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8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其是德国观察团听了华东政府对战争过程的介绍之后,对人民军的突袭海参崴之役由为关注,认为这场突袭战不仅是整个战争的转折点,而且就这一战本身来说,也是一场大胆冒险、而又战术创新的战斗,值得德国认真研究,因此希望对这一场战争进行详细的了解,尽管远东战区的战争基本结束了,但德国观察团还是坚持要派一个小组去海参崴,主要是实地考察战场情况,这样可以对这场战争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德国人严谨、认真的作风在这时也充份体现出来。

    而对于德国观察团这样坚持,华东政府也没有再推托,毕竟这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而且几乎每天都有船只驶往海参崴,塞几个人进去并不困难。于是胡蒂尔也从观察团成员中选出了8个人,由自己的表弟埃里希•冯•鲁登道夫上校带队,奔赴海参崴。

    其实拿到这次德国观察团名单,夏博海、秦铮、肖建军、尚晋峰、诸亚平等人都很惊奇,因为这份名单可以算是将星璀璨,当然是指在未来。如观察团的团长胡蒂尔和他的表弟鲁登道夫,这两个人在旧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是德军中的著名将领,前者最著名的是开创了为突破堑壕防守,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胡蒂尔战术”,也称为“渗透战术”或“暴风突击”战术。简单的说就是集中少量精锐士兵组成突击部队,并配备能够单兵携带,火力较强的武器,在战场上寻找敌军的薄弱环节,并展开迅速的攻击;在突破阵地之后,并不停止而是继续向前进攻,扩大战果,将向左右展开,清理战场的任务交给后面的普通士兵。

    在一战后期德国发起的“春季攻势”中,德国使用这一战术,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只是由于那时德国的国力不足,战术上的成功也改变不了大局,不过“胡蒂尔战术”却因此而功成名就。在二战时期,德国著名的闪电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胡蒂尔战术”的思路。

    当然“胡蒂尔战术”其实并不是胡蒂尔一人创立,而是由德军的多位军官集体研究的结果,只不过胡蒂尔是一战中将这一战术运用最成功的人,而他的表弟鲁登道夫对这一战术的创立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过鲁登道夫虽然没有在这一战术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个人光彩远比表兄更为耀眼,在开战之前,他只是一个少将,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不仅荣升上将,而且还担任了德国军方最高的职务—总参谋长。尽管德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鲁登道夫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组织能力和战术手腕,是一战中最好的陆军指挥官。

    在旧时空里,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定义为是新老帝国义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因此历史对参战的各方评价都不高,但从纯军事的角度看,胡蒂尔和鲁登道夫无疑都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军人,两人的作战思想、战术理念也都值得后世认真研究学习。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德国军事观察团的成员还有华东政府的老朋友海因里希亲王,他是观察团的副团长,也是海军部份的负责人,当然是挂名,亲王的主要任务是和华东政府进行政治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因为德国己有和华东政府结盟以对付俄国的思路,因此亲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试探了解华东政府的态度。而海军人员的实际负责人是莱菌哈特*舍尔,他己是第二次来中国,上次是作为德国为华东政府建造军舰的德方负责人来到青岛,并且参加了爪哇海战,这次也是舍尔主要申请,并且得到了德国的海军大臣提尔皮茨的支持。海军的人员被分派到几艘巡洋舰上,参加封锁对马海峡的巡航,而舍尔暂时留在青岛,参加人民军海军的舰长交流班,并了解对马海战的详细过程。

    相比于德国观察团的星光灿烂,美国的军事观察团的星光就要暗淡得多了,除带队的是约翰•约瑟夫•潘兴准将之外,基本没有多少穿越者认识的名字。这主要是因为旧时空里美国是在一战末期才参战,因此在一战中并有出现多少名将,而美国的知名将领基本都是在二战时出现的,现在这批人都还是低级军官,都没有入选观察团。

    潘兴是极少在一战中出名的美国将军,而且他也是刚刚才提升为准将的,在此之前他是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在日俄战争开始之后,任日俄战争的军事观察员,并在奉天会战之后,返回美国向罗斯福总统报告战争的详细情况,深得罗斯福的赏识,并利用总统的权力,将潘兴由上尉直接提升为准将。

