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孺子春秋-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这包裹里是一些奇异的果皮,是君上在大江畔偶然发现的,说是叫槟榔,嚼起来特别有意思,君上让我带给你尝尝”

    范蠡还没反应过来,东门无泽把一包裹的槟榔皮放在了囚车内,然后上了兵车离开了。

    等范蠡反应过来,东门无泽兵车前行的背影已经消失在青山隐隐水迢迢之中了。

    范蠡下意识的打开包裹,见到了所谓的槟榔,他拿起一个褐色的槟榔片,放进了嘴里,顿时一股来自舌底鼻腔的清凉直冲脑际!

    太醒神了!

    范蠡的第一个感受,接着第二个感受而来,看来君上的意思除了暗示我要时刻清醒头脑外,还有安慰自己的意思,毕竟口凉鼻腔凉总比心凉强。

    心中暗叹:那个当年如同小刺猬的屁孩,如今心思却是越发深不可测了。

    伯牙带着众军护持着范蠡乘上了大舟,走水路,往北方前进。

    姑苏西南五公里处,此时人山人海,吕荼带着文武百官,十万军士,为夫差下葬。

    夫差静静的躺在棺椁当中,他左手是他的夫差矛,右手是他的夫差铍,他的头颅也和身体缝在了一起,只是脸却是用一块青铜器面具盖上了,让人看不出这面具之下是何人。

    夫差墓是地上墓穴,吕荼这十多万人,一人一竹篮土,为其埋藏。

    十多万人把土全都倒完后,眼前已经是座巨大的土台。

    土台上,吕荼让人种了很多树,和野草,并搬运了很多石块覆盖其上。

    这座小山因为位于姑苏城外,于是唤名叫姑苏小台。

    后来吴人为了表达对夫差的敬仰,每年都给这座台,添加新土,就这样姑苏小台慢慢演变成了后世姑苏山中的那最高的一峰。

    两千多年后的世人无法想象,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夫差墓其实就埋藏在姑苏山那最高峰之最深处。

    看着吴国的遗老遗少趴在姑苏小台嚎啕大哭,吕荼没有多说什么,因为这样的士人才值得他尊重。

    为了收揽吴国民心,吕荼用了四大举措:一,重用微生和巫狐庸;二,惩罚逼死夫差的灭吴主将范蠡;三,厚葬夫差,不绝祭祀;现在还只剩下最后一个没有实现,若最后一个实现,齐吴一体,将没有什么能阻拦。

    吕荼看着阴云密布的天,思绪飘了很远。

第640章 要战,开战!孙武算计范蠡?() 
满头华发的仲由看到吕荼的模样,欲言又止,显然他也有了心事。

    楚国大军军帐,楚昭王召集了全军第一次扩大性会议,他们要做一个决定,就是要不要和齐国宣战去夺回那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吴国土地。

    帐内此时已经吵成了一窝粥,支持的反对的各占一半。

    支持的说,齐国大军南征,本就是水土不服,如今加上雨季一直没有停歇,军心已经涣散,是楚国夺回吴地的好时机。

    反对的说,齐国大军有范蠡这等名将,我等谁能奈何?

    楚昭王也是头疼,他内心深处是支持与齐开战的,但是又想起那个在第一次齐楚之战,第二次齐楚之战,还有如今的吴越之战,立下赫赫战功的狠人范蠡,他又犹豫了。

    若是他的夫子申包胥还活着,他会有宣战的勇气,只是现在吗?他环视帐内一圈,又最后把目光落在了沈尹戌的身上。

    沈尹戌见楚昭王看他,他一拍案桌,让帐内众人肃静。

    帐内众人纷纷看向了这个老将。

    沈尹戌对着楚昭王只说了一句,可是这一句却顶万句,他道:“大王,若我大楚就这么退回去了,我沈尹戌不甘心!”

    沈尹戌的话,说到楚昭王的心坎里去了,的确,要是这么灰溜溜的回去了,他楚王的面子何在,楚国的尊严何在?

    阳氏三兄弟叫嚷道:“大王,大将军不甘心,我等更不甘心?”

