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玄听出了他的意思,知他其实已被周涌、李钟说服,所以仍犹豫不决者,不过是担忧郡卒万一出城失利,出现折损,不利守城而已,当下跨步出列,沉声说道:“左、右兵曹史所言甚是。今贼初至,乌合之众,队列不整,军无阵势,正是我军出击良机,可急出而击之。玄愿带宾客出战,请明府领郡卒坐守。若胜,贼势受挫,利我守城;若败,玄死,郡卒得以保全,城犹不失。”

    就像他猜测的,太守确实被周涌、李钟说服了,担忧的只是害怕郡卒出现折损,此时听桓玄愿主动带宾客出击,略作迟疑,便即同意。

    桓玄召韦强、南凌、庆锋、邢刚、任义、文瀚、许阳等等诸人近前,众人齐临城头,观望城外,选择出击的方向。

    黄巾军里的鼓声停了,黄巾士卒再度喧哗起来,声音喧天。

    许阳跃跃欲试,问道:“桓君,咱们是直击刘辟的主阵,还是先把城郊的贼兵扫清?”

    桓玄观望片刻,却不马上点将出城,而是请求太守下令:“请命城上诸部、曲偃旗息声,伏身於城垛下,不许露头。”

    诸人愕然,不解其意,唯周涌、李钟了然,袁尧、韩俊聪慧,也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袁尧说道:“兵曹椽这是欲先示敌以弱么?”

    太守醒悟过来,急传令,命守卒偃旗息声,伏身隐藏。

    桓玄等人也伏下了身子,悄悄观看城外动静。

    没多久,城外的黄巾军发现了城上的异样。他们先是莫名其妙,随后有人大叫:“守卒逃了!守卒逃了!”成千上万人齐注目城头,无数人挥举兵器,鼓噪呐喊:“守卒逃了!守卒逃了!”一拨拨的小帅赶去刘辟的战车前,请求发动攻城。

    原本,距离城外最近的黄巾军士卒也在护城河外一两里处,见城头上没了守卒,也没了旗帜,以为城中胆怯、守卒果真逃了,勇气倍增,数百人一拥而上,聚在河边,叫骂呼喝。

    桓玄心道:“是时候了。”

    他对太守说道:“待玄出城后,请明府传令诸军重建旗帜,为我击鼓助阵!”

    太守应诺。

    桓玄领着韦强、庆锋等人,曲身下了城头。

    他率领周氏门下的宾客和横路亭受训的百余里民就在城门内。

    任义牵了他的坐骑来。

    他翻身上马,点了大小铁、大小高等十个什,共百人,目光在韦强、南凌、庆锋、许阳、邢刚、文瀚等人的脸上一扫而过,令道:“建博、伯驰、仲锐随我出城。老邢、阿任在城门口接应我。许君、文君带你们的宾客守在门内,为我擂鼓,若我失利,速掩城门!”

    军令如山,众人凛然接命。

    桓玄又对大小铁、大小高等出战的百人说道:“贼众嚣而不整,兵器简陋,人数虽众,土鸡瓦狗耳!今与诸君并肩出战,诸君勉之!临阵接敌,凡我军旗指处便为进击方向。我不退,谁先退者,死!”叫人取来一面红旗,令庆锋举起,喝道:“开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

    他一马当先,李钟紧随其后,韦强、庆锋再其后,百人出城。

    许阳、文瀚摆开两面战鼓,亲自擂鼓。太守见他们出了城,亦急令伏下旗帜的部曲重将旗帜竖起,又命诸军齐把战鼓擂响。

    城外的黄巾军士卒听到战鼓声响,或举首,或扭脸,或翘足,或爬到高处,往鼓声最响的地方看去,见一个执矛的将领迎着晨阳,驱马驰出了城门,一面鲜艳的红旗招展在他身后,红旗后是百名披甲的甲士。这一支小队伍出了城,毫不犹豫地迎着他们冲来,直奔护城河。

    城头上,太守等人临城观看,见桓玄等百人奋不顾身,沿桥冲过护城河,就像一支离弦的锐矢笔直地钻入了河对岸的数百黄巾士卒中。这数百黄巾士卒仓促无备,又多是农人,根本不是对手,眨眼间就被桓玄等人冲破。桓玄马不停蹄,挺矛呼咤,继续向远处冲去。

    远处,是满山遍野成千上万的黄巾军;再远处,是无数仍在从西面八方汇聚过来的后续黄巾。

    黄巾士卒没有想到会有人突然出城进攻,短暂的慌乱后,较远处、远处的士卒纷纷向桓玄这里涌来。刘辟的战车边战鼓再度擂响。黄旗遍地,战鼓震天。方圆几十里的雪地上,黄巾士卒就像一汹涌的巨浪也似,前浪方到,后浪又起,铺天盖地,几乎在片刻间就把桓玄等人淹没其中。

