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6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

    三团加入战场,也给了清军最后一击,尽管这时清军的总兵力仍然在义勇军之上,但双方的精神状态却是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清军终于彻底失去了抵抗之力,从战场上溃败。张彪、黎元洪也在少数士兵的保护下,向战场的西南方向突围。

    不过尽管人民军对清军形成了合围之势,但毕竟兵力有限,不可能对清军形成完全的包围,因此战场上有很大的空隙,不少清兵就趁着这些空隙,逃离了战场,也正是如此,张彪、黎元洪才能够从战场上侥幸脱身,毕竟两人都是湖北清军的主将,而且在军中也颇有些威信力,由其是黎元洪,由于平时颇为善待士卒,可以算是深得军心,两人才能在全军溃败的时候,仍然能够聚集2、300士兵突围。

    当然突围的过程也是十分惊险的,两人都是拔出了手枪,亲自上阵,在突出了重围之后,两人仍然不敢停留,率领着士兵一口气跑出了十几公里,一直逃到了襄阳府境内才算是收住了脚步,而这时两人的身边只剩下了200余人,但陆续又有清兵逃出来,见两位主将仍然健在,因此也都陆续的聚陇了过来,到了下午的时候,两人共计收容了800余名士兵。

    但想着十几天前两人率领军队从湖北出击时,大军万人,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而现在却落到这般田地,因此张彪、黎元洪也都不由得悲从心生,抱头大哭起来,黎元洪甚致拔出手枪来要自杀,幸好是被左右的士兵拉住,又百般劝慰,才算是劝住了黎元洪。

    随后张彪、黎元洪又商量了一了,认为就这样回武昌去,实在是没有脸见赵尔巽了,因此决定暂时退守到襄阳府去,当然这时仍然还陆续有士兵逃出来,于是两人又分出几支小股军队,却搜寻其他散落的逃跑士兵。

    而张彪、黎元洪退到了襄阳府以后,才知道原来河南清军早就己经被义勇军击败了,就连主将谢宝胜都阵亡了,这一次征剿也彻底失败了。到了这一步两人也没有别的办法,联名给武昌的赵尔巽发电,通报了战败的经过,并请求朝廷处责。虽然说这一次出兵是湖北、河南两省私下行动,并没有报知朝廷,但现在征剿惨败,损兵拆将,肯定是瞒不过朝廷了,而丢官弃职也是免不了的,别说是他们两人,就连湖广总督赵尔巽,河南巡抚张人骏,这一次恐怕也都是在劫难逃了。

    当然清军的失败就是根据地的胜利,这一战共计歼敌27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步枪1500余支,子弹8万余发,另外在炮兵阵地上搜罗零配件,竟然还能拼出4门火炮来,还有骡马牲口600余匹,各种车辆100余辆,以及一些其他的各种物资。

    而这一战结束,根据地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整个战争中,义勇军共计歼敌7300余人,俘虏5700余人,义勇军自身阵亡了971人,另有1603人受伤,可以说取得了十分辉煌的胜利。但根据地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为了不给清军留空子,共计迁移了27个村庄,涉及到的人口多达5万余人,这些人的迁移安置都需要根据地政府负责,而且还有些村庄还遭到了清军的破坏,或是战争的毁坏,重建也是由根据地政府买单的。

    虽然根据地在土地改革时没收了一批地主的财产,到是积攒了一些钱财,但由于根据地的范围基本都在农村地区,经济十分落后,因此根据地的财政也并不宽裕,迁移安置居民,以及村庄的重建,另外还有阵亡的士兵要抚恤,还有俘虏的大量清兵要养活,这些都给根据地的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根据地的负责人陈召没高兴多久,就愁眉不展,毕竟军队不会管这些事情,只能由行政官员来解决。

    于是陈召在写给青岛行政院的报告中,不仅讲说了根据地所取得的战果,也详细说明了根据地目前遇的财政压力,同时当然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一是将俘虏的清兵名单送到河南和湖北,要求支付赎俘的费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根据地的压力,还可以增加根据地的收入;二是允许根据地攻占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经济发达,而且还可以再打击一批清廷的官员、权贵及地方豪强,没收他们的家产,也能够让根据地的财政情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当然光是靠赎俘费和打击土豪劣绊是不能长久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根据地的经济水平和财政收入,应该立刻全面攻占归德府,这样可确保根据地和华东政府的交通畅通,那么根据地就可以和华东政府之间进行经济来往交流,甚致根据地还可以借助山东的港口码头发展对外贸易,这才是确保根据地的经济发展的根本办法。

