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天灭日-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军在9月内,连续在东京三宅坂的陆海军集会场所,网罗全部作战参谋,紧张工作一个月,集中研究最终方案。

    初步完成以后,10月份内,以这个作战计划为蓝本进行图上演习。

    凡是预定参加南方作战的各军参谋长和主要参谋人员以及参谋本部的作战指挥幕僚全部参加,详细讨论了开战初期南方各地的进攻计划。

    从10月1日开始,在陆军大学内共演习了五天。

    整个10月份,陆军和海军的协同作战计划都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决定不需要修改了。

    11月15日,陆军杉山元参谋总长和海军永野修身军令部部长两个战争统帅,向裕仁天皇详细说明了南方作战计划。

    根据日倭最新作战计划,陆军第一阶段的计划是占领重要资源地带,摧毁敌军在东南亚的主要根据地。

    日倭第一步战略,首先占领中南半岛。

    在完成第一部战略的基础上,第二部会进攻;菲律宾、马来半岛、关岛、泰国、缅甸、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苏拉威西、稗士麦群岛、帝汉等。

    其中,菲律宾属于美国的殖民地,一旦发动对菲岛的登陆战,那将必然与美国人撕破脸。

    所以,对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登陆计划必须向后推,在解决了中南半岛军事占领之后再启动对美作战计划。

    日倭军队对美军开战,美国人必然会停止供应能源以及其它战略物资,而日倭人也就有理由赖账,美国人想要收回贷款,恐怕已经不可能了。

    第二部战略的作战,要在陆海军紧密协同下,首先在菲律宾和珍珠港等地同时开始,务必在短期内达到目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陆军计划出动十一个师团和二个飞行集团,海军出动第二舰队、第三舰队、南遣舰队和第十一航空舰队。陆军航空队的第一线飞机七百架左右,海军进攻飞机一千六百多架,总共约四十万人。

    一九三八年的年底,日倭天皇正式批准南下的作战计划。

    新的一年开始了,一月底日倭收到了美国提供的年度贷款之后,再也忍不住了,终于发动南下战役。

    大批日倭军队从广东越境进入北越,拉开了南下战争序幕。

    傲慢的高卢鸡根本没有防范,哪怕他们有所准备,恐怕也挡不住蝗虫般的日倭军队攻击,北越和老挝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日倭军队所占领。

    法国人也就是欺负一下未开化的蛮夷,凭借他们手中的热兵器称王称霸,面对野兽一般的日倭军队,习惯了面对弱者的法**队毫无抵抗能力,河内已经掌控在日倭军队手里。

    中南半岛战火纷飞,日倭军队长驱直入,以势不可挡之势向南方挺进。。。。。。

第四百零三章草驴与叫驴() 


    当日军侵略中国的时候,表面上欧美国家对日本大加谴责,但实际上呢?

    日倭是一个资派缺乏的岛国,而现代战争对石油、钢铁、橡胶等物资的消耗却是惊人的!

    日军侵略中国的主要战略物资,却需要欧美提供!

    一切无它,利益驱使罢了!

    至于中国人的死活与他们何干,喊两嗓子不费什么力气,还赚了个正义的名声。

    此时,日倭军队一脚踏进了中南半岛。

    美国与法国曾经是一战的盟友,法国的殖民地被入侵,美国当然要发声,谴责日倭政府的侵略行为。

    但是,也仅仅是谴责而已,美国人需要日倭的订单。

    日倭发动侵略战争,需要大量的战略资源,大批的订单便落在美国人手里,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毕竟,日倭自有的石油、钢铁、橡胶等物资是非常有限的。

    在各大国中,日本的钢铁和弹药是最少的,比如钢产量是200万吨,连德国的1/10都不到。当时日本的钢铁来源主要是从美国进口钢铁和废铁。

    中国呢?这些钢铁产量在当时也非常有限!

    日倭侵略战争想要长期进行下去,就必须获得美欧的支持。

    如果欧美切断对日倭的这些物资支援,那日倭根本就无力长期进行侵略战争!

    国与国之间有的只是利益,没有什么道义。

    有的只是永远的利害,没有什么永远的敌人朋友。

    历史上,二战后的战胜国们,为了美化自己的形象,总是有意无意向人们证明,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

    但实际上呢?

    却不过是几大强国瓜分世界的战争,重新分配利益而已。

    这与一次世界大战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英、法、美、苏并不是什么正义的象征,他们都不过是殖国家罢了。说到底,英、法、美三国与德、意、日三国没有任何区别!

    二战的起源,是因为这几个强国力量发生了变化了!

    英、法两国力量衰弱了,但他们却占着世界份额最多的殖民地。

    德、日力量成长了,但所占的殖民地却显然有些少。

    于是,他们就开始为了利益争斗起来了!

    从骨子里面,他们对世界弱国的态度是一样的。

    总而言之,无非都是占有更多的殖民地,无非是控制更多的国家。

    一切不过是受实力限制罢了!

    谁也不用说谁,大家不过是草驴与叫驴之别罢了!

    如果他们真的反对日倭发动侵略战争,根本用不着出兵,只要不给日倭提供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物资,那日倭自然没有能力继续扩大战争。

    因为在现代战争中,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石油、橡胶、钢铁,是无法长期继续的。

    而日倭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所占领的地区,当时也非常缺乏这些战略物资),他根本无法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现代化战争的!

    可惜,直至现在美国还在给日倭源源不断的提供着这些战略物资!

