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之后商队该怎么纳税还是要怎么纳税的,跟正常商队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商队在离开之前,他们也不会动手,这同样是为了保证商队的安全。

    交了一份通条,商队顺利的离开了扬州城,期间并未遭受任何的阻拦,因为先前已经检查过货物数量了,所以这一次更是连常规的检查都没有就直接放行,而其他的商队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大家早就司空见惯了。

    白天,没有任何的行动,宵禁虽然取消了,但是晚上城门还是要关的,只是不限制上街时间而已,所以,当城门关闭之后,才是最佳的动手时机。

第六七八章:操之过急了() 
“将军,总督府的人动手了!”

    一座闹市中的宅院内,一名近四十岁的男子躺在竹子制造的躺椅上,喝着茶,赏着月光,日子过的逍遥的不要不要的。

    一名便衣男子悄悄的走到身旁,恭敬的汇报道。

    “漏了多少人?”被称之为将军的中年男子没有太大的波澜,极其淡定的问道。

    “二十多人!”

    “盯着,有敢畏罪潜逃的,抓起来,藏着!”中年男子淡淡的吩咐道。

    “将军,这有些不太合适吧?”

    “总督府那帮人应该庆幸有咱们给他们兜底,给他们增加点难度还是有好处的。”中年男子摇了摇头,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

    中年男子,便是暗卫扬州府将军韩进。

    大体上,暗卫分为两个方面,内外。

    内,指的是整个大唐境内,外则是指本土以外的地区。

    而内,又分为三个等级,确切的说,是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增加为四个等级。

    目前是朝廷直属的暗卫军,再往下,则是暗卫各府,府下面则是县所。

    而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在暗卫军与各府之间,增加一个省级别的编制,以来满足新的区划需要。

    可以说,暗卫之中也同样存在着竞争,大唐有三百多个州府,这也就意味着有三百多个各府将军,想往上爬,是很难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到各府将军基本上就到头了。

    最多也就是进入暗卫军,负责某一片区域而已,但那只是负责协调,总结情报的,比起各府将军而言,手中的实权还是减少了一些的。

    但是省级的编制不同,只有那十来个省,也就是只有十来个名额,从十来个人中再往上走,相对而言就容易了许多。

    虽然三百多进十五竞争依旧很激烈,但也总比三百多进二压力小的多。

    当然,暗卫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想要做出政绩并不容易,一旦暗卫有了政绩,往往也就意味着到了天下大乱的时候了。

    所以,别看暗卫天天忙得不能行,其实都是在瞎忙,真正有用的线索,那是一点也没有。

    为啥?

    因为暗卫负责的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情报工作,一般的贪腐,施政等等一系列常规操作,跟他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他们的任务就是通过不断的刺探情报,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看本地区内的民心是否下降厉害,是否存在暴动危险等等能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的一些大事情。

    所以,这一次总督府来扬州,倒是让韩进看到了自己搞政绩的机会。

    当然,韩进自然不会为了政绩而去做一些规则之外的事情,得不偿失,暗卫是监督者,是督查者,但是同样的,在暗卫的内部,也分有不少的派系,韩进甚至可以确定,自己若是过了界,要不了多久上面就会来人。

    这种事情一点也不稀奇,因为在下面各县所里,他也是用的同样的操作手段,有一支只有他自己掌握的暗中力量在监视着各处,所以,他对下面各县所的情况了如指掌,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没有瞒报,根本骗不过他。

    连他一个州府将军都能做到的,难道暗卫军还做不到吗?

    况且,这个手段还是上面教给他们的,指望学生坑死老师傅?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是很难。

    所以,政绩可以捞,但必须要合理,合规。

    于是,在这次总督府过来的时候,韩进便看到了机会。

    不过韩进的运气也的确不错,看到了,不代表有资格,有胆量去做。

    就在韩进纠结该如何操作的时候,上面来了命令,让他们暗中配合总督府那边处置这件事情,怎么配合?当然是在情报方面给予支持了。

    ……

    程知节可没想到中间会有人给自己加料,不过就算想到了,这事他也不会去干涉。

    或者说,最多也就去问一下,然后不了了之。

    是的,总督府的人急需办案经验,这件案子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一件案子,若是这头一炮就这么简单的搞定了,后面遇到点难的又该怎么办?

    所以,暗卫这次给他们加的料,其实是好事一件。

    当然,前提是在程知节知情的情况下。

    但是现在嘛,程知节并不知情……

    程知节的确知道暗卫在关键时刻自己是可以动用的,但是他却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动用暗卫的力量,那样岂不是显的自己太没有本事了?

    刚来就求助,后面的还怎么玩?根本没得玩啊。

    所以,程知节也就没去联络暗卫那边,当然,程知节也知道,暗卫肯定知道了他们已经来了。

    不过这并不影响什么。

    额……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制度在这里也是可行的,但是污点证人这种反人类的制度,李元吉并没有引进。

    所以,不要指望这些被抓的官员一个个的都是铮铮铁骨,就算死也不会出卖其他人。

    恰恰相反,当被抓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坏事了,而且还特喵的人赃俱获,这还怎么去反驳?

    那些办案人员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吗?真以为朝廷从各地抽调的那些精锐人员,都是无证上岗的家伙不成?这些人可一个比一个还精,对于审案这种问题,早已是了然于心。

    于是,想象中的抵抗并没有发生,很快便有人吐口了,紧接着,被抓的人员如同是雪崩一样。

    没办法继续淡定了呀,人都被抓了,还是人赃并获,这个时候嘴硬有什么好处?

    指望有人来救自己?

    拜托,看看人家背后站的是谁好不?

