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汉帝国-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公孙龙在问自己,原本有些飘忽的上官尹风不得不把眼神从那些漂亮的宫女身上移开:“启禀皇上,现今洛阳刚稳,皇上初登大宝,臣认为还是先行稳固自身,再与拓跋氏决战也不迟,由于这一年来去的战斗已经损失了不少物资,今年豫州郡内的粮食收成也有限,所以,一旦打起来,恐怕我军捞不到任何好处,与此同时还会牺牲不少士卒,所以,以臣只见,还是先行休整半年,待秋收之后,再进行反攻,臣相信,拓跋氏的军队也有些疲惫,肯定也会选择守城,不会主动挑衅我军”

    “东王言之有理”

    “还是东王有先见之明”

    “真不愧是天下奇才”

    自古当着皇帝的面一个劲的夸一个大臣的好处,只会招致皇帝的猜忌以及警惕,公孙龙也不例外,不过现在他正值用人之际,上官尹风的威名以及出色的军事指挥特长有效的弥补了他所需要的空缺,且天下的改革权益也全得依仗上官尹风,即便是对上官尹风有些不满,现在也不敢直接表现出来

    公孙龙笑着点点头:“朕有东王在,何愁反贼不灭?”

    “启奏陛下,臣有一事要与陛下说明?”上官尹风见此机会便接着说道:“如今天下虽乱,但臣认为陛下所嘱托改革一事也是刻不容缓,今天下九州,地名参差不齐,臣认为朝廷可以统一其地名,放榜于百姓,让天下百姓知晓我大成王朝才是华夏正统,陛下才是天授之人”

    公孙龙闻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东王言之有理,朕准奏,不过,朝廷如何对天下之地进行统一地名?古之九州之名不是很好吗?”

    “陛下”说着上官尹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卷白布,上面是他自己亲自编绘的中国地图,且就连高丽等国都被详细的编入其中:“陛下,这是臣亲自所编,还请陛下过目”

    公孙龙一示意,旁边的太监便前去取,拿到公孙龙的面前,两个太监慢慢的展开了白布,只见开始入眼的便是五个大字:“天下疆域图?”

    公孙龙饶有兴趣的看着这幅图,上面清楚的编写了九州之地,山川河流都全部详尽的编入了其中,每个郡府的名称也全部在上面统一了名字,各个郡府的主要州府全部都写上了名称,可谓详尽之至,公孙龙又怎么会想到,作为特种部队的人,上官尹风编绘这个地图可谓手到擒来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公孙龙看着的出神,嘴里不停的重复这句话,他只见过朝廷之前的九州地图,且上面的除了主要的城池外,好多地方都没有标注,与眼前的天下疆域图相比,九州地图可谓暗淡无光

    “东王,这广东省是什么地方?”公孙龙好奇的指着地图右下角的地方问着

    “启禀皇上,广东省就是百越与山南之地”上官尹风有条不紊的回答着,元代时期才实行了行省制度在他这里就被他运用了,可谓聪明之至

    “太多了,太多了好”公孙龙脸上挂着洋溢的笑容,便吩咐旁边的太监道:“诸位爱卿,你们都来看看东王所绘制的天下疆域图吧”

    两个太监小心翼翼的拿着地图走到台阶上,殿上的文武官员都齐齐的往前凑,在看过地图之后,所有人无不感叹这幅地图的精妙所在

    “东王,你是从何知道这些地方的所在的?”公孙龙好奇的问着上官尹风,由于上面很多地方他都不知道,所以心里也很是好奇上官尹风是如何知晓的

    “回皇上,臣派出了大量的测绘人员,根据他们所反馈的消息后,一点一点的绘制的”上官尹风总不能说这幅地图是一千多年后的产物吧

    “好,东王为朝廷之心,朕甚是欣慰来人,即刻传朕旨意,命令中书省的人昼夜不停的照着东王所绘天下疆域图仿制,务必看清当中的山川河流走势,然后给各地郡守府发去”

    “诺”

    上官尹风府邸

    “夫君,姐姐她们来了”上官尹风刚走进府邸的大门,慕容雪就迫不及待的迎着他,然后告诉他成玉菲到来的消息

    “哦”上官尹风有些兴奋,成玉菲、刘紫曦、南宫夕月三个可是个顶个的大美人,虽然不能和成家王朝第一美人慕容雪相比,但也是各有千秋,否则依照上官尹风现在的地位和荣誉,是看不上那些丑的吓人的女子的:“快,让夫君见见她们”

