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隋-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当初瓦岗军和屈突通虽然在荥阳反复拉锯,把人脑袋打成了狗脑袋,可都不约而同的小心翼翼避开了郑家的产业。有时候两军正拉开架势准备大打一架,结果老郑家来人了,振振有词的说这棵青松、那座山头是人家某位祖宗在此领悟天地之道的风水宝地,而那边那座破树林子更是曾入了郑家另一位祖宗的画,乃是郑家一级保护的历史文物,不得破坏于是奇迹就发生了——两只凶神恶煞般的军队居然就乖乖的听话换个地方再掐

    这么牛叉的家族,怎么就成了倒霉蛋?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老郑家碰上了个啥也不懂的大傻蛋。

    杨霖刚到荥阳那阵就发现这个破地方连种地的农夫都找不到几个,工商百业更是凋敝不堪,以为这是连年兵祸所致,于是就开始张罗招收流民、分配无主土地,以恢复生产。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荥阳的情况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自打大隋江河日下,江山分崩离析,天下各大士族的心思就开始活泛了起来。大隋完不完蛋、皇帝是死是活乃至战祸频起民不聊生什么的对他们影响不大,也毫不关心,他们感兴趣的是谁会成为这乱世中的赢家、最终问鼎天下。只要押对了这个宝,他们的家族就能再上一层楼,起码能飞黄腾达个几十、上百年。但是押错了就比较麻烦,虽然还不至于身死族灭,但是要想把屁股擦干净喽,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所以在天下大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士族们都不敢轻举妄动,更不敢孤注一掷,顶多是把家族的旁支余脉顶到前台来试探一下风头。比如说河北的窦建德、幽州的罗艺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闹出偌大的声势,不光是因为这二人的本事大,更重要的是崔、李、卢等河北顶级士族的暗中支持;李渊在短短数月之内能够收服数十万大军,更少不了陇西李、太原王的大力资助;而像宇文成乾为啥在京师站不住脚?就是他们宇文家当年太过嚣张跋扈,以至于跟关陇贵族的关系紧张,这才处处捉襟见肘,被屈突通一战而逐出关中。

    老郑家的老窝很郁闷的杵在荥阳这个四战之地,所以他们的选择就更加慎重,决不轻易出牌。杨玄感起兵造反的时候,郑家当了墙头草;瓦岗军打过来的时候,因为翟让的出身问题老郑家没看上,继续敷衍塞责;屈突通反攻过来的时候那就更不用说,大隋要完蛋了这事在大士族中间早已经达成共识,郑家更不可能把这宝贵的一票投到官军的头上。

    各方势力在荥阳这块老郑家的根基之地上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晃得老郑家的话事人们眼花缭乱。还没等他们拿定主意怎么办,杨霖便如从天而降一般杀进了这场游戏,而且一下子就成了荥阳名义上的主人。

第一百九十三章千万别跟二百五斗心眼(下() 
与其他士族不同,老郑家对于杨霖还是颇有好感的,这种好感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来自于是杨霖的老爹杨玄感。杨老爹当初在东都起事之时,郑家在朝廷的代言人之一武德郡公、大理寺卿郑善果一时在保皇与造反之间有点拿不定主意,就没有及时表态。当时的大臣们,要么奉行识时务者乃为俊杰的精神投靠了杨老爹,要么收拾起小包袱逃之夭夭,要么决定跟大隋一条道走到黑,结果统统被气急败坏的杨老爹咔嚓掉。杨老爹砍人看顺了手,一时有点收不住手,连像郑善果这样神经反射弧比较长、选择障碍症比较严重的中间派都不放过,也一路咔嚓了过去,结果即将砍到郑善果的时候杨老爹却放过了他。为啥?大家都是名门望族嘛,平时关系都不错,还没少联过姻,说起来还算是亲戚,自然就没好意思下手。不过这份情谊老郑家记住了,爱屋及乌之下杨霖也跟着沾了光。

    第二个原因出自于荥阳郑氏的近况。老郑家自从先祖郑当时起二次复兴,将近六百年来历经十余次王朝更替,皇帝都不知道换了多少茬而长盛不衰,靠的就是族内的杰出人才层出不穷。可是自从作为大隋的开国元勋之一的郑译死后,郑家的人才却断代了,身为郑氏家主的郑元寿仅凭父荫袭了个正五品的仪同将军的虚衔,郑善果虽然混上了个大理寺卿,但是一来他属于郑氏旁支,二来他在朝堂上也不怎么受待见,没什么影响力。这样一来,荥阳郑氏在士族中的声望大跌,在“七宗五姓”中排名垫了底,这可咋办?身为家主的郑元寿为这事急得茶饭不思,头发胡子都快薅光了。

    好在老天有眼,不肯绝了郑家的生路,这个世道很快就乱啦!

