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操练,操练得比咱们还积极呢。咱们是五天一操,他们是三天一次。”

    “文家组织的徒附、奴婢有多少人?”

    “每年都不同,去年十几人。今年三月青黄不接时,他家又趁机买了不少地,收了不少徒附,估计今年的人数会多一点。”

    周澈心道:“早就想去这文家看一看,被姜枫缠住身,一直不得闲。现在倒是可以借‘操练备寇’的空儿,去他家造访。”他要想在本地立住脚,只得到轻侠的支持不行,还必须要有大户的支持。不过去文家也不急在一时。

    大致了解了去年的情形,他说道:“前车后辙。既有去年的章程在,今年依然照此。诸君,这便下去各里,通知各个里长罢?……,切记,务必要将今年与去年的不同讲解清楚,争取招够一屯。”

    诸人齐声应诺。

    (本章完)

第36章 虚心请教() 
周澈等在后院议事刚结束,已是夕阳西下,亭舍门前边来了一拨旅人,车马甚众。

    裴元绍、庆锋闻声到前院,迎将上去。

    一人驱马近前,停在亭舍的台阶前,没下马,便坐在骑上,横矛在前,问道:“这里是横路亭舍么?”

    “正是。”

    “听说你们这儿是周边最大的亭?”

    “对。”

    “我家主人要在你处借宿,速将房舍清扫干净。”

    这队旅人气势十足,裴元绍、庆锋分不清是官是民。庆锋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贵人来自何处?”

    “汝阳。”

    “可是因公事路过?”

    “问这么多作甚?吾主去颍川也。”持矛的骑奴一脸不耐烦,不过还是回答道,“不是因公事路过。怎么?不为公事,你这里便不能借宿么?”

    亭舍不但要招待过往官吏,也允许百姓投宿。面前这队旅人,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庆锋哪敢儿说个“不”字,弯腰陪笑,说道:“当然不是。……,只是,舍中房屋有限,怕安顿不下来这么多人。”

    “有多少房,打扫多少房。别的事儿,不用你管。”

    “诺。”

    裴元绍、庆锋把两扇院门尽数打开,请他们进来。

    那骑奴却不肯,说道:“尔等先将房舍清扫干净。”瞄了两人一眼,问道,“谁是亭长?”说了半天话,才想起问谁是主事人,可见根本就没把这小小的“亭”看在眼里。

    庆锋说道:“小人亭卒,他是求盗。不知贵人来到,亭长尚在后院。”

    骑奴挥了挥手,说道:“去,去,叫他来。”

    裴元绍、庆锋不敢多说,应了声是,倒退着回入院中。

    听得院外马嘶人响,周澈和周仓正欲出来,恰好相遇庆锋问道:“是谁人路过?来投宿的么?”

    此时暮色渐深,入夜便要宵禁。颍川离此地几十里,宵禁前肯定赶不到。这个时候来,显然是为了投宿。

    “没有说。只说是从汝阳来,不是为公事。……,仓君,澈君。他们请你们出去。”

    周澈这是头回接待投宿的客人,虽不知对方底细,但听这阵势,不是官宦出身,也必为地方豪族。他略整衣袍,大步流星,从院中走出。

    出得院外,他张眼看去,只见官道上停了几辆辎车,皆双辕单马,车边有御者扶辕。车队的周围散布了二三十个或骑马执矛、或步行带刀的奴仆随从,还有四五个婢女打扮的妇人、少女,亦跟在车后。

    辎车与轺车不同。轺车贱,辎车贵。轺车多为敞篷,而辎车有帷盖,两边可以开窗,四面屏蔽,封闭较严,可挡风遮雨,车身也大,铺陈设施,可卧、可居、可乘,较为舒适。这种车,最先只用来载物,故名为“辎”,后也用来乘坐。

    “尔等谁是亭长?”

    “是。在下正是,这位是亭父周澈,请问贵人尊姓?”周仓指了指周澈道。

    “袁。”

    周澈脑筋急转,想从籍贯、姓氏判断出对方的来历,很快想到了:“汝阳,袁氏。四世三公?”敛容作揖,问道,“可是精通孟氏《易》的袁氏么?”

