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隋-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安的方士?”这个杨霖曾用过两辈子的姓氏引起了他的一点兴趣,不过很快就被他抛到了脑后。从长孙无忌那里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杨霖有些懊恼,不过他很快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虞世基的头上,“听说这位虞大侍郎收钱办事,童叟无欺,信誉卓著,辅机兄你看咱们能不能从他这里着手打开一条搜集江都情报的路子?”

    长孙无忌闻言并未答话,只是默默的向他伸出一只手。

    “这是啥意思?”杨霖感到很奇怪。

    长孙无忌白眼一翻道:“你也知道那位虞大侍郎是拿了钱才办事的,而且是出了名的胃口好。让我去收买他这事容易,拿钱来呀!难道让我自掏腰包?话说你去年欠我的俸禄还没补完哪”

    “呃我也没现钱呀!要不你问问虞大侍郎他收粮食不?那玩意咱们有的是,把整个兴洛仓给他都行,反正咱们还有回洛、含嘉仓,只要他搬得走对了,我欠你们老几位的俸禄也换成粮食行不?”

    这回还没等长孙无忌怼他,杨霖就见七八条飘飘大袖从他面前拂过,晃得他头晕眼花,差点从马上掉下去。

    如今天下称王称霸的草头王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不过连就占座山头就敢称王的土霸王都算在内,杨霖也是其中在属下面前最没威严、最没面子的一个。不过这事是他自找的,他也早就习以为常,所以当发现自己的提议不受待见,杨霖毫不气馁,立即熟练的使用转移话题大法:

    “那你们说说王世充这回想干啥,我怎么总觉得这家伙没安好心呢?”

    杨霖不扯淡了,他的谋士们也就严肃起来。不过这事确实挺麻烦,王世充给出的理由和策略光明正大,背后又有皇帝撑腰,一口回绝怕是不太妥当,不仅有后患而且有近忧,比如说东都那边闹不好就会趁机发难,搞出什么幺蛾子。要是就这么答应下来更不可行,别说万一王世充是打算晃他们一道,就算他是真心实意,可一旦王世充没挡住瓦岗军还有江都这条后路,那么杨霖呢?跟瓦岗军翻了脸,一旦人家全军西向全力杀来,大家伙别说打了,连个跑的地方都不好找

    众人都在蹙眉沉思,只有尧君素几次欲言又止,不过最后也是长叹一声,闭口不言了。

    看来大家伙都没什么好主意,杨霖挠了挠脑袋,张口拍板道:

    “既然如此,咱们还是先进了东都再说。”

    “哦?难道主公已经有了定计?不妨说出来让臣等也宽宽心。”杜如晦大喜道。

    “你们这帮一肚子坏水的都没主意,我这个纯洁质朴的大好青年有什么办法?咱们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说呗。”

    “你这算什么道理!真是竖子不足与谋!”暴脾气的杜如晦又火了,不顾房玄龄和祖君彦的劝阻对他破口大骂。而且老房老祖他们虽然表面上在劝解,不过从他们一脸心有戚戚焉的模样上看,肚子里也说不定怎么腹诽他呢,只是没好意思骂出口罢了。

    “唉呀,老杜你别着急,甭管我是竖子还是横子您老人家都拿了我的俸禄,就得老老实实给我打工好吧好吧,我错了。不过咱们都没主意还能咋整?还能就在这憋着?还是赶紧去东都吧。对了尚德兄,你帮我写封信给翟让和我那位老丈人,就说我对他俩最近在鲁郡和琅琊的摩擦事件表示遗憾和不满。咱们毕竟还是打着同一面瓦岗旗嘛,凡事能动手就别吵吵呃,好像是说反了。你就说我提议他们开个分赃大会,把地盘什么的好好掰扯清楚,省得成天打得血刺呼啦的怪恶心人的,弄不好还被外人占了便宜”

第一百七十九章活烤越王() 
杨霖这话就有点超出尧君素忍耐的底限了:王世充那边到底怎么回事还没弄清楚呢,你不配合他可以,但是也不能通敌啊!万一人家王世充洗心革面决定为大隋中兴效死力呢?可是他刚要出言反对,杨霖就伸手拦住了他:

    “我说老尧啊,我的折冲郎将大人您先别急。先声明哈,我还没想好是不是跟翟李勾搭一气坑王世充一回,但是我不得不防啊,万一王世充这个王八蛋想坑我怎么办?所以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老套路——先当墙头草,观望一下再说。还有老尧你也别闲着,你赶紧给皇帝打小报告,就说我很焦虑啊,焦虑得满嘴起大泡哇好吧,你先别揍我。我不是让你去骗皇帝,而是想让王世充知道我现在还没拿定主意,然后看他还有什么章程。”

