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孺子春秋-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东门无泽这货,却是贪的紧,他自己已经弄了几大箱子珍珠,可是还是欲求不满,整日亲自上手去找珍珠,那珍珠小的如米粒子的,他都不放过。

    似乎看出了吕荼心中的鄙夷,东门无泽一边屁颠跟着,一边脸色通红,头猥琐的低的老低,心中却自我找理由道:珍珠衫,珍珠裤,珍珠外袍,珍珠腰带,珍珠冠,珍珠床,珍珠首饰,珍珠哪一样不要珍珠?我现在不自己努力找珍珠,到时候难道你还赏赐给我吗?再说你又不让兵士帮我找珍珠!

    东门无泽意淫到,自己一身珍珠,闪耀临淄城,众人欢呼的画面后,又想到吕荼先前的鄙视,嘚不嘚,心中埋怨。

    关于赏赐这倒是真的。

    吕荼对于东门无泽很是宠爱,所以对他许过诺,水师们打捞上的蚌,随便他找珍珠,无论找到多少都是他的,但是必须是他本人亲自找,当然还有个条件那就是灭吴后的功勋论赏,将把他排除。

    东门无泽想了近两天,看着兵士们把一箱子一箱子的新抠出来的珍珠往库房送去时,一咬牙一跺脚答应了,反正灭吴后吕荼对他的行赏最多也就是几块土地,几箱子大齐通宝,那还不如自己现在找被誉为镇宅避火神器珍珠呢?

    二人边走边想着各自的心事,不一会儿便到了那帮“老头碰瓷”的地方。

    “丧尽天良啊,不知羞耻啊”

    老头们在带头老头的带领下继续吵闹撒泼着,当他们看到吕荼一行人过来时,知道管事的人来了,于是哭的更是撕心裂肺了,仿佛他们刚被这帮士兵杀妻灭子了一般。

    “怎么回事?”吕荼看向那帮围堵住老者们的士兵询问道。

第622章 “怪”“奇”“老”“幼”吴越隐者大咖() 
这帮士兵见是自家君上,忙行礼,然后把事情的前后说了一遍。

    吕荼听完后,先是训斥了士兵一番,接着上前扶起那带头老者,最后对着他说了些道歉的话。

    那帮老头其实在兵士对吕荼行礼说话时就已经震惊住了,他们没有想到来人竟然是齐国的国君吕荼!

    带头的老者却没有任何神情的变化,该怎么闹还是怎么闹,直到吕荼把他搀扶而起。

    吕荼先是自我介绍一番,然后这帮老者说起话来。

    等吕荼知道老者的身份和来历后,忙向带头老者和他身后的老者再次道歉,接着令伯牙传令水师,禁止捕杀“怪”“奇”“老”“幼”水生,对于不幸捕猎上的,一定要放生,另外令公输班加宽拖网的密度,防止一些幼鱼幼虾被捕猎上来。

    老头们闻言这才躬身高呼吕荼仁慈英明,吕荼则是惭愧不已,他以前只觉得这个时代生态好,所以不需要保护生态,像过去齐国修驰道时他对大肆砍伐树木不管不问便是佐证。

    吕荼想起自己在秦国游历时的所见所闻,他心中一叹,以前历史讲秦国的迁都是因为政治原因,其实吕荼游历过才深切的知道,那只是表象,真相是国都周围被过渡的开发,导致无法再容纳更多的人口需要造成的。

    华夏讲可持续发展是从炎黄就开始了,开发自然要适可为止,要为子孙负责的发展理念,就像孟子中所说不误农时,不能幸福一代人,毁了万代人。

    眼下回到这些人身上。

    这些老头,猜的没错,他们正是太和公的弟子,他们之所以能到这里来,也其实都是受了太和公的意。

    吕荼得知太和公就在他们水师不远处的一个湖畔小湾处结庐而居时,大喜过望,他让熊宜僚准备车队,请这些老者上了兵车,然后在他们的指引下往太和公的草庐方向挺进。

    由于吴越多盛行刺客之道,虽然这帮人都是老者,但身为吕荼的左右舍人东门无泽和张孟谈还不得不多加设防,挑出一些军中好手,一行人乌压压的护持着吕荼往目的地走去。

    太和公虽然是隐士大咖中的一员,但他和其他隐士还是有些不一样,最简单的就是他居住的地方,那是一处,种满杜鹃树的渔村。

    渔村内,茅草房,竹木房,一排排一列列,十分的整齐!

