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们看来,让大户人家买去当丫鬟,倒好过跟着自己过穷困日子。

    “明日便是中秋节了,想家人了么?”李修文问道。

    荷儿一听,脸色顿时苍白如纸,跪下来哭泣道“是不是荷儿做错了甚么事情?少爷只管打罚便是,只求少爷别赶荷儿走。”

    李修文见状一愣,才知道是自己的话让她误会了。忙将她扶起来,笑道“我何时说过要赶你走了?”

    荷儿这才安心,抹着眼泪道“谢少爷开恩!”

    李修文无奈,这些丫鬟的下人观念已然根深蒂固,既然难以改变,他也不想多费唇舌。忽而心思一动,对荷儿说道“去帮我取古琴过来吧。”

    “是,少爷。”荷儿应了声,便快步去取来了他的古琴。

    李修文坐下,手抚琴弦道“我教你唱首小曲儿吧?”

    荷儿闻言紧张道“啊?荷儿不会呀。”

    “不是说了,少爷教你么?来,我唱一句,你跟着。”李修文笑道。

    随后,伴随着琴音,小院里传来一男一女,一前一后的歌声。

    嗯,过了12点,便是中秋节了!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另外,看在我节日时,还这么勤恳码字的份上,看官们就投几张推荐票吧?嗯,没收藏的也要记得收藏哦。

第099章 月圆之夜() 
一大早,李家的丫鬟们在私底下里,都各自议论纷纷。他们谈论的事情,无非就是李修文昨晚教荷儿唱歌的事。

    “你听说没?荷儿那死丫头,昨晚跟着少爷学小曲儿呢。”一个丫鬟说道。

    “可不是?昨晚我可也听到了,要说这荷儿运气还真不错,能让少爷给看上了,那可是几世才能修来的福气吶。”另一个丫鬟叹道。

    “哎,她昨晚该是让少爷给收了房吧?人家长得也不差呀,少爷怎么就看不上呢?”

    那丫鬟说道。语气里有些羡慕,又有些不甘心。

    “那倒没有,我昨晚一直在看着呢。哼哼,她倒是想。可依我看吶,少爷许是看不上她的吧。”

    另外那丫鬟如是说道,语气里同样有些嫉妒。她们都比荷儿要稍微年长些,让个小丫头爬到自己上头,这也难怪她们会不服气。

    这时期的等级制度森严,丫鬟们都属于下等人。从小被卖到大户人家里,做些侍候人的事情。丫鬟到了年龄后,除非主人心善,放其出去嫁人。不说这是极其少数的,单是在这之前,她们也难免已经让男主人染指、侵犯过。

    所以,她们无非有三种出路一是让男主人收了做个通房丫鬟二是配给同样身份的小厮,以后生子生女,都一样在主家做奴仆三是转卖嫁人,同样沦为别人的小妾,只是这身份地位,却是比一般的妾室还要低的。

    大户人家的小妾,那都是可以随意赠送买卖的,更遑论她们这样的侍寝丫鬟?可若能让男主人收了房,身份地位比之普通的丫鬟,却是要高上不少的。

    李明珊来到大哥的小院时,便听到了一些她们的话。喚来个丫鬟问清情况后,便径直往前走去。

    来到了李修文晨练的地方,李明珊不满地开口说道“大哥,你这都快要成亲的人了,也不悠着点儿。”

    此时,李修文刚走完一遍剑法,听到这话后淡然一笑,说道“怎么?你也听到她们的闲话了?”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看你到时怎么和嫂子交待。”李明珊哼哼道。

    “我什么都没做,有什么好交待的?”

    李修文有些好笑地说道。这八卦精神,看来不是21世纪独有,而是自古就传下来的。

    “谁信你呀!”李明珊撇了撇嘴。

    “不信就算了!”李修文翻了个白眼儿,懒得再去解释。

    李明珊忽然好奇道“你教荷儿的,是什么小曲呀?”

    “你真想听?”