    杨霖的这番布置还算像个样,大家伙比较满意,这才暂时饶过了他。

    金墉城离东都也就几十里地,杨霖他们再怎么磨蹭,一天工夫也磨蹭到了。

    话说杨霖带着他的五百精兵气势汹汹的去欺负段达的上万大军的时候,李君羡已经带着万余人马撑着木筏顺水直下东都了,而且早就回报已经汇合了早已投诚反正的三万守军,控制住了东都。所以杨霖他们也没着急,一路优哉游哉的溜达过来,本以为东都城外已经彩旗招展黄土垫道,高官显贵云集,百姓倾城而出以迎呢。谁想到都走到城外二十里了,别说来打前站以示欢迎的官使军使了,连巡逻探查的探子都没瞅着一个,许是东都光复不久这帮人忙活忘了?等大军走到城外十里长亭还一个鬼影子都没见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觉出不对了。

    先头带兵抢占东都的除了李君羡,还有一个武士彟。李君羡负责接收反正的守军、占领全城并承担守御任务,而武士彟则要安抚好胆颤心惊的越王殿下和满城勋贵,同时给后续到达的大军打好前站。这会儿这两位老兄都踪影不见,莫非是反了?不过这事非但杨霖不信,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更是不信。且不说这老哥俩一向任劳任怨、老实巴交,就算是后脑勺上长着反骨的侯君集和脑子一热就胆大妄为的张亮在这个时候也不敢干出这等蠢事。虽说现在天下乱成一锅粥,占个屁大的地方划拉出百八十人的都敢称王,但是东都那是什么地方,没有身世、实力、人缘等诸多光环加身,一盏茶的工夫都坐不稳。所以连屈突通坐拥十几万大军都不敢造次,就凭现在城里那几万乌合之众就想自立,那纯粹是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

    要不就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导致李武大军团灭了?一想到这,杨霖再也坐不住了,下令全军戒备,展开战斗队形迅速向东都开进。

    还没等兵马完全展开,杨霖就听到军前一阵喧哗,然后几个军士就簇拥着一个满身尘土、弄得跟个土地爷似的小老头向他走来。杨霖定睛一看不禁乐了——这不是武士彟吗?

    “老武,你这是咋整的,掉灶灰堆了?”

    “唉呀我的主公,你还有心思开玩笑,出大事啦!”

    “大事,能出啥大事?难道是那些郡兵改主意了?总不会是李君羡那家伙又吃坏肚子了吧?”

    “不是,唉呀!是越王,越王要被烧死啦!”

    “啥玩意?杨侗那小兔崽子今年才十岁吧,就学会玩自啦?”

    “不是越王自个烧自个,是元文都那帮人”

    武士彟本就不善言辞,这一着急更是前言不搭后语,一口气没上来好悬没憋死。杨霖和与他交好的何潘仁等人又是递水又是敲背,可算把他这口气顺过来了,这才把事问明白。

    原来李君羡确实很顺利的拿下了东都,并立即将部下兵马与郡兵进行了混编,然后分头把守东都外城八门。之后李君羡亲率三千人又兵不血刃的占领了皇城,再拿下宫城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就在这儿遇上了麻烦。

    东都的宫城共有四门,分别是兴教、光政、则天、玄武。李君羡自打进了东都,走哪儿都是门户大开,与其说是抢占不如说是接收,唯独到了宫城在则天门下吃了个闭门羹,叫了半天也没人搭理。李君羡是个好脾气,而且在皇帝他家门口也不敢造次,就分兵打算从东边的兴教门或是西边的光政门绕进去,结果这俩门也叫不开,那就再试试北边的玄武门?

