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以剑指地图,转回话题,继续刚才的话,说道:“府君给吾部的任务是:确保汝水南岸五县之安全,而今波才正在率众南下,诸君,我部现在该怎么办?诸位有何见解?尽管言来。”

    堂上在座诸人最低的也是个曲长,都是周澈的亲信,军中的中坚。

    等他们看了会儿地图后,周澈问道:“怎样?可有什么想法没有?”

    他旋即点名,说道:“江伟,你先说!”

    “是。”江伟恭谨应诺,向旁边让了几步,侧立於诸人座位之旁,说道,“将军计划令吾等救援汝水南岸五县,今波才已率众南下,我部自也不能再停驻颍阳,需要尽快南下了。”

    “说的不错。只是这个南下该怎么个南下法儿?”

    “俺以为,我部之上策是攻取襄城、郏两县。”

    周澈瞧了荀攸一眼,问道:“噢?为何?”

    “如果绕过襄城、郏南下,我部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而一旦我部攻下襄城、郏两县,则面临腹背受敌危险的就是贼兵。”

    周澈本想借此次军议,考考麾下诸将的军事能力,却没想到被江伟一言就说出了自家的打算。

    临出阳翟前,太守在为他壮行的夜宴上问过他南下的方略,他当时回答说:“若贼兵渡汝水南下,则我部或取襄城、郏两县,或绕过此两县,尾追波才渡河。”大意如此。这两个办法,的确前者是上策,后者是下策。只有在前者行不通的情况下,才会考虑采用后者之法。

    “江部曲此议,诸君以为如何?”

    方悦说道:“此固为上策,只是有一点不可不虑。”

    “哪一点?”

    “适才君言,波才共留下了万人驻守此两县,每县应各有五千人。兵法云:十则围之。我部只两千人,以两千攻彼五千,怕难以速胜。如果不能速胜,不能快速地攻下其中一县,那么就将会面临另一县的援兵。当其时也,我部内有坚城未下,外有贼兵援军至,内外受敌,怕不好应付。”

    周澈很高兴,道:“所虑甚是也。”问诸人,“诸君有何对策?”

    王慧说道:“方才公达说:贼兵在襄城、郏两县掳掠乡里,地方百姓必定厌恨之。我部既是王师,击之,又是为民除暴,想来是可以得到此两县百姓支持的。有这两县百姓的支持,取城应非难事。”

    帐中诸人都点头说道:“不错。”

    周澈转对荀攸说道:“公达,我本来听说贼兵中有一个叫何曼的,是襄城本地人氏,在地方上颇有威名,还担忧两位先前所说的‘里应外合’之计怕是不能行使了,而不料贼兵在襄城、郏两县却四处掳掠,招致民愤!现在看来,这‘里应外合’之计似乎可以实施了!”

    (本章完)

第591章() 
    周澈对荀攸说道:“现在看来,这‘里应外合’之计似乎可以实施了!”

    “里应外合”之计有两种实施的方法:一种是收买敌人的内部,一种是派人打入敌人内部。周澈目前对黄巾军内部不太了解,收买不易,但有陈盼在手,打入敌人内部还是有可能的。

    因为之前周澈派人去汝南把陈盼接过来了。

    等到陈盼来到,周澈将自己的打算告与他知,说道:“今贼兵主力渡河南下,留下了些人马分驻襄城、郏两县。连日来,贼兵掳掠两县,百姓怨愤,今其主力离开,只留下了两支偏师停留,此我可趁之机也!我打算趁机攻取此两县。襄城距我颍阳近,我想先取此县。贼兵前些日在阳翟大败,四处溃散,至今尚有不少溃卒游荡於外,未能与贼兵主力合,我想请师诈扮为溃散在外的贼兵,混入襄城,在城内配合我部取城。不知原师意下如何?”征询他的意见。

    襄城、郏两县,襄城离颍阳近,要攻取肯定是选择先攻取襄城县。

    如前文所述,在太平道起事之后,陈盼一直很担忧自己会受到牵连,要不然也不会被桓玄一召就带着子弟从军来了,此时听周澈说完,他心道:“潜入襄城虽有危险,但却也是我立下大功,彻底与贼兵割裂的一个大好机会!”当即答允。

    周澈大喜。

    陈盼带时带来了本里的五十个子弟。这五十人也都是太平道的信徒,熟悉太平道内部的情况,扮起“贼兵”来惟妙惟肖,可以和原盼一起同去。为了保证成功,周澈又从军中抽调了百人,这百人都是他旧时门客、今之各曲军官,皆为骁勇胆大之士,亦和陈盼等人同去。

