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北宋末年-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耶律余睹是彻底慌了。

    此时,萧奉先又出了一个馊主意,他说:“现在耶律余睹之所以死死追着咱们不放,就因为有晋王在,这晋王是耶律余睹的侄子,他这是叛乱之心不死,一心想将晋王抢过去,然后立晋王为君,让您做太上皇。

    现在只有杀了晋王,才能断绝耶律余睹所望,他才会退兵”

    卧槽,是这个道理吗?天祚帝犹豫不长时间,就狠狠心将宝贝儿子晋王给杀掉了。

    这就是历史有名的“杀子救国”事件。

    晋王就这么死掉了。

    萧奉先的侄子秦王终于成了皇储的第一人选。

    耶律余睹听说外甥被杀,悲愤不已的他非旦没有退兵,反而有了更强大的报仇动力。不顾鸳鸯泊复杂的地形,直接挥兵杀了过来。

    天祚帝也不含糊,金军一动,这边立马跑路,下一站直接跑去了辽西京大同府。

    就这样,在耶律余睹这个急先峰的带领下,金军以不可思议的进军速度迅速追着天祚帝跑。

    (本章完)

第366章 猛人对天才() 
纵观辽金大小百余战,辽军根本没有几次象样的战斗,不是望风而逃就是一触即溃。最夸张的一次是,上百万大军与数千金兵交锋,两军刚打一照面,辽军主帅竟率先跑路了,以致军阵大乱,结果金军杀人杀的手酸,算下来还没有人家自相践踏而死的人数多。

    当金军攻陷辽西京大同府后,辽天祚帝继续玩命的西逃。

    至此,辽五京只剩下燕云地区的南京析津府,也就是幽州城,即今天的北京。

    北京城的留守皇子耶律淳,也是一个爹不爱娘不疼的苦命孩子。父皇独自去逃命,偏偏把他扔到这个金人和宋人夹缝中的城市。

    金军攻陷大同府后,燕京的一帮臣僚直接就当天祚帝为国殉难了,留守宰相李处温、耶律大石等人仓促拥立魏王耶律淳为帝。

    现在摆在大宋面前的就是这么个状况,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攻取燕云地区都是天赐良机啊。

    先看眼前的幽州城,耶律淳刚刚继位,而且还很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仅有数万已被金军打破胆的残兵败将。

    另外,金军主力,已经被天祚帝给吸引到了广阔的蒙古大草原深处去了。

    再看大宋这边,除了十万精锐西军,五万精锐中央禁军,再加数万当地驻军。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众。

    按说,宋军现在就应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疯狂开抢地盘才是。

    面对如此绝佳机会,辽国皇帝生死不明,金军主力跑到遥远的西北大草原去了,所以,以童贯为着的众将也以为燕云地区那是手到擒来,不废吹灰之力即可夺取。

    随着童贯的总攻命令下达。

    东路主帅种师道虽然为这次出征闹过情绪,但战争一打响,他还是十分认真上心的。立马将手里的王牌打了出去,此人正是早就想打的杨可世。

    前方说过白沟界河的重要性,而白沟界河上有一座石桥,又是连接宋辽边界的重中之重。

    杨可世的前锋部队正在桥南,而若想攻入辽境,必然是首先攻取该府石桥。

    同样,在石桥北侧,也集结有辽国重兵,正对宋军严阵以待。辽国守将甚至做好了准备,必要时将石桥毁掉,以迟滞宋军的进攻。以为只有咱辽国铁骑过河北,宋军若是再修桥抢渡那将难上加难。

    杨可世不愧为王牌猛将,亲率三千轻骑,从界河南,一路狂飙,直接冲过白沟河石桥,一头扎入了辽国境内。

    卧槽,辽军守军没想宋军如此神速,特么不试探一下就直接给冲过来了。也就这么一犹豫的工夫,发现对方的三千骑已闯入咱的地盘上来了。

    冲过界河的杨可世看辽军反应如此特么慢,本能的心生傲慢,心想这传说挺厉害的辽国铁骑也不过如此吗。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河北岸辽军统帅,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耶律大石。

    任何朝代都一样,无论到了末期这个朝廷有多腐败,军队有多不能打,但往往却会涌现出许多猛人来。北宋已经提了好几个了,而这个耶律大石正是北辽末年的一位天才般的军事统帅。