    李修文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攸然说道“等今晚赏月,再让荷儿唱给你听吧。”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等。是与春节齐名的重要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文人士子们自然也会举办些诗会。李修文先前因为身体的缘故,很少与这些人往来。可他现在是开封府的名人,自然也是收到了邀请的。只是这些邀请,都让李修文寻了个借口给婉拒了。

    这些个人,多数都是只会夸夸其谈,吟诗作赋的空谈之辈。李修文是一个务实的人,实在是懒得去和她们打交道。在他看来,诗词歌赋只是闲暇时,用来消遣娱乐的。与其和一群大男人吟诗作赋,倒不如在家里,和一群丫鬟们过节来得逍遥自在。

    南京人过中秋节时,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其实就是“金陵盐水鸭”,这道菜在后世,那也是有名的金陵菜。

    桂花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而以中秋前后,桂花盛开的季节,制作出来的鸭肉色味最佳。

    南京人过中秋节,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李家有个厨子,媳妇是金陵人。所以在这天晚上,李修文也尝到了这道美味的菜肴。

    虽然开封城的土壤,不太适宜种桂花,可李家却也是有种的。只是这做出来的鸭肉,就比不上金陵本地做的味道正宗了。

    晚饭时,李修文和父亲饮了些桂花酒。酒后,他们也吃过了糖芋头。晚饭结束后,李鸿深没有和李修文兄妹一起过节。他说是“男不圆月,女不祭灶”,便回到自个儿的小院,寻个清静去了。

    李修文兄妹却知道,他这是想起了母亲,俩人也没有去打扰他。

    每逢过节,李修文的小院里,总是最热闹的。一大帮的丫鬟们聚在一起,在明亮的月色下,说着女儿家的话题。

    “大哥,你说过晚上让我听曲的。”李明珊说道。

    李修文自然是欣然应允,便让人取来古琴,李修文端坐于古琴前,调了下音,才吩咐荷儿道“你来唱吧。”

    “是,少爷。”荷儿脸色红润,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

    随着李修文的琴音响起,荷儿便跟着唱了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李修文弹奏的曲调流水行云、飘渺高远,配合着荷儿清澈空灵的声音,将苏轼这首水调歌头的意境,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李修文引用的曲子,自然是后世邓丽君那首歌的曲。虽然在这时听来,会让人觉得有些怪异,却是丝毫不影响其中的美妙韵律。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李明珊和在场的丫鬟都惊呆了。这首词在这个时期的青楼场所等地,也是有卖艺之人传唱的。只是那些人唱出来的曲子,却是无法与李修文的曲子相媲美的。

    当然,若是能相提并论,李修文也就不屑于献丑了。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曲唱罢,在场众人仍然深深沉迷于其中。此曲应时应景,在中秋之时,月圆之夜,唱出了那种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氛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和祝愿。

    这些丫鬟都是从小就离开父母,在李家做下人的。此时,李修文勾起了她们伤感的情绪,她们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亲人。在这团圆的日子里,她们只能是和身边的姐妹们,以及李修文兄妹,这两位和善的主子一起过节。

    接下来,便是拜月的时候。李明珊和丫鬟们聚在了一起,摆好香案祭拜月亮。

    李修文没有去掺和,这倒不是说什么“男不圆月”的鬼话。而是他知道,这月亮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嫦娥。那只是古老的传说,作为一个现代人,他自然是不会去拜月的。

    只是此时,这种话若说出来的话,必然是大煞风景的。李修文才没那么不识趣,自个儿攸然地喝着桂花酒,吃着月饼,任由她们闹腾去了。

    中秋节后,马上便要到他成婚的日子了。李修文马上就要成家了,这可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李修文自己也说不清楚。心里暗自想道“反正这会的男人,大多都是三妻四妾,就算哥成家了,也还是可以撩妹的吧?”

    唔,这封建社会倒也有可取之处。在一棵树上吊着,也不需要放弃整个森林!

