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7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而不是重点技术开发,进展的速度并不快,现在只生产出了一些样机,在一些小型军舰上测试,但还不能在大型军舰上使用。因此华东政府建造的这艘军舰上,仍然是使用的三涨式往复蒸汽机。

    这艘军舰建成后的测试的标准排水量为12517吨,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战列舰的正常水平;最高航速为20。5节,在强压通风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了22。7节,这个速度和一般的巡洋舰都有得一拼了,而这个时代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一般在18节左右。其实华东政府设计的军舰航速,都要比这个时代同等的军舰快了2节左右,这一方面是华东政府设计的军舰舰型优化,节构合理,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提高军舰速度;另一方面也是德国制造的小水管锅炉是最好的,在同等动力的条件下,功率要高一些。

    不过这型军舰的不足在于续航力不高,在12节航速的情况下,航程只有3600海里,10节航速也才只能免强达到4200海里。而一般战列舰的续航力至少都在5000海里以上,有些甚致可以达到8000海里。这主要是由于这型军舰安装了4座炮塔,以及背负式的结构设计都增加了不少的重量,为了达到设计平衡,只能够牺牲了贮煤空间,降低续航力。

    但人民军对这型军舰的定位是在近洋作战,主要针对的对手是日俄两国的海军,最远也不过是在南海作战,而并不须要它进行远洋作战,毕竟现在华东政府也还没有远洋利益,因此续航力不是重点考虑的功能,这个不足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完美的军舰是不存在的,而军舰设计的综旨就是在各种要素中进行权衡取舍,达到最适合自己需求的目地。

    在礼炮和欢呼声中,军舰在驻泊码头边缓缓的停靠,负责接舰的指挥团队韩志军、张文望、刘浩三人走下军舰,来到主席台上,向众人敬礼,韩志军道:“报告首长,军舰己到港,接舰任务顺利完成,请指示。”

    尚晋峰道:“辛苦了,感谢你们把军舰顺利的开回来。下面是军舰命名、入列仪式。”

    韩志军等3人先站到一边,这时肖建军起身道:“我宣布这艘军舰正式命名为干将号,即日起,加入人民军海军序列。”

    顿时又响一阵热烈的掌声,“干将”是中国传说的古代名剑,按照华东政府的军舰命名规则,主力军舰的命名没有限制,但应选用积极进取、并体现中华文化的名称,因此用古代名剑的名称命名战列舰,也很贴切,而另一艘正在华东政府建造的同型战列舰则命名为“莫邪”号。

    随后肖建军又宣布,由韩志军担任干将号的舰长,张文望任政委,刘浩任副舰长,其实这也是早就已经定好的,否则也不会让这三人去接收这艘军舰,只要是在回航途中不犯什么大失误,就不会有变化。

    接下来是授军旗和舰牌,然后在军舰举行了升旗和挂牌仪式,这也标志着这艘军舰正式成为人民军海军序列的一员。而夏博海和秦铮也分别发言,主要是以人民军海军取得的对马海战胜利鼓励干将号的全体舰员,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形成战斗力。

    虽然干将号己经正式入列,但还不能算完全形成战斗力,人民军海军还要对干将号进行各种测试,由其是舰载武器的测试,并训练舰员与军舰的磨合。干将号的核定舰员是660人,但接舰的人员只有400人,不过海军己经组织好了800余舰员,上舰进行训练,除了干将号的舰员之后,还有另一艘莫邪号的舰员也随干将号进行训练,这样在莫邪号服役之后,可以减少磨合训练的时间。

    最后则是华东政府向德国的青岛领事表示了华东政府对德国的感谢,并赠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基尔造船厂各一枚奖章和奖状,感谢德国方面为华东政府建造了优秀的军舰,因为在对马海战中,德国为华东政府建造,及协助建造的几艘军舰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为人民军海军的胜利立下了不少战功。

