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7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就在人民军集中兵力,全力进攻沙岭堡的时候,日军也同样集结军队,向辽中进攻。这一次进攻,日军共计聚集了一个师,三个旅,一个骑兵联队,以及辽中失守以后,将败军重新整编的一个联队,总计兵力达4。2万左右。

    而主将仍然是第四军团的司令官野津道贯大将。因为在日本陆军的诸将当中,野津道贯是比较有能力,并且资历深原的将军之一,满洲军司令大山岩认为还是应该在给野津道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且这时旅顺的局势已经恶化,乃木希典都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而日军要挽回目前的局面,那么辽河这一战就必须打赢,只有将人民军堵在辽河西岸,日军才有余力聚集兵力,去收复旅顺。

    而要将人民军堵在辽河西岸,就必须收复辽中,击败己杀过辽河的人民军,野津道贯被大山岩认为是除了儿玉源太郎之外,最适合担任收复辽中的人选。尽管是他输掉了辽中,让人民军突破了日军的辽河防线,但大山岩也知道,这也并不能全怪野津道贯,而且现在儿玉源太郎是满洲军司令部的总参谋长,有负责全局作战的责任,不可能派去指挥一个局部的战场,因此最终还是只能用野津道贯。

    其实在野津道贯心里,也憋着一肚子火,因为他在日本陆军诸将中,一向是以善于突击进攻而著称的,但守卫辽河防线的主要责任都是防守,而且还是极为被动的一种,只能等着人民军向辽河发动进攻,连主要出击,以攻代守都不行,这简值就是让野津道贯弃长而用短,因此在这几天,野津道贯也没少向大山岩发牢骚,说自己完全是被束缚了手足战斗,如果国内批准了自己提出的主动进攻辽河西岸,歼灭人民军的作战计划,就根本不会有辽河的失败。

    而得知自己被任命为进攻辽中的指挥官之后,野津道贯也十分高兴,认为自己终于有机会一雪前耻,为自己正名了。当然野津道贯也十分清楚,自己获得挽回名誉的机会同时,也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进攻辽中的战斗,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而一但这次的战斗失败,那么在旅顺已经决心以身殉国的乃木希典就是自己的榜样,而且说不定自己还在乃木希典的前面为日本尽忠。

    当然,野津道贯对于这一战还是存十分充份的信心,因为现在日军对人民军形成了两线夹击的优势,尽管在沙岭堡驻守的只有一个师团,但毕竟能够对人民军形成足够的牵制作用。

    但就在野津道贯出兵进攻辽中的途中,收到了驻守沙岭堡的第11师团师团长土屋光春中将的电报,这才知道人民军已经集中了两个师,两个团的兵力进攻沙岭堡,土屋光春己退回到沙岭堡驻守,并建议野津道贯,趁着现在辽中的兵力空虚,尽快攻克辽中。

    看完电报之后,野津道贯立刻派遣侦察兵侦察,很快就确定了土屋光春的报告没有错,人民军的主力果然去进攻沙岭堡,现守卫辽中的兵力只有1个师,1个团,还有一个师驻守在辽河西岸,全部加起来也不到3万人,而且据说都是二线军队,因此土屋光春的这个建议确实具有很大的实施性,简单的说,现在日军和人民军双方都是用的“上驰对中驰”之策,因此胜利就取决于那一方的主力首先击败对方的留守军队,攻占对方的阵地。

    当然,对野津道贯来说,也没有别的选择,尽管日军对人民军有两线夹击的优势,但反过来也可以说一成运人民军将日军分成两个部份,而且占有内线优势,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打法,日军是没有主动权的。于是野津道贯立刻给土屋春光下令,命令他在沙岭堡守卫三天的时间,同时又下令招集自己的幕僚参谋及极名师团、旅团长,制定进攻辽中的作战计划,当然也是给他们下达死命令,在三天之内必须攻克辽中。同时为了牵制辽西的人民军,使其不能支援辽中的守军,野津道贯又下令,命一个旅团在辽河上游渡河,与辽河西岸对持。

