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孺子春秋-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去吊唁,那也得最少得等到齐军的第四纵队到达,到那时自家军队便有了二十八万兵力,以二十八万对二十三万,这是绝对兵力优势,到那时你再去也不迟。

    众文武想的虽好,但是吕荼却不是这样想的:一,既然他要作圣母婊,那就得做的彻底些,吊唁必须是要去的,这是给六国士人看的,有利于将来他灭六国后收服人心;二,此去带兵去挑事,让六国联军主动打他,虐他,这样他就有了大丧期间不得不出兵的理由。

    当然最重要的是吕荼怕六国联军见势不妙给逃了,若是他们各自逃回了各自的国家,到那时再想一窝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只是这些话他只能心里想,不能说出来,所以他只能耍无赖强着要去吊唁。

    吕荼如同丧失理智的泼妇,哭嚎着,折腾着,一直闹腾到后半夜,这才消停睡去。

    左邱明看着安然入睡的吕荼,疲惫的身躯终于轻松了口气,见吕荼脸色红润的吧唧吧唧嘴说着还要去吊唁王诩梦话,心中赞叹:“虽是杀亲之仇,然大王以直抱怨,大王真仁爱之人也!”

    接着又喃喃道:“这事得在史书上好好记载”。

    言罢按了按眼镜,从袖筒中拿出书笔,籍着微红的烛光,信笔刷刷写了起来:齐王荼,三十二年,六国伐我,大战管蔡之地,敌帅王诩死,王三哭,一哭王诩为帅智勇,二哭王诩为臣忠贞,三哭王诩……王欲吊唁,众文武阻拦,王嚎啕不止,哭至半夜,眼泪尽湿衣袖……

    翌日,天刚亮,整个齐营炸窝了,原因是吕荼乘着文武不注意跑了,去吊唁王诩去了。

    大将军孙武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命全军出动,无论以什么代价都要把吕荼追回来。

    原野之上,寒风刺骨,裹着貂裘大衣的吕荼终于被齐军的骑兵细柳大营追上,细柳大营主将华宝劝阻吕荼回去,吕荼不愿,拧着脖子还是要去吊唁,华宝无奈只能护着吕荼,尽量的拖延时间慢慢前行,不久玄甲大营,车骑大营,乞活大营,背嵬大营……等等齐国精锐尽皆到达,众将是苦劝吕荼,吕荼就是不听。

    王子恒最终和众将商量后,无奈只能满了吕荼的意,带着十八万大军护驾前去吊唁。

    六国联军大营,旌旗全部换成了白色的引魂幡,二十三万大军是披麻戴孝,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当中。

    在王诩停棺处,列国诸侯群卿皆是为王诩守灵。

    只要再过三天,过了头七,王诩的遗体就会七魄消灭,到那时便可以下葬了。

    此刻众人心情沉重的表象之下,都打着各自的心思。

第830章 吕荼吊孝() 
    王诩怎么说都是为了六国而死,作为诸侯王他们要不为其守灵,表示表示心意,那么各自国家的人会怎么认为他们?

    感情累死累活的忠臣换来的结局是这样?

    诸侯国的子民就会鄙夷他们,厌弃他们,使他们丧失民心。

    这个错误,聪明的诸侯们是不能犯的,所以他们担着吕荼带军攻伐他们的危险,强撑着为其守灵。

    至于项橐火烧联军粮草之事,诸侯们因为忙于王诩的去世,并未来得及发现其中的端倪。

    而知道内情的魏国太子魏都,伴读田子方,段木干二人,当然不会揭破。

    原因是项橐是他们的夫子,还是大魏国的相国,若是说他是齐国派来魏国的间客,是他一把火烧了六国联军的粮草,那会发生什么的情况?恐怕到时不仅魏国会陷入巨大的人心动荡当中,还引起诸侯国们的离心怀疑甚至是疯狂的报复。

    想到这种风险,三人都选择了沉默,当然这事情是瞒不过魏驹的,毕竟项橐是魏驹的现任国相,国相没了,这事能瞒得住吗?

    当魏驹从魏都口中得知事情的原委后,魏驹是不相信的,以为是爱子再开玩笑,可是看着爱子那哭红的眼睛,还有年轻轻的就鬓上生出的白发,他才意识到事情的真实性。

    魏驹找到还吊着一口气的王诩,想确定此事,当王诩求情的让魏驹不再追究此事,魏驹当场就悲愤吐了血,他没有想到,被他信任了近乎三十年的人,被他任命为国相的人,竟然是个间客!

