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天灭日-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野纯一郎点点头,说道:“是滴,帝国决定停止与北地义勇军之间的战争,并希望北地义勇军交还我方的俘虏与侨民,希望双方今后和睦相处。”

    顾维钧冷笑一声,说:“日倭一方说得可真轻松啊,说侵略别的国家就侵略,说停止战争就停止战争,至于发动战争对我方造成的损失只字不提,而且还要我方释放俘虏,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

    顾维钧的回答,令小野纯一郎脸一红,无言以对。

    西姆再一次打圆场,说道:“既然战争结束,俘虏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北地义勇军作为胜利的一方,有条件释放也说得过去,可以谈一谈嘛。”

    顾维钧立刻接上了话题,说:“对于俘虏,北地义勇军早有先例,俘虏可以赎回,但是,我方必须先见到钱才会放人,恩,这是价目表,日方可以对照价目表付出相应的资金。可以全部赎回,也可以有选择的赎回。”

    还是老套路,九一八之后,北地义勇军俘虏的日倭侨民,因为价格昂贵日方不想出钱,所以不了了之。

    这件事小野纯一郎也知道,在来之前也料定会是这种方式。

    所以,他早有准备。

    小野纯一郎从提包内拿出一个名单,说:“这是我方希望赎回的名单,资金也会按照价目表付清,这五十个人帝国决定赎回,其他的人,帝国没有钱,无能为力。当然,这些钱都是他们的家人自己出钱赎回的。”

    顾维钧一看名单,果然都是些有钱的主,都是三木、三菱等大企业的一些主要人物。

    顾维钧心中冷笑不已,日倭这是不打算出钱了,也不会管那些侨民的死活。说来说去都是侨民自己倒霉,为了日倭帝国服务,相应号召移民,如今却被丢弃不管了。

    “好吧,此事就这样了。剩下的事情由远东服务公司总裁羽田光吉负责,你们谈吧。”拿起名单,顾维钧站起身来走了,留下羽田光吉与对方讨价还价,商谈远东服务的事宜。

    羽田光吉撇撇嘴,心中无限鄙视日倭人的德行,那些人算倒霉了,为所谓的天皇卖命,竟然落得个如此下场,日倭天皇根本就不管不顾他们。

    行啊,老子与他们谈判,狠狠滴宰一刀再说。

    只要日倭人愿意出黄金,这买卖还是可以做的。

    日倭人现在也有钱了,他们与美国人达成协议,获得大量的美国贷款,当然,这些贷款大部分要购买美国人的产品,尤其是战略物资。

    这钱来得容易,而且,日倭一方不打算还款了。

    因为,日倭人知道,他们早晚要与美国人开战。

    没办法啊,下一步进军太平洋,第一个需要攻破的海岛,那就是美国人的殖民地,撕破脸的事早晚发生,在没有发生战争之前,先骗点钱再说嘛。

    我艹,小鬼子要发赖啊。

    呵呵,上帝保佑美国。

    北地义勇军占领区的战争全面结束了,确切滴说,北方战争全面结束了。

    结束最晚的是河之北战场,十八集团军和阎锡山联合作战,最终消灭了日倭派遣军两个师团。

    此战,主要还是靠十八集团军的五十架飞机以及阎锡山的飞机,欺负日倭军没有空中力量保护,实施不间断地打击,在第二天的总攻中,彻底消灭残敌。

    河之北在结束全部战争之后,立刻将主力部队压到了黄河岸边,防范日倭军反攻。

    阎锡山的军队也是这样的战术,东部的危险解除之后,军队立刻南下,预防日倭军渡黄河北攻。

    他们不知道日倭一方终止了原来的战争计划,明智滴选择了放弃北方战场。

    因为,日倭人清楚滴知道,自己的优势迅速消亡,北地义勇军实在太强大了,将原来日倭帝国连成一片的战场,割裂成西伯利亚和中国南方两个战场。

    这两个战场相隔遥远,根本无法遥呼相应,尤其是西伯利亚的十个师团的兵力被封天捏在手里,日倭帝国一定要让他们生存下来。(。)

