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发明家-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面的研究,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制作出来了一艘蒸汽动力船。不足的是,这船还是属于木制的,铁船技术还在研发当中。

    经过几次试水并改进之后,这种中型船只便开始大量的制作。王浩然也另外成立了一个名为“远航”的造船厂用于商业制造,如今商业欣欣向荣,水上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赚个盆满钵满完全是可以预期的。不过李世民跟王浩然有言在先,商业用船若是投入使用,得先以倭州通商为主。目前有门路去倭州做买卖的人不多,所以在前期,王浩然还是没什么暴利可图的。

    又过了一年多,铁质大型船只终于制作出来了,王浩然命名为“探索号”,这是朝廷造船厂制作的。经过几次试水之后,王浩然向李世民提议招聘勇士开船向东探索。李世民当然还记得王浩然之前所说的土豆,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还说要亲自南下看看这庞然大物,他下旨制作这么大型的铁船,本就有向东探索的意思。

    王浩然得到许可后便开始招募勇士,有大夫、有船匠、有精通航海之术的人才、有士兵、民夫……其中有技术要求的岗位基本是在朝廷的造船厂里面挑选人才出来的。

    王浩然没想到的是,前来报名的人很多,就算筛选掉一些体质稍差的,人数也还远超他所预定的人数。王浩然只好出一张问卷,以此考量选用哪些人。问卷中有些问题问得有些莫名其妙,问人家家中有哪些人、收入来源等倒还能理解,竟然还有问对方不喜欢吃什么、几天冲一次凉之类的,搞得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落选或是被选中的。

    李世民在探索号起航前几天就到了杭州,之前他也看过铁船的蓝图,也听过王浩然的对此的描述,然而这次亲眼所见,仍是震撼非常。庞大的铁船伫立在海上,有如小岛一般,常言道,水不载万,那眼前的庞大铁船又怎么说?这真是属于大唐的事物吗?李世民心中燃起一股自豪感,没错!这就是大唐的实力!这就是李世民他的大唐!

    几日后,探索号即将起航,前行的勇士有两百人之多,他们整齐的排列在岸边等着李世民训话。

    “勇士们,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方天地圆球型的,所以大家都不用担心掉下无尽深渊什么的。”李世民喊道,经过李淳风和王景修等人的考究,太史局已经确认这方天地是圆的,而且还称之为地球,“但是,无论是在大海之中,还是在大海彼岸,都是未知领域,其中有何风险尚不可知,然而诸位仍能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如此气魄,当为世人所铭记!朕亦会焚香向上天祈祷,希望诸位能早日平安归来。”

    “谢陛下!”众勇士齐声拜谢道。

    王浩然见李世民向他点头示意,想必李世民的话是说完了,便上前对众人说道:“在此之前,诸位都已经熟知了此次航海的相关规定,但是最为重要的几点,我还是要再次强调一下。第一,不可挑食,食谱中所规定要吃的东西一定要吃;第二,倘若发现岛屿或新大地,若非必要,切不可与那些地方的野畜相接触。如遇野人部落,尽量别打扰人家;第三,严禁私自收藏它处寻来的野畜或种子;第四,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吉时已到,李世民高呼一声:起航!岸上的号角、鼓声顿时轰鸣起来。船上随即忙碌起来,在船长的指挥下,加煤炭的加煤炭、扬帆的扬帆……一切忙而有序。随着船上的汽笛一声长鸣,探索号便慢慢的挪动起来,速度越行越快。

    李世民眺望许久,刚想离去,突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停住脚步用望远镜望着已经远去了的探索号,只见探索号从下到上慢慢的被海平面遮挡住,最后消失的是探索号上飘扬着的大唐旗帜,喃喃笑道:“看来这地球还真是圆球型的呢!”