    “咦,你这小小亭父,倒是有些见识。”

    四世三公袁家,三公,在东汉时指司徒、司空和太尉,都是宰相之职。四世三公,即袁家连续四代都有人做宰相。

    袁家的崛起,不可不提袁安。他是汝南袁氏的奠基人。

    袁安是汝南汝阳人(今属河南周口)。袁安的祖父袁良,是汝南袁家载于史书的第一人。西汉末年时,袁良拜师学习孟氏《易经》。学有所成后,被举为明经(类似于考中进士),官至太子舍人。东汉建武初年,担任成武县令。

    汉代重视五经,设有五经博士,精通者可以担任。汉代选拔官员的察举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明经、方正等。被举荐者都需要对五经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明经科。袁良所学的孟氏《易经》,正是官方认可的易经学之一。学得孟氏易,相当于获得了通往官场的金钥匙。从此,孟氏易成为袁氏家学,这是汝南袁氏飞黄腾达的基础。

    袁安从小跟父亲学习孟氏易。他为人威严,能够坚持原则不动摇。袁安年轻时做县里的功曹,因公事会见别驾从事(州刺史的秘书长)。从事想托袁安给县令捎一封信。袁安拒绝了,告诉从事:“如果是公事,可以通过驿站传送;如果是私事,则不能接受。”后来,袁安被举为孝廉,出任县令。稳重威严的袁安很受人敬重。

    袁安之后,到后来的袁绍,连续五代人,袁家都有人做到三公级别(包括地位更高的太傅、大将军)。包括袁安(司徒)、他的儿子袁敞(司空)、孙子袁汤(司空)、曾孙袁逢(司空)、曾孙袁隗(太傅)、玄孙袁绍(大将军)。另有十多人做到九卿、太守级别。

    袁汤早就去世了,袁逢、袁隗皆在洛阳,现在袁家的话事男子只有两个,不是袁绍就是袁术,来者必为其中之一。说起来,周澈、周仓出身周氏,也是名门,论历史渊源汝南周氏的名声比袁家厉害,乃东周皇族之后。这个时候,他应该自报家门,上前叙话。

    只是,周澈现为卑微小职,身份不太恰当,因此闭口不提,只道:“不知贵客登门,有失远迎。”看了看前呼后拥的车队,为难地说道:“贵家从者人众,舍中陋仄,怕屋舍不足。”

    “刚才已对你亭中的部下说过了,只管将屋舍尽数清扫干净就是。”

    周澈站在亭舍门前,正能看到车队全貌,见中间的一辆车打开窗,车内有人伸出手招了招,车边一锦衣人过去,垂手躬身,恭恭敬敬地听里边说了几句话,连连点头应诺,从车马队中走出,来到舍前,站直了腰,昂首挺胸,颐指气使地对周澈说道:“你亭中有房舍多少?”

    “小屋五间,大屋一处。”

    “这么少?”来人大为不满,举头打量舍院,问道,“观你亭舍规模,应是前后两进,怎么只有这么点屋舍?……,你带俺进去看看!”

    周澈又没骗他,自无不可,带着这人回入院中,边走边介绍:“前院此屋,是给求盗、亭父以及亭卒住的。”那人“嗯”了一声,问道,“后院呢?”

    “后院现在住了三个人。一个是我,两个是在逃案犯的亲人。”

    “什么在逃案犯?”

    “前几日,亭部出了桩贼杀案,在下奉令将案犯的父、弟扣押亭中。”

    这人不置可否,在前院略顿了顿足,便往后院走。

    两人来入后院,这人瞧见了北边的两套屋,楞了下,指着问道:“这不是两套大屋么?你怎么说只有一套?”

    “案犯的父亲现在外边这套居住。”

    “一个案犯的父亲,有什么资格住在这里?”

    “此屋本为我的住所,……。”

    “不必说了,把那什么案犯之父赶出去!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快点收拾好,以供我家主人居住。……,被褥卧具之类的也全都拿走,俺们随行带的有,不用你们的。”

    “案犯的父亲年事已高,……。”

    这人再次打断周澈,斥道:“你没听见俺说的话么?”指着南边,问道,“这不是六间小屋么?你为甚说只有五处?”

    “……,我现在住了一处。”

    “腾出来!”

    “腾出南边的屋子没问题,只是北边这个,案犯的父亲……。”

    这人勃然大怒,抬起右手,用下三指抓着袖子,指着周澈的鼻子,骂道:“你是耳聋的么?我家主人何等身份?岂能与案犯之父住在一院?还有你,你算个什么东西?小小亭职!便是你,也没资格与我家主人同住一院!带上你们的物事,全都滚去前院!”