    虽然慕容雪比刘紫曦大,但她们四人的名次是按照家门以及入门时的先后来排的,古时候主次顺序异常的严格,按照礼仪来看,上官尹风的正妻只有一个,那就是成玉菲,她也是唯一一个能被称为王妃的,其余的都只能是妾室,也就是侧妃,下人们见到她们一般都称呼夫人,只有见到成玉菲,才会称呼其为‘王妃娘娘’

    “夫君”成玉菲见着上官尹风走进大堂,迫不及待的站起身叫着上官尹风,说着便眼泪夺眶而出,直奔上官尹风而去

    上官尹风见状也是爱怜的张开双手抱着成玉菲,轻轻的抚摸着她的头发:“好了,菲儿最乖了,不哭了,多日不见,夫君甚是想念你们几个”

    除了成玉菲,刘紫曦和南宫夕月更是哭得梨花带雨,看得一旁的慕容雪也跟着哭了起来,上官尹风最怕这种情况,于是赶忙松开成玉菲,张开双臂将四个女子全部揽入怀中,让她们尽情的哭着,这样也能好受一些

    入夜,上官尹风和四女睡在西川红木大床上,当他掀起被褥时,四个女子皆齐声大叫,纷纷朝上官尹风的怀里钻,他即便再宏伟,也不能让四个女子同时钻进他的怀里,于是他又接着与四个女子尽情的嬉戏

    至于他的大床,说来也巧,当时上官尹风被迫撤出洛阳之后,他的原南阳侯府被何靖安排给新任的卫将军,也就是柴尚,当柴尚得知府中的大床是上官尹风的东西后,他也没有使用,毕竟那床实在是太大,对于他根本用不着,所以命令下人将其放入了府中的杂房之中,当公孙龙入主洛阳,上官尹风从孟津关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黄维去寻找他的大床,柴尚后来得知此事后,便亲自安排人将大床给上官尹风送到了他的大将军府邸,可谓是物归原主,上官尹风对此也很是感激,便让黄龙亲自去南阳将成玉菲三人接了过来

    “夫君”慕容雪抬起头,看着正在玩弄成玉菲胸前之物的上官尹风道:“夫君,天下疆域图皇上看了表现如何?”

    听到慕容雪的话,上官尹风放开了成玉菲,转头看着慕容雪,严谨的说道:“皇帝看了很开心,命令中书省的人昼夜仿制,下发给各郡府”

    “夫君有详细的各皇上讲解行省制度么?”慕容雪接着问道

    上官尹风点点头:“说了,皇帝很受用,他认为这个比繁杂的古九州地名好记,且实用的多,命我明日将改革的先行步骤告诉他”

    公孙龙岂会知道,上官尹风将明朝时期的政治体系及军事体系全部照搬了来,在他所想,明朝时的政治阶级非常的完善,包括著名的‘大明律例’,上官尹风也是决定全部按照明朝的制度来,因为他对明朝的东西很是了解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五章 由浅入深() 
第85章:(由浅入深)

    第二更收藏哦

    天授元年七月中旬,改革一事经过上官尹风的亲自主导,在近半年的时间内也是施行的有条不紊,文武大员也是非常的配合,各地诸侯纷纷表示愿意对朝廷所颁布的法令进行遵守,这一切都归功于上官尹风,作为东王,他的威名以及霸气给他施行的改革之路铺了一条平坦的道路,各地诸侯对于他所提倡的行省制度表示遵守,这也意味着,以后不再有郡守这一官职,取而代之的是某省布政使一职,对于地方三司,上官尹风特别解释道:“行省制取而忠于皇权,布政使司主导一省之政务,布政使督导一省”明朝时期的三司鼎立对皇帝负责,在这里,为了安抚那些没有被削藩的诸侯王,特地加强了布政使的地位,也就是说,布政使相当于一省之长,都指挥使司第二、按察使司第三

    都指挥使司的职权与之前的郡府大将军一职相对,由于将军封号太多,导致大部分士兵以及中低级将领来说,无法识别,所以,郡府大将军一职被撤换,取而代之的是都指挥使一职,也可称呼为‘都指挥使将军’,其解释道:“都指挥使司主导一省之兵事,都指挥使督导一省之军权”

