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隋-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铠不许你上阵!”

    “你敢管我?”

    “废话!我不管你还谁敢管?还想反天啊你!”

    雄阔海他们仨和亲兵营还在原地等着他们呢。一看这两口子共乘一匹马正玩命逃窜,身后不到一里地开外,成千上万的突厥兵像死了老子娘似的群情激奋的嗷嗷直追,就知道他们的主公不知道又干了什么缺德事,肯定是把突厥人惹毛了,赶紧簇拥着他俩往山口方向跑。

    原先就两个隋人,现在一下子多了好几百,怒发冲冠的步利并没当回事,照追不误。可是没跑多远,李孝恭又带着千余骑兵从斜刺里冲出护住杨霖继续跑路,这回步利就有点犯嘀咕了。尤其是他们这时候已经跑到了山区的边缘,他眼瞅着那些隋人跑进了一个狭窄的山口,三转两转就没了踪影,步利心中更是警钟大响,生怕遭了埋伏。

    步利勒缰压住乌云踏雪,回头朝一个狼骑低语了几句,然后狼骑便大声的发布了命令,几十个突厥兵随之扳鞍下马,跑到山口两侧的峭壁前,挥动套马索勾住峭壁上的树木或是尖石,然后就像猴子一般灵活的向峭壁之上攀去。

    很快他们的身影就消失在峭壁之上。过了大约一顿饭的工夫,山崖上出现了几个人影,挥手示意山顶上并无伏兵。

    步利努了努下巴,便有一百多个游骑小心翼翼的钻进了山口。又过了顿饭工夫,游骑头子快马回报,出了这个山口前边是个山谷,进入山谷二里处发现大约两万隋军,其所处的山谷平坦宽阔,两侧环绕的群山之上积雪如新,并无人马践踏的痕迹,也未见伏兵。

    两万隋军,还都是步兵。步利有五万骑兵,按理说这一仗打起来难度不大,可是步利就是觉得后脖颈子总是凉飕飕的,也不知是山风吹的还是咋回事,他心里生出的第一个念头竟是赶紧回军与大哥咄吉汇合,以十五万大军之势,凭大哥咄吉之勇武,就算隋人再埋伏着几万人打起来也不在话下。

    所以说咄吉绕过俟弗利和咄苾,直接任命步利为叶护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孩子从小就胆小怕事,长大了办事也没个主见,极度依赖大哥,所以对咄吉几乎是毫无威胁。不过这一打起仗来乖宝宝步利就不顶事了,否则咄吉怎么可能让俟弗利领军独当一面?

第一百零五章初战(一)() 
如果杨霖和房玄龄看到眼前这一幕一定傻眼,谁能想到已经刀出鞘箭上弦了,步利竟然被区区两万隋军吓住,还想开溜?不但杨霖他们肯定弄不明白,就连步利麾下的突厥将领们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突厥人的生活环境一向恶劣,挨饿受冻甚至因此整个部落死光那是常事,所以都不怎么在乎性命,非常渴望作战,战斗热情极高。因为突厥人从来没听说过有军饷这种东西,平时只能靠着放牧牛羊养活一大家子,只有打仗获得了缴获和赏赐,才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这次南下侵隋,他们折腾了好几个月也没打几个像样的仗,再加上北三郡地广人稀、物产贫瘠,就算抓到汉人百姓也捞不到几个钱,所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突厥人还是两手空空,几无收获。这个冬天塞外草原上的大雪一场接着一场,白灾已经不可避免了,要是他们再抢不到什么东西回去,别说改善生活了,明年的日子能不能过得下去都是个问题。所以一听说前边有至少两万隋军,突厥人无论官兵都像嗅到了血腥味的饿狼一样兴奋了起来——两万隋人啊!那就意味着至少有两万套甲胄、冬衣和兵器可供他们分赃,此外肯定还有数不清细软、粮食和锅碗瓢盆,这一仗只要打下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这一趟就算没白来。

    所以步利刚流露出想要开溜的意思,他麾下的那些设、附离、伯克和梅禄等大小将领就不干了,吵吵嚷嚷的不想走。大头目都跟主帅翻脸了,小当兵的自然也要跟着起哄架秧子,一时间数万突厥人就闹腾了起来,形同炸营,结果又把步利给吓住了。这要是让手下这帮家伙造反了,他大哥还不得削死他?再说跟隋人打一仗未必会输,但是就这么灰溜溜的跑回去,先别提咄吉怎么收拾他,手下都得跟他离心离德,到时候还继承个屁的汗位?所以步利一咬牙,决定先打打看,就算打输了也是手下这些混球不服从指挥,大哥就算开揍,也不能只打他一个人的屁股。