    阳氏三兄弟当然不甘心,当初姑苏城之战,他们都已经率领大军攻上了城池,可是只晚了一步,否则拿下姑苏城的头功就是他们的。

    “想那姑苏城本来就应该是被我们夺下的,可是齐人仗着武器比我们锋利,先了一步,这踏马的不公平!”阳氏三兄弟中的老二阳完愤恨道。

    “对,大王,二兄说的没错,我等不甘心,要战!”老三阳陀一瞪豹子眼道。

    “要战,要战!”帐内支持开战的一方将领举臂高呼起来。

    令尹子西脸色很难看,他是强烈反对再开战的,这场吴越战争,已经拿下了所有越国的土地,而且还有部分吴国的土地,对于楚国而言已经足够了,再打,楚国万一失败了,那既得的利益也可能没了!

    这帮贪心不足的武夫!

    子西正欲说话,去劝谏有神色意动的楚昭王,就在这时,一封急报传进帐内。

    楚昭王把密报接下,看完之后,不相信,然后擦了下眼睛,再看一遍,方才把密报狠狠砸在案几上,最后哈哈大笑道:“吕荼小儿,自毁国家干城,齐国必败!”

    众人不知密报上说了什么,纷纷疑惑的看向了楚昭王,楚昭王把奏报让令尹子西念给众人听。

    子西暗自皱眉,对于自家大王让自己念奏报的意图,显然有些不满,因为他暗自揣测出,这封奏报上的内容可能是要堵住自己嘴的。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位弟弟的王道权谋就是如此。

    帐内众人听完奏报上的内容后,先是不信,接着神色兴奋,语音激昂叫道:“大王,开战吧!”

    “对,开战吧!”其他主战派跟着叫嚷。

    令尹子西念完密报后,久久不愿相信,值当众人都叫嚷着开战的时候,他一个激灵道:“且慢!”

    “令尹,不是又要说这是齐侯吕荼所设的阴谋吧?”阳氏三兄弟中的老大阳令终气呼呼道。

    阳令终和子西不对付,原因主要是政见不同,譬如子西的政见是只有和平慢慢发展生产才能让楚国昌盛,而阳令终恰恰相反,他认为楚国想要昌盛只有发动对外战争,通过掠夺土地,人口和财富,才能使楚国强大。

    阳令终和他的弟弟们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脑容量大,是允文允武的人才,所以他话里藏着机锋。

    令尹子西对于阳令终话里的不满却是没有生气,他知道无论是阳令终还是他,其实目的都是为了楚国好,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他子西和阳令终是志同道合的,因此有什么生气的地方呢?

    子西道:“大王,范蠡和齐侯的关系,想必您也清楚,从当年齐侯耍小手段强留范蠡在齐国出仕,再到后来范蠡在齐国朝堂三升三降,再到如今高居中军将的位置,其实都是和齐侯秘密相关,齐侯信他,他也信齐侯,所以怎么可能说下狱就下狱了呢?”

    楚昭王闻言一愣,寻思道,莫非是怕功高欺主?也是,这次齐国南下,凡是血战,关键之战都是范蠡一手主持的,吕荼出于嫉妒,所以他才……只是吕荼向来英明果敢,他会犯嫉妒这种错误吗?

    他还没有说话,沈尹戌道:“令尹,您这就有所不知了,齐国的大将军是孙武,而孙武如今的功劳,根本没有范蠡高,孙武想必是怕范蠡夺了他的位置,所以才在这中间使了绊子,迷惑了齐侯的眼睛”。

    沈尹戌的话引起帐内众人一阵窃窃私语,对于这种争功政治诬陷的事,在楚国是常有出现,譬如当年的费无极,譬如当年的囊瓦。

    如今他们结合联想起来,觉得此事倒也如此说得。

    子西捋须沉默了会儿,他在思考这种可能性,楚昭王见状也没有立即下决断,因为他相信这位庶兄长。

    “报”就在这时,一名军士又一封密报递了上来。

    楚昭王打开一看,顿时哈哈笑道:“令尹,大将军讲的没错,的确是孙武搞的鬼,你看这是朕的最新密报”。

    言罢,把那密信给了子西,子西接下,细看,上面说的是齐军军中流传的孙武和范蠡内斗谣言。

    帐内众人把子西看完的密信,拿过来也一一看了,看完之后,无不对大将军沈尹戌表达出敬佩之情,暗道,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沈尹戌却是心中苦笑,这哪里是自己料事如神,这是在楚国朝堂上一代代严酷的政治斗争总结下的经验啊!

    国之患,不在外,而在内,其实臣也是一样,臣之患不在君,而在其他臣啊!