    为啥世道乱了郑家就有生机了?

    对于平头百姓来说,乱世就是人间地狱,就是吞噬人命的魔鬼;对于雄心勃勃的野心家来说,乱世就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因为只有在乱世里土狗才有化身成龙的机会。而对于士族来说,太平年间他们高高在上,世道乱了他们依然高高在上,有啥区别吗?

    还真有,比如说像荥阳郑氏这样进入衰落期的士族,最怕的就是这个世道像潭死水般波澜不惊,最喜欢的就是乱世。唯有乱世,秩序才会被打破,他们才有机会浑水摸鱼,择机东山再起,否则在等级森严又牢不可破的士族门阀制度之下,他们只有继续沦落,最终跌入低等士族而再难翻身。

    所以别看老郑家一直没出手,其实他们比谁都急。只是这一票买卖对于郑家的影响太大,一旦所投非人所带来的后果可比什么老崔家老李家他们要命得多,所以他们一直忍着。直到快要忍不下去,郑家的长老们都开始商量是不是把宝押在瓦岗身上的时候,杨霖的突然出现,让郑家简直是喜出望外。

    同样是贼出身,崔家、赵家派出旁系子弟资助窦建德、罗艺,顶多算是一记闲子,无论输赢都无伤大雅。而郑家是准备押上全部身家,这样一来瓦岗军尤其是翟让的斤两就有点不够看了。有人要问了,瓦岗军不是还有个李密嘛,人家可是出身襄平李氏,正经八百的豪门出身,郑家干吗不选择投资他?这话说的是没错,不过李密也就是在出身绿林草莽的那些没见过世面的泥腿子中间声望挺高,而在士族圈子里对他的评价很低。一者襄平李氏早就成了破落户,二者李密从小就不安分,脑生反骨,这让大多数崇尚秩序和规矩的士族们很抵触他。三者就是杨玄感兵败身死,李密作为杨的头号谋主除了瞎参谋乱指挥以外没起到什么积极作用,这让士族对他的评价就更低了,普遍认为此子难成大事。

    而杨霖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对郑家来说。这个小家伙出身的弘农杨氏,不但与郑家门当户对,而且因为郑善果还结下一段善缘。再者这小家伙八面玲珑,尤其善于借势,与河东的李渊、河北的窦建德、朝廷方面的屈突通还有荥阳这块地面的过江龙瓦岗军关系都不错,所以才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混得风生水起,看起来前途无量。郑家的家主郑元寿和诸位长老们对这个小家伙简直满意极了,一致拍板决定投资这支潜力股。

    可是就这么上杆子的找上门去谈合作好像有点跌份,而且不太符合郑家的身份地位,最关键的是不太好谈价钱。怎么办呢?郑家作为传承千年的大家族,处理这种小事简直是驾轻就熟——隐匿人口、断绝商旅、百业停顿,连地都不种了,让杨霖找不到人、招不到兵、收不到粮食和税金,最好连日子都过不下去的时候,老郑家再以大救星的形象闪亮登场,一举挽狂澜于既倒,你说杨霖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家伙能不对老郑家感激涕零吗?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可是郑家老祖宗一千四百多年智慧的结晶啊,绝对是传嫡不传庶、传男不传女的家族瑰宝,而且这么多年下来屡试不爽,从无失手的记录。

    郑家为啥叫荥阳郑氏?因为在荥阳这块地面上,只有郑家没有其他,连皇帝说话都不好使。所以郑元寿轻飘飘的一道命令传下去,整个荥阳郡转眼间就跟遭了瘟似的,别说官吏、商贾、匠人什么的,连老百姓都跟钻到地底下了似的,诺大的一块地面上连个鬼影子都见不着,这可把杨霖给愁坏了,老郑家的第一步计划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一个人不吃不喝还能撑着活好几天呢,何况杨霖也算有点家底,所以郑元寿不急,优哉游哉的坐在家里等着杨霖扛不住的时候上门求救——杨霖只要脑袋没进水就一定会来,郑家跺跺脚荥阳就得地震这事全天下没人不知道,这个小家伙怎么可能不知道荥阳郑氏的能量?除非他是从火星来的。

    杨霖确实不是从火星来的,不过他是从后世穿过来的,所以老郑家的如意算盘打的就有点歪。不过不要紧,杨霖不知道郑家,他手下的房杜长孙之流哪个不是人精,自然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岂能不提醒他的道理?