    这时参谋长上原勇作少将向野津道贯提出一个建议,即然人民军在辽河西岸只布置了一个师驻守,不如派遣2…3个旅团,以及骑兵联队渡过辽河,然后分散军队,在辽西地区攻城夺地,烧杀掠劫,制造混乱,甚致是攻击人民军的后勤补济线,或是直扑锦州。辽西是人民军的大后方,人民军势必不能不管,因此人民军的主力必然会全部撤回辽西去追堵日军,这样不仅能解沙岭堡之危,而且日军还可以趁机收复辽中。

    虽然这个计划是以牺牲掉渡河作战的日军为代价,因为渡河作战的军队必须会遭到人民军的围追堵劫,而且又是在对方的地盘里作战,因此就算能够退回到辽河东岸,也必然会损失惨重,但收复辽中的把握都是极大,从战略上说,则可以恢复到人民军参战以前,双方隔着辽河对持的局面。上原勇作认为还是值得一试的。

    野津道贯思考再三之后,还是否决了上原勇作的这个建议,原因是这个计划过于复杂,且变数太多,而且又太过冒险了,如果人民军不理渡过辽河的日军怎么办?想敷击人民军的后勤补济线,可并没有那么容易,原来为了弄清楚人民军是怎把舰炮搬上陆地使用的,在辽中失守后,野津道贯也派出了大量侦察兵、情报人员,到是打听明白了,人民军装备了一种叫装甲列车的武器,舰炮就是装配在装甲列车上的。

    野津道贯是身经百战的人,一听就明白,这种所谓的装甲列车实际可以理解成就是把海军的军舰从海上搬到陆地上来了,只是必须依托于铁轨运行,野津道贯也可以想像得出,这样的装甲列车然是威力极大,怪不得海外华人的火炮射程会有那么远,而且也不由得概叹,海外华人到是真聪明,居然想出这样的办法来,如果日军有这种武器,前期与俄军的作战就要轻松许多,而现在恐怕早就将俄军彻底击败,别说是沈阳,只怕连黑龙江都拿下来了,那里还会和俄军纠结,更不会让海外华人有机会出兵了。

    好在是装甲列车必须依托铁轨才能运动,因此辽东地区除了辽河沿岸之外,装甲列车就无能为力了,但进入辽西作战,必然会面对人民军的装甲列车,人民军一共列装了多少装甲列车?而到底需要多少士兵才能击败一列装甲列车呢?对此野津道贯的心里可没有底。

    当然,除了装甲列车之外,野津道贯还认为上原勇作对辽西的作用估计过高,现在人民军确实是把辽西作为自己的后勤基地,但现在人民军攻占旅顺已易如反掌,一但人民军拿下旅顺,就将在辽东地区获得一个永久的后勤基地,辽西的作用必然会大大降低,而且人民军攻克了沙岭堡之后,可以立刻挥兵南下,攻取营口,这样就可以获得辽河入海口,既使是锦州失守,也完全可以确保在辽东的后勤补济。

    正因为这个计划的变数太多,风险太大,因此最终野津道贯还是决定,采用比较稳妥的战术为好,而且野津道贯认为,既使是采用稳妥的战术,至少也有6、7成把握,自然也没必要冒险了。

    于是就在第二天,日军向人民军的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第四一八章 辽河之战(四)() 
日军在进攻之前并没有对人民军的阵地进行炮击,因为野津道贯已经弄明白了,人民军装配了射程远的装甲列车,因此和人民军玩火炮轰完全就是找死,还不如不用。

    虽然野津道贯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人民军是怎么观测炮弹的落点,并且通告给负责开炮射击的士兵,不过即然人民军即然弄出了安装海军大口径火炮的装甲列车,自然是有他们的道理,在辽中一战中,野津道贯可是吃过苦头的。因此野津道贯才决定,放弃进攻之前的炮击,让陆军直接向人民军的阵地发动进攻。当然,日军放弃使用的只是中大口径火炮,还是有少量57、47、37毫米等的中小口径火炮可以随士兵一起行动使用,也算是可以弥补一点火力的不足。

    野津道贯也并不认为没有炮火攻击,就不能进攻了,因为在本质上,野津道贯也是一个精神置上者,其实不仅仅是野津道贯,这个时代的日本军人几乎全部都是精神置上者,信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靠士兵的勇敢、士气和不畏牺牲的决心,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的,当然是程渡深浅的问题。

