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天灭日-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军队是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河之北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

    “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河之北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

    到1937年7月25日,6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

    日倭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7月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

    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

    同日,日军6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动攻击,增调军队5个师的兵力,大约2o万人增援河之北战争,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队。”

    日倭一方精心准备,有预谋地实施战略意图,而另一方则毫无准备,还在幻想着通过谈判解决问题,预先设定日倭军队不会大举进犯的美好愿望。

    更何况,日倭兵力雄厚,增援二十万军队足以摧毁第二十九军的抵抗。

    这样的战争结局,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类似的手段,日倭人已经用了好多次了,中国一方依然麻木不仁。

    九一八事变是如此,锦州失守也差不多,接下来是山海关失守,一步步走到今天,中国一方对于日倭军队的侵略性质,还是没有提高警觉做出必要的布局。

    之所以封天不再警示国民政府,也是有点怒其不争的味道,媒体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听天由命。

    北地的防区也面临日倭军队的压力,但是,封天有充足的准备,战略上都有应对之策。

    日倭军队若从热河进军,北地义勇军会利用热河山区的有利地形,坚决顶住日倭军队的进攻。

    除非日倭军队决心用尸体铺平热河山区,封天是绝不会在热河退却的。

    而在东部平原战场,封天利用无人区广阔的纵深节节抵抗,假若参与进攻的日倭军队数量少的话,绝对会被封天阴掉,至少三五个师团以下的兵力进攻北地义勇军,封天绝对会让日倭军队有来无回。

    封天虽然无力反攻日倭军队,防范日倭军队进攻北地防区,却有应对之策,并作出最坏的打算。

    反观国民政府一方,包括宋哲元,压根就没有战略上的布局,还在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麻痹自己。

    这就是当时的现状,封天对此也无能为力。

    说服一个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哪怕封天知道结果,但是,蒋委员长有自己的打算,人家凭什么听封天的劝告呢?

    不要说蒋委员长,就连宋哲元恐怕也会嗤之以鼻,一个毛孩子懂个屁!

    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北地义勇军展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能力影响趋势的展,在没有足够实力之前,封天凭什么能影响别人呢?

    封天暂时不打算掺和进去,静待河之北的局势展。

    危机二字,有危才有机。

    河之北沦陷已成定局,封天就站在河之北的北方,静静地看着河之北沦陷。

    我艹,这心肠也够狠的!

    不错,封天就是静静地看着河之北沦陷,至少目前不会插手其中。

    当然,随着日倭军队大局进攻,等到强弩之末的时刻,也就是机会的到来。

    封天有自己的战略,没有十足的把握,封天绝不会出手。

    兵凶战危,封天作为北地义勇军的脑人物,不可能轻举妄动。他的每一个军事决策,都会关乎到北地义勇军的生存,也关乎整个防区数千万人的安危。

    但是,从全国抗战的角度讲,封天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妥呢?

    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动总攻。

    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16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3、第13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oo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起全面攻击。

    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不屈的战歌。

    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ooo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oo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起天津保卫战。

    随后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

    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已经在河之北全面爆,整个河北硝烟弥漫,战争的规模急剧扩大。

    7月3o日,天津失守。

    显然,日倭军队已经启动了全面侵华的战略,在九月底,彻底占领河之北,比之原历史提前了一段时间。

    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运行轨迹,到现在为止,封天只是改变了局部,并没有影响到战争的整个全局,小蝴蝶虽然还在顽强地煽动,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还很难说。(。)

第三百五十九章暗度陈仓() 


    尽管北地义勇军向南云省、西云省以及绿省三个省份分流了不少人口,但是,北地义勇军辖区的人口不减反增,继续膨胀。  因为,自从一九三六年开始起舆论警示之后,大批的人流涌入北地,造成黄显声的警察部门分外忙碌。

    这几年从全国各地进入北地的人口,再加上河之北省进入北地的人口,使得北地义勇军辖区总人口一举突破了七千万大关。

    原来的北地义勇军居民,除了军人家属以及工程兵、农垦部队家属要跟随所属军队从南部转移出去,再就是工矿企业的人口居多,大多集中在包头一线工业区,尽量腾出南部地区安置新移民。

    这是北地义勇军有意识地安排,从南部涌入的难民,其中不乏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混入其中,甄别需要时间和程序。把北地原有的人与这些人泾渭分明地区分开来,战争期间还是很有必要,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封天对于北地防区的保密措施近乎变态,从东北出来之后,在这方面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在正常的情况下,封天做得有些过分,但是封天不同,北地义勇军有些武器是时代的,他不得不在防泄漏上花费点功夫。

    当然,这也与封天的个人行事风格有关,这家伙够阴!

    看看以前的战例,那一次战争不是与日倭军队玩阴的呀?

