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孺子春秋-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苏城绵延二十里的城墙,此时是厮杀声一片,吴军,楚军,齐军。

    一个个登云梯,攻城车,撞门车,继续疯狂的与这座巨城搏斗着。

    身在中军的范蠡登台仰望,见战场上的情形,心中微微松了口气,虽然还未完全拿下城墙,但是拿下他,也就是一俩时辰的事,于是他对吕荼的舍人伯牙道:“去通知楚国,我军已经率先攻下了姑苏,此城是吴国的了。”

    伯牙点头,然后调转兵车,在几名兵士的护卫下,往楚国大军方向急奔去了。

    楚军那边。

    楚军大将沈尹戌,见楚军一波波的进攻,又被吴军一次次的打了回来,他气的一张老脸发青,口中直骂众军无能。

    这时三名大将从军阵中走了出来,这三名大将显然是兄弟三人,三人都是虎背熊腰,豹子脸,中间的大将抱拳应手道:“大将军,我兄弟三人请战,定能夺取城头”。

    沈尹戌回头一看是王孙终,王孙完,王孙陀,三人。他大喜叫道:“若你三人带兵攻城,胥门巢小儿必定退败”。

    王孙终,王孙完,王孙陀,三人都是王子有熊扬匄之子,因为其封地在阳,也称呼阳令终,阳完,阳佗。

    这三兄弟在历史文献中记载,而且个个都是忠肝义胆的猛人。

    老大阳令终历经两朝,但都深受楚王信任,楚昭王更是任命其为宫厩尹(类似后世禁军都督),至于阳完,阳佗二人也个个是身居军中高位。

    文献记载,这三兄弟是在楚昭王时期,因搅合进郤宛案,被囊瓦害死,但是如今由于吕荼的出现,郤宛在楚平王时期就已经被害死了,这三兄弟才幸免于难,存高位于至今。

    阳令终如今虽到花甲之年,但显然是宝刀未老,他一身的锋利彪悍之气,如同荒野的爪牙猛兽。

    他得到了沈尹戌的将令后,扭头对着身后的阳完阳陀道:“二弟,三弟,集结大军,随兄杀向敌城”。

第636章 阳氏三雄,伯牙见沈尹戌,吴军切腹() 
“是”二人抖擞精神,一抱拳,接令。

    咚咚咚,的战鼓声更加响了。

    一队精锐的红袍楚军,排成方形矩阵往城南门杀去。

    Hou ha,hou ha……

    红色军阵如同亚历山大大帝的罗马军阵,他们一手执戈一手拿盾,高喊着往姑苏城前进。

    胥门巢眼睛一睁,让军队停止攻击,等待,当对方军队到达射程之内后,胥门巢大喊一声:“放箭”。

    无数的箭失,遮天蔽日的箭失,飞向城下的红色矩阵。

    虎!

    阳令终大喝一声,只见军阵转换,一个个盾牌被楚军举起,组成了一个龟壳似的巨型整体盾牌,只听得叮叮砰砰,箭失落在了盾牌之上。

    胥门巢一紧,该死!

    因为此场箭雨之后,那楚军根本没有受到多少伤亡,那巨大的军阵依然在徐徐前进着。

    后军观阵的楚军大将沈尹戌大喜,一拍马鞭,赞道:“不愧是阳家三雄!”

    他身后的众将闻言,脸色有惭愧的,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沈尹戌之子沈诸梁却是有些魂不守舍,他不知在想什么。

    哒哒……

    就在这时伯牙的兵车赶来到了沈尹戌的面前,他躬身行礼道:“齐国使者,伯牙,拜见楚国大将军”。

    沈尹戌闻言,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俊杰,暗自叫声可惜。

    对于齐国吕荼身边的人才,沈尹戌是深入调查过的,当他得知,吕荼身边很多英杰都是来自楚国时,是又气又恨。

    气的是自家朝堂有眼无珠,怎么可以让这样的大才淹没?恨的是这帮生养在楚国的英杰们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竟然背弃了自己的母国。

    难道个人的抱负实现比对母国的热爱还重要吗?

    这伯牙可原本是郢都人啊,可是如今却成了齐国吕荼小儿身边的舍人?