    不过潘兴离开远东战场没多久,战局就发生了逆转,潘兴所收集的资料全部作废了,不过罗斯福总统认为潘兴在亚洲任职的时间长,而且又当过军事观察员,因此这次组建军事观察团,才任命潘兴为团长带队,再到远东观摩战争,并且了解华东政府的态度,毕竟罗斯福总统己纷向交战的三方都发出了调停的信号。

    当然也有穿越者从美国军事观察团中找到了知道的名字,就是海军的负责人罗布利*D*埃文斯准将,这个人的出名到不是参加过什么战斗,而是旧时空里,他担任了美国组织的进行环球航行的大白舰队司令。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了。

    美国军事观察团到是比德国人低调得多,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要求,基本是尊从华东政府的安排,毕竟美国的关注主要是在政治层面上而不是军事层面。

    只是两国的军事观察团到达青岛时,战争基本接近尾声了,可以让他们观摩的战争确实不多了。

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三)() 
罗岳当然不知道,军委调自己回去有这么多复杂的背景,不过既然是军委的调令来了,自已就按令执行就行了。

    当然罗岳调离了远东战区,但他的远东战区司令的职务并没有撤消,这是因为这次对俄作战,远东战区立下了大功,罗岳作为司令自然是功不可没,而在这个眼看着就要获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将罗岳调离远东战区,尽管是确实是战争的需要,但对罗岳个人来说却有些不公平,无法获得全面胜利的荣誉,而他的接任者也难免有摘桃子之嫌,尽管罗岳可以不计较,但这个口子却是不能开的,因此保留罗岳远东战区司令的职务,在名议上他仍然还是远东战区的最高负责人,这样远东战区的荣誉也就会有罗岳的一份。而这样一来,接替罗岳的负责远东战区后期主要工作的第1军司令刘铁只能以远东战区副司令的身份代行司令的权力。

    于是罗岳立刻招集远东战区的指挥部成员,将手里的事务作了交接,现在远东战区的重心己从海参崴彻底转到了哈尔滨,而且现在人民军正在抓紧抢修中东铁路合大线被前期战争毁损的部份,同时还在修建绕过沈阳的铁路线,预计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但铁路线贯通,旅顺的物资就可以通过铁路到达哈尔滨,这样海参崴的海运作用就可以大大消弱了。

    目前远东战区的兵力分布是第1军第1师驻守长春,并协助东北战区围困沈阳,第1军6师,海军陆战队1师驻守哈尔滨,海军陆战队2师,及2个后备团驻守海参崴以及双城子地区,第1军的两个后备团分别驻守在从哈尔滨到绥芬河,及从哈尔滨到长春的铁路沿线车站。现在,海军陆战队1师要随罗岳一起撤回青岛,因此哈尔滨只有1个师驻守,不过还有装甲列车和骑兵团,而现在驻守在满洲里的俄军人数也不多,经过林涅维奇的的整编,共计有1个师2个旅,这样的兵力显然不足以反攻哈尔滨的。

    现在远东战区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就是土匪猖獗,这段时间频频袭击村庄镇店,铁路火车站。其实土匪问题也东北地区的一个老问题,由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山高林密,而且民风悍勇,天生就是土匪生存的天堂,旧时空里知名的东北土匪如张作霖、冯麟阁、杜立三、金寿山等人都是在这个时代崛起的。