第三百九十二章百万人南下() 


    果然如封天所料的那样,十八集团军在完成了河之北战争之后,迅速扩编了军队。

    原来的六个师兵力,在吸收伪军俘虏之后,迅速扩充到了十二个师的兵力。而且,第四军实施战略大转移,已经插到了沂蒙山区,开展敌后武装。

    当然,封天没有少供应武器。

    正是背靠北地义勇军,第十八集团军的发展速度异乎寻常,比起当年的封天,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世的战争局面已经大不一样了,徐州战役提前爆发,同时,战局的变化也造成了此战的提前结束。

    日倭军队迅速南下,意图切断徐州的后路,对徐州战场实施战略包围。

    迫于形势的压力,李宗仁不得不撤离徐州,大批军队南撤蚌埠,构筑淮河防线,从北部拱卫南之京。

    而日倭军队从商海打到南之京城下,已经无力继续进攻,这一世国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要强悍的多,日倭军队损失严重,在没有后续兵力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停下脚步。

    战争进入僵持阶段,而国民政府的主力部队大踏步后撤,构筑武汉防线,南之京留下的兵力并不多。

    当然,这是老蒋对形势的判断出现了误差,以为日倭军队会继续向西攻击,下一步保卫武汉成了重中之重。

    如果老蒋知道日倭军的战略方针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增加兵力,战争的范围仅限于沿海地区,蒋委员长大概要会后悔不迭。

    果然没过多久,日倭军队从福建沿海以及广东沿海登陆。

    封天已经不再关注内陆战场,日倭军队收缩内陆战线,改变战略已经成为现实。

    至于将来会如何发展,他们爱咋样,不干封天的事了。

    战后,北地义勇军通过平绥铁路迅速调运人力物力进入东北以及汉省,展开战后的重建工作。

    百万农垦部队南下,是何等的壮观。

    封天在这之前扩张农垦部队和工程兵,不算西南方向,总兵力扩充到了一百五十万人。

    现在看来并不多,战后这些部队必将再一次扩招,短期内总兵力要达到三百万。

    这仅仅是短期计划,封天下达命令,农垦部队和工程兵部队的总和,明天必须完成五百万的名额。除了汉省的需求之外,西疆以及西南疆域也需要人,人口转移计划要有序的进行。

    五百万辅助兵种,加上他们的家属,假如一家四口人,那就是两千万人口。

    而北地有一千万产业工人,算上他们的家属,大概有两三千万人的数量,这两方面加起来,占据北地大部分人口,随着工厂的搬迁,封天的人口转移计划也就会顺利实施。

    现在北地的许多工矿企业也在扩招,因为,除了留在北地的采矿企业,大多数企业都会搬迁,制造业是不会留在此地的,一部分已经转移到了绿省,更多的企业要搬迁到汉省。

    已经有许多企业派人到汉省打前站,勘探厂址,为下一步建厂做好准备。

    一旦完成厂址的勘探,立刻会进入新工厂建设阶段。

    各行各业都在忙绿,尤其是冯庸等人忙的马不停蹄。

    初步规划早就有,但是,那是纸上谈兵,还需要实地勘探。

    如今,汉省的汉市,城市中的破烂房屋已经被推土机推倒了,只留下这个城市一些精品建筑。

    我艹,不带这样的,当地的原住民哪里去了?

    汉省的原住民,其中很大一部分青壮被日倭抓劳工带到了东北,剩下的是老弱妇幼多,如今北地义勇军夺回了汉省,实施军事管理,所有的当地人都被集中起来。

    要不然,封天为何会安排百万农垦部队南下,没有足够的数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他们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把这里的人全部集中起来,并进行分类管理,而后,逐步分流。