    不过步利还是小心谨慎的将全军分为三部,前军只有五千人先去探探路,就算是去送死也伤不了他的筋骨。他所在的中军则由三万重兵组成随后跟进——毕竟还是自己的小命最宝贵,必须多加防护才安全。剩下那不情不愿的一万五千人组成后军被步利留在山口外,一旦全军陷入了隋人的圈套,后军就是拼了老命也要守住狭窄的山口,以保证步利的退路。

    随着步利的一声令下,觉得自己中了头奖而急不可耐的五千前军,根本顾不上什么阵型、搜索、观察就一窝蜂的涌进了山口。直到最后一名前军骑兵消失在山口后又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步利没发现什么异常,才下令中军压上,而且走出几十步就停一停,想派出探马前出打探消息。可是这个葫芦形的山谷在山口处不但极其狭窄,而且曲里拐弯的,又被那些生怕好东西都被前军抢光了的中军士卒们一窝蜂似的塞了个满满当当,探马哪里冲得过去?没走出几步就被密集的人群挤得东倒西歪,指望他们挤出去再挤回来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那时候他们汇报的消息估计步利自己也能瞧见了。

    好不容易中军转过了山口后的数个山脚,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然后就把步利又吓了一大跳。

    这短短的一天之内步利被吓得一跳一跳又一跳,快赶上跳大神的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咱们先把时间拉回到半个时辰之前,也就是步利的前军刚冲进山谷那阵子。

    杨霖在山谷里摆下了三个步兵方阵,位于中间的是已经扩充到五千人的长矛兵和两千盾兵,两翼各是五千步兵加五百盾兵。这小两万人都是杨霖从磨坪山带下来的嫡系,由于在晋阳讨奴军会盟期间杨霖趁机打劫了他老丈人的军械库,所以他的兵现在都已经鸟枪换炮,清一色的换上了隋军制式的衣甲装备,看上去军容甚是严整。不过杨霖心里有数,这帮家伙虽然不能再称之为样子货,但是战斗力也就是跟河东军相差仿佛,和府兵还是没法比。

    不过府兵毕竟跟他不是一条心啊!他要是敢让府兵打头阵,弄不好就会沾上保存实力、消除异己的嫌疑,那帮府兵说不定就能给他玩一出临阵脱逃。所以尽管这样的安排有很大的风险,但是他还是只能让自己的子弟兵打头阵。

    杨霖这会儿工夫已经躲在了一个山坳后边,眼瞅着数千突厥骑兵嗷嗷怪叫着冲出了狭窄的山口,然后渐渐的由一字纵队变成了由数列横队组成的半月形的攻击队形,停在了距离讨奴军的三个方阵前方不足一里处。

    这一战杨霖安排的主将是盛彦师。他见突厥人已经开始跃跃欲试的准备冲锋,便将令旗一挥,两翼的步兵随之缓缓后撤了数十步,而位于中央的方阵则向前踏出十多步之后,原本缩成一堆的盾兵们迅速的展开队形,护住了两翼的大半空间之后开始紧张的组装巨盾,而他们身后的矛兵们也高高的竖起了长矛。

    以弓矛制骑向来是中原军队对付草原骑兵的不二法门,突厥人见怪不怪。虽然这回隋人的长矛长得有点过分,可是突厥人瞪圆了眼睛也没看到隋人的队伍里有弓箭兵的存在,都感觉非常高兴。毕竟他们都听部落里的老人们讲过汉人弓弩的可怕,而且他们大多参加过善阳那一战,亲眼目睹了那个叫王仁恭的隋狗把一波又一波的箭雨泼洒到头顶时的可怕景象。隋人的步弓就是比突厥人的骑弓射程远、威力大,玩对射他们总是吃亏的一方,战场上的折损大都也是弓弩造成的。这回碰到的隋人居然没有弓箭,也不知道是隋人脑子进水了还是他们走狗屎运了。

    这下突厥前军的主将放下了大半的心,又担心中军赶过来抢功劳、抢东西,所以部下的阵型刚刚展开,他就迫不及待的下令冲锋。

    五千突厥骑兵催动了战马,两万只铁蹄践踏着大地,震天的蹄声和突厥人的鬼叫声震得山间的积雪扑簌簌的往下掉,也把杨霖的脸色震撼得一片煞白。他手底下的那些新兵蛋子第一次直面敌人的正面冲击,能顶得住吗?

