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天灭日-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本五十六私下里已经取得封天的支持,他派来的美女被封天不客气地笑纳,并与山本五十六和墨西哥双方分别达成秘密协议。

    未来的一段时间,亚华帝国将会分别给他们双方十亿华元的贷款,用以购买亚华帝国的武器弹药和战略物资,还将从亚华帝国引进人口。

    协议达成之后,亚华帝国将向北美洲远征军输送二百万日倭人以及五百万太平洋原住民,印度原住民,最终目标将为北美远征军输送三千万人口。

    墨西哥是被动地被日倭军队拉下水,现在紧张的不得了。

    因为,美**队的数量在急剧地增加,山本五十六的北美远征军似乎有点顶不住的样子。

    亚华帝国的成立,让墨西哥看到了希望,这才救命的稻草,是真正的大树墨西哥必须靠上去。

    在双方的谈判中,墨西哥很识时务,答应了亚华帝国的条件,让出墨西哥湾沿海土地,当然,亚华帝国也不会让他们吃亏,会承认墨西哥夺取美国相当的领土。

    而墨西哥希望获得亚华帝国的保护,这种愿望也得到了满足。

第四百四十七章人口大转移() 


    亚华帝国成立之后,整个帝国一片繁忙,万事开头难,上层领域的构建很繁杂,各种事务千头百绪,大会小会连轴转,各种法规、制度都要讨论、审核,新国家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制度。

    虽说亚华帝国立足于自由国度,可这个自由只是相对而言,谁要是认为自由制度下每个人随便作,那可就大错而错了。

    任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制度、法律的约束,那将是一个恐怖的社会。

    所以说,自由只是相对而言,或者说在社会制度约束下的自由。

    亚华帝国从一开始就走工业化的道路,政权也只是国家…省…市三级构架,至于农村,呵呵,土地归国家所有,几乎不存在个体农业,大片的土地交给农垦部队耕种。

    如此广阔的土地,农垦部队不可能完全开发,也没有那么多的人,这都不要紧,先挑选成片的、优质的土地开垦,其它土地先封存起来,化为自然生态保护区。

    十年过去了,第一批农垦部队许多人年纪不小了,这批人大多数都处在某一个位置,他们也为农垦部队做出了重大贡献。

    封天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对此早就有计划安排。

    关于农垦部队战后的安排,根据封天提议,国务府编制了农垦部队转型后的农垦条例,下议院正在讨论。

    大体内容是,设立农垦股份公司,国家占有绝对股份,个人拥有的股份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贡献,以及必要的条件,确定占有一定的股份。

    而农垦公司则由这些股份多的人组建董事会,负责公司的运转。

    也就是说,当初那些年纪大的第一批人,可能都是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他们将负责运营部分农庄。

    这有点类似于当年人民的公社,不过,农垦公司管理者有自己的股份,也关系到自己的收入,董事会必然当做自己公司来运营。

    现阶段只是一种过度,每一个省份设立一个总公司,受国家农业部政策指导,但国家并不管具体经营。

    未来有可能完全市场化,会出现省内公司之间的兼并。

    经营不好怨不得别人,市场化是必由之路。

    当然,这是未来的事。

    并不是每一名农垦工作人员都会有股份,只有那些达到条件的农垦部队官兵才有权利享受这种待遇。

    这毕竟是战争红利,是封天奖励那些为亚华帝国做出贡献的农垦部队官兵所付出努力的一种回报。

    比如,建国之后新加入的成员,他们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享受这种待遇的条件。

    这项工作的进度并不一样,比如在汉省,绿省基本完成了转制,国家不再付给农垦部队官兵薪水,相应的也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而在新地区则要根据每一个省份的进度确定,完成改制之后,自然脱离国家财政。