    在这一排最大的屋子院子里,此时跪座满了一群华发老者。

    这群老者此刻他们都神情专致的看着居中的一位白发老者,那老者此时正在用刀处理一条活鱼。

    那活鱼约莫三寸来长,满身的细白鳞,头和尾巴皆是向上翘,如同一张小弓一样,特别的奇异。

    居中的白发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太和公。

    太和公的刀工已经是大道至简的境界,只见他几下就把这条被后世誉为传奇“三鱼”之一的银鱼给搞定了。

    他在处理银鱼的时候,口却没有停,和众人讲述,在使用刀工时的技巧还有忌讳。

    譬如如何给银鱼开腹,开腹后处理内腔时如何去掉黑衣等等诸如此类。

    处理好鱼,他开始调料起来,他又向众人讲述调料在做鱼时的重要性,以及哪些调料不可以和那些调料共用,总之讲述的很细致。

    他的那帮华发门徒们听的如痴如醉。

    太和公见身旁的鼎水被烧开了,于是把那用盐水腌过的鱼放进鼎内,他开始给众人讲为何用清水煮而不是向齐国烹饪用油炸,讲了这些后又讲了火候的拿捏。

    简易的硕大木制漏勺把七成熟的鱼从油锅中捞了出来,放在一个巨大的青铜盘子里。

    鱼肉冒出的清香扑鼻,那帮对美味已经习惯了太和公门徒们此时还是忍不住猛吸香味。

    下一步调羹,这个是最重要的,太和公见另一个鼎被烧火的小童烧开了他需要的温度,便把调好的料,往鼎内倒去。

    z ly一声,不一样的香味更浓了!

    门徒们早已经是口水直流,肚子狂叫,恨不得立马就吃了这美食。

    太和公见门徒们如此,大怒,用铜勺狠狠敲了一下鼎,众人反应过来,老脸一红,继续听课了。

    当太和公把羹倒在鱼上的时候,一股如同阴阳二气的香味冒了出来,那股香味相互纠缠,纠缠,最后衍生出一股奇异的香味。

    众人下意识的咕嘟一声,一口水咽进了肚子里。

    做完这一切,太和公让小童端着铜盘,开始让他的弟子们品尝他做的这道鱼。

    众弟子想独吞,但是又不敢,只能按照规矩,一人竹木筷夹了一小点,可是就算是这样,轮到最后一人时,只剩下鱼骨头了。

    最后一人哭丧着脸,那模样简直比死了亲舅子还难看。

    又和众弟子讲了些事,太和公把围裙一扔,然后往堂屋方向走去。

    没有了夫子在,这帮弟子们个个如同饿了几天的野狼一样开始舔鼎去了。

    此时堂内,正有两人对弈,太和公走进来后,忙小跑到两人面前急问道:“战况如何?”

    其中一人,吕荼认识,那是第一次伐楚之战与吕荼有过交往的吴国使者,巫狐庸。

    巫狐庸如今虽是年逾古稀,可或许是继承了他母亲夏姬的驻颜有术的秘法,他的面色依然保持着红润娇嫩,如同婴儿的皮肤一般,但是却又明明白发苍苍,于是呼他整个人远远看去仿佛就像一个老神仙似的。

    巫狐庸是巫臣之子,巫臣又曾是传奇女人夏姬的丈夫,所以巫狐庸名义上是夏姬之子,前文有提过,这里不再赘言。

    作为侍奉过吴王的三朝元老,为吴国崛起的最大奠基人,巫狐庸在吴王僚时代,几乎是国父级的人物存在,第一次伐楚之战,吴王僚让其全权代理吴国一事,可见一斑。

    后来吴王僚被吴王阖闾刺杀而死,吴王阖闾做贼心虚,自然不会用前君的心腹,但是基于巫狐庸的名声,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关了起来。

    再后来,吴王阖闾战死,夫差登位,为了收揽破败的吴国人心,夫差放出了他,但并没有重用,而是给了虚名,巫狐庸心灰意冷,便隐居到了此地。

    而另一人,也是牛人,那就是后世文献中被誉为吴越第一隐者的大咖,越公!

    越公有多牛?

    只说他的两名弟子,一个是被庄子奉为向往中的奇葩,前文提到过的那位拔猴毛倒骑驴,形举怪异,雅鱼的叔父,颜不疑;另一位则是留下无尽传说与悲歌,号称解梦周公之后的第二人,公孙圣!