    老实说现在人民军对土匪也没有什么办法,主要是精力不足,毕竞现在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不可能将精力转移到清剿土匪上面,另外在新占领地区的基础也不牢固,无法将民众发动起来,因此现在只能采取保护大城市和火车站的策略,在每个火车站驻守一个连的军队,由于土匪的火力并不强,大多数都是使用的单发步枪,有些还是老式的燧发枪,人民军一个连的火力,足以压倒1000名土匪,而确保铁路线的畅通和大城市的安全,就可以保证几个大城市之间的联络和物资流通。而其他地方的土匪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交待完了事务之后,罗岳才带上自己的警卫连以及全师的火炮等重装备,登上火车,返回海参崴,由海路返回青岛,而海军陆战队1师的其他部队则从哈尔滨火车南下,直达旅顺,再由旅顺经海路到达青岛。这样分两条路回青岛,主要是铁路的运输量有限,因为无论是哈大线还是滨绥线,都有还没完全修复完成,都需要中途转车,不过相比之下,滨绥线的情况要好些,只有1段铁路在修复,路程大约10公里左右,而哈大线除了修复地段之处,还有沈阳段绕行铁路还没有完成,至少有超过30公里的路段没有铁路,这样重装备自然是走滨绥线,经海参崴海路返回青岛是最方便的。而罗岳要走海参崴水路,主要还是要到海参崴看看,毕竟他还是远东战区的最高负责人,对自己的管辖区自然是要了解。

    罗岳在火车上有自己的专用车厢,有专用的休息室、办公室、会议室等独立空间,到是不用和其他士兵人员挤在一起。而且在火车上有充足的时间对远东战区的战争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以后作为战例示范。罗岳己经收到了军委的命令,要求他对远东战区的战争进行详细的记录,不过此前罗岳的事情太多、太忙,因此只能尽可能的多收集资料,所有的资料都分为两份,1份做为远东战区的资料存档,1份罗岳自己保留,做总结使用,而在火车上总算是可以闲下来了,罗岳也可以着手开始做这些工作。

    火车行驶到平山火车站的时候,这里的铁路正在维修之中,需要更换火车才能继续前进,虽然要更换的火车己经准备好了,只是需要步行约10公里的距离才能登上新的火车,因此罗岳也下了火车,和士兵一起步行。

    沿途都可以看到大量正在紧急施工的铁道工人,以及“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音,在周边还有不少士兵持枪守卫,而这时负责维修铁路的工程负责人刘锡安和守卫军队的指挥官后备2团1营1连长周子兴己经接到了命令,赶来和罗岳见面。

    罗岳说了几句鼓励他们的话,并简单的问了几句工程的情况,俄军一共破坏了3个火车站,而经过施工队的努力之后,己经修复2个火车站及铁路,可以说修复的工作己经完成了大半,大约还有10…15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工,但现在施工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土匪的袭击,这时施工队己遭到了2次土匪的袭击,被打死了16名工人,另有34名工人受伤,因此也加强了施工队的保护,由1个连增加到了2个连,并且加强了对施工现场外围的巡视。并成功的击退了一次土匪的袭击,击毙了土匪37人。

    本来这只是一个常规的汇报,但罗岳却听出了问题,立刻询问这3次袭击的时间,果然最远的一次是在11天前,而最近的一次就在3天前,可以说这个频率实在是太密集了,因卡土匪的行为通常是以抢掠食物、物资、钱财为主,而抢掠的对像当然逭越弱越好,但铁路施工队虽然有一些食物、物资,但也并不多,钱财更是一点都没有,主要是铁轨、枕木、碎石,而土匪却这样执着的攻击施工队,显然不是为了抢掠食物、物资、钱财,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只是前几次战斗,都没有抓到一名土匪,也不知道土匪的真正目地是什么?背后有没有人支使?

    就在罗岳想着的时候,忽然西北方向枪声响了起来,周子兴的脸色一变,赶忙向罗岳告别,赶去指挥战斗。而工人们也纷纷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回到营地里躲避,营地里也有军队驻守。罗岳也没有阻拦,只是要求他能够抓几个活口回来。因为罗岳的队伍中有大量的重武器,因此要全部转换到新火车上,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完全可以等到战争结束。而罗岳的警卫队也立刻在周边警戒,保卫罗岳的安全。

    不一会儿西北方向枪声陡然密集了起来,显然是人民军己和土匪交上了火,不过罗岳并不担心,他对人民军的战斗力还是有充份的信心。

    但就在这时,警卫营有人来报告,在西南方向也发现了土匪,人数均在百人左右,己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