    又从帐中的诸将里选了两人,为陈盼的助手。

    选这两人时,他费了一番心思,最终定为江伟和方悦。

    江伟精细谨慎,方悦武勇刚猛。有他两人配合陈盼,成功的可能性就又大为增加了。

    陈盼、江伟、方悦并及那一百五十人,在营中脱下衣甲,换上褴褛的破衫,接着又把原本的矛、戟等兵器换掉了大半,换成锄头、竹枪之类,又都在额头系上黄巾,乍看上去,就和黄巾军士卒的装扮很像了。——黄巾军的士卒没有统一的着装,唯一用来辨别身份的就是额头上的黄巾。

    换过装后,等到晚上三更,诸人出营,在颍阳东南十里处悄悄渡河。

    为了免得引起别人的注意,周澈没有送他们,只是在他们走前与他们约定:“我明晚入夜后就率部渡河,从颍水南岸到襄城县,两个时辰即到。渡过河后,我会潜伏到襄城县附近埋伏。你们明日若能顺利混入县中,可在三更时分於县中举火作乱。一见你们火起,我就催军全速前进,你们在内乱之,我在外击之,襄城县定能一鼓而定!”

    这是说的江伟等人如果能顺利潜入城中的情况,如果不能顺利潜入城中,周澈也有对策,他说道:“如果你们明日未能潜入城中,也不必着急。我会在县外等你们到三更,若不见你们生火作乱,我自会再退回到颍水岸边。你们什么时候能潜入城,我就什么时候外应之!”

    江伟、陈盼、方悦等人渡过河后,转向西南行。襄城县就在三四十里外。行了数里,天将亮。

    陈盼对江伟、方悦说道:“此回贼兵叛乱,咱们颍阴也有人参与,挑头的姓李,是西乡人氏,因为眼大,绰号‘大目’。你我都是颍阴口音,待会儿若是遇到贼兵盘问,可诈称是李大目的部众。贼兵若再问,就说在阳翟战败之后,咱们亡命奔逃,本想逃回家里,但在路上却听说上师在襄城县收拢溃部,因又折道南下,前来投奔。”

    江伟、方悦说道:“好!”

    江伟心道:“主公提前把陈盼召来真有先见之明。要不然,今次这‘里应外合’之计就断难实施。别的不说,只这个‘李大目’,全军上下就没几个人知道。”

    颍川黄巾揭旗造反还没多久,阳翟之围又是刚刚被解,郡府还没能和地方县、乡取得太多联系,目前只知道他们的首领是波才,何曼这个名字也是前两天才刚听说的,对於黄巾军中其它的渠帅、小帅,郡府里的众人实在知之不多。这也并不奇怪。毕竟,不管黄巾军现在的声势有多大,他们只是底层的老百姓,即使如波才、何曼、李大目这样的头领也不过都是些商贾、农夫的出身罢了。郡府里的诸吏多为衣冠子弟,平时哪里会对他们有了解?这要是放在往常,就算在路上碰见,郡府中的诸人也不会多看他们一眼的,——而就是这样他们看不上眼的人,如今把帝国搅了一个天翻地覆。

    陈盼打头,江伟次之,方悦殿后压阵,迎着渐亮的天色,一百余人络绎行往襄城县。

    走了一截路后,江伟觉得有点不对,转回头往诸人中看了看,恍然大悟,说道:“我说我怎么总觉得有点不对呢?盼师,咱们是溃卒,行路的时候不该是这样!”

    陈盼闻言,也回头往后头的诸人中看了一眼,也发现了问题。

    他带来的那五十个里中子弟倒也罢了,没有经过什么训练,走起路来散杂凌乱,可周澈拨给他们的那百名亲卫因为常年受周澈操练之故,今又是“深入敌境”,将要承担“里应”的重任,精神难免高度集中,走起路来就排列得整整齐齐,或紧握矛、锄,或紧握刀柄,不时顾盼左右远近,一个个警惕性十足。

    此时天色方亮,路上并无行人,道边的田野中也无人踪。

    江伟叫诸人停下,说道:“咱们是溃兵,行路时不能这么严整,得散乱起来!也不要警惕性十足。从现在开始,咱们就算进入了襄城县境内,襄城县内都是咱们的‘友军’,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你们都放松点,不要总握着刀剑矛戟,好像一有不对就要随时动手似的!”

