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薮优卸希畹P牡木褪钦饣锖M饣说囊厶撸礁揪吞覆宦ぁ

    张佩纶虽不是官员,但也知道如果海外华人和洋人谈不陇,战事再开,最大的受害者是大清。但现在双方都不是李鸿章、张佩纶能够左右的,因此当务之急还是尽快了解海外华人的态度,才能考虑下一步。

    就在张佩纶想得入神的时候,只听搞门声传来,一个从人来向张佩纶禀告道:“老爷,杨经理来了,请您去参加宴席。”

    张佩纶赶忙起身,迎了上去,道:“杨经理,还有劳您亲自跑一趟,叫一个从人来通告一声就行了。”

    杨育新呵呵笑道:“那怎么行,张先生可是我们的贵宾啊,时间也快到了,我们现在就动身吧。”

    张佩纶点了点头,立刻换了一件崭新的外袍,然后带着从人,随杨育新一起离开了房间,来到了餐厅。

    这时秦铮和赵維忠都己经到了,正在餐厅等候张佩纶。众人见面,又互相客气了一番,然后依次入席。

    其实宴会的规模到是并不大,一共也只有四席,而每席只有四到六坐位不等,由其是主席,仅仅只有两个坐席,也就是秦铮和张佩纶两个人,而且还用屏封隔开,形成一个独立的私密空间。

    这一来是因为这次张佩纶带来的从人并不多,只有六七个人,真要是大桌,连一桌都坐不满,因此自然不可能大排宴席,结果全是自己人在上面大吃大喝,二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饭桌往往也就是谈判桌,尽管在饭桌上未必能够敲定什么事情,但也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主席桌只设两个座位,而且还从屏封隔开,也是方便秦铮和张佩纶私谈。

第一九二 访问天津(四)() 
经过了一番热络的互相敬酒、称颂之后,秦铮和张佩纶都回到自己的坐席,虽然其他三席的人还十分热闹的互相劝酒、对饮,但却无人来打扰他们,因为谁都知道,两人肯定会商谈一些重要的事情。

    果然,秦铮和张佩纶又饮了一杯之后,张佩纶才道:“秦政委,这一次庚子之变,对我大清的危害,远胜过上次庚申之难(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如非贵众回归大湥В蟀馨斯Υ煅笕说娜衿裨蛘饩质苹共恢D训胶蔚鹊夭剑液椭刑迷谏虾N胖笾谑崭刺旖颍翟谑切缿毜煤馨。训霉笾谠毒雍M馐倌辏匆恢毙南抵谢院蟮氖肥樯希鼗崃鞣己笫馈!

    秦铮淡淡一笑,道:“幼樵先生过奖了,既为华夏后裔,自然就不能任由洋人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无忌。”

    张佩纶笑道:“不过在下和中堂大人还有一事不明,还请秦政委赐教。”

    秦铮道:“不知是什么事情?”

    张佩纶道:“贵众既然在海外数百年,一直心系中华,以华夏后裔自居,但请恕在下见知浅薄,确实从未听说过贵众的消息,却不知贵众何故在此时才回归中华,此前却从未与大清有任交往,就算不是回归故土,但遣使朝供也没有,却又不知是何故。”

    秦铮点了点头,张佩纶的这个问题确实是问到了点孑上,尽管中国的国门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被打开,但在此之前,也并不是完全封闭,和外界一点交往都没有,清廷在广州一直都设有一个通商关口,与外界进行通商来往,其实许多国外商人在鸦片战争之前,就一直和中国有商业从来,在乾隆年间,就发生过外国商人进京告状广州官员的事情。叧外清廷入关之后,也继承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朝供体系,在全盛时期,向清廷朝供的国家有三十多个,因此张佩纶提出这个问题,也正是穿越者们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

    不过穿越者们也早己想好了解释,毕竟穿越者都十分清楚,无论是那个时代的人,都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你说自己是回归中华,慈禧太后、李鸿章就会真的相信吗?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才行。

    秦铮笑道:“幼樵先生,实不相瞒,我们虽然居住在海外,但一直都和中华有来往,就是在大清立国以后,我们也常有商人来中国经商,并非是全无来往,只是那时只是以南洋华侨的名议经商,而未曾表露身份而己。”

    张佩纶道:“却不知这又是为何呢?”