第219章 小玉的情郎() 
李世民这几天都是住在李泰的蜀王府,这天他把王浩然叫了过去,说起了铁路建设的事,原来他是想以中城为汇合点,分别往高昌、高句丽、杭州三处铺设铁路。

    这可是大好事,虽然如此大工程必定会劳师动众,然而此时的大唐可不是建长城的秦朝,也不是开运河的隋朝,大唐完全有能力在不侵占百姓利益的前提下完成这么一个大工程,甚至还能因此带动一方的经济。

    中城可以说是王浩然的杰作,王浩然自然是关心中城的发展状况的,这三条铁路一旦建成,中城这大唐之中的名头可就真的坐实了,日后的繁荣,超过长安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李世民之所以没有选择以长安为辐射点也是有原因的,铁路通往杭州倒没什么,但是通往高昌、高句丽这降服没几年的地方,能给各处带来繁荣之外,还会使辐射点成为人蛇混杂之地,隐患极多,长安是京畿重地,可不能出什么差漏,于是就只能便宜中城了。

    “那陛下需要臣弟做些什么?”王浩然饶有兴趣道,中城能有如此机遇自然是好事,但这哪能比大生意上门让人兴奋得更实在一些呢?

    “大唐也就只有你有建设铁路的技术和经验了,朕也就只能把这事交由你去筹划,你择日就派人去考察路线,设计出合理路线来,若是通过了,那这么一个大生意就给你去做。”李世民并不排斥商人,可他一看到王浩然那一有钱赚就眼睛发亮的表情就觉得有些厌烦了。他实在搞不懂王浩然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不赚钱却又利国利民的事,王浩然可没少干,觉得商人脸面怎么也不应该出现在王浩然身上才是。

    王浩然爽快的应了下来,回去后便把王景修、马经略、余子照三人叫了过来,这三人都有考察路线的经验,这次便再由他们各自带队人马分别考察这三条路线。王浩然之所以没把同样有考察经验的余兆筠叫来,是因为余兆筠还要继续研究点火装置。

    说到点火装置,那就不得不说说燃油动力的研究了。这些年因为研究铁船,人手短缺,以致这项研究断断续续,进展缓慢。如今探索号已经出发,那也就能专心攻克这项研究了。

    这些年虽然大部分人都投入到铁船的研究,不过小玉和如意倒是一直在研究点火装置的。如今她俩都研究出来了,如果蓄电池没能研究出来的话,那就只能用小玉研究出来的点火装置了。

    小玉研究出点火装置后,收获甚多经验,她已得到王浩然的许可建设一个水力发电站用于研究,发电站现在还在建设当中。

    许冕前段时间制出了一种新金属,他称之为玄钢,王浩然怎么看都感觉像是钨钢,又硬又脆。按照常例,许冕把玄钢制成细丝交给小玉尝试一下做灯丝。这灯丝亮是亮了,不过比起其它材质的灯丝,显得昏暗许多。优点还是很明显的,玄钢灯丝至今已经连续亮了十来天,但灯丝却没有一丁点的变化,也就是说这灯丝能忍受更高的温度,等水力发电站建成后若加以更高的电压,或许亮度会好上许多。

    一日,王浩然突然收到家中来信,是他母亲刘小梅寄来的,说的是关于小玉的人生大事。本来刘小梅和王府仁并不操心小玉的婚姻之事的,因为王浩然向来很有主张,定然会给小玉安排好,然而小玉如今都十八了,是大姑娘了,王浩然这哥哥却没点反应,刘小梅这才着急了起来。

    王浩然是明白的,其实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普遍价值观当中,无关对错、无关科学与否,只要是普遍的认知,那就是真理。就比如后世的社会制度,科学又民主,然而大唐百姓肯定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大唐眼下是也只能继续施行封建制度;又比如后世被各商家、媒体、作者等为私利所鼓吹的爱情,简直被众人奉为神一般的存在,就差伏地跪拜了,这是合理、实用的理念吗?肯定不是,但是大众都这么认为,那爱情就是神圣的。

    小玉的事也一样,十八岁,在后世人看来还只是一个小姑娘,但在此时看来,却是早几年就应该出嫁的大姑娘了。王浩然穿越到大唐已有十年,他在改变着大唐,而大唐不也同样的改变着他?在几千年的文化面前,王浩然有些方面还是难免被同化的,所以对于母亲要给小玉找夫家的事,王浩然并没有反对。

    同意归同意,王浩然却还是尊重小玉的个人意愿的,对于夫家的挑选,也得由小玉来选,而他则负责把关。

    王浩然把小玉叫了过来,把刘小梅的信递给她看,问道:“你觉得如何?”