    结果玄武门也是大门紧闭,不过这回有人出来搭茬了——一个胖老头颤巍巍的爬上宫墙,自称太府卿元文都,指名道姓的要杨霖出来答话。

    杨霖这工夫刚刚干掉了段达,还在金墉城得瑟呢,所以能接见元文都的只有李君羡。不过元文都是啥人?从“元”这个卓尔不群的姓氏就能证明人家是正牌的北魏宗室,原姓拓跋的,那可是世代贵胄,出身贵不可言。这个叫李君羡的算个啥玩意?杨霖给他头上安的那个内军总管的头衔老元压根不认,姓李的在他眼里只有陇西李、赵郡李,甚至次一级的辽东李也只能勉强入他法眼,可是都没听说过有这号人物,那就一定是个寒门贱种。话说老元是士族门阀制度的狂热拥护者,对于那些寒门出身的别说以礼相待了,就是跟他站的距离近了点,甚至瞅上那么一眼都会让老元觉得他高贵的血统受到了严重的玷污,身心受到了莫大的摧残,所以他哪会搭理李君羡?口口声声非要见到杨霖不可,否则什么都不谈。

    话说整个荥阳军里头,老元认为能跟他平等对话的也就是杨霖这个弘农杨氏出身的勉强还凑合,连李孝恭都不行。且不论他们李家号称出身陇西李氏这一点有多可疑,光是李孝恭这个旁支出身就让老元严重的看不起。

    李君羡脾气再好这会工夫也有点压不住火了,刚要下令强攻,结果元文都视若不见,反而又把一个小盆友拽到了宫墙上。这个熊孩子十岁出头,长得还不错,尤其是小脸蛋肥嘟嘟的让人看着就想掐一把,可是再瞅瞅这孩子那身打扮,谁要是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那就真是找死了。

    从汉至今,诸朝普遍崇尚周制,所以在大隋的正式场合除了皇帝穿一身黑以外,高品大臣都穿一身红。虽然这么穿衣服必然撞衫,但是要区分尊卑也很容易,一个是看衣饰,一个是看帽子。所谓看衣饰,就是看章纹。周礼载有十二章纹,而杨广继位之后更是规定了十二章纹在皇帝“衮冕”上的具体位置,即“于左右髆上为日月各一,当后领下而为星辰,又山龙九物,各重行十二,衣质以玄,如山、龙、华虫、火、宗彝等,并织成为五物:裳质以纁,加藻、粉米、黼、黻之四。衣裳通数,此为九章,兼上三辰,而备十二也。”这就是传说中的“肩挑日月,背负星辰”。而那些穿一身红的皇室、侯伯、子男、孤卿、诸侯,则分别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这下子大家就很容易分得清谁尊谁卑,看见脸生的打招呼也不至于搞错啦。

    至于帽子,杨广规定天子皮弁十二琪(就是帽子上有十二颗珠子),太子和一品官九琪,下至五品官每品各减一琪,六品以下无琪。大臣们所戴的进贤冠,以官梁分级位高低,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二梁,五品以下一梁,谒者大夫戴高山冠,御史大夫、司隶等戴獬豸冠。

    眼前这个看起来很招人稀罕的熊孩子,虽然因为年纪太小还未及冠,不过他身上穿的那件红色小冕服上边可是缀了九章的,这就说明这个孩子必是皇子皇孙无疑。而此时东都城内的皇子皇孙就那么一位——越王杨侗。

    元文都一手抓着可怜巴巴的杨侗小盆友,大眼皮一翻白眼朝天道:

    “东都乃是大隋首善之地,陛下巡狩之时,敕命越王殿下为东都留守,掌军政要务。尔等一无陛下诏令,二无殿下军令,擅动兵马夺占东都,所为已形同叛逆!殿下虽在稚龄,却心怀忠义,绝不与尔等逆贼同流合污,尔等若是再执迷不悟,殿下便和老夫等与此紫微宫同焚!看尔等届时如何与陛下交代、与天下人交代!”

    这个混账老头居然要烧死越王!

    李君羡吓了一大跳,揉揉眼睛仔细观瞧,发现杨侗小盆友的小胖脸上确实油汪汪的,那身漂亮的小冕服上也油渍麻花,空气中还隐隐的传来一股菜油的香味,勾得他肚子里的馋虫都要跑出来了

    李君羡还在发呆,元文都却已经一拂大袖,拖着杨侗就下了宫墙。

    这下子李君羡不知道咋办好了。他此来之前,杨霖千叮咛万嘱咐,东都拿不下来都不要紧,可千万别把越王这个宝贝疙瘩给磕了碰了。磕碰都不行,这会儿元文都那个老混账都要把越王殿下给活烤了,他还哪敢妄动?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李君羡还在玄武门下急得直蹦,又有探马来报,城南长夏门外十里发现大批兵马踪迹,如何处置请他速速定夺。

第一百八十章破烂王萧铣() 
李君羡命令对宫城围而不打,静观其变之后便匆匆赶往长夏门。此时天色已晚,城外敌情不明,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是下令全军戒备,严阵以待。

    这一宿可算是提心吊胆的熬过去了,啥事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