    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此子从小聪慧好学,善骑***通汉文和契丹文,并考中进士,并夺得殿试第一名状元,入翰林院,他是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进士。

    现在情况是,大宋的超级猛人碰到了辽国的越级天才,若是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那简直愧对两人名头。

    杨可世手头上有三千轻骑,若是放在往常,这点兵力就敢突入辽国,那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不过,耶律大石手中的兵也不多,现在整个燕京城也不过有兵三万左右,自己能带出来的也不过一万余骑。

    冲过界河的杨可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了一张劝降榜给耶律大石。

    卧槽,耶律大石当时就懵了,以为宋军前锋给自己开玩笑呢,一愣之后,当场就将劝降榜给撕了个粉碎,然后还重重的踏上了一脚,眼神中更是闪过一丝狠厉的光。妈的,污辱人没这个污辱法。

    杨可世还在傻傻瓜地等回信,突然得报,辽军已经迅速集结出动,但并没奔杀向自己阵前,而是沿白沟河向往西部上游冲去。

    杨可世马上意识到不妙,猜测到下游处必有浅滩可让骑兵渡河。

    想到这里,杨可世冷汗直流啊,若是辽骑从上游冲到对岸然后再迂回,那特么自己的后路就给断了啊。

    杨可世虽然惊得不轻,但他不愧是猛人,根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派了少量骑兵回到河对岸,隔河尾随这股辽骑。意图很明显,辽军从哪里过河,就在哪里拦截。而杨可世本人仍率主力留守在桥北岸,还是不舍得丢弃石桥。

    正好,种师道派来了泾源路大将赵德前来接应。

    杨可世深知自己分兵去拦截的人马太少,急让赵德沿河上游增援,而自己仍守着白沟河石桥。

    赵德是员老将,能在西军中混到老将位置的,那绝对是从血水里泡大的。所以杨可世本能的是信任赵德的。

    赵德得令后也不含糊,立马率部急往上游拦截辽军去了。

    赵德的速度是够快的了,但他毕竟晚了耶律大石一步。

    等他赶到时,辽军先锋已经从浅滩处强渡过了河,并击溃了杨可世派来的少量骑兵。

    正好远远目睹这一情景的赵德,按说应该加速马力快快杀过去啊。

    但这个时候,不知怎么的,老将赵德看着汹涌过河的凶猛辽国铁骑,竟然胆颤了。

    赵德几乎没有犹豫,率大军转身就跑。

    于是,杨可世和手下的数千精骑生生的被留在了界河对岸。只要从浅滩登陆的辽骑再兜回来,那么成了孤军的杨可世部绝对是凶多吉少。

    这等于是老家伙阴了杨可世一把。

    杨可世看这老匹夫如此不可靠,急得隔河大骂:“老匹夫,奈何未战就跑,你特么拿什么报效国恩?”

    杨可世骂得再响亮,跑路心切的赵德也不一定能听得到,估计就是听到了也装没听见。总之,赵德领着部下瞬间跑没影了。

    卧槽,杨可世又恼又急。

    潮水般从南岸涌过来的辽骑堵住了杨可世和其数千精骑的退路,很快,耶律大石的兵马又从杨可世部的北面出现。

    至此,耶律大石指挥军队完成了对宋军先锋的合围。

    这一战,是耶律大石自从考上状元,被分配到燕云地区后的第一战,也是其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战。完美的开头,似乎预示着大石会获得一场完胜。

    但他面对的不是一般人,是无法用常规推理来衡量的万人敌杨可世。

    杨可世恼怒一阵,迅速冷静下来,既然被围了,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杀出重围,回到南岸。