第二七零章 根据地(十二)() 
    收到根据地政府的报告之后,青岛行政院也十分高兴,毕竟是取得了胜利就是好事,虽然清军的实力并不算强,但根据地的条件也远不能和华东政府相比,因此这次根据地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击败了清军,也确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也说明现在根据地己经初成气候,基本具有了自保的能力。

    而对根据地提出的建议,行政院也做了认真的研究讨论,第一条当然可行的,不过有人提出,以清廷官府的**性,未必就会出钱赎人,估计还是俘虏的家属出钱赎人的可能性较大,而一般的士兵大多是贫穷人家,未必有钱赎人,到是军官被赎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最好是将俘虏鉴别一下,把军官首先找出来,开价赎人。

    对于家里没有钱赎人的士兵,则在根据地服苦役若干年才释放,而军委则提出,可以尽力从俘虏中发展自己的士兵,因为经过了这一战之后,根据地的军队是肯定会扩大的,而湥П暇苟际堑惫娜耍刂氏肮叨家纫话闫矫袂康枚啵绻芄辉谇寰姆仓蟹⒄挂徊糠菔勘梢匝杆俚某删T诰墒笨绽铮┰秸叩南缺裁蔷褪钦庋酱蛟蕉唷⒃酱蛟角康摹

    也同意了军委的建议,只是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发展对像只限普通士兵而不包括军官;二是要对投降过来的士兵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而笫二、三点则有违当初发展根据地时制定的占领农村,而放过大城市的原则,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制定这样的原则,主要是不想过于刺激清廷,为根据地的发展争取时间,但经过这一战之后,根据地己经掩饰不住了,肯定会引起清廷的注意,而且现在根据地己有足够自侏的武装力量,再加上有华东政府的扶持,完全有能力和清廷对抗,因此也没有必要再有什么顾忌,完全可以放手攻占大城市了。

    行政院又经过认真的讨论协商之后,最终向根据地政府下达了了正式的指令:一扩大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编制出2…3个师,其中一个师按照普通师的标准编制,武器均由华东政府提供,准备迎战清军的再次进攻;二是要求根据地全面占领归徳府、陈州府、许州、卫辉府四地,并控制南阳府、汝宁府、襄阳府的部份地区;三是根据地的下一步扩张方向是根据地南部的湖北方向,向东的安徽、江苏北部方向,两个重点目标是湖北的襄阳府和苏北的徐州府。

    同时行政院还正式给根据地政府发出了嘉奖令,表彰根据地政府和军队在这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

    根据地政府收到了行政府的指令之后,也立刻开始行动起来,首先按照军委的要求,对俘虏的清军军官要求赎金,并且在俘虏的清兵当中发展士兵。两个月之后,有大约1700余名军官、士兵被赎回,共计获得了约5万两白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根据地的财政压力。而且还有约1200余名清兵在听了义勇军的动员之后,自愿加入义勇军,再加上招募的新士兵,又编制2个团,随后义勇军就开始执行华东政府的扩张命令。

    而河南、湖北两省联合征剿遭遇惨败,共计出动约1万7千军队,逃回来的不到5千人,河南河北镇总兵谢宝胜阵亡,河南巡抚张人骏、湖广总督赵尔巽也知道是瞒不过去的,因此两人都只能上报朝廷请罪。

    清廷接报之后,也不禁大为震动,由其是慈禧,本来打算来个眼不见心不烦,海外华人在山东爱怎么拆腾就怎么拆腾,不管他们也就是了,但却没有想到海外华人竟不甘心只守在山东一省内,居然将手伸向了河南省,而且己经占领了那么大的一片土地。

