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大郎传奇-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少爷,那个梵公子也太坏了,他居然说,若他是定王殿下,就直接派人给府君张大人送去一张白纸,让张大人自己揣摩,这种骚主意亏他想得出。”多策一边给赵冕捏着背,一边学着梵羽的语气说道。

    赵冕面带笑意的说道:“这个梵羽,的确有几分歪才。哎,他也参加了这次择师报名,你说他入选的可能性有多大?”

    多策努努嘴,说道:“少爷,我觉得没可能。”

    赵冕问道:“为什么?”

    多策回答:“少爷,你出的那些难题,怕是整个山东,也没人能闯过关了。”

    赵冕想到自己的那些“杰作”,嘿嘿笑了起来,问道:“我让那帮奴才去抓鸡,办的怎么样了?”

    多策道:“今日我回府去瞧了下,已经抓了好几百只大公鸡了。”

    赵冕听了,不满道:“才几百只啊,不够不够,差得远呢,让他们赶紧去抓,东平府那么大,连一千只大公鸡都抓不到吗?”

    多策面有为难的说道:“那好吧,我过一会再回府一趟,让蒋管家尽快去办。对了,少爷,咱们的行踪已经暴露了,我今天看到杨侍卫一直守在客栈里……”

    赵冕不耐烦道:“去,把他给我叫进来,整天像个阴魂一样,就不能让本王出来透透气?”

    在东平府敢堂而皇之自称“本王”的,除了赵桓再无第二人,哪怕是广阳郡王童贯,见了他也要行君臣之礼,毕竟赵桓是亲王,并且已经被册封为太子,未来的大宋之主。

    赵冕即为赵桓,赵桓亦为赵冕!

    房间门被打开,一个身着寻常灰衣的汉子走了进来,汉子身材高大威猛,面目棱角分明,充斥着一股阳刚之气,他目不斜视的走至赵冕跟前,纳头便拜道:“杨震参见王爷!”

    赵冕见了杨震又是跪拜又是行礼,登时气不打一处来,怒道:“我说过多少次了,出门在外,一切礼节全免,本王的话难道不管用了吗?”

    杨震面无表情,说道:“属下不敢!”

    “你不敢?”

    赵冕气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冷笑道:“那就滚回王府去,本王在这安全的紧,用不着你们保护!”

    杨震请罪道:“上次王府前大乱,是属下保护王爷不周,请王爷责罚!”

    赵冕冷哼一声,说道:“罢了,上次是本王和多策故意趁乱逃走的,与你无关,带着你的人回王府吧,本王在外面盘桓几日就回去。”

    杨震见赵冕正在气头上,不敢多劝,回复道:“属下领命!”

    说完,便退了出去。

    多策掩上门,小声说道:“我猜杨侍卫肯定没有回府,指不定躲在哪个角落里暗中保护少爷呢。”

    赵冕兴趣索然,说道:“真是扫兴,整天像狗皮膏药似的,甩都甩不掉……”

    杨震退出去后,立时便有人从客栈角落里闪身出来,附耳道:“大人,那个叫梵羽的人已经调查过了,确实可疑!”

    “借一步说话。”

    杨震不知何时竟将赵冕隔壁的房间租了下来,两人关好门窗,只听先前那人说道:“咱们的人从阳谷县传回消息,梵羽原名叫武大郎,关于他的事迹,属下觉得十分可疑,简直闻所未闻……”

    梵羽并不知道,那日在老字号与赵冕分开之后,心思缜密的杨震就开始着手调查他的底细了,这次他又与赵冕不期而遇,使得杨震更是派了暗哨驻守阳谷县,密切监视着与他有关之人的一举一动。

    大宋太子的安危,岂是儿戏?由不得半点马虎!

    当然,梵羽对于这一切并不知情,他此刻坐在享丰楼客栈的包厢里与张泽全、吴三立三人狼狈为奸,商量着下一步的对策。

    “张大哥居然敢出门了,不怕戍九源惦记上你吗?”梵羽开口打趣道。

    张泽全笑道:“之前是做贼心虚,现在仔细想想,戍九源如果出事,原则是我受益最大,但我没什么背景,又是刚从阳谷县那种小地方提拔上来的,脚跟还没站稳……所以他应该不会怀疑到我头上,如果过度谨慎了,反而会让人生疑。”

    三人寒暄了一番,吴三立问道:“这第二把火,你打算什么时候烧起来?”