    德国驻青岛领事卡尔曼也代表两家造船厂领取奖章和奖状,也代表德国发言,表示德国一向重视和华东政府的关系,并且愿意和华东政府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加强两个政府之间的友谊,共同发展等等。

    不过听了卡尔曼的发言以后,在观礼台上观看的英国领事斯科尔斯、法国领事吉拉蒂诺的脸色都不大好看。其实卡尔曼的发言都是应场面的话,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意义。而且这个发言也是得到了德国政府的同意。

    虽然德国和英国的矛盾激化,但在这个时候,德国也不愿明确站队。其实在德国国内有人就主张不出席这次欢迎军舰归航的仪式,或者是不在仪式上发言,以免刺激英国,不过威廉二世却不干了,这不是表示德国怕了英国吗?而且德国和华东政府还有不少的合作,不能为了不刺激英国而影响了和华东政府的合作,这对德国有什么处,另外德国也确实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德国政府协商之后,决定还是要出席的,发言也要发言,但尽量使用一些套话,这样也算给了华东政府面子,又给英国留有余地。

    其实这番道理斯科尔斯、吉拉蒂诺都明白,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德国政府的态度还是要引起英、法两国的警觉。

    

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 
“这是在向我们挑恤啊!非常狂妄的挑恤。” 在德国领事到主席台上领奖的时候,坐在观礼台上的法国领事吉拉蒂诺愤愤道,并且没有刻意的压低声音,让周边的其他几位领事都能听到,“我们必须要给予回击,否则东亚的秩序将会彻底崩溃。”

    现在己有16个国家在青岛设立领事馆,其中欧洲就占了10个国家,北美2个,南美4个,而华东政府参战以后,日、俄领事馆都闭馆离去,现在只剩下14个领事馆了。

    “嗯,这么看来海外华人是不会停止战争的。” 英国领事斯科尔斯并没有正面回应他的话,道:“而我们也必须采取措施了,让海外华人清楚,只靠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

    “不,两位先生,我到并不这么认为啊。” 美国领事乔治*威尔逊道:“如果我是海外华人,这个时候也不会停止战争的,如果俄、日两国拒绝进行赔偿的话。因为海外华人为了这场战场,也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其实想要停战非常简单,只要俄、日两国愿意支一部份赔偿费用就可以了。”

    “乔治先生,这个意见我们会向日、俄两国转达。” 斯科尔斯道:“不过日、俄两国都是主权国家,我想他们有权自己决定是否向海外华人支付赔偿。”

    “这么说英国的态度是不支持日、俄两国向海外华人支付赔偿了?” 威尔逊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想停战恐怕就很难了,而且我看日、俄两国会越输越多啊。”

    “美国政府又是什么态度呢?”斯科尔斯道:“如果海外华人彻底击败了日、俄两国,对美国政府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吧。”

    “我们当然希望现在就立刻停战,因为战争继续下去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威尔逊淡淡道:不过调停战争也是要讲客观条件的,现在海外华人确实是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要求海外华人让出自己应该享有的胜利果实为条件停战,各位认为海外华人能够接受吗?如果海外华人拒绝停战,能够实现和平吗?”

    “哼!海外华人不过是暂时在战争中占到了一点上风而己,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海外华人也未必会保持优势。”吉拉蒂诺虽然知道威尔逊说的都是事实,但法国政府的立场是阻止华东政府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较大的利益,他也只能坚持到底,道:“因此海外华人的要求实在太过份了,等到他们在战场上的优势丧尽的时候,想收手恐怕也晚了。”

    “但海外华人也可能扩大他们的优势,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啊,那个时候海外华人的开价可能会更高的。”说着大概是觉得斯科尔斯比较讲道理一些,威尔逊转向斯科尔斯道:“我们认为要想促成停战,海外华人的诉求也不能不考虑,应该适当的让海外华人得到一定的胜利果实,否则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的话,局势有失控的危险。”