    这是利益所在,美国无需为他国遭受侵略而中断与日倭之间的贸易往来。

    当然,时至今日美国人还没有察觉到日倭人的阴谋,进军东南半岛仅仅是占领东南亚的开始罢了,下一步将会夺取更多的英美殖民地,当然也包括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

    美国人自以为得意,日倭的订单源源不断,只要日倭的战争步伐不停止,美国的经济会越来越好,直至走出经济大萧条。

    美国人不知道的是,日倭人已经有了作战计划,决定集中兵力,全力击毁美国的太平洋海上力量!

    日倭人的刺刀已经挑开了法国人的胸衣扣子,但是现在法国已经顾不上遥远东方的中南半岛殖民地,此时最要紧的是抓紧皮腰带守住最重要的防线。

    因为,欧洲大陆风声紧迫,德国人已经将奥地利收入囊中。

    当然,大喊大叫那是必然的,被日倭人非礼,如果不喊两嗓子,总不像那回事。

    法国对日抗议无效,而后宣战,发誓要报复日倭。

    对于法国的人的抗议,日倭根本不理睬,依然我行我素,很快就把老挝、柬、越三国吞并了。

    瞎嚷嚷有个屁用,有本事玩真的。

    法国还真拿日倭人没有辙,就算没有德国人的威胁,从欧洲到遥远的中南半岛距离太远,等到他们的军队来了,黄瓜菜都凉了。

    自从西班牙战争之后,法国身边的意大利在行动,德国磨刀霍霍,也将加快了战争步伐,在这种形势下,法国会派出军队到遥远的东方与日倭军队作战,那才是怪事!

    继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和德军重新进入莱茵非军事区之后,德国、意大利又于1936年7月底参加到佛朗哥叛军一方,公开进攻西班牙共和国。

    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武装干涉行为,却受到了英、法两国的纵容。

    1937年,希特勒认为彻底解决奥地利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11月5日,他召集作战部长、外交部长和三军总司令,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

    这次会议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一份备忘录,通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的记载,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前途完全决定于如何解决生存空间的需要。解决生存空间,首先要向欧洲发展,而不是到海外去寻找殖民地。

    德国的第一个目标应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这就不能不动用武力。

    那么,列强是否会进行干涉呢?

    希特勒估计,英国面临重重困难,不会参与对德战争,而没有英国的支持,法国也不可能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总之,希特勒已下定决心要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在德国的强迫下,舒施尼格于1938年2月12日在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举行了会谈。

    上午,希特勒和舒施尼格单独会谈了两个小时,希特勒以极其粗暴的态度对舒施尼格进行谴责和威胁,甚至辱骂舒施尼格是“奥地利政治的卖国贼”。

    午餐后,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把一份用打字机打好的德奥议定书草案交给舒施尼格,说草案提出的要求是最后要求,不许讨论。

    随后,希特勒再次召见舒施尼格,说:“你必须在三天内履行我对你们提出的这些要求,不然我就要下令向奥地利进军。”在威逼下,舒施尼格签了字。

    德奥议定书规定:奥地利政府应随时就两国共同关心的外交政策问题同德国交换意见,并对德国的愿望和行动从道义上、外交上和出版物上予以支持;任命赛斯-英夸特为奥地利保安部长;取消禁止奥地利民社党活动的禁令;对受到法院和警察惩罚的一切奥地利民社党人大赦;系统地交换军官100人;两国总参谋部定期举行会议,等等。

    按照议定书的要求,奥地利实际上将丧失独立。

    舒施尼格13日回国后,立即谒见总统米克拉斯。

    为了强迫奥地利在三天内作出明确而有约束力的答复,希特勒命令德军在德奥边界采取模拟式军事行动。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意、法、英的外援都已不可指望的情况下,舒施尼格打算用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国家的前途。

    3月9日,他宣布将于3月13日举行公民投票,由奥地利人民决定是否赞成一个自由的、独立的、社会的、基督教的和统一的奥地利。

    希特勒闻讯大怒,决定要采取武力解决。

    3月11日,他下达了代号为“奥托”的军事行动方案的第一号指令,命令德国陆军和空军必须准备好在1938年3月12日入侵,至迟不得晚于12点钟。

    3月11日夜,米克拉斯终于屈服,委任赛斯-英夸特组阁。

    3月12日凌晨,德军开进奥地利,3月13日,希特勒和赛斯-英夸特签署了《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独立的奥地利灭亡了。

    德国如果实现吞并奥地利的计划,实力势必大大增加,这对法国的安全将构成很大的威胁。

    但是,这个年代的法国左右两派的斗争异常激烈,政局不稳,内阁更迭频繁,甚至有一个月内轮换好几届政府,因此再也无力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无可奈何地走上绥靖的道路。

    1937年11月8日,法国财政部长博内,后改任外交部长,对路经巴黎的德国驻奥大使巴本说:法国对1936年7月《德奥协定》签订后两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没有任何异议,并同意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应享有广泛自治。

    随后,法国总理肖当又会见了巴本,说他自己“并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

    英国一直谋求全面解决与德国的矛盾,在“总解决”中,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是讨价还价的筹码。

    1937年11月19日,英国枢密大臣哈里法克斯在伯希特斯加登拜会希特勒,明确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欧洲秩序的变更问题,亦即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迟早定会发生,英国所关心的只是“这些变更必须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

    希特勒摸到了英、法的底,知道它们对德国吞并奥地利不会进行干涉,便放手大胆去干了。下一个目标便是捷克,而后嘛,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百零四章当战争的旁观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会如期而至,毕竟封天仅仅在亚洲兴风作浪,并没有干预欧洲的局势,毫无疑问欧洲还会沿着原来的轨迹运行。

    封天按部就班地做好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准备,在制造了一批数量不菲的中小型舰船之后,已经开始制造大型军舰。

    尤其是新型航母的制造,这对于一个从事重工行业制造的封天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