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孺子春秋-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荼远远的看着他们在河水里嬉闹对着身后的众将道:“寡人没有看错田开疆将军,这样的齐国贵族们才是有希望的一代,才是我们值得薪火相传的一代。”

    孙武,古冶子,公孙接,国范,华宝,籍秦,熊宜僚等众将皆是点头。

    此次大军北伐燕国,吕荼没有带华周来,主要是担忧华周的身体,毕竟是快要古稀之年的老将了,吕荼怕他在北伐途中再有个闪失。

    孙武此刻却是欣慰的眼中冒泪,他和蓝姜共生三子,其中最像他的是孙驰,只是孙驰太过顽劣不堪,又因为是幼子,所以对他也就听之任之了。可是他内心是希望孙驰能像自己一样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做梦都想。

    没有想到这次北伐燕国让他意外之喜,田开疆竟然打服了他,把他从纨绔的悬崖中拉了出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这比什么都值得高兴。

    此刻就算吕荼封赏他土地千亩万亩也比不得此时的喜悦。

    国范也是如此,他国家如今在朝堂上虽然没有名列卿位,但是却是实权在握,东海大营,临淄大营,那可是齐国的王牌,如今都是他国家在掌控。

    国范一直担忧后继者会毁了如今大好的局面,所以此次他让子嗣们随军过来就是希望他们能历练历练,去除他们身上一些坏毛病。如今不曾想不仅坏毛病去除了,还学会了不少厮杀带兵打仗的本事,这怎能不让他欣喜。

    还有其他不少将领,他们也是惊喜异常。对田开疆当初的小埋怨此刻也变成了无比的感谢与佩服。

    吕荼目光随着晚霞落下,心中却是在想,历下学宫和泰山学宫这两处地方还是偏向君子之学,而非厮杀之学,是不是另成立一军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

    就在吕荼晃神间,东门无泽扇动着身上的肥肉跑了过来:“君上仆从军三十万已经全部到达。”

第681章 发疯的燕国,吓蒙了的中山国() 
    吕荼听到三十万仆从军全部到达,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扭头对着孙武道:“大将军,把骨干将校全都分到三十万仆从军中,寡人要在他们行军途中慢慢形成战斗力。”

    孙武闻言称诺。

    随着吕荼的一声令下,三十万仆从军开始迎接他们真正的大军时代。

    燕国邻国中山国。

    中山国是从鲜虞方国中演化出来的。

    所谓鲜虞是指鲜虞河水,即是居住在鲜虞河水之畔的部落,他们这些部落对外都统称鲜虞人,这一点和赢,姬,姜上古八大姓来源差不多。

    鲜虞人由于是部落联盟而没有统一建制所以称呼方国,他们的部落主体是戎狄人,像被晋国吞并的鼓国,仇由国等。

    但是中山国是个例外,他不是戎狄人,是周王室姬姓子孙。因为其先祖发动了“共和之乱”被周公召公二人联手驱逐,成了野人,后来其子孙定居在了鲜虞水旁,渐渐壮大形成一个国家。

    吕荼被迫害流浪诸侯国期间,燕国被鲜虞攻击,齐景公曾经派高张,孙武,国范等齐国名将讨伐过鲜虞,后来为了牵制燕国,齐国秘密帮助了鲜虞主部落建立了各自的国家。像中山国,鼓国,肥国,仇由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山国由于部落力量最强盛,又是周王室遗脉,获得了周王室的默认,所以成为了当初聚集在鲜虞水旁的诸部宗主国。

    不过这也引起了晋国的强烈不满,若是按正常历史进程应该是晋国的智氏发动对鲜虞的战争,可是吕荼的出现让整个历史空间变得扭曲。

    智氏被打压缩回了国都之地,如今更是被韩赵魏三氏所灭。所以智氏攻伐鲜虞成了赵氏攻伐鲜虞。

    赵无恤作为赵氏家主的下一代继承人,他觉得时机来了,毕竟前几年乘着中山国和燕国打的各自元气大伤,而齐国呢又陷入吴国战争的泥潭,所以他率军翻过太行山东进,灭了鲜虞的一些国家,譬如仇由。

    仇由国和吕荼的情人白长腿一样,都是白狄部落。他虽是狄人,但是心非常向往周文化,特别是爱好音乐,钟。

    赵无恤的麾下献了一个兵不血刃灭掉仇由国的计策,那就是给仇由国的国君建造一座大钟,大钟建造好后告诉仇由国国君,因为路途需要翻越太行山,赵氏没有能耐送达,所以希望擅长山路行走的仇由国君带着人前来搬走。