    寡人眼瞎啊!

    这是魏驹猛的给了自己一耳巴子后的唯一的一句话。

    接着魏驹下了一道诏书,大概意思是说由于联军粮草短缺,特任命项橐返回都城,押运粮草。接着把知道一些项橐事情的人,除了魏都,田子方,段木干三人外,全部杀了灭口。

    项橐就像是个不存在的人一样,会在魏驹的安排下,在去押运粮草的途中被意外的大火,烧死,然后慢慢的消失在大魏国政坛当中。

    魏驹心里苦,他苦却说不出口,他守着灵,看着棺椁中王诩遗体,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有熊章,赵无恤,韩庚,青铜大祭司,赵夷五人还有诸位卿族,不知道其中内情,只是以为魏驹和王诩,“父子情深”,个个对魏驹很是心底赞叹。

    “报,齐王荼前来吊唁”

    就在众人抹眼泪的时候,一名穿着孝服的士兵急匆匆的跑了过来,禀报道。

    “什么吕荼小儿来吊唁了?”六国诸侯闻言的第一反应是皆个个瞠目,相觑愕然。

    等魏驹意识到这句话后面引申的含义后是暴跳如雷,拔起腰间佩剑,咬牙切齿道:“谁敢与寡人一起,杀死那贼?”

    “末将愿意”

    “末将愿意”

    在帐内,一位位彪悍的孝服将军站了出来,个个嘶声大叫着。

    “好!众将随寡人前去”

    魏驹看到帐中隐约有一大半的将军都表示愿随自己,当下不再犹豫,转身就要拔步而走。

    “大公且慢!”楚王有熊章和赵王赵无恤同时出声。

    有熊章礼让了赵无恤让其言,赵无恤当仁不让:“大公,且慢,齐贼前来吊唁,必定有所依靠,且听军卒把详情禀报出来,我等再做决定”。

    “是啊,大公!”诸侯们还有一些头脑比较清晰的卿族纷纷劝道。

    见魏驹没有再挪动脚步,赵无恤这时看向军卒道:“齐贼这次来了多少人?”

    军卒道:“绵绵延延,难以计数,隐约猜测得有二十万人左右”。

    二十万人?!

    帐内的诸侯卿族们猛吸了口冷气,接着背后冷汗直冒,什么时候齐军又来了援军?为什么自己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速令全军战斗准备!”韩王庚拔剑叫道。

    如今六国联军不过二十三万人,齐军有二十万人,不能否定齐军会向联军发起总攻的可能。

    韩庚不得不提前做出最坏的应备。

    韩王庚的话如同催化剂,所有的卿族将军们,都拔出了佩剑,往外冲去。其行动之利落,干脆,令人嘬舌。

    “勿要紧张,老夫料定齐王是不会攻击联军的,当然除非你们给了他进攻的借口”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赵夷突然插嘴道。

    诸侯扭头,看着宫伯推着乘坐在轮椅上的赵夷,眼中闪着疑惑之色。

    赵夷解释道:“齐王在秦国曾为老夫的夫子三年,老夫深知他的秉性,他是一个为了仁爱可以去死的男人!”

    青铜大祭司通过翻译听完赵夷的话后,呛声道:“王老相国去世,固然是六国的国丧,但是别忘了若是他现在发起攻击,能把六国一窝端了!”

    翻译声带感情的翻译完后,赵夷大怒:“混账无知!你以为齐王是你们蜀国这种鼠目寸光的狗东西,会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抛弃他做圣王的追求吗?”

    “你们简直侮辱了你们青铜面具上的那双宽大的眼睛!”

    翻译听到赵夷的训斥,吓的不轻,这话能直译吗?若是直译了,蜀国和秦国会非闹崩了不成。

    若是寻常,也没什么,可是如今大敌在前,可不能闹内乱,于是选择了文雅的选择性失言译法。

    青铜大祭司听完翻译后,对着赵夷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赵夷也没有多说什么,翻译见状暗自擦了擦冷汗,心说这翻译官当真不好做!