    除了人口不断地涌入带来的繁忙,为了给下一步的战争提供足够物资,北地企业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各行各业都在忙碌。

    到了一九三七年,战争的准备已经进入尾声。

    由于绿省、南云省以及西云省三个省分流了五十万工程兵和一百万农垦部队,北地义勇军工程兵和农垦部队还在继续招募,扩充这些半军事化的军队。

    军队以及工程兵和农垦部队这些半军事化军队入驻绿省以及南云省和西云省,他们的亲属也要一通跟随前往这些省份,尤其是南云省和西云省,远隔千里之外,让亲属随军似乎也很正常。

    其实,这是一种策略。

    封天想要往外迁移人口,人们不见得就愿意背井离乡,毕竟故土难离。

    但是,北地义勇军采取这种方式,没有人感觉有什么不妥。

    军人的家属随军迁移,这很正常呀。

    所以,不知不觉中北地义勇军已经往西部和西南两省转移了五百万人口。

    绿省是无人区,这还好说,南云省和西云省的汉人很少,就算军队占领了,那又如何啊?

    没有人是不可能永久收归己有,只有当汉人作为主体存在的情况下,才真正成为北地义勇军的地盘。

    所以,封天的用意再明确不过了。

    工程兵和农垦部队分流一批之后,随着招募的不断进行,到了一九三七年,北地义勇军的工程兵和农垦部队留在北地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

    不算其他三省,北地义勇军的工程兵已经达到一百万,农垦部队足有三百万。

    此时,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无论从物资方面还是兵员的准备,封天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北地义勇军有十个守备师,南云省分出去两个师,西云省分出去两个师,剩下六个师,其中三个师安置在热河。而热河战区一个师布置在西面,俯瞰河之北平原,另外两个师布置在热河中东部。

    剩下其他三个守备师安置在东北战场,防范关东军从奉天向北的威胁。

    无论是热河战区还是东部战区,北地义勇军与关东军暂时没有战事。

    因为,关东军的目标已经不在北地义勇军这边,他们知道封天不好招惹,同时,又不必担心北地义勇军出动出击,威胁到关东军。

    在日倭的眼里,大概北地义勇军还没有能力威胁到关东军,关东军不主动进攻北地义勇军,他们已经烧高香了。

    再说了,如今的关东军实力大涨,本土的军队源源不断地登6东北,更不会担心北地义勇军南下。为了一九三七年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倭军扩军到了近百万,这比历史同期的兵力大多了。

    可以说,日倭人的这种惯性思维真的很可怕,一直把北地义勇军当成一个地方武装力量对待,作为一个国家,日倭这样想本没有问题。

    但是,封天是个例外,这一点日倭人做梦也没有想到。

    如果不是有一个封天这种妖孽的领军人物,日倭大概不会把北地义勇军放在眼里。

    这就是封天的策略,一直以来北地义勇军从来不会主动招惹关东军,除非关东军招惹到了封天,北地义勇军才会实施报复行动,狠狠地给关东军来一下子。

    从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战争,之后第八师团偷袭封天,以及上一次战争,都是日倭军主动招惹封天,除此之外,封天几乎按兵不动。

    从这一点上看,封天很能忍。

    所以,关东军的错觉就来自于此,习以为常。

    即便是日倭军队即将大举进犯河之北之际,也没有对北地义勇军采取太多的防范措施。

    在奉天一带,关东军也不过是布置了一个乙种师团的兵力,而且还远离前沿,尽量与北地义勇军近距离接触。无疑,关东军严格执行6军参谋本部的作战命令,避免与北地义勇军生摩擦,导致节外生枝,分散日倭军队的兵力,影响到整体作战计划。

    日倭6军参谋本部深信,他们兵进河之北,北地义勇军肯定不会有动作。

    因为,当初关东军夺取锦州的时候,北地义勇军没有任何军事行动,而后,关东军进攻山海关,北地义勇军还是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所以,日倭这一次大型作战计划,几乎把北地义勇军排除在外。

    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封天历经多年终于让日倭相信,北地义勇军是独立体,不会关注外面的战争。就像中国其他军阀一样,仅仅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安全。

    由此可见,封天实在是太狡猾,太阴狠了!

    不错,北地义勇军的确是一个地方武装力量,总兵力与国民政府相比较,还差很多。

    但是,如果小瞧了封天的能力,小瞧了北地义勇军的军事力量,必将遭受到巨大的损失,日倭军队要为自己的轻敌付出惨重的代价。

    的确,北地义勇军上一次的危机,逼的封天差一点使用最新式武器应对外部的压力,好在最终幸运地度过了难关,没有把新式武器用于战场上。

    在这一点上封天的意志是非常坚决,好钢用在刀刃上,不到决战的时刻绝不会轻易出手。

    碰上如此可怕的对手,日倭人算是倒霉了。

    如果日倭军队知道,此时的北地义勇军主战部队正在荒漠中训练,使用的都是最先进的武器,其目的就是要在一九三七年派上用场,给关东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