    太守眼花了,没多久就分辨不出谁是桓玄,他只能看到:在那白雪中,在那黄巾中,一面红旗始终高举,所向无前。

    过了护城河,冲入黄巾军阵后,因为铠甲齐全,又是骑马,桓玄起初很轻松,没感到什么压力,不费吹灰之力就冲破了护城河外那数百名为说是士卒、实为农人的道众的防线。

    他出城是为了鼓舞郡兵的士气,当然不能就此停止,催马驰行,接着向前冲锋。

    冲了没多远,较远处的黄巾士卒奔跑着围了上来,刀剑矛戈、锄锨棍棒,各色各样的兵器横七竖八打来。

    桓玄本是步将出身,没有过太多马战的经验,加之地上又有积雪,比较滑,担忧继续快速冲锋的话,坐骑会摔倒或被人绊倒,略微放缓了马速,一脚牢牢踩住马蹬,两腿夹/紧马腹,松开缰绳,居高临下地挥动长矛,将最先奔着坐骑砸来的一支铁锨挑开,手下不留情,顺势刺入这个黄巾士卒的胸口。

    这个士卒年纪不大,顶多二十岁,面色黧黑,适才挥锨劈砍的时候毫无章法,只是在胡乱挥舞,料来“从贼”前应是个寻常的农人,之所以冲在队伍的最前边,不外乎人多胆壮,加上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却没料到刚刚出手,才不过一合,就胸口中矛。

    大冷的天,他只穿着一件麻布粗衣,锋锐的矛头轻而易举地刺入了他的胸腔内。鲜血绽放。他不可思议地低头看了眼伤口,桓玄回手将长矛抽出,鲜血喷射。他下意识地试图用手捂住伤处,一柄长刀从侧面砍在了他的脖上。他想看看是谁砍他,脸还没扭动,已无力倒地。

    拿刀砍他的是韦强,从出城始,他就一直紧随在他的马侧。

    桓玄和韦强都没再看这年轻的农卒一眼,从他倒地的尸体边奔驰而过。

    桓玄虽然同情起义的黄巾士卒,但现在战场上,双方是敌我的关系,你死我活。恻隐心要不得。再者说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一次打仗不死人的?既然上了战场,就要有战死的觉悟。不管你是王公贵胄,还是农人百姓;不管你是久经沙场的老卒,还是初次上阵的新丁,在战场上都一样。没有人会同情你。

    桓玄一马当前,挥矛奋击。韦强、李钟左砍右杀,勇武无敌。庆锋一手高举红旗,一手犹有余力,执矛厮杀。四人带头,百余宾客所向披靡。很快,就把围上来的第一波黄巾士卒杀散。黄巾军人马众多,杀散了一波,又上来一波。接连冲过三波围堵,桓玄渐感吃力。

    左侧斜对面一人举刀砍来,桓玄不避不让,仗着矛长,在环首刀砍到前先将此人刺倒,紧接着正过身子,挥矛横扫,又把从正面刺来的一柄长矛挡开,随即跃马前冲,大喝一声,握紧矛柄,用力前刺,再将正面这人刺倒。马不停步,从这人的身上踩踏奔过。

    连人带马几百斤重,这人躲闪不及,眼睁睁看着马蹄踩上他的大腿,伴随着“咔嚓”的脆响,腿骨被踩断了,他痛呼大叫。

    叫声未落,庆锋的坐骑、后边宾客们的坐骑,接连从他身上踏过。

    鲜红的血四处溅射,洒在积雪上,洒在邻近的西乡宾客、黄巾士卒的马上、衣上。他的惨叫戛然而止。

    这个死法太惨烈了。黄巾军的士卒多是农人,看得心惊肉跳,他们没经历过战阵,聚众围杀桓玄等人,本就是一时冲动,这会儿勇气下去,不少人丢下武器,转头逃跑。

    桓玄趁机朝身后望了眼,不知不觉,他们已远离护城河有两三里远,遥见城头上旗帜飘扬,远闻城中鼓声不断,旗帜、鼓声中,很多人临城观战,多是披甲执矛的守卒,太守、周涌、袁尧、魏昶等人也在其中,只是因为相距太远,分辨不出谁是谁。

    他转回头,挺矛四顾,围在身边的这拨黄巾士卒虽然四下逃窜,不远处却有更多的黄巾士卒蜂拥跑来。

    (本章完)

第569章 众人心忧战事焦 少年不知滋味愁() 
南凌提着矛,徒步奔到他马前,叫道:“桓君,离城远了!要不要杀回去?”他的脸上、衣甲上尽是血迹。

    “受伤了?”

