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两者无论是哪个,李元吉都做不到,虽然大概的知道一些雷汞的制作方法,可问题在于,有很多东西现在都没有,而那些制作方法也仅存于记忆之中,且那种记忆也极其的模糊。

    “陛下,经过多次的试验,结果表明实用性最高的是采用火石的方案,但这种方案很不稳定,在实验室里测试下,一百颗子弹最终只有二十多发可以顺利的击发出去,而其他的方法成功率甚至不如百分之一。”柳主任神色疲惫的汇报着。

    柳主任全名柳三才,其人如其名,也的确挺有才能的。

    仅仅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便自学了所有的初级课本,如果不是他志向不在于当官。

    或者说在学习完了这些初级课本之后,心中仍是觉得好像还有更多的东西没有能够学到,他并不甘于现状,所以才会来到这里。

    否则的话,以柳三才的才能,在科考中考取个官位还是不难的。

    不得不说,这一步柳三才算是走对了。

    进入科学院之后,柳三才如愿的拿到了中级课本,里面的知识点更多,也更丰富。

    而在这里还有大量的机会去实验,去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就是这样,仅仅三年的时间,柳三才便被提拔为了子弹作坊的主任,同时也是第一任主任。

    只是现在的柳三才跟以前相比较起来,整个人反倒是暗淡了许多。

    毕竟之前的柳三才可谓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一路上走的顺顺利利的,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像样的困难,是整个科学院内的翘楚。

    上级也正是看中了他的这种能力,所以才将他破格提拔,成为了一个科室的主任。

    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大量的人员,经费,资源砸了过来,自己却没能解决最终的问题,而且还因为试验伤了两个人。

    “利用火石摩擦起火,然后点燃火药吗?”李元吉想了下。

    “正是,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火石并非每次摩擦都能起火,并且准确点燃火药的,甚至有些时候打开失败品检查的时候,会出现火石脱落,或者断裂的情况,这也就导致了火石无法起火,从而导致发射失败。”柳三才说着失败的经验,满脸期待的看向李元吉,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

    虽然李元吉从未对子弹作坊有过任何的提点,但李元吉对其他作坊的提点还是很有帮助的,甚至之前不少作坊遇到的问题,都是李元吉解决的。

    而这些以往的案例,也让李元吉在科学院中的名头越来越响亮。

    当然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最近一两年以来,李元吉很少会在科学院中提出一些方案。

    保持神格的最佳方式就是什么也不做,让自己的神话继续流传下去,或者只在自己有把握的时候提出来,然后继续巩固自己的神格。

    “火石摩擦需要的是角度和力度,而每一点的误差都有可能导致无法起火,从而导致整个过程的失败。而且底火受制于子弹口径的大小问题,两根火石必然要被打磨成细条,这又无法保证它的硬度,所以出现断裂也是意料之中。”李元吉点了点头。

    8毫米口径的子弹,就算尾部的发射药部会大一些,最多也不过一厘米。

    而除去弹壳,这个直径可能只有九毫米,或者9。5毫米。

    再除去一些其他的,比如说尾部的那个凹陷部,那是用于将子弹推进后的卡槽,可以让其牢牢的固定在枪栓上,推进的时候用处不大,但退弹的时候没有这个是万万不行的,其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子弹卡在发射仓里出不来。

    所以算来算去,能够提供给底火安置的宽度,最多也就只有8毫米左右的宽度。

    而两根火石又是要交叉排列的,固定一根,另一根连同在底火上,随着撞针的撞击猛的向前推动,从而跟另一根进行摩擦起火。

    可问题在于,所谓的打火石,其实就是那些特定的石头,两块撞击的时候能够产生火星。

    或许很多人会想到贝爷用的那种火石,其实不是,而是类似于后世铁路下面铺的那些石头,拿起两块猛烈撞击过后会产生火花。

    对于火药来说,这么一点火星就足够确保火药可以被引燃。

    可两块火石撞击的力度又是多大?而即便如此,也不能确保每次都可以产生火星,那么将其打磨成细条之后,摩擦的力度又会有多大?

    这么一想,有这么大的失败率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没有考虑过新型材料?”火石的方法成功率太低,但李元吉又没办法去搞别的材料,只能提醒他们一下。

    现在别说是别的,连根火柴都制造不出来,因为这个也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知识。

    “新型材料?”柳三才愣了下,旋即满脸苦涩的摇头道:“新型材料又哪有那么容易,不是臣等不想搞,而是实在无能为力。”

    “再难也要想办法!”李元吉叹了口气,拿起一颗完整的子弹,又拿了一堆零部件打量了一番。

    发现除了底火问题以外,其他的方面基本已经没什么问题了,虽然这可能也只能在实验室里生产,但只要不大批量的装备部队就没问题。

    “朕会让火药作坊去搞这方面的研究,接下来你这边的主要任务就是改进生产工艺,确保生产出来的子弹没有误差,具体的可以跟造枪作坊那边聊一聊,相互借鉴一下经验。”

    李元吉觉得让他们去搞这个研究的确有些难为人了,毕竟研究子弹讲究的是材料的配比,部件的安装部位与比例等等,而不是对于火药的研究。

    而火药又属于绝对的绝密配方,所有人都只知道现在的火药威力比之前大了很多,但是却并不知道这里面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

    也同样的不知道,现在子弹李塞的颗粒火药,其实跟其他的火药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只不过是将其的形状进行了一定的改变而已。