    对于伯牙,他不知道其具体能耐,但是石乞和熊宜僚就是活生生的眼前例子,让他不得不高看伯牙。

    想那石乞不过是一水匪,那熊宜僚更不过是南市一杀猪的,可是这场吴越战争,他们都大放异彩,石乞成就齐国扬子江之战的大胜,熊宜僚简直就是一个杀人狂,在百万军中冲杀,视若无物。

    所以沈尹戌下意识的认为,这个伯牙的能耐绝对不低于二人。

    “使者所来何为?”沈尹戌见自家大军已经开始爬上了城墙,厮杀,展颜笑道。

    伯牙道:“奉中军将范蠡大将军的将令通知楚国大将军,我军已经攻破了北城。”

    沈尹戌闻言身体一怔,其身后的众将则是轰轰然交谈起来,若是齐人真的率先一部攻破了北城,那这接下来的战争还有打下去的必要吗?

    伯牙见沈尹戌不言,以为他不信,手指北城道:“您看,那个旗帜”。

    沈尹戌下意识的去看,只见北城的角楼上,影影绰绰的飞扬着齐国的军稿,他啊呜噗嗤一声,一口老血吐了出来。

    想他沈尹戌为了此战是呕心沥血,楚军更是拼死拼活损失近三万大军,到如今,可是竟然还是晚了一步,败给了后生范蠡,他怒目圆赤,手指阴云密布的苍天叫道:“老天,我沈尹戌不服!”

    言罢,晕死在了兵车上。

    “父亲”

    “大将军”

    ……

    叮叮叮,楚军鸣金声大起,阳氏三兄弟刚联合斩杀了吴国上将胥门巢,正欲报军稿插上南墙角楼时,突然听到后军阵的鸣金声。

    三将和那些刚攻上来的楚军都傻了!

    楚军撤退后,那些南城门的吴国残余士兵,似乎是明白了什么,他们看着被斩去头颅的自家主将胥门巢,又扭头看那城北。

    接着扑腾一声,跪倒,呜呜大叫,惨哭。

    败了?!输了!没希望了!

    吴国没希望了,江东男儿没希望了!

    城南的吴国武士们,匍匐在地,嚎啕大哭。

    一名吴将,他突然把自己身上的铠甲脱下,然后把斗笠战盔摆好放在上面,他整理好衣冠,跪朝着吴国宗祠方向,那座巍巍的青山,捡起那把被他作战砍的一个豁子接着一个豁子的吴钩,他拆下额戴,用额戴把吴钩上的鲜血擦干净,最后又把额戴绑好,拿起吴钩狠狠的刺进了自己的腹中。

    巨大的疼痛,让他上下唇被被咬出了血迹,可是他还是没有发出痛苦的声音,最后扑腾一声栽倒在地。

    这名吴将的自杀,像是一个引路人,把那帮残存的南城武士引入正道,残军学着他的模样,开始,壮怀激烈的一个接一个刨腹。

    一个王朝的覆灭,总是需要无数的忠臣义士的殉葬。

    吴国虽然不是王朝,但是他的武勇精神却是任何一个王朝所无法比拟的。

    被世人传颂的秦汉,被世人惋惜的唐明,有多少士大夫为他们的覆灭剖腹自杀而殉葬呢?

    没有多少,特别是秦朝,特别是明朝,甚至它们连王莽的新朝,连赵家的娘宋都不如。

    王莽新朝,虽然败了,但是别忘记,陪王莽一起自杀殉葬的,有近乎一千二百名名噪当时的硕儒巨贤。

    娘宋覆灭,还有数万忠臣义士跳崖宁死不降。

    南城一个个吴国武士倒在了血泊当中,他们鲜血从他们的身体流出,然后慢慢的汇聚成溪流。

    雨水由淅淅沥沥变的大了,雨水在冲刷姑苏城上下,用尸体与鲜血浇灌覆盖这悲壮的一幕。

    上将展如被齐国四大猛将围殴,最后被乱刀分尸,王孙圣(公孙圣)带着残部护持着夫差往姑苏西山方向败退。

    西山,也就是阳山,这里有一座巍巍煌煌的宗祠,宗祠背靠青山,面朝大湖,是极佳的风水之地。

    约莫十三四个吴国武士,相互搀扶着,在雨水中,在泥泞中,往这里奔来。

    一行人来的路上,留下了一个个血脚印。

    在他们刚离开此处后,只见乌压压的一帮精锐齐国大军往这边奔来,头前的三位大将,打鸡血似的带着军队追向那帮还在磅礴大雨中奔跑的那行人。

    “大王,前面就要到了”公孙圣,一抹脸上的血水,对着身边的魁梧男人道。

    此时那魁梧的男人身上没有一处是没有伤口的。

第637章 夫差,出来投降!吴国覆灭() 
全身是伤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吴王夫差。