    “都是贼人的血。”

    “你的马呢?”

    “刚冲阵时,马受了惊,不肯往前走,没奈何,只好下马徒步。”

    桓玄复又回望,这才发现不止南凌,随他冲杀的宾客们好多都从骑马改成了步行。

    战阵交锋不比捕拿盗贼。就拿眼下说,城外两万多人,他们这一百来人陷入其中,前后左右全是凶神恶煞也似的敌人,枪矛剑戟如林木一般纷沓杀来,叫喊声振动四野,不是经过训练的战马,还真受不了这吓人的阵势。

    这次跟桓玄出城的百人全是骑马的,现在大眼看去,仍留在马上的大约只有一半。

    不过,尽管半数人都弃了马,但因宾客们皆身着铠甲,又皆为游侠出身,且久经操练,故而伤亡的不多。并且,他们虽也和南凌一样都是浑身血污,然而精气神仍还不错。

    桓玄心道:“今日与黄巾头次交锋,不宜折损太多。若有马时,还可继续冲阵,如今半数改为步行,一旦陷入重围,纵使能脱困而出,伤亡必多。得不偿失。”

    他们冲阵到此时,凡经过处,黄巾军无不溃败,已经大大振奋了郡兵的士气,实也没有必要继续犯险了。这时,听到远处一阵鼓声。桓玄顺着声音望去,见是从刘辟的战车处传来。随着鼓声,原先立在刘辟边儿上的数百骑士、数百甲士开始移动,移动的方向分明就是他所在的位置。

    桓玄心知,此必是刘辟见他们勇猛无敌,忧恐黄巾军士卒丧失了士气,故此调动主力精锐前来围剿。

    他心道:“刘辟主阵处那些骑士、甲士一看就不比寻常黄巾士卒,如果被他们围上就危险了!”当机立断,仰头大笑。

    韦强问道:“桓君笑什么?”

    “太平道以妖言蛊惑民心,聚了些愚夫愚妇就自以为势大,胆敢造反!不知死活地围我郡府。我本以为他们有多厉害,如今咱们只百人出城就把他们给搅了个翻天覆地。不过如此!这样的敌手还不如当日咱们这几年剿杀的那些群盗,杀之无趣,胜之不武。”令道,“回城去!”

    韦强知他心意,凑趣地哈哈大笑,说道:“可不是么?妖道无知,不识天高地厚,说是叛逆围城,不如说是主动送死。真是好笑。”大声传令,“桓君令:此等弱贼,杀之无趣,转回城去!”

    桓玄留下韦强殿后,拨转马头,带着李钟、庆锋等亲随护卫奔到后队,变后队为前队,令庆锋将红旗指向城门,大呼道:“杀回城去!”

    他们从城中出来一路厮杀,路过处的黄巾士卒多被他们杀散,这回城的路比来时好走,却没料到突有变故出现。

    走没多远,两个黄巾士卒奋不顾死,挥舞着长刀劈砍桓玄坐骑。

    桓玄可能因为力气消耗太大,只挡住了一柄,另一柄未能格架住,坐骑的前腿被砍伤。

    好在他反应快,在坐骑屈腿向前栽倒的那一瞬间,甩开了马蹬,跃身跳下。跳下时,他手中的矛头向上,矛柄向下,来不及调转矛头,便用矛柄奋勇一击,打中砍伤他坐骑前腿的那个黄巾士卒,正中其下颚。反手一刺,将另一人刺死。殊不料,那个被打中下颚的黄巾士卒非常勇悍,也不知是不是有亲人刚才被桓玄在路上杀死了,眼中喷着仇恨的怒火,不顾舌头被牙咬住,死盯着荀贞,呜呜叫着,顺嘴流血地依旧举刀扑来。

    刀没有矛长,远距离对阵吃亏,近距离白刃战占便宜。

    桓玄急/抽回长矛,连退两步,企图拉开与他的距离,刀锋已到面前。

    李钟、韦强在桓玄身后数步外,救援不及。

    李钟睚眦欲裂,发出了今日出战后的第一声怒吼,奋力把手中刀投出,旋转着挡开了劈向桓玄的刀锋。韦强呼喝大叫,也将长矛掷出,如流星赶月,矛头从这个黄巾士卒的前胸刺入,穿出体外。这黄巾士卒被长矛带着踉跄退了好几步,欲待再鼓勇上前,没了力气,不甘地瞪着桓玄,无力地捏着长刀倒在了地上。

    李钟赶马冲到,跳下来,说道:“桓君,上马!”

    庆锋亦舞旗冲到,反手抽出佩刀,奔到桓玄身前,绕着桓玄转了半圈,把趁隙逼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