    越公真实名字叫董梧,与云梦泽的屠羊说,合称大江名隐。

    当然这个合称,很多人不知道,那是因为你不是他们隐士圈内的人,你自然不知道。

    更多乡村言情流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dingdian23 (长按复制)

第623章 雨点芭蕉外,盗于物为偷,盗于人为贼() 
董梧有多牛,有人说他是吴越隐者第一人,也有人说他的弟子们构成了吴越官场的基石。

    总之不管怎么说,堪称春秋末年史上古长江下游之岸的菩提祖师也不之为过!

    董梧如今的岁数和巫狐庸差不多,二人正拿棋思考下一步当如何,只是这时二人还未听见太和公之声,就已经闻到太和公身上之味了。

    “嘿,侬俩下到如今还没分出个胜负,真是无用的紧,侬看我,那一道鱼都做完了!”太和公趴在棋盘上看了看,没好气道。

    巫狐庸本来想到一招妙棋,就要落子,可是突然太和公这么一惊吓,他手哆嗦,棋子啪的一声掉落在棋盘上。

    董梧见状大喜,啪的一声,落子,绝杀!

    巫狐庸输了,他气的吹胡子瞪眼道:“不算,不算,重来,重来”。

    董梧笑道:“棋如人生,走错了,有回头重来的可能吗?”

    太和公闻言应和道:“就是,就是”。

    巫狐庸大怒,把矛头转向了太和公,说要不是他的一惊一乍,自己怎么会走错棋?

    太和公闻言幽怨的摸着自己的鼻子道:“怪我喽!”

    巫狐庸道:“怎么不怪你?若不是你……”

    巫狐庸不愧是做过外交官的人,那家伙喷人都不带重字的。

    太和公越听脸色越红,红到最后发青,发黑。

    “好了,侬下不过董老贼怪我,侬被吴王遗弃怪我,侬隐居于此怪我,这老天下雨怪我,吴国要是亡了也怪我,这下行了吧,侬满意了吧?”

    太和公显然也怒到了极点,最后发了飙。

    太和公口中的董老贼自然说的懂梧,董梧一次见太和公把刚钓上来的鱼,炙烤,便嘲笑道说:这天下活着的都是盗贼,他们或盗贼于人,或盗贼于物,侬老小子就是个盗于物的小偷。

    太和公听罢,二话不说反讽道:“我是盗于物,但侬董梧定然是贼于人了”。

    话入董梧之耳,他一张脸被憋的通红,但是也想不出什么话来反击。

    董梧是隐士没错,但却也是贵族,而且别的不讲,就说他每年受到弟子们送来的供奉,养活个五六千人都不成问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和每年到时候拿着兵戈去劫掠人的财富的贼没啥区别。

    于是后来便有了董老贼的雅号和段子。

    看着太和公吹胡子瞪眼白发飘飘模样,巫狐庸再也没有说出话来,他颓废的坐在竹子编织的垫席上,眼前的那小案上,白棋已经没有了活路。

    董梧见状微微摇头,他一个一个的开始把棋盘上的棋子捡回陶罐里。

    此时堂内静的除了可以闻听彼此的呼吸声就是那捡棋子放棋子的声音了。

    巫狐庸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震荡的草庐都似乎在膨胀。

    太和公和董梧,这俩老头见状,是面面相觑,巫狐庸这老不死,莫非是失心疯了不成?

    二人相视刚结束,太和公的小童急匆匆的跑了进来,他气喘吁吁高喊道:“阿父,不好了,好多人,好多人,向阿拉这边来了”。

    吕荼终于来到了太和公隐居的地方,看着杜鹃花开深处,那影影绰绰的小渔村,吕荼感叹,果然是隐者之居的好去处!他怕自己身后那帮杀气腾腾的虎狼之士会影响当地人的生活,便命华宝带领大军暂且住在在村外。

    而他则带着张孟谈,东门无泽,左邱明,熊宜僚等人往小渔村内走去。

    村口杜鹃树下此时已经站满了人,吕荼打眼一看全都是妇孺老人小孩,不由的惊疑,接着恍然,恍然之后又是悲伤,果如藤玉所讲的那样,夫差为了复仇,把吴国的青壮都抽空了!

    吕荼对着那帮妇孺老人行了一礼,众人虽是山野之人,但是简单的礼节还是懂的,他们在一些有见识的人带领下还了礼。

    那帮引领吕荼过来的老者们个个是挺胸抬头,不少妇孺偷偷拉着问老者们,问吕荼一行人的身份。

    老者的回答让这帮人全都瞪大了眼睛捂住了嘴巴,一直到吕荼一行人往太和公居住的草庐不足五米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