    英法两国都是一门心思的遏制华东政府的崛起,因此极力阻止华东政府在这场战争中获利,但美国却认为既然华东政府在战争中获胜,就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要求,否则华东政府只能挺而走险,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取得更大的战果,以迫使日、俄接受自己的条件。虽然现在日、俄两国仍有再战之力,但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仍然还是以华东政府的嬴面为大,而那时华东政府必须会开出更高的停战价码,毕竟华东政府扩大战争所付出的代价,最终还是要从日、俄两国身上连本带利的捞回来。

    而与其在冒战争扩大甚致是失控的危险,到不如考虑让华东政府得到一定的利益,当然这些利益并不足让华东政府快速崛起,而又让日、俄两国能够保住一定的元气,在远东地区继续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才是最好的选择。

    美国在远东地区的经济利益是仅次于英国的,因此在这一地区发生长时间战争或出现唯一的地区性霸主,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不过现在美国还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由其是军事实力不强,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也不像英、法、俄、徳那样咄咄逼人,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而更倾向于设身处地从对方的立场考虑,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斯科尔斯沉思了片刻,才道:“好吧,这个意见我会向国内汇报的。”

    ――――――――分割线―――――――――分割线――――――――

    就在第二天,华东政府收到了德国、美国的外交公涵,正式向华东政府提出,希望派遣军事观察团到华东政府,观膜战斗。

    军事观察团在这个时代是常有的事情,一般是由欧美强国向亚非拉地区国家派遣,由于这个时代的战争技术、武器、战术更新太快,而由于强国之间互相牵制,而且政治也比较成熟,并不容易发生战争,反到是亚非拉地区的国家,或是为自己的利益,或是受欧美强国的挑动,到更容易打起来。而亚非拉地区国家使用的武器基本都是向欧美强国购买,甚致会聘请欧美强国的军事教官训练指导本国的军队,而在战争发生后,欧美强国就会派军事观察团观摩战争,了解新武器的性能,新战术的效果等等,有时军事观察团还会担任顾问角色,甚致参与指挥战斗,因此各国对军事观察团也并不排斥,当然派遣军事观察团都是在友好国家之间。

    华东政府参战仅一个多月,就在海陆两线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欧洲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更甚过日本。其实日本战胜俄国己经让欧洲国家感到意外了,谁都没有想到,号称欧洲压路机,战斗民族的俄国,竟会被一个弹丸小国,还是黄种人击败,但日本毕竟是经过了近1年半的血战,其间打了好几场绞肉机式的战争才一步一步击败俄军,可谓是惨战。

    而华东政府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同时击败日、俄两军,尽管不知道战斗的细节,但取得的战果无疑是要比日军近1年半时间更大,虽然人民军有以逸待劳的便利,但也是相当不易的。因此现在己有不少欧洲国家在积极的收集战争资料,研究人民军的战术。

    德国是欧洲国家中一直和华东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甴其是双方的军事技术合作近年来十分近密,不过主要是华东政府提供军事技术,特別是武器的设计思路,而德国则是以强大的制造能力来实现。现在德国的海陆军均配备了大量华东政府设计的武器,而且在徳国的军事演习中,这些武器也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但毕竟是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由其是与这些新武器配套的战术还在摸索中,正好华东政府参战,因此德**方希望向华东政府派遣军事观察团,了解这些新武器在战争中的运动效果和战术。

    另外德国现在面临着法俄同盟的外交压力,虽然徳国政府也在尽力想办法拆散法俄同盟,但也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现任徳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为了同时应对法俄两线作战的压力,正在对日后著名的施里芬计划进行最后的完善工作,而在这个时候,能够在战场实地了解俄军的作战习惯、战术、武器,对于完善施里芬计划,自然是有极大的帮助。施里芬甚致提议,可以和华东政府建立同盟,来对抗法俄同盟,有华东政府在远东牵制俄国,徳国就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法国。

    而相比之下,徳国海军对军事观察团寄于的希望要比陆军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