    男人去该去的地方,女人去该去的地方,总之,有饭吃,有活干,当然,没有钱赚。

    这个年代有饭吃就不错了,不要想三想四的。

    男女分开,那是为了更好的计划生育,人多了吃饭的嘴也要多,地主家也没有过多的余粮,封天可养不起太多的人,只能采取这种策略。

    当然,北地义勇军也会考虑到人性的基本需要,不能让那些劳工憋得太厉害,那样的话,管理上有很多麻烦。

    这种事情很好解决,北地义勇军不仅使用男劳工,其中也有女劳工,内部很容易消化,实施互补。

    当然,无论是棒子还是矮子,他们很乐意接受这种待遇,很新奇、很刺激,大概用不了几年,他们就会达到阅人无数的境界。

    这其中还有一个前提,不能制造出新的人口。

    看似很人性的措施,其实,暗含的意思很歹毒。

    封天不会搞民族那些政策,他是个庸人,玩不转这些高级动作,这些人发挥完了他们的剩余价值,大多数将被留在奉天一带,让以后的管理者去处理。

    总之,汉省以后会很纯粹、很干净,就像现在的绿省一样。

    黑龙江一带有一个大油田,封天没有忘记,勘探已经开始,不久的将来,一座大油田将会拔地而起,支撑起封天的大化工产业。

    连接绿省和汉省的铁路线已经开工,数百万的劳工在广阔大地上铺开,人多力量大啊,整个铁路线可不是一段段地往前推进的方式铺设,而是全线路同时铺设。

    再加上北地具有足够程度的机械化,劈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切都不成问题。

    一次性投入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恐怕要创造铁路建设史上最快的奇迹。

    北地义勇军捕获了如此数量的日倭侨民以及他们原有的劳工,为什么不利用呢?

    再加上从汉省过来的劳动力,这种工程虽然很庞大却不难实现。

    奉天以南的铁路网基本成型,需要建设的也不过是奉天以北地区,再加上油田地区通往绿省的铁路,只需要一纵一横形成铁路网,而后与汉省铁路对接,整个铁路网全部构筑完毕。

    以后,汉省与绿省的交通问题得以解决,为生产建设以及人员往来提供方便。

    至于以后的问题,现在说还太早,连封天都不知道何时才会涉及到这一问题。(。)

第三百九十三章汉省省长司徒任远() 


    北地义勇军的地盘扩大了,辖区内增加了如此多的人口,尽管增加的大多都是劳工,可他们也是人也要吃饭的,粮食够用吗?

    的确,如何保障粮食供应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封天对于粮食问题早有充分的准备,北地义勇军一直就有粮食储备这一战略。

    正是因为北地义勇军有足够的粮食储备,短时间内粮食供给或许没有多大问题,如果时间长了消耗完储备粮,粮食短缺是必然存在的。

    对此,封天胸有成竹。

    现在战争结束了,整个东北有多少土地呀,那可是肥沃的黑土地。

    战争时期,北地义勇军只在通辽的北部放牧,也有少许耕种,但是不多。

    现在战争结束了,在这篇土地上已经没有顾虑了,北地义勇军农垦部队开着拖拉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进驻无人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开垦土地。

    从一开始封天就在自己的辖区着手实施大农业社会,当然,这个前提必须先有工业化。

    以前从美国收购的企业,其中就包括农业机械制造业,而这些企业,除了有一部分转化为坦克制造,大部分还是以生产农业机械为主。

    这么多年过去了,农业机械制造也在进步,设备更先进了。

    原来那片无人区都属于农垦部队所有,两河流域多磨肥沃的土地啊,绝对会掌握在北地义勇军之手,除非山区那种不利于大机械化耕种的土地,封天绝不会把这么肥沃的土地分给农民的。

    因为,分给农民必然又回到小农业时代,那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封天多了一代人的见识,他那一生正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时代,一个大农业和小农业激烈交锋的时代。

    尽管最终小农经济占了上风,可凡是明智的人,他们心中无不明白,真理到底站在那一边?

    有些人为了眼前利益,或者是某些特殊原因,坚决反对大农业,只能说这些人眼光短浅,所造成的的弊端会在以后不断地显现出来。

    是的,把土地分给农民,对于封天以及他们这些管理者来说,的确省心。

    甚至,还赢得民心。

    现在省心,将来都是麻烦,错过了形成大农业最好的时机。

    封天不想沽名钓誉,他需要长远的目光看待事物。

    想想看,当北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