    在场的其他诸侯知道赵夷之所以发怒,原因并不是只为了当弟子的要维护夫子的本分,而是在表达当初秦国和魏国在王屋山中条山之交的盆地当中大战时,蜀国背信弃义,小人下流,乘乱出兵夺取秦国秦岭以南的汉中土地和后来偷袭秦川陇西的愤怒。

    “如今不管齐王是想故意的找茬还是真心来吊唁,我们都要做好两手准备:一,决战的准备,二,对方若是真来吊唁,我们应该无论如何找茬挑衅,我们都要强忍着的准备”

    赵无恤见气氛紧张且尴尬,忙转移话题道。

    “那以赵王之意我等要当如何?”韩庚冷笑。

第831章 愿天无霜雪,芦花太可怜() 
    韩赵不应付,如今赵无恤充六国的老大,韩庚当然不爽。

    赵无恤不以为意道:“令众军武器不离手,摆好阵势,分道,欢迎齐王吊唁”。

    赵无恤的话让诸侯震惊,接着点头,大叫:“此计甚好!”

    嗡嗡嗡……

    牛角号声起,五十里的六国连营,中间的辕门大开,秦国老太王,魏国大公,楚王,赵王,韩王,蜀国大祭司打头,身后紧随列国卿族,欢迎吕荼前来吊唁。

    齐军,吕荼看到联军使者跑过来说,要欢迎自己吊唁,他不由的一呆,疑神疑鬼起来,接着有些后悔,只是如今局势他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不相信这六国诸侯们真敢用暗箭射杀自己。

    于是带着大军,头前带路,一路哭号,往六国联军辕门内奔去。

    齐国文武们看着六国联军个个弓箭在腰,手持剑盾,分道欢迎自己,是个个背后冷汗直冒,握紧了手中的武器,一旦有意外发生,他们会在第一时刻组成阵型,护住吕荼,然后发起反攻。

    吕荼不愧是吕荼,特别是如今更年期正期间的吕荼,那个嘴磨叨的,动情的,哭丧的,是闻着掉泪,听着伤心。

    吕荼披头散发,眼睛哭的通红,鼻涕流的到处都是,孝服也凌乱至极,他是一路走一路哭,一路哭一路唠叨他与王诩的往事。

    六国联军们不少是第一次听说吕荼和王诩还有这样的过去,很多人被王诩和吕荼那诚挚的感情给打动了,看着吕荼也不再那么恶魔,手中持着的利刃也松了些。

    吕荼哭的是越来越伤心,三体,无死角,三百六十度的发掘王诩和自己动人的故事,一边讲一边哭,一边哭是一边讲,直把王诩和自己描述成高山对流水,袁四爷爱蝶衣,知音难求,相爱相杀的伴侣。

    总之,若是不知道吕荼和王诩过去的人,听了,绝对会以为,二人有基情。

    看着吕荼长大的孙武是脸色发黑,恨不得上去把那个佯狂的老头吕荼抽死,东门无泽嘴上学着吕荼哭嚎,心中却是暗笑,张孟谈无语。

    不知内情的如左邱明文臣武将之辈,个个被感动的眼泪哗哗,不比联军掉的眼泪少。

    六国诸侯看的是目瞪口呆,他们以为吕荼会怕死,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敢进他们的大营,没想到,人家还真来了,还是那样如同亲儿子给老子号丧一样。

    吕荼终于哭嚎着来到了王诩的灵前,然后上去二话不说推开王诩的棺材盖,接着用手使劲的捶打王诩的遗体:“王诩啊,孤的太原候啊,你怎么就这么早就去了呢?”

    如今是寒冬天气,所以王诩的遗体并没有滋生太多细菌,这也是吕荼为什么敢用手去锤王诩的原因,否则以他爱干净重养生爱惜命的脾性,他才不会去随便触摸尸体。

    当然这里面不否定有吕荼怕王诩炸死的嫌疑。

    吕荼锤了王诩几下,发现王诩果然是真死了,当下扑腾一声,瘫倒,然后拍地,大哭。

    那哭的是惊天地泣鬼神,最后声音都嘶哑了。

    孙武静静站在王诩的棺材旁,看着棺材中躺着的王诩,眼泪大颗大颗的往下掉。

    这次六国的诸侯们卿族们纷纷震惊,吕荼掉眼泪大哭有故意作伪给人看的嫌疑,可是孙武却是没有必要,如今他掉泪,只能说明他是发自内心的。

    可是,孙武他的内心?王诩和他不是相互想置对方于死地的人吗?为何如今这般?

    六国诸侯与列卿们是面面相觑。

    魏驹看着吕荼和孙武如此动情,也是被感染,剑哗啦一声掉落在地,然后爬到王诩的棺材前是痛苦大哭:“相父,相父!”

    这家伙好一个哭,齐军的十八万,加上六国联军的二十三万,这就是四十一万人,四十一万人同一哭,哭的是天地变色,雪花飘舞。

    竟然下雪了!

    三十里之外,芦苇荡中,项橐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