    仇由国君很天真,结果听信了,带着人一路上是凿山填沟,铺路架桥,真去搬钟去了,谁料到达赵氏封地酒宴之请当中,赵氏来了个伏击,把整个仇由国君还有各级大夫来了个一窝端。

    赵氏兵不血刃的正式吞并仇由。

    而这也是中山国所失去了的最后一个附属国臂膀。从此后,当初的鲜虞十六部,只剩下了中山国一支独挺。

    吕荼以前注意力要嘛在吴国,要嘛在卫国,根本没有关注此事,直到如今大军北伐燕国,才得知了这其中的详情。

    他很是感叹说,本来以为自己的出现会使得百家姓千家氏或者是流传于后世的成语,有所减少,所以自己拼命的去创造百家姓千家氏还有那些成语,可是看眼前这情形告诉他,有些东西其实并不需要他这么努力。

    因为华夏文化的命脉不会因为他的出现,导致百家争鸣或者说千家氏与上万成语的消失。冥冥当中,自有注定。

    吕荼现在心情好受了些,因为他来这个世上,小的时候背负着保护父亲的期望,长大后背负着保护齐国的期望,如今他登上高位,成为天下第一诸侯,却背负了华夏文化的期望。他不能因为自私独裁暴虐让引以为豪的华夏文明之根没了。

    斩岸堙溪,这个成语说的就是白狄部落仇由国的故事。在后世史书上这个故事的承运人本来应该是智伯,只是如今变成了赵氏而已,其他,内容并无实质变化。

    仇由国灭了,他的子民们自称仇由人,是后世百家姓千家氏,仇姓氏和由姓氏的老祖宗。吕荼深知这一点,他心想着待将来一天把仇由夺回后,自己定然要把仇由国子民们赐封为仇由世家,以完成历史的任务。

    中山国的国都,灵寿,此时一片喜洋洋之气。

    当代的国君叫姬慕华,年岁不过二十有一,是新继任的国君。当他听到齐国率领四十万大军北伐燕国时,整个人兴奋的脸蛋潮红。

    因为他忘不了,父亲的是如何死的。当年若不是燕国发疯火烧常山,自己的父亲也不可能被烧的体无完肤,让人见了心生恐惧。

    他父亲临死前拉着他的手说:“报仇,不可忘!”

    姬慕华不能忘记自己父亲临死前那极其不甘的眼神,他在父亲灵堂前发过誓言,定要为父亲报仇,灭中山。

    这位姬慕华就是文献记载的那位中山文公的父亲,中山国伟大的开国领袖之一。当然因为中山国如今还没有被天子正式册封为国,所以这个开国领袖,在后世出土的陪葬铭文中并未提及。