    不过介于这位主公的脑回路结构比较清奇,还经常愿意跟人对着干,为了避免麻烦,房玄龄只是委婉的提醒他,郑家在这块地盘上家大业大,必须跟他搞好关系,最好能主动拜访一下,以免给自己找麻烦。

    这下杨霖好奇了,追着问房玄龄郑家是怎么回事。赶巧了这工夫老房的家眷正好到了荥阳,老房怕老婆那是出了名的,急着前去迎驾没心思跟他闲扯,而且言多必失,老房生怕他又闹什么幺蛾子,就给他打了个比方:郑家是比你老丈人家还大的大家族,整个荥阳郡有六成的土地都是人家的。

    杨霖恍然大悟——原来是个大地主啊!比我老丈人家业大有什么了不起的?又没有闺女嫁给我,老子跟他搞个屁的关系!

    所以杨霖没理这个茬,更把那个姓郑的老地主忘到了脑后,为了张罗人手种地,直接下达了土地置换令、授田令和免税令,这下郑元寿可慌神了。

    其实杨霖真不知道是郑家给他挖的坑,更想不到郑家的目的,他直接想当然的把这口黑锅扣到了无辜的东都勋贵头上。可是这事郑元寿也不知道啊!他还以为自己先下雪后送炭的计谋被杨霖看穿了,开始辣手整治他——这可不行啊,他好不容易选到了一支潜力股,怎么能就这么把关系搞僵了?所以这回他可坐不住了,也不等杨霖主动上门了,自己直接跑上门去求见。

    结果这会儿工夫屈突通在襄城又跟李孝恭打起来了,杨霖领兵出援,郑元寿扑了个空。

    郑元寿找不到杨霖,一肚子苦水没地方诉去,可是杨霖那三道打土豪分田地的法令还在执行啊。而是这事要是老房老杜来办还好说,偏偏杨霖这回指派的主事人是祖君彦。老祖向来对这位少主那是忠心耿耿,执行起命令来更是不打半分折扣,谁劝都没用。结果没一个月的工夫,老郑家花了几百年辛辛苦苦攒下的那点祖产,全被祖君彦蛮不讲理的给分光啦!

    郑元寿气得火冒三丈,都要拉起族兵、联系瓦岗跟杨霖血拼了,这时候还在东都当官的郑善果来信了。

    郑元寿自作聪明,闷头在家里憋出条妙计,而郑善果是真聪明,他派出心腹之人混入荥阳军内,没费多大劲就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打听了个一清二楚。

    郑元寿从堂弟的信中得知这件事的原委之后,大叫一声“堂堂弘农杨氏,竟出如此无知竖子,真是气煞老夫也”,然后狂喷出一口经年老血,从此一病不起。

    老郑家想跟杨霖玩心眼,却没想到这就是个任嘛不懂的二百五,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连底裤就差点赔光。

    可是家大势大的老郑家,岂能就此善罢甘休?

第一百九十四章舍命不舍财() 
郑家作为顶级士族,家大业大的,自然少不了被人觊觎、算计乃是巧取豪夺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能传家千年以上,那斗争经验无疑是极其丰富的,手段也是极其有效的。别说杨霖这样芝麻大的小人物了,就算是哪位皇帝脑袋进水了惹到郑家,都得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不说别的,首先郑家从来就不是一个家族在战斗,士族门阀本就同属一个利益集团,彼此间同气连枝,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虽然在内部也不乏明争暗斗,但是对外,尤其是面对诸如皇权这样的威胁时,一向是同仇敌忾的,一家之敌便是万家同仇,而且往往一出手就是一套凶狠至极的组合拳,直接把敌人——主要是皇帝打蒙。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下之主,可无论是朝堂官吏、军队将领、硕儒士子、商贾百业乃至种地的农夫,却大都掌握在士族门阀的手里,只要这些人达成一致,一声令下就能使天下为之色变,皇帝令不出宫门、收不到一个钱一粒粮、为天下万夫所指,甚至可能连小命都保不住。所以即便强势如杨坚、蛮横如杨广,在对待士族这个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