    而对于研究来说,火药作坊那边也一直没有停下来,他们在研究各种不同的火药,其目的只有一个,研究出比现有火药威力更强大,也更安全的火药。

    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们,虽然也同样没底,但至少比交给子弹作坊这边要靠谱了许多。

    “陛下,臣会尽快整改的”柳三才脸色一白,连连点头答应。

    关于子弹大小不一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没办法的,这里没有设备,所有的工艺都是人工去做的,有误差那是肯定的。

    尽管他们已经挑出了很多有明显误差,以及测量出的一些误差,可谁也不敢保证那些测量过后的就没有误差。

    而他们测量的办法就是用一根绳子去量,但精度却只能精确到毫米,再往后的话,那就有些天方夜谭了。

    所以,机械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为机械化生产的东西,在这个时代还有另一种检测的方法,比如称重,可以通过重量来确保这颗子弹是否合格,这个方法很老土,但却很有效果。

    朝着宋忠吩咐了声,随后李元吉便离开了这里。

    该看的也都看了,该提点的也都提点了。

    能够做到的,柳三才也已经做下了保证,做不到的,自己也没有去为难他,而是交给了其他人去做。

    术业有专攻,李元吉也没指望着依靠一个人就能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而几年来的发展,虽不说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最基本的好处是已经显出来了。

    至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让人知道这个问题该交给哪个部门去解决才更有把握,这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

    至于火药作坊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李元吉就不清楚了,而且他也插不上嘴。

    不过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也让李元吉意识到化学人才的重要性。

    当然,受限于自己的知识层面问题,想要一步到位的培养出高级人才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好在自己知道全部的初中化学,以及一大半的高中化学,对于现阶段来说,这一点是足够用的。

    只要可以保证这些学生学会这些,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自己去试验,自己去摸索,每一次出现不同的结果,就将其记录下来,这就是新的发现。

    日积月累过后,效果终将会体现出来。

    所以,李元吉又给了自己另一个任务,编写化学课本

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 
    编写化学课本无疑是个大工程,从来没有过独自一个人去编写一本教材的。

    而这样做的弊端也很多,比如比较容易遗漏某些内容,或者无法发现其中的错误。

    可李元吉没有什么选择,他只能这样做。

    除此之外,因为时间过去的较久的缘故,饶是记忆力不错的李元吉,也无法准确的回忆起初中化学教材上的内容。

    更不要说按照上下两册去编写,而在编写的途中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

    比如很多实验用到的材料,这个时代都没有,其中一些是李元吉知道的,但更多的还是他不知道的。

    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水平,自学高中知识的人来说,你又能对他提出多高的要求?

    所以,一个月后,这套四不像的化学课本正式落成。

    为什么将他称之为四不像?很简单。

    这是李元吉根据现有的一些材料编写出来的,一些没有的材料,或者自己不知道的材料,只能从课本中剔除。

    现阶段只能让这些学生们利用现有的知识,然后去逐步的探索,将那些自己不知道的材料给发现。

    这是个笨方法,可却也是唯一的方法,除非自己能找到一个化学天才,或者直接把后世所有关于化学方面的课本照搬过来。

    而面对着这套并不完善的课本,李元吉却陷入了沉思。

    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谨慎的决定。

    化学不是数学,数学人人都可以学,即便是学的精通了,无非也就是在某一行业内大发光彩,或者说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为百姓创造更多的便利。

    化学虽然也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两者的本质。

    一个数学高手,就算是有什么歹念,他又能做点什么?假账?还是忽悠人?

    可化学高手呢?一旦这种人有了歹念,谁又敢保证他们会不会搞出点什么大新闻出来?

    二月,各大书院最为忙碌的一个月,也是最为紧张的一个月。

    正旦假期之前,各地纷纷组织了异常考试。

    这场考试在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就是一次普通的期末考试。

    而对于学期将满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参加科举前的一次摸底考试。

    每一名进入书院的学生都要经历这一步,没有人可以逾越,除非能够拒绝参加科考,可来了这里的人,又有几个不想参加科考的?

    统一的试卷,由军队负责保管,试卷全部从长安统一押送过来,几乎杜绝了一切泄题的可能性。

    而每一个州府的所有考生,都要进行这次的测试,这个测试算是摸底考试,也算是决定每一个学生前途的考试。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可以进长安赶考的,这次的摸底考试,其实就是为自己争取一个进京赶考的资格。

    一个州府内所有的学生同时开考,然后按分排列,每个州府能够参加科考的人数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近乎固定的数量。

    所以,想要获得参加科考的资格,就只能保证这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名列前茅,至少也要确保可以在名额数量之内。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那些没有获得科考资格的学生就这么拜拜了。

    各州府,各县衙也是需要大量人才的,而那些参加科考的,考中之后便算是朝廷的中央官员,而这些没有获取资格的考生,则可以在各地进行另一个考试。

    这个跟科考差不多,只不过考取的衙门不同,他们考取的是各州府的各个衙门。

    至于两次考试都落榜的,那就只能无能为力了,有条件的,可以复读,然后来年继续考试。

    但复读并不是免费的,而要缴纳相对较高的学费,而学校的补贴什么的也就没了,也就是说,复读就意味着自费。

    原则上来说复读是可以无限制的,但复读的时间太久了,在考取方面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大多数考生选择了弃读,或者只复读一年。

    同时又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对于这些落榜的学生们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毕业之后,若是没有复读的话,则每三年可以获得一次考试的机会,复读就从最后一次考试时间算起。

    虽然希望渺茫,但总算是有了希望。

    而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