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之君临-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啥?官爷?您……您可别……别逗咱!”二憨还没能对这种天降的赏赐做出反应,莫六爷却是被差点吓得坐到了地上,因为他很清楚,五千石粮食已经足够小小的莫家村全体老少吃上好些年,而一个头等军功所带来好处更是难以估量。

    “让他做主,本官给你们两天的时间考虑!期间可以随时前来府衙找本官兑现!”千年之前就能玩出一手非常漂亮的徙木立信来获取民众信任,如今的商鞅当然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帮助鱼寒实现另外一个阴谋。

第396章 差点闯祸的损招() 
莫家村的二憨用一件怪模怪样的臃肿衣物在府衙里换了个头等军功,这事很快就在鱼寒的辖区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在嫉妒的同时也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能够依葫芦画瓢也去碰碰运气,不指望能享受到同样的待遇,但换个最末等的也可以接受。

    有了想法当然就得有相应的行动,而且这事做起来还真没什么困难,毕竟这年头普通百姓的保密意识还不强,拖个关系套个近乎什么的也就能把那种本就不太复杂的保暖用品制作方式给糊弄到手。

    花不了多少成本却能换来丰厚利润,可真等到有人这么做了才发现这事纯属坑人,因为拿着仿制品去府衙领赏的唯一下场就是被扣上一个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罪名,然后就被顺手给扔进大牢里去慢慢琢磨这罪名到底是个啥意识。

    原始羽绒服的仿制之风很快就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没有专利权保护的两宋时期,普通百姓想要琢磨明白什么做侵犯知识产权也确实有点难度,好在他们至少已经知道有些好处并非是跟风就能顺利弄到手!

    似乎已经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可就在有人开始怀疑二憨是不是跟某个大人物有着特殊交情才能让人家随便找了个由头颁下重赏的时候,田家庄在按规矩用倒霉蛋换取赏赐的过程中因为使用了一种比较省力的板车又顺道领了一个让人垂涎不已的二等军功,这就不得不让人对原先的猜测产生怀疑。

    一次还可以说是有龌蹉,两次还能解释成别人运气好,但随着幸运儿数量的增加,普通百姓们也算是逐渐看明白了,想要糊弄官府其实不难,难的是得捣鼓出能派上实际用场且别人没有的新奇玩意。

    全新的发家致富手段,可还没等回过味来的百姓们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出能够换得实在好处的东西,官府突然又宣布了一个新的章程。

    就如今被献给了官府的那些实用新技术,寻常百姓如果想要自家使用也行,只需要去缴纳五十到两百文的所谓专利授权费就行,甚至在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自己提供原材料让官府派人帮忙进行制作。

    但谁家想要进行仿制后牟利那就得做好付出巨大代价的准备,不仅售价的八成得上缴官府,而且整个过程还随时可能受到精干差役的严格盘查,一旦被发现销售数量和生产数量不符,那就会被直接抄家!

    严苛到极致的官府律令,或许不会影响到百姓们创新的热情,却肯定会严重妨碍新技术的有效推广,似乎不用说都是素来主张重农抑商的商鞅那酷吏在受到某些启发之后给琢磨出来的损招。

    “公孙大叔,咱做事是有些缺德,也确实让您老费神了,可您也不能这么坑咱啊!”一个注定会在未来产生非常严重负面影响的新法令,暂时还没能引起百姓们的足够重视,却也使得鱼寒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毕竟按照鱼寒最初的设想,就是打算用重赏的方式来鼓励那些已经隐藏在民间的高手开始学会将主要精力用于对现有生产技术的改进,但如果这种改进不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推广,那他还忙活个什么劲?

    “汝倒是有些自知之明!”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商鞅却没有做出任何的解释,反倒是扭头对着旁边的狐远山道:“远山,农学院那边的推广准备工作可进行顺利?”

