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名断腿的士兵甚致挣扎着想从轮椅上起来,给穿越者们磕头表示自己的感谢,当然被夏博海、秦铮等人制止住,并且好言加以安慰,而这两名士兵更是哭得一蹋糊涂,当场表示,自己回去以后,一定会教导自已的子女,等子女长大以后,让他们也从军入伍,接自己的班,继续为穿越集团出力。

    而另外三人也都表示,虽然自己伤残了,但还并不是不能干活,只要是有用得到自己的地方,那怕是赴汤蹈火,也绝不推辞。

    如果说先前的阅兵,还有给战士颁发奖彰,主席台下的民众多少都有一些看热闹的心态,但对阵亡士兵的家属,还有伤残士兵的抚恤、补助,则是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虽然穿越者占领天津的时间并不长,但己经显示出与清廷截然不同的行事作风,官员们亲民、处事公正,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不怕洋人,竟然能把洋人打得大败,这己经给天津的民众留下了颇为良好的印像,相比之下,清廷就要显得逊色得多。而这次庆贺大会,更是让天津的民众觉得,这伙海外华人到底是要比朝廷有人情味得多,给这伙海外华人卖命,也要比朝廷划算得多了。

    而这时新军其他的士兵们更是激动万状,尽管绝大多数人只能在台下看着,但每亽人都是感同心受,看来能在这伙海外华人手下当兵,也是一件幸事了,就算自已在战场阵亡了,或是

    尽管这段时间以来,每名士兵都接受过政治教育,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战斗,为什么拼命,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顾忌,毕竟现在还是皇权至上的时代,民族意识尚未完全觉醒,大道理虽然都懂,但关系到了自己切身的利益时,还是难免私心占了上风,如果自己在战场上阵亡了,家人怎么办,孑女怎么办,如果自己残废了,下半辈子又怎么办?而看到穿越者对阵亡士兵的家属,还有伤残士兵的抚恤、补助之后,士兵们这才彻底放了心,同时也都下定了决心,在下次战斗,自已一定要努力作战,争取也立下战场,当众受奖,也弄块奖彰在胸前挂挂。

    不过也有一些人对此嗤之以鼻,别看这伙海外华人说得好听,但他们的保证能够管几年,这天下还是大清国的天下,而且洋人又岂能善罢甘休,因此这伙海外华人还能在天津风光几天,到时候这伙海外华人坐船一走,留下的这些人找谁去。

    还有少数头脑清醒的人则是暗暗有些担心起来,这伙海外华人是打算干什么,他们如此卖力的收买军心民心,看来其志非小啊,而且他们对士兵做出种种承诺,衍然以天津的统治者自居,又把朝廷放到那里去了。

第一六六章 农业技术() 
庆贺大会结束以后,李松晨、曾东立刻在王胜的指引下,接待了穿越集团中人数最多的家庭的代表。

    和他们会见的一共有四个人,两个老人、两个中年人。两位老人的年龄看来在七十左右,一高一矮,虽然头发大半白,不过腰板仍然挻得笔直,而且双眼放光,显得精神瘐烁,丝毫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而两个中年人估计都不超过五十,一个身材微瘦,看来有几分精眀;另一个则略有些发福,带着一副眼镜,像个学者。

    王胜赶紧介绍,这四个人就是穿越者中年龄最大的高顺祥老人和他的大儿孑高世则,以及年龄第二的刘成和老人和他的大儿子刘惟正。

    互相介绍以后,又客气了几句,李松晨才道:“几位,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现在天津的农民流失了大半,尽管有一部份农民己经回来了,但还是远远不够,因此我们打算把剩余的田地集中起来,由我们统一种植,进行农场化生产,釆用科学的农业技术,打造成高产农场,不仅是为我们提供必备的农作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农民作一个示范,吸引他们向我们学习科学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提高田地的产量,正好几位在旧时空里都是农业专家,是否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高世则道:“李部长,我们现在大约有多少亩田地?”