    中山国正式得到天子册封是在中山文公的儿子中山武公时期。

    姬慕华看着朝堂上的各级大夫贵勋,眼光最后落在了他的新任国相赤章曼(蔓)枝身上。

    赤章曼枝本是仇由国的谏议大夫,因为劝谏仇由国主不要去赵氏封地迎接大钟而遭到贬罚,后来赤章曼枝抵抗韩氏入侵无力,最后只能逃亡。

    他本欲像历史文献记载的那样跑到卫国,可是卫国的国君姬辄上位后,他父亲蒯聩在郑国人帮助下,已经发动了归还国都的战争。所以他无奈只能跑到了中山国,隐姓埋名。

    可是他来中山国的消息被人传出后,姬慕华在朝堂众大夫的劝说下,亲自迎接此人入都,并任命为了国相,主持中山国大事。

    赤章曼枝本来是要拒绝的,可是看到中山国上下如此赤城,便答应了。在他的主政下,中山国已经开始慢慢恢复了元气。

    姬慕华对于这个国相很是满意,他看着他充满了信任与感激,自己毕竟是年轻,好多事都是这个国相来撑着的。

    “朕今日高兴,高兴的原因是我们的盟友齐国,终于向卑鄙的燕国人动手了”姬慕华语气里充满了不可遏制的兴奋。

    下面朝堂的大夫闻言无不高呼万岁,显然他们对于燕国是恨之入骨。

    姬慕华自称朕,是因为中山国和楚国一样都是“华”文化的信仰者,在后世中山王墓出土的陪葬品铭文也证明了这一点,或许这也是周天子一直没有正式承认中山国的原因之一。

    齐国和中山是盟友,这一点也是对的,当初吕荼即位大典,姬慕华代表中山出使齐国,并在吕荼的九妹找婿大典上漏了脸,和赵无恤,韩不信,姬桓合称誉为北国四大君子。

    其中这四大君子里面,只有中山国的他和齐国光明正大的签署了盟约。

    赤章曼枝看到朝堂上众文武兴奋的表情,心情却是很沉重,他并不认为这是好事。

    “相邦,你为何脸现愁色?”姬慕华看到了赤章曼枝脸色的不对,他心中微微惊疑。

第682章 最奇怪的战争,齐燕武垣野战() 
    相邦就是国相,但是比国相的地位高一些,又比相父地位底一点。

    赤章曼枝组织组织言语道:“君,齐国灭燕国需要四十万兵力吗?”

    齐国虽然此次灭燕国的真正兵力不过两万,但是加上三十万由浪人组成的仆从军,所以对外号称四十万。

    “这?”姬慕华顿时脸色苍白起来,他不是傻子,自然能明白赤章曼枝的潜台词。只是齐国和中山是盟国,而且对他又有恩德,他齐国应该不会如此厚颜无耻吧?

    姬慕华想起中山国帮助齐国曾经几次攻击燕国的事,不由暗想道。

    此刻朝堂上的众大夫也是反应过来,脸色一下子变的苍白,四十万大军若是灭燕国之后,转头前来灭中山,他们中山何以存?

    所有人都把目光都方向了赤章曼枝身上,希望他能给出救国之策。

    赤章曼枝道:“君,当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带着礼物派出使者去齐国大营一趟,慰问齐国大军,并说自家大军愿意与齐国联手灭燕国,若是齐国答应,并提出无理的要求,则我国十年内暂时不会被攻击,若是齐国答应却不提出要求,那么中山国必须做好应战准备,若是齐国不答应,那么我国必须想好退路了”。

    赤章曼枝的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为何答应提出严苛要求自己国家才安全,为何答应不提出要求,我们要准备迎战;为何不答应,我们必须想好退路?

    这些问题困扰着众人。

    姬慕华不愧是年轻有为的北国四君子之一,他很快就明白了赤章曼枝的话:答应严苛要求是因为齐国没有灭中山的欲望,只是想从中山国身上咬下一块肉;答应却不提要求是因为齐国上层可能认为中山国早晚会是自己的,没必要提;不答应,则说明齐国已经想撕破脸,灭中山就在眼前。

    四十万齐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兵力!

    姬慕华想想腿都发颤。他此刻已经完全信了赤章曼枝的话,把身上的国君之印还有佩剑全部交给了赤章曼枝,命中山国全体上下必须听从赤章曼枝的话,有违令者杀无赦。

    若是往常,定然有人反对,可是如今国家已经进入最危急的时刻,只有能者贤者独揽大权,才能保证国家安全度过危机,于是无不唯从。

    赤章曼枝深受重任,盟誓一番后,发起了一道道政令军令。

    吕荼的三十二万大军是边走边训练,所以行军速度很慢,过了三个月才到达燕国的边城武垣,燕国有十九大城,譬如武遂,徐州(不是后世的徐州),曲遂,易城,方城,武阳,蓟等。

    其中武垣就是其中一座大城。这个地方大概在后世河间地区,也就是肃宁县附近。

    吕荼的大军到来后,这座城池是烽烟四起,齐军众将还以为要来一场大厮杀呢?

    结果出来的军队,众人傻眼了。

    是一帮拿着棍棒的妇孺,连男人都见不到几位。

    吕荼看着了然:心说,姬桓啊姬桓,你们燕国和中山国打仗,到底是死了多少男人,怎么偌大的城池连男人都见不着了?

    吕荼此刻突然有些顿悟,为何在古文献中燕国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420年这段的历史是空白的。

    想想能不空白吗?燕国历经两次伐齐结果都是以全军覆没收场,与中山国三次会战,死亡近二十万青壮男丁,再加上与北方胡人的作战每年死亡的男丁数量,估算下来这三十年间,燕国死亡的青壮男丁近乎五十万,五十万啊,再加上旱灾饿死的,燕国有多少男丁还能剩下?没有男丁,燕国何来力量参与历史?

    三十二万齐军见到衣衫褴褛的燕国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