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也在眉头上蒙上了一层阴影,情况大致上就是这样,但是处理起来却极为麻烦,没有足够的官员来弥补这个空缺,这是限制他动手的一个根本原因。

    “这些有大问题的人,很有可能参与了政变……”

    “政变?”李道宗倒抽一口冷气,尽管这里很热,但他还是觉得浑身冰冷。

    那可是政变啊,跟造反没什么区别了,而平均每二十个官员里就有一个可能参与了政变。

    安南官场一共有多少人?单数那些有级别的官员,一共有五千多个官员。

    而能参与政变的,必然不会是那些身份低微的低级别官员,二三百个具有一定身份的官员参与了政变,这又意味着什么?

    就算没有那么多,一百个总有吧?

    在地方上,在安南这个地方,有这么多官员牵扯到这件事情里,这绝对是轰动全国的大案件。

    “有驻军在这里,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去发动政变,只能在暗中有些操作,但是在末将看来,他们的所作所为,跟政变没有什么区别。”田恩解释道:“之前只是一些猜测,但是现在,这个猜测越来越真实了,因为到目前为止,从末将打听到的消息来看,朝廷发布的那道公文,到了都督府那里就没了下文。

    而安南都督这几年一直小疾不断,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通常负责公务传达的,是他的副手,但是据末将了解,交州司马杨彪,爱州长史阮成,驩州刺史阮小四,这三个人才是操纵全盘的主要人物,而杨彪更是三人之首,据说很多主意都是他出的。”

    话到这里,李道宗也明白了田恩所说的政变所指的是什么了。

    如果他的情报没有出错的话,那么这的确就是一场政变。

    都督的命令都发不下去了,难道是都督老了,忘了发布?这是不存在的,都督身边还有很多的官员,就算都督忘了,他们也会提醒的,况且这是朝廷明令的公文,要求发放到每一级衙门的。

    那也就是说,有人故意拦了下来,而且还瞒过了安南都督,让他以为这道公文已经发了下去。

    “这些人还真是胆大包天啊……”李道宗不由的握紧了双拳,恨不能立即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但李道宗还是保持着一丝清醒的,安南的政局已经糜烂到了这种地步,要动,自然只能大动,小打小闹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而大动的话,这事就不能急,需要从长计议。

    “驻军那边有过接触吗?”李道宗松开了双拳问道。

    “接触过,他们说一切正常。”田恩回复道。

    一切正常,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

    驻军是不可能被他们侵蚀的,同样的,还是从制度上说起。

    驻军跟地方上没有任何的关联,军饷什么的,是由朝廷直接下发的,补给什么的也是由兵部统一调配的,不需要地方官府负责钱粮的问题,驻军又有自己的地盘,他们能够接触的地方并不多。

    而驻军跟都督府联络,也是完成限定的任务而已,按照要求,驻军需要每隔半个月就去都督府一趟,主要是了解近期的情况,然后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否增加某个区域的驻军数量。

    而有紧急情况的话,都督府也可以派人去驻地求援,双方的关系就是这样,这几年以来,也都形成了一个公式化的模式。

    况且真出了问题,如果是都督府没有提前说明而导致局势恶化的话,这笔账是要算在都督府身上的。

    驻军只有在得知消息,而没有立即做出反应的情况下才会被追责,也就是说,驻军就是有事你说,只要你说了,我就动,你不说,除非是天塌了,或者我自己知道了,不然我是不会动的,地方上怎样跟驻军没有关系,他们只要保持战斗力就行了,其他的一切跟他们无关。

    另一个,驻军内没有本地人。

    安南驻军一个师又一个旅,共计一万四千人。

    这些兵员,全部来自于剑南,而安南的兵员,则在岭南的其他地区服役。

    本身就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加上军队这个密闭的环境,被外部腐蚀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李道宗也相信了田恩的判断,作为一个老资格的情报人员,田恩的能力还是有的,不然也不会被派到安南,来执行这么一个特殊的任务。