    至于工程兵部队,除了保证一部分必要的建制,一部分要脱离军队,改制成一般的公司。比如建筑公司,路桥公司等等。

    当然,这些公司也会采取股份制,最终会走向市场。

    也就是说,亚华帝国几乎没有个体农民,就连转职后的农垦公司也属于产业工人性质,整个社会一步到位,踏入工业社会。

    亚华帝国如此广阔的地域,一点五亿汉人口不可能出现失业,人数少的可伶。

    当然,这仅仅是指汉人。

    社会分成三六九等,亚华帝国的汉人属于上等人。

    那些外族人至今还没有身份,自然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有上等人就有下等人,城市需要一些人从事下等工作,要有人当清道夫,为城市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些工作自然落在那些人身上。

    实话说,这些人都是廉价劳动力,汉人的高贵和富裕,有一部分也是建立在这些人之上的。

    什么事情都具有相对性,其实,这些留下来的人还算幸运,至少比那些送出去的人生活的好。先不说现阶段社会的落后程度,别忘了世界大战正如火如荼地开打,能不能保住命都难说。

    当然,被留下来的人都是年轻人,扁瓜裂枣都将被输送出去。

    至于女人,有一部分人从事某种特殊性也,尤其是那些有才艺的人被招收到特殊行业。

    比如,一些日倭女人被av公司招收拍电影,或者在专职公司从事一些卖笑的生涯。

    娱乐公司是一个大行业,也是非常赚钱的买卖,玉龙公司几乎垄断了这一行业,大量低消化这部分人。

    还有另一种消化的方式,亚华帝国不实施一夫一妻制,这仅限于汉人范畴。

    但是,允许汉人娶异族女人为妾。

    仅此一项就可以消化大批的异族女人,而且,被留下的异族女人大多模样说得过去,只要自身有这个财力,大可在家养个小妾。

    与古代类似,亚华帝国的小妾是没有地位的,不能与妻相提并论。

    如今亚华帝国除了忙着国家制度建设之外,还有另一件事要忙,那就是忙那些未完成分流的当地人。

    印度大陆人口相对多一些,也是分流的重点。

    北美地区人口需求量比较大,而且还需要从海陆运输,那边的工作量相对大得多。

    亚华帝国的移民并不是单纯一个民族转移,而是混合搭配,一批人当中各民族都有。

    北美占领军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当然想要日倭人,可经历过战争日倭男人本来就不多了,愿望是好的,最终难以实现,只能按照比例分配。

    而另外的原因是,封天也不可能让山本五十六重建一个日倭人的国家,而印度和太平洋移民则是首选,给山本五十六一个大杂烩,这是封天早就计划好的事。

    如果不是因为山本五十六还在与美国人打仗,恐怕输送过去的日倭人更少。

    其他如坂田祥二郎、谏山春树以及石原莞尔三个地方,亚华帝国采取的办法差不多,输送少量的日倭人,大批的印度人和太平洋土著,整个一大杂烩。

    除了亚华帝国的人口往外输送,还有大批的人往里进,因为国内战争差不多要结束了,既然亚华帝国已经建立了新国家,再滞留在原来的北地,似乎也不好。

    当初可是有协议的,所以,封天命令内陆人向亚华帝国撤离。

    。。。。。。

    注:绿省是指外蒙以及向北延伸地带,看了评论才知道,竟然有人认为是西疆,真是让人无语。

第四百四十八章一个政权的终结() 


    亚华帝国有多大?

    西起里海,东到北美洲阿拉斯加,南起欧洲,北至北极圈,除了中国之外,全是亚华帝国的领土,几乎包揽了整个亚洲。

    这还不包括那些属国,如果全算上的话,亚华帝国大的惊人。

    这么大的国家屹立在世界上,谁还是他的对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告一段落,但是,所有的国家都没有预料到,一次世界大战,竟然缔造了一个庞然大物——亚华帝国。

    有没有国家或者舆论质疑亚华帝国扩张领土的合法性?

    当然有,但是,有用吗?