    总督,那可是总督,还有内阁大臣的身份,人家来这里什么事不干,第一件事就是抓人,其中的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这时候就算是笨蛋,也能猜出来总督肯定是受皇帝的指示来抓人的。

    再说另一个问题,如果这帮人真的胆子那么大的话,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这么多人,加起来就吃这么点?稍微大一点的都不敢去动心思,只能按照规矩去处置?

    虽然贪腐的情况已经开始滋生,但现在还仅仅只是一个苗头而已,这些官员们,并没有彻底的放开自我,疯狂的去敛财。

    说的再直白一些,他们心有顾虑。

    这总归是件好消息,但是此刻的程知节,却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跑了?”程知节愣了下,这才刚刚一个晚上过去,第二天城门还没开呢,人就跑了?跑哪了?

    “的确跑了,根据昨天夜里这些人的口供,属下当即派人前去抓捕,结果二十六个漏网之鱼,只有二十二个人在家,余下的四个不知去向,询问了其家人,也无人知晓。”

    程知节深深的皱起了眉头,他是喜欢卖弄自己的愚钝,但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喜欢去卖弄这个的。

    再说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自己再不动脑子的话,那就不是卖弄了,而是真的傻。

    在一些大事上,还可以衬托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但这种小事,那就是纯粹的智商问题了。

    这些人是在夜里跑的,只跑了四个人,被抓的那些人没有任何的异常,显然他们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

    那么这四个人又是如何知道的?他们又是怎么跑的?

    “把这些人放出去,今日依旧照常工作,另外让禁军那边安排一下,每处安排几个便衣盯着他们,告诉这些人,跑掉的那四个人,只要敢出现,立即抓起来,凡举报者,老夫可替其说情减少处罚。”程知节吩咐道。

    城门一开,那四个人就有很大机会跑出去,新派去的人未必认识那四个,只有这些跟他们同流合污的家伙才最熟悉。

    画像?这的确是个办法,但却不是最好的办法,或者说,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最要命的是,这些都是税务上的人,抓了他们,又没有人顶替上去,势必会造成今日扬州城的混乱,商队进不来也出不去,这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另外,今日狠抓一下行贿的商队。”程知节紧接着吩咐道。

    他想起了出行前李元吉的交代,腐败,不仅仅只是官员的问题,如果没有人主动的去行贿,官员的腐败问题会减轻很多,而贪污公款什么的情况必然也有,但其实这些人的胃口,更多的还是被那些行贿的人给养起来的。

    通过受贿的方式获取的资金,远比挪用公款来的更安全,花的更省心。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程知节才意识到,这事自己办的有些急躁了。

    或者说,自己有些考虑不周了。

    至少也要先准备好人,在这些税务人员被抓之后,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

    而这些人对于程知节来说也并不困难,毕竟他有个巡查总督的身份,还可以协调各省,同时还是内阁大臣,只需要他让人到各地去捎一句话,路程时间之内,足够多的税务人员就会赶来。

    而本来是可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的,但是现在,这个空间已经很小了,而且还可能存在着一些弊端。

    “去一趟建康,从那里调三十名税务官过来。”程知节在纸上写了下,然后掏出自己的总督大印,在上面印下了这枚大印的第一个印章。

第六七九章:这是不地道吧() 
当然,很多事情是不需要程知节去亲自操刀的。

    但这种事情大家都是第一次,没人有经验。

    而且现在也不是以前了,以前要查谁要抓谁,只需要皇帝一道命令,然后去的不是官府人员,而是军队,二话不说,进去就是硬干,抓人,抄家,要多残暴就有多残暴。

    但是现在抓人必须要有证据,要做到让人心服口服,虽然两者都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的区别可就大了。

    这也是之前程知节为什么会故意安排人进去给他们下套的原因,并且顺着这个套,直接将税务系统内的大半人给拿下了。

    除了这些以外,其他的方面他们也没有多少的经验,所以,在办案的同时,摸索,整理,也成了他们的另一个目标。

    于是乎,在这个总督府内,还有两个书记官。

    他们并不是负责记录案件的,而是记录证件案件从开始到结束,包含了整个案件的办理过程,以及高层的一些举动命令等等。

    就好比程知节让人拿着手令去建康调税务官这件事情,书记官就直接给记载了下来,并且明确的将其列为以后办案的必要流程之一。

    甚至在参考了今日还需要那些被抓的税务官继续工作的情况之后,书记官更是将这件事情的优先等级给上调了一下。

    直接将其列为确定动手之前,备用人员必须到位,以防止影响正常的工作。

    建康并不大,但是在历史上,建康还是鼎鼎有名的,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各个朝代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建康没什么人听说过,并不是因为现在的建康没落了,完全是因为政策因故。

    自隋唐以来,北方的人群对于建康似乎有着特别的抵抗,似乎是不愿意看到这个地方发展起来,所以在政治待遇方面,建康也就比一个县稍稍强一些,但建康的规格可不是县,而是州。

    隋书,地理志中明确记载,建康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等)于二京(长安、洛州)。

    也就是说,在隋朝的时候,建康在经济方面是跟长安,洛州齐名的隋朝三大城市。

    即便是现在,没有大量的政策倾斜这里,甚至在大量的政策倾斜于四大城市,以及由海而兴的海州以外,建康在经济方面依旧是排名前列的,仅次于这四大城市加一个海州的第六位。

    说建康的话,或许大家会有些陌生,但是提起他以前的名字,或者以后的名字,这个陌生感便会随即消散。

    建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实际历史要更早,这个只是有明确记载的历史,这个时候建康叫棠邑,并设棠邑大夫。

    春秋时期,楚威王在石头城筑金陵邑,这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