    尽管野津道贯坚信依靠日本士兵的精神力量,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但他毕竟还有几分理智,乃木希典把进攻旅顺的战斗打成了绞肉机,也是一个深刻的前车之鉴,因此野津道贯也是对这两场战斗的情况条件进行了认真的对比分析:旅顺的周边多山,易守难攻,而且俄国在旅顺经营了6、7年的时间,在旅顺外围修建完善坚固的防御工事,几乎在每个山头都修建了混凝土堡垒,这样日军进攻起来,自然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并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但辽中的地势就要平坦得多,也没有多少山地,而且人民军才占领辽中几天的时间,又能够构建出什么样的阵地?根据侦察兵的报告,人民军在辽中的防线基本是用战壕、砂袋所构筑,另外还有少量用木材支撑,覆盖砂土、砂袋的堡垒、十分简单,野津道贯认为即使没有炮击,日军也可以攻破人民军的防线。

    但第一天的战斗结果却是大大出乎野津道贯的意料,人民军居然就是靠着这样简单的防御工事,不仅挡住了日军的进攻,守住了阵地,而且还给日军造成了重大的杀伤。

    而就在这一天的战斗,日军阵亡了近2500名士兵,受伤的士兵更是超过了3000人,而且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日军几乎没有获得什么好机会,连接近人民军阵地的机会都不多,每一次进攻基本都被人民军打退,仅仅只是攻占了两个价值不大的前沿阵地,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几乎为零。

    野津道贯这才发现情况不对,而又亲自冒着战火,靠近战场去认真观察人民军构筑的防线,到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原来人民军的防线和野津道贯认知中的战壕确实有些不同,似乎是更复杂,战壕的线路也更曲折,当然这些细节在进攻之前,野津道贯也有所查觉,但当时他认为不过是大同小异而己,也就没有太在意,而现在看来,这里面恐怕是大有名堂。

    其实人民军挖掘的战壕虽然简单,但确实是大有明堂,而且是完全运用了旧时空里的一战时期的战壕布置,整个战壕分为三层,全部是采用齿口形或是梭角型,这样有利降低敌军火炮的杀伤面积:第一层为前线壕,布置普通士兵,在战壕对敌的一面还建有一道高约40cm的胸墙,并留有射击口,而且胸墙和壕口之间还留出约30cm的手肘台,这样士兵在站立射击时,可以将暴露部位降到最低,还可以放置*;而在战壕的侧壁上,还挖出了放置子弹等物品的弹药口。而靠内侧战壕侧壁上挖出数量众多的壁洞,一方面可以供士兵休息;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防御敌军的炮火。

    第二层为支援壕,是机枪和迫击炮的阵地,距离前线壕约30…40米,胸墙的高度为90…100cm,这样机枪射击时就不会被前线壕所阻挡。

    第三层则是预备壕,是战地医院,伙房、前线指挥所、预备队等安置的区域,距离支援壕约70…100米。

    三层战壕之间有交通壕相连,互通十分便利,而在这三层战壕之前,还布置着若干散兵坑,每个散兵坑里可以布置一个班的士兵,主要是扩大阵地的纵深,而在战壕的后方,则是炮兵阵地。

    当然除了战壕之外,人民军的火力布置也是配合战壕,层次分明,由60、80迫击炮负责对500…1000米范围的敌军进行打击;由机枪、掷弹筒负责对200…500米范围的敌军进行打击;步枪则负责对50…200米范围的敌军进行打击;50米以内,则是手枪和*负责。

    这样形成对敌军的波次打击,可以将人民军的火力威力和打击力度都得以最充份的发挥,在弹药的投送量相当的前提下,可以对敌军造成最大的杀伤。另外日军还是没有吸取与俄军交战的教训,在进攻时仍然还是排成的密集阵列,日兵之间的距离基本不超过5米,有时甚致只有2、3米,而且也不讲进攻的层次,互相掩护,就是一味的向前冲,这样等于是给了人民军更为巨大的发挥空间,而且又没有火炮的威胁压制,因此日军的进攻几乎是成排成片的倒地,伤亡惨重也就并不意外了。

    第一天的战斗竟然就是如此的不顺,这也确实是大大出乎野津道贯的意料之外,而且就在当天晚上,野津道贯收到了驻守沙岭堡的第11师团长土屋春光的电报,这才知道沙岭堡的战事进展也对日军不利,沙岭堡的外围阵地己被人民军突破,明天是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