    尽管海外华人己经撇清了他们和河南匪贼的关系,但慈禧是什么人,自然明白那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而故作姿态而己,而旦河南仍是中原腹地,中华历代王朝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因此海外华人的这一手是相当可怕的,如果再放纵下去,让海南华人占据了河南全省,那可就截断了南北之通,对湥⑹窍嗟钡牟焕

    虽然慈禧并不想理海外华人的事情,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不管了,于是慈禧立刻以光绪的名议,招军机大臣,协商对策。

    这时李鸿章仍然告病不出,庆亲王依旧是不发一言,张之洞和赵舒翘也不敢轻意发言,到是两名年轻的满军机荣庆、铁良显得十分活跃,丙且慷慨激昂,力主一定不能再对海外华人客气了,朝廷应该立刻下旨,宣布海外华人为叛逆,然后出兵征剿。

    这个激进的建议,也把其他人吓了一跳,张之洞本不想多话,这时也忍不住出言反对,认为海外华人的兵威太盛,而现在朝廷的新军尚未练成,这时和海外华人开兵见仗,恐怕是对朝廷不利。

    张之洞也算是清廷的老臣,声望仅次于李鸿章,一般他发言之后,其他纵然有不同看法,也不会直说,而是较为婉转的表达,不过荣庆却毫不客气的斥责张之洞是在纵寇为患,海外华人所以坐大,就是因为朝廷一直在放纵之故,以致现在成了气候,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而现在海外华人的野心毕现,岂能再放纵下去,只能全力征剿,方才可以消除此患,以保朝廷平安。

    而铁良则又献了一计,不妨可以效当年平定长毛之乱,请列国出兵,帮助朝廷平乱,最好让列国去和海外华人拼个两败俱伤,朝廷正好从中坐收渔人之利,此为驱虎吞狼之计。

    听完了铁良的话之后,张之洞也不禁大惊失色,请洋人出兵去打海外华人,这是好玩的事情吗?虽然说当年平定长毛之乱时,清廷确实请过外**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人华尓组建的洋枪队,但这些军队实际都是雇佣军的性质,与各国政府无关,甚致其成员也不全是洋人,有相当一部份定中国人,而且在平定长毛之乱的大局中,其实无足轻重,主要的力量还靠曾国藩的湘军。但现在的清廷,那里去找第二个曾国藩,那里去找第二支湘军呢?

    如果请各国政府出兵相助,可远不是雇佣军可比的,各国具为贪得无厌之辈,甲午之后三国干涉还辽,虽然清廷保住了辽东半岛,但俄法徳三国均以还辽有功为由,俄国强租了旅顺、徳国强租了胶澳,法国则协迫清廷签署《中法续议界务条约》,将云南的猛乌、乌得、磨丁、磨别、磨杏等地均割让给了法属印度支那(相当于今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如果再请各国出兵征剿海外华人,又需要拿出多少利益来填满各国的欲求呢?因此张之洞也拒理力争,坚持不能请列国出兵。

    而荣庆、铁良也不甘示弱,毫不客气的将养寇自重,纵虎为患等一顶顶大帽子送给张之洞,甚致暗示张之洞和海外华人有勾结,也把张之洞气得须发乱颤。

    其实荣庆和铁良这样的主张也是有原因的,虽然这时大部份满人仍然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但也还是有一些头脑清醒,并且充满了现实危机感,荣庆和铁良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些满人看来,清廷最大的危机并不是欧美列国,而是国内的汉族势力崛,因为欧美列国要的不过是经商权力,最多就是割几块小地方,而汉族要的却是大清的整个江山,由其海外华人登陆以后,这种危机感就更为强烈了。

    海外华人是前朝后裔,这本身就是不让人放心的身份,当然在满人看来,海外华人就是前朝的汉人,自然是多了几分猜疑,何况海外华人在登陆之后,先是割据山东,又排挤山东的满人,前不久的海外护侨中竟以国家的名议与荷兰签约,并且大肆收买南洋华侨之心,种种这些举动,在满人看来都是颠覆大清的行为,但汉族大臣如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在朝中却对海外华人却是多方維护,这更是让不少满人怀疑他们的动机。

    就在前不久,在满人的圈子中流转着一则流言,说是现在己有不少汉族大臣己和海外华人勾结起来,企图要推翻清廷,恢复汉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