    “回先生的话,一切皆以准备就绪,来年开春即可顺利推广!”对于自家公子的无耻,书童们基本上都会选择直接无视,狐远山当然也就不会去搭理鱼寒那幽怨的眼神,而是直接对商鞅的质询做出了认真回答。

    “依汝之见,成效如何?”虽说已经采用了拿劣钱去找西夏采购粮食的损招,但这命根子被掐在人家手里总不是什么长久之计,所以商鞅更关心的还是辖区内的粮食产量什么时候能够满足需求。

    “依农学院现有力量,开春之后当可推广万亩,若皆能适度密植且施以沤肥,当可增产三成有余!”作为府学农学院的临时负责人,狐远山很清楚这年头的耕种方式还有很大改进余地,但考虑到现实存在的困难,他还是只能给出个相对比较保守的估计。

    “汝可听明白了?”粮食增产达到了三成,这在宋代还是难以想像的事,商鞅却没有对此提出任何质疑,因为他相信狐远山不会拿这种事情来开玩笑,所以也只是再次把目光盯在了鱼寒的身上。

    “咱明白个啥啊?公孙大叔,您老有啥能不能直接说?”本就不是太聪明,最近又才刚忙完府学扩招的准备工作,鱼寒一时间还真有些想不明白商鞅到底想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农学院倾尽全力仅可推广万亩,若此法被金国所学了去,他们可增产多少?”如果不是因为有着非常现实的需要,商鞅还真不想陪这么愚不可及的小混蛋瞎胡闹,但现在他还必须耐着性子做出更为明确的提醒。

    “公孙大叔英明,小子自愧不如!”非常诚恳的恭维,只因鱼寒这下也算是想明白了,商鞅鼓励创新却限制新技术的传播,就是在为了防止出现他们替人做嫁的情形出现。

    要知道仅掌控了大半个临洮路跟西河州的鱼寒,无论是在是领地面积还是人才储备方面都完全没资格跟宋金两国相提并论,所以甭管在他的辖区内出现了什么新奇实用的技术,除非是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理解范畴,一旦传了出去就只会让宋金两国占到更多便宜。

    若仅是大宋朝廷从中获得了好处,或许还会稍微念及点旧情或者脸面什么的从而给鱼寒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金国一旦因此出现国力的暴增肯定会先拿能让完颜雍至今想起来就会感到恶心的某个小混蛋来立威!

    自己好不容易才糊弄到手的新技术,结果还没能从中享受到多少好处,就变成了别人迅速发家致富的利器,要说这种不仅替人做嫁甚至还会直接反受其害的事还真能让鱼寒想起来都直冒冷汗,也非常庆幸当年能捡回个帮着查遗补漏的千古酷吏。

第397章 边泓的算计() 
“公孙大叔您这法子确实很管用,却不知您想过将来咱若是……”如果想要兑现当年的承诺,鱼寒就不可能长期呆在如今这巴掌大点的地盘上瞎折腾,所以必须为将来彻底突破金军围困之后的事情做出部分考虑。

    “朝令夕改故是不可取,然法却有例外!”商鞅的见识肯定不如鱼寒,但这个儒家口中的千古酷吏的思维肯定要比那小混蛋更为缜密,对于这种非常明显的疏漏显然也是早就有所准备,只是现在还不到具体实施的时候而已。

    “行!您老既然已经有了计较,咱也就不多问了!”鱼寒当然相信商鞅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突然想到了某些事情而有些不甘心地抱怨道:“就因为旁边蹲着个做事不讲究的大金国,咱好不容易才糊弄来的新法子还换不到啥好处,您说这叫个啥事嘛?”

    “谁说现在不能从中获利?”按道理说,鱼寒对完颜雍的抱怨越多,与其做对的想法也就更为坚定,兑现当年承诺的速度也就会相应加快,本应为此而感到欣慰的商鞅却突然做出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化解矛盾的回答。

    “哦?能有法子?”两眼冒着精光,鱼寒现在的模样看起来可是要比传说的守财奴更为贪婪,但真要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他在这方面也确实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

    如果不是因为两宋有着那种非常特殊的传统,仅是有了孝宗皇帝的特殊信任,鱼寒完全能够跟传说中的那些穿越者一样,捣鼓出大量超时代的先进产品,然后捎带着统帅大军花个三五年就直接把兵强马壮的大金国给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占据了狄道城拥有数万大军的鱼寒,如今不仅要应付东边大金国的虎视眈眈,还得地方北边西夏的趁火打劫,更得小心南边大宋朝廷哪天心情不好了直接从背后捅他一刀子,甚至连西边的吐蕃也不能让这小混蛋完全放心。