    张泽全听了,也放下来手中的酒杯,说道:“既然咱们都准备妥当了,有什么好藏着掖着呢,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还怕戍九源翻案不成?”

    梵羽沉思片刻,说道:“时机还不成熟。”

    吴三立皱了皱眉头,问道:“你会不会过度谨慎了?依我之见,咱们手里边掌握的证据,足够扳倒戍九源了,并且让他这辈子都别想再翻身!”

    梵羽不紧不慢的说道:“明天东平府一定会很热闹,等张同知、戍九源二人例行问话之后,趁着人群还没有散去,把第二把火烧起来。”

    张泽全、吴三立两人不解,问道:“为什么非要等明天呢?”

    梵羽笑了起来,道:“人心可用——”

第132章 府衙前人头攒动() 
戍九源不是犯人,甚至连犯罪嫌疑人都不是。

    没有苦主状告,官府又没有查到案情发生,此次传唤他过堂问话,纯属例行公事,因为这件事最近闹得动静太大,府衙不得不做做样子,平复一下躁动的舆论。

    但普通百姓显然并不这么认为,既然府君大人说了要戍九源过堂问话,是不是说明府君大人已经掌握了戍九源违法犯罪的证据,开始向他开刀问斩了?

    这天一大清早,府衙前人山人海,把整个东平府府衙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得水泄不通。

    张同知吃一堑长一智,上次定王府前报名时出的乱子给了他深刻的教训,因而这次安保工作他做足了准备,出动了上百守卫现场维持秩序,确保不会再闹出什么乱子。

    辰时刚过,戍九源身披甲锐,身着官衣,骑着高头大马而来,团练府辖下的兵卫们手执长枪大刀,步列统一,军容肃整,精神面貌比起那些吊儿郎当的府衙守卫要规整的多。

    戍九源的到来,引起府衙前一阵骚乱,那些不怕事的读书人显然已经把他当成了十恶不赦之徒,大声疾呼着要对他进行惩处。

    府衙守卫与团练府卫兵数百人急忙维持秩序,这才稳定住了局面,戍九源顺利穿过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进入东平府府衙。

    “嘿嘿,这下有好戏了,看来咱们大宋还是正义之士居多啊!”赵冕混迹于人群之中,看着群情激愤的读书人,不无感叹的说道。

    梵羽连连摇头,叹气道:“我倒不这么认为。”

    赵冕“哦”的一声,倒是有些诧异,问道:“为什么?”

    梵羽反问:“说戍九源是乱臣贼子,可有人证物证?”

    赵冕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说,想必确有此事,总不能几千人都凭空污蔑戍九源吧?说不定张同知已经证据在握了呢!”

    梵羽说道:“即便是张同知证据在握,但在没有宣判戍九源有罪之前,他仍旧是朝廷命官,我们又怎能妄加定论他有罪过呢?”

    赵冕一愣,之前一直跟着瞎起哄,貌似没有想到这一关节,他想了想说道:“梵兄所言极是。但这么多人声讨戍九源,难道是有人想利用民心大趋来扳倒他?”

    梵羽干咳的笑了笑,心道这个想利用舆论来给张同知施压,继而达到扳倒戍九源的人就是自己……

    “我的意思是,民众要加以开化,教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民心不稳,则易生变,早晚要出事故的。”梵羽解释道。

    赵冕摇摇头,做不敢苟同状:“梵兄这话说的太过了,你看这些人身着儒服,十个人里面有八个是读书人,难道他们都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吗?”

    梵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反问道:“读书人为何而读书?”

    赵冕脱口而出道:“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梵羽说道:“对,学而优则仕,但是赵兄能说这些人没有入仕的原因是学而不优吗?仅山东一地,没有入仕的读书人就如此之多,放眼整个大宋,像这些人一样没有入仕的读书人岂不是不计其数?”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读过书之人向来自视甚高,看不起务农和经商,整日聚集在一起吟诗作画斗酒押妓,无所事事的清谈,动辄对庙堂之事指手画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像蠹虫一样依附于大宋,非但不能成为栋梁之才,反而容易成为朝廷的累赘。”

    赵冕听完之后愣住了,盯着梵羽打量良久,说道:“梵兄这番言论,当真是见解独到,在下受教了,那么依梵兄之见,要如何医治这块顽疾呢?”