    “这件事情你先暂且隐瞒下来,日常一切照旧,在不打草惊蛇的同时,尽可能调查到更多的情报,老夫需要去其他地方走一趟!”李道宗轻声的说道。

    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想要整治安南,的确有很大的难度,而这么大的场面,仅仅依靠这一万四千人的驻军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他还要防备这些人狗急跳墙,如此一来,需要准备的东西就更多了。

    当然,安南的驻军并不止一万四千人,这只是常规驻军,机动部队第十九军的驻地也在安南,但他们不负责驻军任务,但驻地在这里,威慑力还是有的。

    好在十九军的军部距离这里并不远,李道宗打算亲自走一趟。

第六八四章:法不责众() 
同理,安南的政局已经糜烂到了难以令人置信的地步,单纯的依靠部队,是可以控制住局势,但若是没有足够多的行政力量介入的话,这里的政局将会越来越乱。

    军政分离,使得双方可以在各自的行业内发挥最大的力量。

    虽然表面上看似增加了官员的数量,但是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成绩来看,这点付出都是值得的。

    历史上,从没有过一个地区,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当然,到底有没有,谁也不知道,因为历史没有记载,也不可能会有一个朝廷,下这么大功夫的去干这个事。

    正所谓法不责众,类似事件,最多也就是处理一些主要人物,余下的则是警告,或者限期清退。

    但真正做到的并不多,甚至连处理大量主要人物的案例都很少,原因自然是因为世家。

    官员就是世家出身的,或者就是世家的代言人,在此之前,世家不可能会如此轻易的向朝廷妥协。

    头疼!

    除了头疼还是头疼!

    尽管有所准备,但当真的了解到这些事情之后,了解到这次所涉及的范围到底有多广的时候,李道宗心中还是有些打颤的。

    当然,李道宗虽然有处理的权力,但同样的,案情重大,他也不敢轻易的去处置这件事情。

    原先的计划只能暂时性的搁置一段时间,一方面则是需要调动人手,一方面则是要等朝廷的回复。

    这一次,事关重大,所以李道宗并没有采取常规的,最省力的方式去汇报这个消息,乘船在转火车的话,单程就需要将近二十天的时间,一来一回,一个半月没有了。

    李道宗这次利用自己总督的身份,派人乘船前往雷州,然后通过雷州的驿站,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将这封信件送了出去。

    八百里加急只是一个代号,实际上指的可并不只是八百里,而是指所有驿站,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不得耽搁一息的时间将信件送往下一座驿站。

    直线三千里外的长安,在第五天的时候就收到了这封来自雷州的八百里加急信件。

    而历史上,自李元吉对驿站系统进行改革之后,这是第二次出现八百里加急的情况。

    第一次,是李靖、苏定方大军攻破吐蕃的时候,八百里加急信件就是送的这个大胜消息。

    或许是时间太久了,所以路上的百姓在看到信使的时候,往往是好奇的打探着,但不管怎么看,有一个想法是可以确定的,发生大事了。

    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元吉在接到消息以后,只是将大臣们召唤过来说了下这个事,然后便直接回复了李道宗。

    是的,这一次李元吉并没有征集大臣们的意见,仅仅只是将这个事情告诉他们,然后该做准备的做准备,不管他们事的知道这个事就可以了。

    ……

    ‘允!’

    看到这个仅仅只有一个字的回复,李道宗暗暗松了口气。

    这意味着,在这件事情上,李元吉并不会过多的去干涉,只是一个字,而没有说其他的,也就是说后面如何操作,就按照李道宗的意思走就可以了,朝廷会配合的。

    李道宗的想法是什么?