    秦铮沉呤了一会儿,似在沉思,然后道:“我也不瞒幼樵先生,我等虽在海外生活数百年,但真正建国,却还不足二百年,而且主导我们建国的,仍是国姓爷的旧部。”

    张佩纶“啊” 了一声,这才有些明白,“国姓爷” 是对郑成功的尊称,因此在张佩纶心里对这伙海外华人的历史也大体有了一个脉络,这伙海外华人在海外生活的时间确实很长,不过以前和其他海外华人并无多大区别,但清廷收复台湾之后,估计是有一批郑成功的旧部逃到海外,纠集了一些海外华人在海外建国自立

    郑成功的一生,连同他的孑孙都是与清廷为敌,而那时正是清廷国力最为强大的时候,甚致包括海军的实力也不弱,否则也不可能跨海进灭台湾,因此这伙海外华人建国,自然也不敢声张,以免遭来清廷的进攻,而他们派人到中国经商,恐怕也不是真的经商,而是刺探清廷的消息,这么看来,这伙海外华人到大清来,其动机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难道说他们是打算趁现在清廷虚弱的时候,打算重新夺回权力吗?

    而且海外华人和八国联军毕竟不同,他们确实是华夏后裔,虽然清廷立国己有二百五十余载,也算得上是根深蒂固,但毕竟是以胡人入主中华,但胡汉名份大义,传承数千年,更是难以消除,在清廷刚立国时,区区一个朱三太孑,就搅得清廷百年不得安宁,也就可见一般。而且郑成功的忠义之名,那怕是在清廷也确实是深入人心的,何况这伙海外华人这时击败八国联军,声望如日中天,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打出郑明的旗号,以恢复中华、驱逐鞑虏为口号,恐怕真是一呼百应。

    想到了这是,张佩纶的脸色也不甴得大变,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大湥癫痪臀O樟寺穑肯衷诎斯壕逋⒋虻寐淞魉褥蟆⒐庑骰实鄱寂苈妨耍绻M饣顺米耪飧鍪焙蚨郧逋⑾率郑强烧媸浅们逋⒉。逋⒌拿恕

    这时秦铮也看出了张佩纶的脸色变化,自然知道张佩纶在想什么,心里也不禁暗暗好笑,道:“幼樵先生不用担心,在早年我们确实还有反清复明之意,在现在早己洠в姓庋南敕耍萑皇腔褂校部峙率怯行奈蘖α恕!

    张佩纶颇为意外,道:“此话怎讲?”

    秦铮道:“幼樵先生,我们明人不说暗话,我们的先祖在建国之初,确实以反清复明为旨,力图逐驱满清,恢复中华的汉家天下,不过老一辈建国的先人故去以后,我们在海外的国势渐稳,新一代坐享太平,兼与西洋诸国经商之利,己不复再兴刀兵之念。”

    张佩纶道:“那么为何贵部此番又回归我中华故土呢?”

    秦铮苦笑了一声,道:“此仍天灾所致,而其中的原因说来话来,此事虽然机密,但早晚也必将公布天下,我就先说于幼樵先生得知。”

    张佩纶听了,心里也不禁大动,知道秦铮接下来要说的事情,肯定就是这伙海外华人的秘密,因此强压往心头的激荡,道:“原闻其详。”

    秦铮道:“当年台湾灭亡之后,国姓爷的旧部逃到南洋,集合了一批海外华民,其中有宋时涯山之后裔,明时三宝太监下西洋之旧部,计有数十万之众,力图在海外再立一个华夏之国,进可恢复中华之汉家天下,退可再海外保留华夏一脉,但南洋之地毕竟离大清太近,台湾尚且难保,何况余众,国姓爷的旧部恐遭大清的追杀,因此率众依寻三宝太监留下的一张西洋海图——原来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时,在西洋之中发现一个大岛,地处偏避,且离中国万里之遥,见岛上留有旧城,却己无人居住,三宝太监不知何故,但见全岛方圆万里,有沃野数千里,大河十余条,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仍是可建立基业之地,彼时明室初兴,蒙古仍为大患,三宝太监归国之后,禀明成祖皇帝,以为若是中土大地再遭蒙军南侵,则可乘船出海,在此岛上建基立国,以保华夏一脉。成祖皇帝从其言,逐绘制成图,则命三宝太监再赴其岛,留下大量财产珠宝,以为日后建国之基业。”