第641章 齐楚笠泽之战,楚昭王欲哭无泪() 
子西摇头道:“大王,这事绝对没那么简单!齐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您比臣下更清楚,您认为孙武有这样遮蔽齐侯的能力吗?”

    “这?”楚昭王想起吕荼的一幕幕,他最终摇头道:“朕虽然不服吕荼,但是有一点,朕不得不说,在用人身上,和识人身上,朕观古往今来的明君,皆不如他。”

    那些支持战争的一派,见自家大王犹豫了,无不大急,张口欲言,这时楚昭王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噌的一声站起道:“朕明白了,明白了,好你个奸诈的吕荼,你这是想通过惩罚范蠡来收拢吴国的民心啊!”

    子西这次不再说话了,自己大王这个理由给的完全没错,范蠡作为这次伐吴的主帅,多少吴人英雄死在他的手上,若说吴人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但是若吕荼把范蠡给惩罚了,吴人的怨气就会消一些。

    只是委屈了范蠡,范蠡会接受吗?

    哦,不,范蠡一定会接受,因为范蠡和齐侯的关系不一般,范蠡能三升三降,这次再来个一降再升也不无可能。

    “大王,既然范蠡被下狱已经成事实,那就开战吧?”阳氏三兄弟高呼道。

    楚昭王点了点头,不过为了小心还是让人去秘密调查,看看范蠡是否已经离开了吴地。

    三日后,楚昭王得到了肯定答案,楚国开始秘密调兵遣将,准备给齐国来个出其不意。

    吕荼那边呢,他如同不知危险将近的人一样,整日里带着文武机要上城下乡。

    淮南郡和吴郡成立后,微生和巫狐庸立马上了任,吕荼为了让二人无顾忌施政,赐予他们使节的权利和任命邑令的权利,二人都是能臣,执政经验丰富,面对百废待兴,千头万绪,但他们逐步推进的治理却是井井有条。

    这些事虽用不着吕荼,但是有件大事还得他亲自把关,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洪灾而做的迁居工程,这是民生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浩浩荡荡的齐国大军,一时间成了吕荼的建设兵团,在吴国各个高地,建造房屋和新城池来。

    心存怀念的吴国旧人本以为要过亡国奴的日子,可是没有想到齐军如此对待他们,一时间不知说些什么?

    一处忙碌的建城工地,此时一骑在雨中飞奔过来:“报!楚军偷袭我三江水师,现三江水师伤亡不明!”

    这一骑刚飞报完毕,众人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又一骑飞奔过来:“报,楚国向我国正式宣战”。

    言罢那骑兵跳下马,从背后解下竹筒,递交给张孟谈手里,张孟谈解下,打开,从中红掏出一布绢来,然后恭奉给了吕荼。

    吕荼扯开一看,果然,有熊轸对自己宣战了,理由可笑的竟然是为夫差报仇?

    “命令大军暂放一切活动,三日内集结在姑苏城外,寡人要让卑鄙的楚人知道,卑鄙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吕荼扭头对着一干文武机要喝道。

    传令兵快马向四处奔走,那些正在为自己建设新家园的吴人见状,觉得奇怪,当他们听说是楚国人打过来后,无不义愤填膺。

    个个携老扶幼,或找当地的乡老,或找正在帮助他们建设家园的齐军,说他们想和大军一块,与楚人作战。

    齐军将领们深受感动,看着这帮不是老人就是妇孺,言辞拒绝,“吴人”无奈,只能把家中仅存的最好东西赠与齐军,说让他们好好作战,多杀楚人,为他们报仇。

    齐军虽然听着别扭,但是想想也是事实,若不是楚国强势插手吴越战争,现在吴越的局面,恐怕又是另一番境地。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吴人恨楚人是可以理解的。

    楚军由于偷袭很快的横扫了五湖三江以南齐国把控的城池,而齐军呢似乎是遇到楚军来袭,就立马往姑苏方向撤。

    这让楚国上层又喜又是隐隐担忧。

    令尹子西已经连着好几夜做噩梦了,他梦见自己躺在血泊当中,梦见无数的楚军被淹死在大江里。

    他实在忍受不了梦靥的折磨,让巫祝为他卜筮,结果让他差点绝望,他发疯的一边让人去追猛攻齐军的自家大王之军,告诉他们带军迅速南下,不可与齐军作战,另一方面他本人星夜骑马回楚国巢邑,去搬救兵。

    笠泽,齐军与楚军隔江对峙。

    齐军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