    小玉脸红耳赤,胆怯道:“哥哥……我……我已经有意中人了……”

    “哦?是谁啊?”王浩然惊讶道,小玉一直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没想到在自己眼皮底下就找到意中人了,那定然是研究所内的人,王浩然有些惭愧,身为兄长,朝夕相处的妹妹跟别人好上了都不知道。

    “……兆筠。”小玉怯怯道,生怕他哥哥拍案而起,找余兆筠麻烦。

    “原来是他!那他怎么说?”王浩然对余兆筠还是挺满意的,余家也是一个大商户,而余兆筠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将来定能有所作为的,小玉嫁给他也不错。

    见哥哥并不反对,小玉松了口气,答道:“我想等电灯研究出来后再谈婚姻之事,所以他答应我晚几年再登门提亲,所以我们一直就没跟哥哥说起这事。”

    王浩然寻思了一下,觉得有必要跟余兆筠当面说清楚,便让曾诚勇把他叫了过来。

    余兆筠刚进门就看见小玉跟他使眼色,猜到王浩然已经知道他俩的事了,笑嘻嘻的坐在一边等着未来大舅哥问话。

    “说吧,你俩的事你想怎么办吧?”王浩然直接了当的问道。

    “这全看小玉的意思,我已经跟家里人说了,随时可以迎娶小玉过门。小玉想等研究出电灯之后再谈婚姻之事,我也尊重她的意见,因为我也知道,小玉若是研究出电灯,其中意义远不在于她个人的所得。”余兆筠表态道。

    一番考察之后,王浩然便认可了他俩,同时也尊重小玉的决定,王浩然虽然无意提倡男女平等的理论,但眼下妇女的地位实在太低了,很有必要出现一个能撼动这种观念的女强人才行,毕竟如今的历史已经没有武则天了。

第220章 倭州的花姑娘() 
等发电站建成后,王浩然经常都有去看看小玉她们的研究,几乎每次都要叮嘱她们要注意安全,毕竟高压猛如虎,随时能要人命的。

    一日,王浩然从发电站回来,路上刚好看见一些衙役押着一群人前往府衙,看那些人的穿着都是倭州的服饰,便好奇的上前向衙役询问什么情况。

    “回爵爷,这些人都是倭州偷渡过来的,正要押回府衙等候处置呢。”一衙役行礼道。

    “哦?他们为什么要偷渡过来?府衙又会怎么处置他们?”王浩然奇怪了,这些年大唐对倭州的扶持不少,倭州百姓在倭州应该还不至于生存不下去吧?

    “朝廷去年不是颁布了一条政令吗?倭州亦是大唐领土,那倭州百姓自然也就是大唐百姓,他们若想迁居到这边倒也算不上什么过错。不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迁居过来的,朝廷都有许多限制,而这些人就是不符合这些条件的。他们敢就这么偷渡过来,是因为他们一旦过来了,那朝廷也不会把他们赶回去,顶多就是分配他们到一些地方做工。他们在这边做工超过十年或是以后他们在这边结婚生子,朝廷就会给他们这边的户籍。这些人就是冲着这户籍来的。”这衙役知道的也就这么多。

    王浩然这才恍然大悟,倭州虽然有所改善,但比起大唐大陆,就好比后世的朝鲜跟韩国的差距。随着大唐大陆跟倭州通商日益频繁,还在想象着好日子的倭州百姓对大唐大陆了解越多,大唐百姓这种超乎他们想象的幸福日子让他们羡慕不已,有人因此想来大唐定居的也就不足为奇。

    大唐大陆人丁少,李世民当然对这些人欢迎之至,但他总不能不顾及倭州的发展,更何况福田家族也不会坐视不管,这才设定了一些条件限制,比如学识、财富等等。对那些偷渡客,便以人文关怀为由,听之任之。

    王浩然发现这些偷渡客里竟然绝大部分都是女的,便又向衙役问道:“这些人中怎么还有这么多女的?她们在这边可做不了什么事呀?”

    那衙役色眯眯的笑道:“爵爷,这些偷渡客,绝大部分都是大唐商人在倭州挑选出来,若是没有这些商人运筹,这些人哪里过得来?前些年一大批商人到了倭州就发现,倭州的女子娇小可人,又听话,很让人喜欢,很多贵人都会想办法弄几个回去当小妾。爵爷您看,这里面女子虽然衣着破烂,但是您看她们的脸蛋,若是换上光鲜亮丽的衣裳,可都是一等一的大美人啊!至于那些私自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