    夫差此时由于失血过多,嘴唇泛白,眼睛发昏,口中也是干渴的厉害,可是他坚强的意志鼓舞着他,一定要去那里,就算是爬也要爬到那里。

    熟悉的宗祠终于出现在眼前,夫差更急切了,他发疯似的往那里跑,可是雨中的路太滑太泥泞,扑腾一声,夫差摔倒在了泥水窝里。

    “大王!”公孙圣和那些残存的十几个武士见状一急,忙去拉起泥水中的夫差。

    夫差却是一把推开他们,眼睛发直的往宗祠里,爬。就像是被魔怔召唤一样。

    轰隆,雷声来了,从天上坠落的雨幕遮住了人的视线,不远处的那个大湖,此时也已经与天一样浑浊的白,灰白。

    夫差爬起来,像一个发现了糖的孤儿,然后继续拼命往祠堂里奔跑。

    当他一把推开祠堂的楠木门后,排列整齐的先祖们神祇圆孔,一一映入他的眼帘。

    最高位置的神祇,那是吴国的开国之祖泰伯和仲雍,接着是季简,叔达,周章,熊遂……夷吾,禽处,转……寿梦,诸樊,馀祭,馀眛,僚,最后一位,那是自己的父亲,阖闾!

    整整二十四代国君,可是如今到了自己这一代,就要断了,绝了!

    想起开国先祖们披荆斩棘,想起中祖们奋起的峥嵘岁月,想到父祖们南征北战,苦心孤诣,夫差再也忍不住了,他扑腾一声跪倒在那一个个圆孔神祇面前,嚎啕大哭起来。

    人只有路走到尽头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自己的坚持自己的奋斗,只是一无所有。

    站在宗祠外的公孙圣,看到夫差的模样,又抬眼去看祖宗们的神祇,他悲愤,痛苦,无奈,不甘,种种心情汇聚在他的胸膛。

    因为那里也有他祖父,他的祖父此刻正通过圆孔看着自己呢。

    圣孙儿,你怎么可以让吴国就亡了?

    公孙圣,他的鼻腔酸楚,他的双目流血,他的嗓子涩哑,他拿着那把断了的吴钩,狠狠插在泥水地中,然后单膝坠地跪倒,泥水溅起一片,低头朝着祖宗神祇,仿佛就像是一个有罪的孩子,在向他的祖辈们认罪。

    可是他们有什么罪?

    为报父仇吗?为报王仇吗?

    大雨磅礴,落在这一帮跪倒在吴国列祖列宗的祠堂前的吴国武士们身上。

    他们此刻却是如同那矗立的石雕一样,任凭风吹雨打,纹丝不动,这是吴国最后的勇气,最后的毅力。

    “快,快,别让他们跑了!”雨幕中很快传来了无数兵士疾呼的声音。

    很快齐军围了过来,当他们看到眼前这一幕后,领军的三位主将是眉头紧皱。

    他们相视一眼,还是担心夫差跑了,一挥手让麾下兵士把祠堂前后围了个水泄不通。

    “夫差,出来投降!”齐国将领商讨一番后,一名将领走了出来,对着祠堂内高喊道。

    祠堂里没有回应,只是那令人听着都毛骨悚然的嚎啕哭声。

    “将军,快点吧,待会其他大营的军队要是都来了,咱们的功勋可是又要被分走了!”一名尉将见自家主将迟迟不动手,急了。

    那主将闻言一个激灵,也是急了,他忙和其他二将攀谈起来。

    这可是个名留青史的大功劳,绝对不要被其他人给抢了,只是夫差毕竟是王,虽然他已经败了,但是王的气势还在,这三位主将打内心里还是有些害怕。

    “夫差,出来投降!”这次三位主将齐喊,可是还是没有反应。

    三将暴躁了,他们再次高喊,然后让军士应和。

    只听得大戈齐声砸地,齐军一声声雨中闷喝:“夫差,出来投降”。

    轰隆,一声巨雷响来,可是祠堂内还是没有动静。

    这次三将相视一眼,一咬牙,举手,就要让众军杀进祠堂内,可就在这时,嗡的一声,那巨大的楠木门被打开了,只见夫差一身王服,镇静的坐在神祇之下。

    “夫差,你已经没了退路,投降吧?”三位主将再次喝道。

    夫差缓缓睁开眼来,他眼睛直**的盯着那齐军三位主将,这三位主将顿时被看的发毛。

    “你看什么看?要降要战,直接给个痛快。”其中一名主将心里发虚,只能强加勇气道。

    夫差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公孙圣还有那些残兵:“你们是吴国的勇士,吴国的骄傲,只是生在了错误的时代,跟错了王,本王对不起你们,吴国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