    真正的四面皆敌,更可怕的是这些威胁还没办法通过外交手段进行化解,这才使得鱼寒到现在为止都只能是蹲在小小的狄道城内通过各种手段积攒实力,否则他只要稍有异动就很可能招来毁灭性的打击。

    而在现阶段,仅是对生产力的改进还不足以让鱼寒迅速积累起能够应对威胁的实力,只有将这些新技术转换为了巨大的财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商鞅能够琢磨出个既不会让对手占到太多便宜又还能赚钱的法子,那可就真的是帮了大忙。

    “边家主,若将此袍服交由汝生产售卖,可否愿意?”很多时候,事实都胜于雄辩,而商鞅也知道鱼寒不太喜欢那些个空口无凭的大道理,所以直接对身边那个当年的狄道豪强如今的府衙从事做出了询问。

    “当然愿意!”作为一个知情识趣的属下,边泓当然没胆子跟自己的顶头上司唱反调,毕竟他可是非常清楚商鞅做事很是铁面无情,这要是不小心招惹到了,将来肯定没什么好果子吃。

    “你傻啊?售价八成的税收,你要真做了这买卖,那还不亏得倾家荡产?”鱼寒再怎么说也是狄道城的实际掌控者,有时候也不需要太给商鞅留面子,当即就对边泓的荒唐承诺提出了质疑。

    “大人此言差矣,您久居府衙恐是不知……”没胆子招惹商鞅,却似乎并不介意得罪心眼更小且手段更为歹毒的鱼寒,要说边泓的行为还真是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很是有些奇怪的表现,却是出于一个商人的精明,因为当年就拥有狄道城内最大成衣店的边泓并没有忘却多年积攒下的经验,在看到那件怪异新袍服的时候已经大致估量出了其中所蕴藏的真正价值。

    况且得罪鱼寒这种事,在狄道府衙内每天都有可能发生也没见谁真就因此而倒霉,毕竟那小混蛋的小心眼从来都是针对敌人而言,作为其属下只要不去触犯律令也就没必要表现得太过拘谨,否则也顶多就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

    “行!那你就给咱说说这其中的道理!”说一个曾经坑蒙拐骗了数千年的宇宙拾荒者不会做买卖,这确实需要有点勇气才行,所以鱼寒也很希望听听边泓有什么想法。

    “依属下观之,此袍服之所以保暖,关键乃是填充了禽鸟羽绒所致,大人可知此物价值几何?”售价的八成作为税赋,说起来可是个非常吓人的数字,要是没办法从中获得足够利润,边泓就算是给商鞅面子也不会显得这么积极,所以当然要进行更为专业的解释。

    “咱哪知道这事?”最近需要忙活的事情实在太多,鱼寒对这种纯属意外出现的新式衣物的成本也确实没办法进行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

    “不要钱!”一个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回答,却并不是边泓在瞎胡扯,毕竟在宋代禽鸟的飞羽还能用来做个鸡毛掸子什么的,而羽绒就完全属于根本没用的厨余垃圾,能有人帮忙处理就已经是值得感激的事情了,谁还能想到要收钱?

    最重要的原材料可以免费获取,这也就在无形中降低了生产成本,偏偏这种新式袍服不仅比塞入麻、葛等纤维物的传统袍服更为保暖,而且还比昂贵的裘衣更为轻便,售价自然也就低不了!

    都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反正有着足够的利润空间,而根据边泓的大致估算,就算把最廉价的那种运到兴元府去,也能让他从中获得不少于百文的利润,更别说还能继续采用更为昂贵的面料以提高档次增加收益。

    更重要的是,边泓还发现通过对这种原始羽绒服的售卖还可以改变一个现实存在的传统,毕竟这玩意可不是谁都能仿制的,在没有掌握其中的那些小窍门之前,是很难迅速解决钻绒的问题,而这年头恐怕没谁愿意把自己捣鼓成禽兽,走一路就掉一地的绒毛出来!

    所以短时间内,谁想要穿这种虽是看上去有些臃肿却跟为保暖轻便的新式袍服,那也就只能花钱去买,而这无形中就让民众们开始接受了成衣店的存在,渐渐开始抛弃现有那种量体裁衣自己瞎捣鼓的做法,若真能出现这种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