    肯定顶不住!

    突厥骑兵们刚刚冲出去半里地,他们的主将信心就爆了棚。以前突厥人老是打不过隋人,他们自己也总结过几条经验教训,除了那些姓杨的实在太变态,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突厥人的看家本事——骑兵突击就从来没有顺顺利利在隋人面前施展的机会。那些狡猾的隋人不但装备了大量的强弓劲弩,更使用伏远弩、木车弩、投石机等重型武器对冲击途中的突厥人造成重大的杀伤,最要命的是还在突厥人冲击的道路上挖陷马坑、设绊马索,还堆土山、掏深沟,至于鹿砦、拒马、木车之类的障碍物更是数不胜数,让突厥骑兵们无论如何也冲不起速度,往往是没冲到隋人面前就伤亡惨重,乱作一团。此时隋人再一反击,突厥人的溃败就没法避免了。

    所以突厥人虽然屡战屡败,却一直不太服气,认为“不是我军太无能,而是隋人太狡猾”,要是真刀真枪的干一场,突厥人觉得他们未必会输。

    这样的机会今天终于让他们赶上了!隋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没有设置任何陷阱和障碍,阵前也是光溜溜的,连最寻常的鹿砦、拒马都没见着。两军如今相距不足半里,就算隋人想使什么花招也来不及了,高速突击的突厥骑兵们已经举起了弯刀,只待两军对撞的时刻了。

    别看隋人的长矛挺大个个头,看着怪吓人的,其实就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充其量能将第一排骑兵连人带马扎个对穿,但是死人死马加一起几百斤的分量和高速冲击带来的惯性也足以将他们撞成肉酱。用一排骑兵的命的换几排隋人的简直太划算了,只需如此反复最多两三次,隋人那看上去坚不可摧的矛阵就得被撞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此战便大局已定。

    而且突厥主将对那些排在前头去送死的拓揭非常有信心。

    说到拓揭,就不能不说说突厥人军队的构成。突厥的数十万大军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狼骑、控弦之士和拓揭。狼骑前边说过,所谓控弦之士,是指突厥本部和附庸部落的牧民,他们平时游牧,战时为兵,构成了突厥军队的主要力量。再有就是拓揭了,也被称为“杂胡”,主要由牧奴和被突厥人征服的其他民族的青壮男子组成。拓揭的命运是比较悲惨的,甚至不如牛羊值钱,基本上就是被突厥人当敢死队使用的。像今天这种带头送死的活计他们从来都躲不掉,要是敢畏缩、拒绝、逃跑甚至反抗的话,突厥人会毫不犹豫的处决他们不说,他们的父母妻小乃至所在的部落都会被突厥人屠戮一空。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拓揭只能乖乖认命,而且长期死中求活的经历让他们往往在绝境中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连突厥人都惊叹不已。

    不过拓揭在突厥人眼里也分三六九等,最好的拓揭是“东胡”,即生活在大兴安岭到辽河流域的室韦、契丹、靺鞨等民族,这些东胡普遍都没怎么进化好,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一旦发起疯来连突厥人都头疼,是最好的炮灰。其次是河中地区的“西胡”,战斗力比东胡稍逊,而且数量也比较少。最要命的拓揭就是西域的昭武九姓了,这帮家伙个个滑如油奸似鬼,做买卖跑运输个个都是把好手,可是一打仗就跟死狗一样的趴窝了。所以要是哪个突厥将军麾下分来一堆来自西域的拓揭,一定能把他愁死。

    这回突厥人用来冲阵的第一排八百名骑兵,全都来自契丹和室韦的莽汉,第二排一千二百名敢死队则全是更缺心眼的靺鞨野人——天时地利人和全占在突厥人一边,要是再打不赢,干脆跟隋人要块豆腐一头撞死得了!

第一百零六章初战(二)() 
“突厥兵不是号称控弦之士吗?怎么没见他们射箭?就这么傻乎乎的举着把破刀往上冲?”杨霖眼见突厥人越来越近,却丝毫没有先射上两轮的意思,让他剽窃来的以矛御箭的绝招无从施展,不由得有些恼火的询问房玄龄。

    “突厥人与我大隋作战,很少使用弓箭。”

    “为啥?”

    “射不过呗!比起大隋的制式弓箭,突厥人的弓箭全是自备,质量良莠不齐,射术也是有高有低,完全不是我大隋的对手。再说即便突厥人的骑射之术再精,毕竟也会影响马速,他们是宁愿被动挨打也要抢出这点时间,尽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