    这个世界原来的大国、强国已经沦落,比如苏联、美国,这两个国家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小国家。

    原来的军事、工业强国德国,原本就与封天的关系好,曼因施坦还是封天的亲家,他们不可能做出不利于亚华帝国的事。

    至于法国,呵呵,现在还求着亚华帝国,希望恢复他们的领土完整。

    剩下一个大英帝国孤掌难鸣,老牌帝国狡猾的很,现在正忙着往亚华帝国靠拢。

    非洲各国正在闹独立,更何况哪里也没有大国,更不会取关这些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领土争端、纠纷还没有完全解决,苏德战争如火如荼,但是,无论是苏联还是德国都已精疲力竭。

    亚华帝国正在密切关注这场战争,终结战争的时候也快到了。

    而亚华帝国正在组建联合国,相信联合国一定会在亚华帝国的掌控之下,他们敢去质疑亚华帝国吗?

    木有,这个世界还是看谁的拳头大,纵林法则依然适应于现阶段。

    毫无疑问,亚华帝国的领土面积已经既成事实,再去质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除了得罪这个庞然大物之外,没有一点好处,没有傻瓜会给自己添麻烦。

    亚华帝国的领土尽管很大,但总人口并不多,在册的也不过一点五亿人口。

    当然,这个一点五亿人口是指汉民族。

    至于其他人,他们并没有列入国家的国籍。

    确切滴说,他们属于亚华帝国政府登记人员,没有身份证。

    所以,在亚华帝国境内,人是有等级的。

    作为亚华帝国的公民,当然会享受国民待遇。

    但是,那些没有身份证,没有正式列入国籍的人,不能享受这种待遇。

    哪怕是这样,那些外族人也不愿意离开亚华帝国,虽然他们的生活水平比不上拥有国籍的人,但比起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已经很好了。

    一九四二年的上半年,亚华帝国人口转移进入了尾声,北地义勇军在内陆的人大多完成了转移,只剩下部分采矿企业和石油企业等继续在国内生产。

    这些企业还需要继续经营,将会采取股份制,十八集团军以土地入股参与分成。

    与此同时,这些留在当地的企业会雇佣当地人,逐渐减少亚华帝国的工作人员。

    至于一些小企业,亚华帝国直接送给了他们。

    此时,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军兵败如山倒,预示着内战差不多进入了尾声,蒋委员长的国民政府已经走到了头,正在向广东、广西地区大溃退。

    封天知道老蒋无路可走,这一世老蒋指望不上美国,也没有海岛存身,他大概只能往亚华帝国逃窜。

    按照老蒋的德行,他不会留在内陆,哪怕投奔封天也比落在对头手里强。

    封天在边界地区划出数块区域,为逃往亚华帝国的乱军做好准备。

    这边刚刚准备好,已经有部分乱兵蜂拥而至,从北海省进入亚华帝国境内。

    亚华帝国边防军早已经准备好了,有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凡是进来的官兵,先把兵器枪械集中放置,不管你原来的职位高低,全部集中在某一处登记注册。

    这些乱兵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破坏亚华帝国的秩序,缴械是必然措施。

    至于这些乱军的处理,来了之后首先要接受教育,了解亚华帝国的法律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否则会闹出乱子。

    在掌握了亚华帝国的规矩之后,当兵的则脱下服装成为平民,自有企业负责安置。

    至于当官的国民军,他们个个都有钱,无需亚华帝国安置。

    当然,除了金银之外,以前的货币都是废纸。金银也要到银行兑换成华元才能使用。

    他们可以申请想要去的省份城市,哪里有房产出售,自己就可以购置产业。

    进入六月,溃军越来越多,前面来的那些人刚刚疏散完毕,紧接着又来一批,人满为患。

    尼玛,军长师长一大把,可惜,到了此时啥也不是。

    别管他是黄埔军校还是其他军校出来的人,在亚华帝国都没有用,说实话,他们那点知识早就落伍了。

    当然,有些有点真才实学的人还可以教授一些基础知识,问题是这样的工作他们愿不愿意干。

    那些官职大的国民政府官员或者高级军官派头还是十足,卫兵护拥下,官太太、姨太太一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