喘着粗气,水泥作坊是他亲自负责的项目,倘若出了事,后果怎样根本不用去想。

    “什么?”李元吉大吃一惊,整个人瞬间愣在那里。

    水泥作坊便是自己当下的命根子,未来的财政收入将会超越保护费,而对于水泥作坊的管理也是极其严格的,除了保留原先的工人以外,又购买了数百户奴隶进去,且暗中安插了不少的眼线。

    一股怒意瞬间窜出,自己还指望着水泥作坊来还债呢,所以水泥作坊根本不能出事。“到底怎么回事?”

    “昨夜烧制作坊的田大去上茅房,结果一去不回,他家人发现了异常,这才报告给了作坊的管事,查了整整一夜也没有发现田大的踪迹,但是在作坊外的野地中却发现了有人不久前才经过的痕迹。”害怕的宋忠险些哭了出来,这件事显然没那么容易,而又是自己负责的区域。

    “只是少了田大一人?”

    “是,作坊总管事彻查了所有作坊,只少了田大一人,护卫说有可能是被人劫走的。”宋忠继续说着,外面的野地发现的痕迹,加上田大一家人都在作坊,田大一个人也没理由逃跑,况且他们虽然是奴隶,但作坊给的待遇却也并不差,在里面待了两个月的时间,那些奴隶饶是天天干活,体重也是增加了不少,这样的好日子上哪找去?

    ‘呼!’

    听到只少了田大一人,李元吉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事情还没到最坏的地步。

    李元吉最怕的是所有作坊都少了人,而那样的结果,也将是灾难性的。

    “查!本王倒是要看看,到底是谁敢有这么大的胆子。”微微眯着眼睛,抬了抬下颚:“加强作坊的戒备,若再发生此类事件,所有人全部连坐。”

    “诺!”宋忠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这个结果似乎在预料之中,但却又在预料之外,至于到底是之中还是之外,完全要看李元吉的心情如何,好在结果还算不错。

    宋忠忙着去处理水泥作坊的事情,李元吉却是冷静了下来,将装修的事情暂且丢到一边。

    这次作坊人员被劫事件,也给自己敲响了一个警钟。

    垄断生意是最赚钱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而这个世上,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没有做垄断生意的那个资格。

    可现在看来,自己终究还是大意了,没想到有齐王这个身份在,竟然还有人敢将主意打在水泥作坊身上。

    这个人会不会是自己的二哥,李世民呢?

    从作案动机上来说,李世民完全有这个嫌疑,但那些世家也不是吃素的,单独一家或许不敢跟李世民对着干,但是绝对敢跟自己这个齐王对着干,因为那些世家并不难了解到自己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只要掌握了这一点,下手妥当,便不会引来杀身之祸。

    又到了案情推理的时间,李元吉果断机智的选择了快进,直接将这个时间段给跳跃了过去。

    太费脑子了,懒的想。

    与其有这个功夫去推理,倒不如将有限的脑细胞用在正事上,比如说之前的灵机一动,然后才有了今天即便是作坊的人被劫走,自己也依旧可以稳坐钓鱼台的气量。

    一个田大,根本无关紧要。

    整个水泥作坊被划分为十二个分作坊,每个作坊只负责一道工序,而且有很多工序都是交叉着来的,别说是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夫,便是让聪明绝顶的房杜二人,在其中的一间作坊干上一年的时间,他们也找不出水泥的配方。

    烧制作坊,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步骤而已,田大接触到的原料是最为全面的,但是在其后还有两道工序等着去完成,只不过那两道工序见到的基本只是成品,根本不知道原材料长什么样子。

    而十二个作坊中又有九个是连在一起的,但被隔离开,并有护卫巡视,严谨人员私自走动。

    饶是将整个基地九个作坊全部搜刮了一遍,水泥也依旧无法制成,在其他地方,还隐藏着三个作坊,狡兔三窟的道理李元吉还是明白的。

    但这个警钟敲的却很及时,让李元吉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改变一下原先的思路了,有时候,搞垄断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除非这个项目的收益全部归国家所有。

第四十九章:齐王要搞事?() 
世界巨头公司的股东,从来都不会只有三五个,而那些宁肯死也要抱紧股权的,怕是连国内五百强都难以进入。

    古代的体制并不利于经商,但却是一些巨商们最喜欢的年代。

    没有反垄断,没有知识产权,没有公平竞争,只要你有手段,便可以尽情的使出来。

    放在后世,任何一种技术都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