    方悦从阵后赶上来,听了江伟的话,也说道:“老江说的对!你们这副模样,任谁一看都知道必有问题!咱们又不是没与贼兵接过仗,贼兵乌合之众,行军打仗杂乱无章,你们这副模样和他们相差太远!别紧张,有什么可怕的?当日在阳翟城外,吾等从将军几次横击贼阵,当时贼兵有十万之众,吾辈尚且来去自如,何况今日?这县内只有数千贼兵而已!以往操练咱们,常说:打起精神。今天咱们装扮溃卒,我则有另一句话要说:放下精神!”

    亲卫们笑了起来,应道:“诺!”

    陈盼听他两人教士兵装溃卒,心道:“这两天我从周君在军中,观他帐中诸将,如王慧、方悦等人者各有所长,如江伟、祁杉等人者更不必说,皆武勇之士,又如荀攸,智谋迭出。凡兵乱之时,既是百姓受苦时,也是英雄建功立业时,能得这些人相助,足见周君之长,他将来定能在平贼乱中成就一番大事,前程不可限量!”感叹不已,又想道,“周君昔在东乡已有种种不凡!於今观之,其不凡处更胜往昔了。”

    晨风清凉,拂面轻吹。

    陈盼等人或扛矛,或荷锄,散漫松杂地走在官道上。远望之,如一群从田间归家的农夫。

    道路两边原本种植了成排的松柏树木,波才、何曼率部来后,将这些道边树砍伐了不少,用来制作兵器和攻城器械,使得先前“隐以金椎,树以青松”的美景不复再有。放眼四望,道路两边多是新被砍出的树桩,还有些被砍倒但大约不合用的树木,就被随意地被丢弃在路边,有的歪倒在路边的田野中,压在长出还没多高的青苗上边。

    一路走来,路过了几个野亭、乡里。

    几个野亭的亭舍中都是空空无人,有的大门被取走了,有的院墙被推塌了。从野亭外走过时,有两个亭舍的院中隐见血迹,其中一个还有几具伏尸,伏倒在一棵高大的槐树下。树上两只黑鸦,见他们走近,呱呱叫着振翅飞走了。

    江伟说道:“此必是贼兵起时,亭中吏卒反抗不成,反被杀戮。”

    几个野亭里都没有人,路过的几个乡里中也是空空荡荡,基本不见有人出入,偶然遇到一两个人,一瞧见他们这伙人,也都像见了鬼似的,忙不迭地奔逃回里中。陈盼叹道:“以前我也来过襄城县,当时人烟茂集,路上尽是行人,乡亭内外不时有乡民出入,没想到於今却萧条破败成这个样子!唉,周君说波才、何曼纵兵四掠,道上无人、乡里空荡、乡民见到吾等如见鬼怪,想必就是因此了!”

    西南行十余里,天光大亮。

    路上不再空旷,开始出现一群群的人。诸人接连遇到了两三股。这些人大多褴褛衣衫,也有穿着不合身的丝衣绸服的,乃至有穿女子衣裳的。

    陈盼与江伟对视一眼,心中皆知:“此等必是贼兵了!”

    江伟不动声色地落到后边,小声对压阵的方悦说道:“老方,快到襄城了,前边接连遇到贼兵,从现在起要多多谨慎了。”

    方悦应道:“好。”

    两人正窃窃私语的说话,队伍停了下来。

    江伟忙往前看,却是被十几人拦住了。这十几人以一个骑士为首,这个骑士披着黑甲,提着一支长矛,坐下骑的却不是马,而是一头牛。

    江伟冲方悦使个眼色,示意他小心从事,随后急忙快步向队伍前边走去,一面走,一面小声叮嘱经过的那些士兵和陈盼带来的子弟:“不要紧张,不要紧张!看我号令行事。”到的前头,陈盼正与那骑士说话。

    应该是这骑士在问他们的来历,陈盼把之前编好的假话拿出,正说道:“我等是李大目的部众,此前阳翟兵败,与李大目失散了,本欲归家去,路上听说上师正在此处收拢各军,因复又赶来投军。”他问道,“不知我家渠帅李大目现下可在县中?”

    那骑士打量了陈盼几眼,又看了看走过来的江伟,再又看了看散站在路上的百五十人,问道:“你们是颍阴人?”

    颍川郡地方不大,比起汝南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