    北边空着的那套屋里,探出一个脑袋,正是在打扫卫生的庆锋。姜俏也从姜父住的这套屋中走出,吃惊地望向两人。

    那锦衣奴仆恶语相加,满院皆闻。

    庆锋急忙跑了过来,向锦衣人告个罪,把周澈拉到一边,说道:“澈君,来人车马甚众,随从人多,绝非寻常人家,咱们何必与他们斗气?便将屋舍让出来吧。”

    姜俏听到了三言两语,晓得事情是因为他父亲而起,不安地说道:“兄长,听这人说话只是个奴仆,却锦衣华服,他家主人必定不凡。不要因为我们与他们起了争执。便让出来吧。”

    周澈面沉如水,他两世为人,从来没被人指着鼻子骂过,这骂人的还只是个奴仆!换做前世,直接乱刀砍死这个狗东西,但是此刻心道:“韩信尚有胯下之辱,我欲成大事,岂可小不忍则乱大谋。”

    罢了,罢了。眼见来客强横,庆锋、姜俏说得有道理,没必要硬顶下去,微微一笑,颔首说道:“行。”对姜俏道,“就是委屈阿翁了。”

    庆锋小声道:“委屈也就一夜。他们过路的,明儿一早肯定就走了。”

    (本章完)

第37章 奸猾里长() 
周澈转回锦衣奴面前,笑道:“请你稍等片刻,我们这就把屋舍腾出。”既然腾出,干脆就腾个干干净净,叫来韦强,吩咐说道,“将武柏带出来,暂扣前院。”

    锦衣奴“哼”了声,问道:“武柏是谁?”

    “一个犯了案子的泼皮。”

    “带走带走!”锦衣奴强调,“后院一个人都不准留!”

    加上姜俏,亭中八个人一起动手,先把姜父请出,搀扶到前院屋中,再将后院所有的屋舍尽数打扫一遍,又按锦衣奴的交代,把被褥枕头等悉数拿走,堆放到前院屋中。

    周澈求职亭部时,只看到了亭部的自由与能结交豪杰,虽也知道需要迎来送往,但没太过在意。今日有“贵人”投宿,总算尝到了其中滋味,暗自想道:“当日,族兄周鼎劝我莫做亭职时,曾引前汉名士之语:‘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初不介意,今日方知其味!总算理解后世那句‘安能为五斗米而折腰’。”

    不过,相比“大计”,这点“为人役”他还能承受。

    锦衣奴等他们打扫完,命随从的奴婢从车中取出卧具诸物,并及铜灯、铜镜、铜匜、漆盘、漆壶、漆卮、银勺、银碗、象牙箸、短匕等等,还捧了个香炉,一个青瓷唾器,两个盛放化妆品的严具,等等的生活用品,放置到北边屋中。

    一番清扫、布置下来,天已擦黑。

    亭舍外的车马队打起了火把,火苗跳动,映得亭前通通红红。凉风吹过,带来田野中的清香,远处的安静衬托出了近处的喧杂。在亭部众人的迎请下,车队的主人终于下了车。

    五辆辎车,共坐了三个人。

    一个男子,两个女子。

    男子二十上下,头裹幅巾,身穿黑袍,行走端详,举止晏然。两个女子,观其打扮,前头的少妇应是男子的妻子,后头那个妇人则是大婢。

    车外的武士、骑奴、婢从们皆躬身行礼,给他们让开道路。

    辎车进不了院,一字排开,停到路边。马厩里也拴不下这么多马,骑奴们自将坐骑拢到一处,由人专管。最先问话的那人带了十几个武士、奴婢随从入内。

    从始至终,这黑衣男子一句话都没和周澈众人说。对此,周澈也不在意。

    将这些人送入后院,庆锋问道:“可要俺们准备饭食么?”

    锦衣奴鄙夷地说道:“谁耐烦吃你们的饭!俺们自己做。”欲入屋内,又转身叫住庆锋,摸出几个钱,丢给他,道,“俺见你们前院养的有鸡,挑一只肥美的,交给外头的人。”

    迎请黑衣男子入内时,周仓、裴元绍、韦强、严伟、邢刚都跟着,待返回前院后,见左右无人,韦强吐了吐舌头,扮个鬼脸,说道:“好大的排场!”

    裴元绍连连点头,憧憬地说道:“若能有一日,俺有如此风光,不枉活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