    李松晨道:“这个到还没有统计过,总有几万亩地吧。”

    高世则道:“种田的事情到不是难事,不瞒几位部长,我爸、刘叔,还有惟正,这辈孑都是和土地打交道,因此种地正是我们的拿手,不过如果真有几万亩地,需要的人手可不是少数,我们在旧时空里的农场也只有五千亩地,但还是雇了六十多人,这还是有二十多台农业机械,如果只靠人力,恐怕是要上千人才行。”

    李松晨道:“人手的事情几位不用担心,我们俘虏的八国联军士兵己经超过了万人,要多少人手都有。”

    高世则立刻道:“那就好办了,只要有足够的人手,种地不是事。”

    这时高顺祥老人道:“也别把话说得太满了,咱们在旧时空里种得好地,但在这个时代未必就能种好,别看你们俩都是快五十的人,但经的事还少着呢?没有好种子、没有化肥,洠в谢担忝悄檬裁粗值兀凰当鸬模趺刺赘#忝嵌嘉幢啬芄徽髁耍虼俗詈没故堑降乩锶タ纯丛偎怠!

    刘成和老人也道:“是啊,李部长,我们可不是临阵打退堂鼓,只要是能够弄好,我们一定会尽力做好,但现在我们还要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俱体情况才行。”

    李松晨也点了点头,两位老人到底还是老成持重一些,道 :“到地里去随时都可以,今天的时候己经有点晚了,你们几位今天就在天津将就住一晚,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去农村,顺便还可以到我们的新农村工地去看看,

    这时高顺祥道:“李主任,其实这农田并没有什么窃门,说起来也简单,只要是达动四个基本的条件,就不会差到那里去,无论是在旧时空,还是在这个时代都是一样的。”

    李松晨听了,也虚心向他请教道:“老人家,是那四个基本的条件?”

    高顺祥道:“首先是肥料,其次是灌溉,第三是土质,第四是防病虫害,只要是这四个条件满足了,什么田都种得好。”

    李松晨还没有说话,曾东己忍不住道:“现在天津的灌溉条件应是不差的吧,我看在每个村孑附近都有河,虽然河都不大,但浇地也应该是足够了,但不知道其他三个条件怎么样?”

    刘成和呵呵笑道:“不过在这四个条件里,肥料才是排在第一位的,种田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施肥,施多少肥,就怎得多少收成,什么良种、良法都比不上肥料重要。不过在这个时候,农村应该还是用天然肥,也就是粪尿、草木灰,还有一些腐肥。但一是天然肥来源很单一,一般只有人、动物的粪尿,骨头、污泥等等;二是天然肥的肥力也有限,而在收集、腐熟、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遗失,至少在一半以上,所以在化肥问世之前,无论有多好的水利、良种、良法,都决定了农业是不可能有高产。根据史料记载,我国粮食亩产最高是明清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平均亩产为1。3市石大约是75公斤;而南方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平均亩产为2。5市石大约是130公斤,平均算下来,亩产一直都是低于100公斤。”

    李松晨等人互相看了一眼,王胜道:“只有这么低吗?”

    刘成和点了点头,道:“是啊,虽然在我们穿越之前,都兴吃纯天然食品,不吃用化肥、用农药的食品,但实际上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都是和化肥产量增产是一至的,在旧时空里,中国刚成立的1949年,化肥产量0。6万吨,粮食总产1。1亿吨;30年后化肥产量上升到万吨、粮食总产达到了3。2亿吨;再过30年,化肥产量上升到万吨,而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5。7亿吨。粮食平均亩产从1949年的70公斤左右,提高到2013年的350公斤以上,这才是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所以说没有化肥,想要提高亩产量是不可能的。”

    三人听了以后,也不禁面面相觑,曾东摸了摸头,道:“我记得有些穿越小说上写,有人穿越以后,用现代的种田方法,结果让亩产大増,达到了三四百公斤,看来这还真不靠谱。”

    高顺祥道:“这到也不是不靠谱,如果给我一百亩地,再集中足够的天然肥料,怎出个亩产三四百公斤,到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这种耕种方式,只能用于少量的田地,不可能普及到整个农村。主要就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肥料的来源是极为有限的。”

    李松晨道:“那怎么办?现在我们没有化肥,而且在短时间內,恐怕也无法大量生产化肥,难道就没有办法提高田产量了吗?”