第100章 洞房花烛() 
终于,李修文迎来了成婚的日子。

    八月十九,宜嫁娶、纳采、订盟、祭祀、祈福、求嗣、入宅、进人口、修造、动土、安床、上梁。

    一大早的,李家上上下下,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李修文今天是新郎官儿,绝对的男主角,男一号!可他却只能像是提线木偶般,任人摆布。

    婚礼,婚字同昏。意思是黄昏时才迎娶的。可这个时代的婚礼,早已改在白天举行了。

    以李家在开封府的地位和声望,宾客非常之多,办的是流水席。若是黄昏时才举行婚礼,恐怕得吃到明儿早上了。

    日上三竿时,吉时一到,李修文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敲锣打鼓地出了李家的大门。

    李家大公子成亲,开封的百姓们大多都知道了。街上的人群见了这迎亲的场面,都纷纷跟在队伍后面看热闹。其中最兴奋的,当属那些孩童了。他们都在和自己的小伙伴说,我长大了也会这般成亲。

    李修文端坐在马背上,一路领着迎亲队伍出了开封城。在他身后的,是一顶大红花轿,喜庆的红色,花纹绚丽精致,轿帘处的图案是一幅“麒麟送子”图,由八个身材健壮的轿夫抬着。

    这便是“八抬大轿”了。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避免天下太平后,出现懒惰的现象。曾规定文武大臣必须骑马,不许乘轿。这只是在京四品以下和在外官员,才是骑马而七品以下官员只能骑驴。两种坐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官阶等级和权势地位。

    景泰以后,朝廷才放宽了百官乘轿的限制。到了明朝中后期时,轿子已经完全成为了各级官员的代步工具,骑马者倒是非常少见了。

    当然,也出现了许多僭越的行为。比如品阶只能两人抬轿的,却偏用四人抬轿乡下的一个小地主,也乘坐轿子等。这也成为了朝堂之上,政敌互相攻讦的契机。

    以上的只是官轿的规定。对于花轿来说,倒是没有太多的规定。

    这时都讲究明媒正娶。八抬大轿娶亲,说明了夫家的态度诚恳,以及身份地位。用八抬大轿这样隆重的方式迎亲,倒也符合李家的身份地位。

    杨家今天也是披红挂彩,无比喜庆。

    闺房里。

    杨雨璇端坐于梳妆台前,身前是两个小丫鬟,正在一旁为她上妆。

    身后的林静云正在给她梳头,嘴里说着祝福的话语“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有头又有尾,此生共富贵。”

    “夫人、小姐,姑爷迎亲来了。”门外传来丫鬟急促的声音。

    “他来了?”

    杨雨璇此时也刚好梳妆打扮完毕,闻言心里不由得紧张了起来,小手下意识地攥住了衣角。

    “姑爷到了?”

    林静云闻言,立即吩咐丫鬟道“快,快取来红盖头盖上。喔,还有唇脂。”

    两个丫鬟一个取来红色的唇脂,凑到杨雨璇唇边,杨雨璇轻轻一抿,印上了口红。另外一个丫鬟也取来了红盖头,给她盖上。

    李修文先向老丈人和丈母娘行礼,然后和杨家的长辈一一见礼,然后是派发红封,又是忙活了大半天,才见到了盖着红盖头,让丫鬟搀着,小步走出来的杨雨璇。

    领着自己的新娘子,李修文是走三步就得停一停,愣是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才将杨雨璇送上了花轿。然后翻身上马,在前边领着队伍,吹吹打打地返程。

    李家贺客云集。在整个开封府里,婚宴能摆出这般排场的,那也是屈指可数的。

    不管是近的远的亲属,基本也都有人到场。李东、陈义和孙名文等心腹下属,也都上门祝贺。王武也带着女儿王冰到了。

    开封府的一些文人士子,李修文有印象的没印象的,也来了一些。府衙的知府大人马明达,推官赵雄领着儿子赵元良,以及一些府衙的官员也都纷纷到场。

    朱绍烨也过来了,他现在已然是周王世子的身份。他的到来,自然又是引起了宾客们的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