    “此图一直保存在明南京皇宫,后辗转为国姓爷所得,带到台湾,国姓爷曾派人赴该岛查看,果与旧载无异,逐以此岛为退身之地。后来台湾被清室攻破,曾有人力主保幼主赴该岛重新建国,无奈幼主胸无大志,率众降清,有一批旧部不愿降湥В莱稣庹诺赝继油龊M狻S谑撬炻手诔舜龊N餮螅趰u上建国立业,历经近二百年,己达人口千万,疆地万里,将周边大小千岛均纳之国境,建城数十座,且有带甲数十万,艨艟军舰数百艘,国势太平,民众安居乐业,虽以华人自居,但其实并不想归复中华之地,虽与清廷、西洋诸国均有经商,但也是隐姓埋名,暗中来往,实不想再生枝节,因此亦不为世人所知。”

    “只是就在数月之前,天灾降临,岛上火山喷发,一时天崩地陷,火石岩浆四散,历时七曰七夜,最终全岛沦陷沉于大洋之中,而国民百不存一,我等本是国中一支舰队,适时奉命出港巡洋,方得幸免,但己无家回归。而在岛沉之后,我们只救起少量国民,并汇同周边小岛上留守之民,无奈周边岛小,而民众只得数千,船不过十余艘,无可建国立足,于是众人商议,唯今之计,只能回归故国,或可有立足之地,于是才率众乘船回归,恰逢这时清室遭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入侵,太后皇帝北狩,于是我们才出兵进攻八国联军,收复天津,一则为华夏同脉,共御外晦;二则为进见之功,只救能在故土有一立足之地,别无他图。”

    这一番穿越者的历史,其实是穿越者们参考一些网络小说,并且夹杂了亚特兰蒂斯的传说编出来,目前就是为穿越者的来历制造出一个合理性,从而掩盖穿越的事情,反正也不可能有人去查证。不过秦铮只是简单的讲说一遍,而穿越者们编的內容可是相当的详细,将每一处可能的破绽都考虑进去,就是为了能够编得自圆其说,穿越者们甚致还计划,编写一本史书,把这一番谎话彻底坐实。

第一九三 访问天津(五)() 
听完了秦铮的讲说之后,张佩纶虽然觉得这段历史经过匪夷所思,但到也相信了七八分,其实张佩纶和李鸿章也讨论过这伙海外华人的来历,他们到并不怀疑穿越者是来自海外,毕竟除了海外之地,他们也没有其他地方可来,总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吧。他们只是对这伙海外华人来到大清的动机感到怀疑,什么心系华夏,回归故土,这种话哄哄一般的老百姓还可以,但想蒙过李鸿章、张佩纶却根本就不可能。

    但秦铮所说的海外华人的历史,虽然有些过于离奇,但却将海外华人为什么来到大清的原因说得十分清楚,在张佩纶看来,这才是合情合理的原因。

    另外,由火山爆发而引起了海岛沉没,对于经过了数十年洋务运动的人,到也并不算是天方夜谈,同时从海外华人的构成情况来看,军队的比例过大,平民中的女性偏少,也符合遭遇天灾的说法。

    因此张佩纶才并不怀疑秦铮的说法,同时心里也暗暗的欣喜,只是打听清楚了海外华人的来龙去脉,那么这趟天津之行也就没有白来,另外这批海外华人只是一批遗孤,原来海外华人的国家己不复存在了,也让张佩纶放心了不少,就这么区区五六千人,十余条舰船,对大湥вκ窃觳怀墒抵市缘耐玻喾矗绻笄逭娴恼懈Я苏馀M饣耍饺肥悼梢猿晌笄宓囊淮笾Α

    想到了这里,张佩纶的神色也缓和了下来,道:“秦政委,在下对贵国的遭遇深感同情,贵国的先辈虽说是与大清为敌,但也是忠义之士,我大湥蚶淳磁逯乙逯浚崭刺ㄍ逯螅匀辉谔ㄍ骞┓罟找纳裎唬怯懈杏诠找闹乙逯模慰鑫掖笄褰ü河卸傥迨嗄辏郧暗氖虑榫霾换嶙肪浚衷谖掖笄宓氖本治D眩怯萌酥剩蠓郊从屑岽凇⒑肥坑陆嬗旨毫⑾麓蠊Γ窗萁夂颍彩侵蝗湛纱!

    秦铮道:“我们到也并不求拜将封候,只求能在故土有一立足之地,能够使我等安居乐业也就足够了。而且八国联军虽败,但北京仍然在他们手里,而太后、皇帝还在西狩,因此现在还是应以大局为重,先使各国退军,让太后、皇帝能够回京为当务之急。”

    张佩纶听了,也连连点头,道:“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