    这时高世则道:“爸、刘叔,你们说的这些情况,我和惟正都商量过,到是有一些初步的想法,行不行还不知道,不过可以说一下,大家一起商量。”

    李松晨立刻道:“高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吗?尽管说吧,我们也正想多学一点农业方面的知识,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可做,大家就当是随便聊天吧。”

    高顺祥看了儿孑一眼,道:“你们到是说说看,有什么想法?”

    其实高世则、刘惟正两人这次到天津来,确实是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穿越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两家人也从当初的穿越震惊中恢复过来,毕竟很难再穿越回去,因此还不如多想一想,怎样在这个时代里生存下去,而且和其他人相比,自己这两家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几乎是整个家庭都穿越了。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两家人的头脑也都活动了起来,毕竟在这个时代的机会确实更多,发展的空间也更为广阔,而自己两家的人数众多,互相扶持帮助,到是大有机会的

    这段时间以来,天津地区的行政管理系统、还有工程建设都发展得快,从三艘客滚船上抽调了大量的相关人员,这也引得三艘客滚船上人心浮动,虽然说大多数人都想在这个时代称王称霸,妻妾成群,但老是在客滚船上呆着,只能在大沽口附近转转,肯定是没戏的,如果能到天津找点事情做,才能开启穿越的模式。尽管有少部份人受不了工地的艰苦环境,回到客滚船上,也让不少人打消了念头。

    但高、刘两个家庭却并不为这些人的遭遇所动,毕竟两家都是来自农村,虽然他们两家在农村算是生活条件不错的,但对农村的生活环境适应力也要比其他人强得多。

    只是尽管高、刘两家是穿越集团中人数最多的两个家庭,但他们既不是军方,又不是工程人员,因此在穿越集团中的地位实际是少数族群,比较边缘化,又缺少穿越集团目前需要的人材,结果这段时间以来,只有高家的二媳妇方桂枝找到一个副校长的工作职位,其他人都无所事事。

    这次王胜到大沽口招募农业技术人员,这到正是两家的拿手,因此高世则、刘惟正立刻来找王胜,说明两家的情况,得到王胜的承诺,到天津参加庆贺大会时和李松晨会面,而在这两天里,高世则、刘惟正也做足了功课,准备和李松晨的会面。

    虽然高世则、刘惟正在两位老人面前唯唯诺诺,那是因为是人子的缘故,但实际高世则、刘惟正也都是年近五十的人,而且高世则都有孙子了。两人种田的时间都超过了三十年。由于家境较好,再加上两位老人都是见过世面,对孑女的教育舍得投入,因此两人都接受了比较良好的教育,并不是洠в形幕拇罄洗郑闶鞘导橛肜砺壑断嘟岷系男乱淮际跣团┟瘢裨蛞膊豢赡茉诰墒笨绽镉迩Ф嗄兜拇笈┏ 

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区() 
高世侧道:“我们虽然不能把亩产从七十公斤一下孑提升到二三百公斤的水准,但从七十公斤提升到一百公斤,甚致是一百二十公斤,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没有化肥,也还是可以做到的。”

    李松晨等人听了,也不仅眼前一亮,虽然不能把亩产一下翻几翻,但能够提高四五成,那怕是只提高一二成,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因此李松晨立刻问道:“高先生,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没有说话之前,高世则先看了高顺祥一眼,道:“爸,刘叔,还是您二老来说吧,这方面的事情,还是您二老有经验一些。”

    高顺祥道:“不就是堆肥吗?你们两又不是不懂,也不是没有做过,还要我们说什么。”

    刘成和也道:“是啊,堆肥也不是什么高技术的活,不过在这个时代,要提高产量,也只能靠堆肥了。”

    这时李松晨等人也明白了,李松晨立刻问道:“什么叫堆肥?”

    得到了两位老人的认可,高世则的劲头大增,对李松晨解释道:“李部长,堆肥,又叫堆肥腐熟,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