    杨可世一马当先,率众向桥南岸杀去,眼神中闪着不屑的凶光,就以为自己这万人敌的武力,杀回去还不特么跟玩似的。

    可他同样没料到指挥辽军的是耶律大石,就象他刚刚没料到老匹夫赵德不可靠一样。

    耶律大石根本不给宋军突围的机会。针对宋军前锋是轻骑的特点,耶律大石在桥南岸集结大批弓箭手,守住桥头,对冲过来的宋军进行密集攒射。

    不得不说,辽军箭法很准,其中一箭正中杨可世,这箭很不普通,是辽军的铁蒺藜箭。不知射到了哪里。史料记载,杨可世的血拼命的往下流,很快将他的军靴都给灌满了。

    卧槽,流这么多血,若是常人,不死也昏过去了,就算不昏也绝对失去战斗力了。

    可流血的是杨无敌啊,这已经不是轻伤不下火线了。

    受伤的杨可世目眦欲裂,吼声如雷鸣,率先杀入辽军阵营,连杀百余辽兵,直接率部冲出重围,返回了大营。

    杨可世的勇武,把向来以勇武自称的辽军给惊得目瞪口呆。

    回到大营的杨可世不但身受重伤,心理也被赵德给狠狠伤到了。

    宋辽第一次交锋,无疑是辽军占了上风。宋军不但没有抢占石桥,主力前锋更是身受重伤

    耶律大石虽然没有取得完胜,但他也没有被杨可世的强悍给吓住。当天夜里,重新夺回石桥控制权的耶律大石,就亲率主力南下去偷袭宋军大营。

    这耶律大石的胆子也不是一般的大,就手下万把兵力,也敢深入宋军大本营搞突袭。

    统帅种师道看第一战就折了一张王牌,顿时有点心灰意冷起来。得知辽军来袭营,猜测辽军人数必然不会很多,但也没有让主力出营作战。只是令各营金豉齐鸣。

    耶律大石被宋营的此起彼伏的战鼓声给搞晕了,溜达一圈,搞不清宋军虚实,于是就退兵了。

    昨天夜里是天黑摸不清宋军大本营的情况,第二天天一亮,耶律大石又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也不特么偷袭来,直接率主力过来踹营了。

    由此可见,耶律大石是多么渴望打仗啊。好象生怕宋军跑路不跟自己玩似的。

    种师道听说辽军竟然过来踹营,本能的不信啊,特么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真是老虎不发威,你们辽人当老夫是病猫。

    种师德当即就火了,当即下令全军将士备好粗木大棒,因为普通刀枪对付重装骑兵效用不大。

    老种一发火那是不得了,前来的踹营的耶律大石的军队被乱棒打出,估计损失也有限,毕竟这大棒杀伤力有限。

    耶律大石踹营失败,意识到宋军这不还是有点战斗力的吗,于是也不敢大意起来。

    宋军这边,先是先锋军失败,接着又被辽人连续前来骚扰两次,都没有奈何得了人家。这心里的震动更大,本来,众将以为辽国已是日落西山的破落户,都被金人追的满大草原跑了,还能有多少战力。没想到,两个回合下来,辽人勇猛十足啊。

    这双方一都小心,战局自然就暂时僵持了下来。

    东线主力这暂时消停了,可辛兴宗率领的西路军却是另一番景象。

    辛兴宗这一路的目光是范村。范村就在今天河涿县的西南角。

    对面的辽军主力部队是由四大民族组成,分别是契丹、汉族、渤海和奚族。

    辛兴宗一看敌军人员构成,不由乐了,妈的,看样辽国精锐已经被金军给打光了,已经没落到只能凑出一支杂牌军来了。

    同样,和东路的杨再世没有算计的自己的对手耶律大石一样。辛兴宗更是只看表面,而不知统率这支杂牌军的辽将是谁。

    四族军的辽军统帅来自赫赫有名的萧氏家族,此人名叫萧干,萧干这一支族人世袭奚族。此人也是辽朝末年的一员名将。

    萧氏家族历代都是领导杂牌军的,所以很善于做少数民族的工作,很会调解各种族之间的矛盾。到了萧干这一代,他也从父辈那里继承了这个优良的传统,他十分清楚如何整合不同种族,并使他们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想想也够悲催的,先是耶律大石,接着是萧干。这金军和辽打了一百多仗,遇到的全是酒襄饭袋,唯一一个和金军对阵中能打的猛人耶律余睹还被自家皇帝给逼着投靠了金人。偏偏为数不多极能打的猛人全让大宋给摊上了。

    本就不是本次主力的辛兴宗部,加上骄兵轻敌,再加遇到猛人萧干,不可避免的,又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损兵折将。

    这一来,宋军上下全懵了,不是说辽国已是苟延残喘了吗,不是说辽国精锐都被金国打光了,不是说辽国残兵败将豪无斗志……

    怎么会这样,一个被金军杀得象小绵羊似的残军,到了宋军面前转眼变成了一群狼。

    宋军上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