    赵冕的话音刚落地,府衙铜锣“铛”的一声,传出一道厉喝之声:“肃静!”

    乱糟糟的人群霎时鸦雀无声,府君张同知与团练使戍九源已经寒暄完毕,两人开始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了。

    只听张同知说道:“戍大人,近日东平府发生的事情想必你也有所耳闻,本官请戍大人过府问话就是为了使清者自清,浊者更浊,给东平府百姓一个交代……请问戍大人,这份文书上面罗列的罪状,是否属实?”

    戍九源矢口否认道:“有奸邪小人对本官恶意攻讦,本官原本想不予理会,没想到却越闹越凶,甚至还差点闹出乱子来,本官万分愧疚,所以才答应张大人出堂当面澄清。”

    戍九源说着,拿出一张梵羽散发到市面上的小字报,说道:“上面的案子都已经结案,可是却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旧事重提,栽赃嫁祸到本官头上。”

    “本官来之前仔细梳理过,这些案宗里面除了本官之外,还牵涉到了十几个结案的官员,如果真是本官违法乱纪的话,这十几位朝廷命官是如何结案的?”

    “诸位且看这一条,说本官清剿梁山贼寇的时候杀良冒功,置二十几个百姓无辜枉死……这从何说起呢?本官记得,这一桩大功是广阳郡王记下的,如今却说本官杀良冒功,这是在变相的说广阳郡王识人不明吗?”

    戍九源用童贯和十几位东平府官员做挡箭牌,话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威胁之意,那意思是说,如果小字报上面记述的属实,我刚才提到的这些人都要被追责,有连带责任。

    张同知心中不悦,他已经摆明了车马炮不想与戍九源为难,但戍九源的这番话明显是在向自己施压,告诫自己此事牵连甚大,不要乱来……

    “这只老狐狸莫非怀疑我是这件事的幕后主谋?”

    张同知想到了这种可能,心中叫苦不已,他自己还是被赶鸭子上架不得不趟这趟浑水呢,现在居然又被戍九源误会,心情当真是郁闷到了极致。

    “戍大人,本府身为东平府父母官,如今辖下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理应查明事实真相,还清白之人一个公道……你说这话是何意?”

    张同知发觉自己准备的再充分也是白搭,因为戍九源一开始就把他当成了幕后黑手,他真的是百口莫辩了。

    戍九源说道:“本官的意思,请府君大人敕令将那无故造谣生事之人查明问案,激浊扬清,还本官一个公道。”

第133章 你方唱罢我方唱() 
东平府府衙公堂上,戍九源对小字报上面提到的罪证逐一反驳,为自己开脱,张同知像是置身事外似的,一直抚须颔首,似乎在认真的听他辩解。

    两人经过最初的试探之后,便很有默契的切入小字报事件,之前的话如蜻蜓点水般,让对方心里有数就行了,毕竟两人各自对对方有所忌惮。

    张同知害怕戍九源把导演这件事的幕后黑手扣在自己头上,平白无故的遭受无妄之灾不说,还有可能影响到康王的争储大计。

    戍九源则是真的把张同知当成了幕后黑手,觉得自己的把柄捏在他的手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更何况自己之前已经摆明了立场,以张同知的聪明不可能领会不到,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与张同知鱼死网破。

    两人各怀鬼胎,说起话来小心翼翼,以至于这场公开的问讯进行得毫无营养,令那些一致要求惩处戍九源的读书人极为不满,这府君大人明显是在包庇戍九源嘛。

    “肃静,府君大人问案,不得喧哗,否则乱棍赶出!”衙役厉声呵斥,维护着秩序。

    赵冕压低了声音嘟囔道:“净扯些没用的废话,关于案子本身一点进展都没有,张同知就是这样敷衍百姓的吗?”

    “这种公开性质的问讯,本来就是表面文章大于实际意义,真正能拿的到台面上的东西,一般都是私下里解决的。”

    梵羽知道会是这种结果,张同知与戍九源两人打太极,最后不了了之,这是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