    很简单,这次牵扯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反腐这个问题又特别严重,并不是说一个人想置身事外就可以置身事外的。

    加之有人故意封锁了消息,很多低级别的官员对此根本就不知情,所以后面的上缴非法所得这件事情也就无从谈起。

    而李道宗的建议,就是暂且不动这些只牵扯到贪腐的官员,优先集中力量,先将那些参与到‘政变’里的官员给抓起来再说。

    治病要去根,先将腐烂的根基给解决掉,再去解决外表上的问题就容易的多了。

    所以,李道宗的方法就几步。

    先暗中从周边地区调集官员进入安南待命,然后由第十九军出动,直接照单抓人,这些其他地方调集过来的官员则立即上任清查。

    之后,一方面对这些被抓官员进行审查,一方面则公布被扣押的那封朝廷公文,然后一切进入正常。

    但真正的正常是不太可能的,这个还需要时间去恢复。

    但大体上的意思就是明年的科举考试中,给安南多分配一些名额,而且尽可能的让一部分外来的官员来这里任职。

    通过这种人员复杂化,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当然,这一套方式还不太成熟,其他地方也不好试验,刚好安南这个糜烂之地要推倒重来,所以更适合一些。

    “这么大的动静,你就不怕出问题吗?”李大亮苦笑着问道。

    “出问题也没办法,这里的局势已经很糟糕了,而真实的情况,远比老夫与你说的还要复杂,倘若不是一时无法调集更多的官员来这里,单单只是这一次,老夫便要撸掉安南官场九成以上的官员。”李道宗恶狠狠的说道。

    信息一来一回,加上在长安耽搁的时间,在第九天晚上的时候,李道宗便接到了朝廷的回复。

    与此同时,第十九军军长李大亮也接到了来自陛下的密旨,与兵部的通报,要求十九军配合李道宗的行动。

    李大亮与李道宗并不陌生,两人在征伐吐谷浑的时候就在一起共事过,不过这个共事只是在后方的配合方面,战场方面并没有怎么配合。

    之后李道宗便一直在雍州治中这个位置上干了七年,而李大亮,先是在地方部队干了一年,然后便开始着手组建机动部队了。

    十九军,并不是李大亮组建的,李大亮组建的是驻扎在兖州的第九军,但是很遗憾,部队组建完成之后,李大亮只在第九军军长的位置上待了一年,满打满算,从组建开始到离开,也就三年的时间。

    然后便被调任第十九军军长,当然,调任的并不止一个李大亮,所有机动军的军长都调动了,而各地驻军高层,也调动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则在下一年的时候也进行了调动。

    尽管已经来了这里四年,但李大亮与这些曾经的老友可一直都在保持着联络呢。

    “我们这一动,南诏与真腊怕是就坐不住了。”李大亮提醒道。

第六八五章:那就来场演习吧() 
南诏位于安南的西侧,其国土也不算小,与大唐接壤的国土并不只是安南,安南再往上,与黔、蜀等地也有直接的接壤。

    而真腊则是小了许多,位于安南的南侧,地图上看的话,安南最南端的领土,外围被真腊整个包了起来。

    这两个势力如果放在以前的话,还算是比较强硬的对手,但是现在。

    只能说一句抱歉了,唐军的改革,唐朝的改革,内部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加上内部某些人的心思。

    所以在早些年的时候,唐军还是跟这两个地区有过交手记录的。

    当然,不是什么大规模的交手,都是百十人规模的交手。

    但正是这些交手,让这两个国家意识到了大唐的强大,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

    冷兵器时代,成建制的火枪部队在他们面前那就是屠夫,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一场规模并不大的战斗,就彻底的让这两个国家服了。

    不服不行啊,跟他们交手的只是一万四千多驻军中的百十号人,要知道大唐的精锐,十九军可是有近六万人在一旁看着呢,那帮子家伙可是没动,一但他们也动了起来,那后面可就精彩了。

    可惜没有如果,对面还是挺怂的,特别是之前凭借着冷兵器就能拿下吐蕃,这还是给他们带来了极大震撼的。

    李道宗皱了下眉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