    最后是按察使司,由于元代之前的刑罚都被朝廷的刑部所掌控,地方刑事的处理在于各州府之间,明朝时为了百姓之公平,特设按察使司用于监察地方官员,纠正地方刑事的对错,再由按察使司上报于刑部,其解释道:“按察使司主导一省之刑狱否决,纠察是非,按察使督导一省之刑罚”

    由于明朝时地方三司是直接向皇帝负责,所以三司的主官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其权利之大,可以想象,所以,上官尹风特别说明按察使司的顶头上司是刑部,而刑部主官再向皇帝负责,各阶级权利分化,避免一家独大

    至于其余的内阁、五军都督府之类的官职,由于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初级阶段,上官尹风也就没有提及,他也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提及此事

    为了深化皇权的集权制度,上官尹风将先前的官职重新进行了编排行省的地方官员官职也有一些变化,比如说之前的府、州、县、乡、镇、村等地方行政单位,三村为一镇,三镇为一乡,三乡为一县,三县为一州,三州为一府,不等数量的府组成一个行省

    府的文官最高官职为知府,州为刺史,县为县令,乡设三老,镇为镇长,村设村长,如此一来,各行省的政治传递得以更快的实施,政府之间的构架也十分的明确,处理政务也就很便捷,避免了一家独大

    虽然明朝时期的卫所制度十分的先进,但屯田制与军职世袭一点就造成了军队中的贪腐加重,兵员短缺,老弱病残比比皆是,所以,上官尹风提出全民选兵,每个士兵服役三年之后就可根据自己的选择留下或者回家,不必终生留在军营,这样做也是为了兵员的素质与实际战斗力

    至于行省的武官分为府、道、州、县、乡、镇、村七级,各行省的首府设都指挥使司衙门,都指挥使负责一省的军权决断,府设卫所,称卫指挥使,副职有指挥同知、指挥俭事;道为各个州府的驻防兵力,比如说洛阳三道,道的武官称为统御使,全称为洛阳三道统御使;州的最高武官为防御使;县设校尉将军;乡一级设巡检司;镇一级设地保都长;村有伍长一职;军权也被分化,防止出现叛乱

    地方三司既互相牵制,也互为相成,这也是明朝皇权能特别集中的解释,上官尹风如此做,也是先行改革,为了他以后的霸业铺路,等有了铺垫,后面的事情也能好办的多

    至于其余的将军名号,依然有所依,只有正五品以上的官职才有封号,这样做也是很好的避免了乱用‘将军’这个名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洛阳,皇城天守阁

    “左丞相,你看东王所提这些可有哪些与礼仪不符的?”公孙龙看着张洞,他所说的,是上官尹风所提出的改革一事,在他看来,这些东西都很好的加强皇权,使得他能够完全掌控各行省的官员与政务

    张洞自然清楚这些,他也很是钦佩上官尹风:“东王所提并无于礼不合之处,由此可见,东王真乃旷世之才,我朝定能繁荣昌盛”

    “左相言之有理”皇甫南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东王改革一事确实不错,地方上的政务也可以有效的传达,三司鼎立,避免一家独大,但最终都要向皇上负责,如此,各地诸侯手中的权利也就被分化了,不过,削藩一事还是请皇上慎重”

    两天前的朝会上,右丞相张松首先提出了削藩一事,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是吵成一片,文武百官各有不同的意见,朝会上首当其冲的便是东王上官尹风和荥阳王贺英,两人是唯一出现在朝堂的人,其余的诸侯王都在各自的封地,自然也就不知道,上官尹风对此是一言不发,贺英则有些面露不悦,不过,见着上官尹风都没有提出任何意见,他自己也不敢多提,毕竟上官尹风的官职比他高得多

    张松听闻皇甫南的话,当着公孙龙的面立马反驳道:“皇甫大人此言差矣,若藩王一事不解决,我朝始终会处于战乱之中,即便当今皇上英明果断,但难保后世之人能继续维持下去,所以,各地藩王必须消除,才能以免后患”

    “右丞相和司徒大人所言都有道理”公孙龙点点头,在他看来,藩王一事必须解决,但是现在他又需要上官尹风,且各地诸侯王肯定不愿意交出这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