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9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哲子闻言后便笑起来,离开自己的席位微微欠身表达对郭荷的敬意,继而又说道“郭公乃是陕西儒宗,经学冠冕,能得赞赏,实在幸甚。先贤或言或行,自有大义包蕴其中,可惜圣王之道渐微于时,难免使人有蹊径难行之叹。行台治事以来,于宣教一端须臾不敢懈怠,天中也多冠带苦学,但也不敢自言堂皇,实在深盼能有郭公此等贤道大宗师襄助辅成,这也是南北饥渴困顿之众殷切之望啊!”

    听到大将军言辞之中不加掩饰的招揽之意,张重华也忍不住望向郭荷,想要看看此人心意如何,是否也如对待他家的示好一样不加理睬。

    眼见大将军离席屈就,郭荷也稍作侧身以示恭谨,继而拱手道“大将军贤明当国,匡扶社稷,我等关陇野众,也都深仰行台威泽,广有受惠。礼及老朽卑鄙之流,深感荣幸。西土偏野走卒,不敢望庙堂之用,但也久仰天中品类之盛,盼能得于瞻望。”

    听到郭荷虽然婉拒了自己的招揽,但也并不排斥前往天中进行学术上的交流,沈哲子倒也比较满意。

    他对于郭荷其人,倒没有什么认识,只知其人在关西时誉崇高,但若真的引用于行台,也还没考虑好该要置用何处。只要其人并不排斥与行台的接触,沈哲子相信凭着行台的包容力,也能得于恰当的吸收。

    等到他归席之后,又顺势召来几名馆院学子,就在席前稍稍展露才气,请郭荷之类关西学宗进行点评。

    身为馨士馆学子,韦轨同样有幸列席于侧殿。眼见正殿上一些优秀同窗们能与大将军和郭荷这样的关西大宗师对面论道,韦轨心里同样充满了羡慕,不过倒也并没有太多失落。

    他所出身京兆韦氏,旧年乡势确是不弱,但却素无家学,一直到达天中才有幸接触艰深的经学义理,学问造诣尚是浅薄。这一点自知之明韦轨还是有的,明白自己即便是得于登殿,更大几率还是要见笑于人。

    因有这点认识,对于自己不能在这样盛大的场合里得于彰显,羡慕之外,韦轨更多的还是一种自惭并知耻后勇,以此来鞭策自己。

    宴会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后便稍作罢席,大将军起身离殿,入后稍作歇息,殿堂内时流也各自起身活动一番。

    趁着这个机会,韦轨也离开他们所列席的这一方侧殿,转去寻找自家家人。他今次回来本没有通知家人,之后于石积市中发生一场闹剧之后,便更加的深居简出,到现在都还没有归家探望。

    大将军离开殿堂后,弥漫在大殿中那股淡淡的威压便也消退许多,此刻与会众人或在殿内、或立廊下,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小声议论。

    韦轨行过人群,偶也听到他们讨论的话题,有的在述说着武事的兴盛,有的在讨论那戏剧在视听之娱上的新趣,也有的在评论天中学子风貌如何,但讨论最多的莫过于此前雍州刺史府长史张鉴所述说的内容。

    众人所以对此有着浓厚兴趣,一则是此前并没有接触此类资讯的机会和途径,二则是受到了太大的震撼,此刻谈论起来,惊诧之色仍然难消,但也不乏人言语神态里持狐疑态度,对此不敢深信。

    老实说,韦轨在听到这些后,心中也是无比的惊诧。今次归乡,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乡土的巨大改变,当这些改变被罗列为具体的数据之后,较之往年认知中前后对比的云泥之判,才让他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

    不同于乡人们对此还存怀疑,韦轨却是深信不疑。他久在天中,对于行台这种行事风格已经感受颇为深刻,而类似政务数据的披露,在天中也都是寻常,甚至馨士馆中就有保存历年此类籍册的藏书楼,任由学子借阅考据,得以更全面认识行台历事以来的发展与变迁。

    对于这些数据真实性的怀疑,天中早有,而且由于学风开放宽容,甚至就有人将这份怀疑付诸行动,亲自动手审查其真实性,所得结果证明真实无误。

    虽然在天中居留时日尚浅,但韦轨却深受天中风格感染,今次回乡,多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就像耳闻乡人对那些数据表示怀疑,这其实很简单,抓住其中一些数据走访统计,真伪如何都可追溯。

    但总有人懒于行、勤于断,只会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揣测,反倒暴露出自己的浅薄与无知。百言不如一行,当这些人还在夸夸其谈的时候,浑然不知在他们的认知之外,整个天下早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韦轨在殿堂内外游走片刻,才在大殿之外的一座偏阁里找到自家族人,他的兄长韦谌正与几名相好的乡士散坐在偏阁里,各自手中还持着印制精美的图籍正在低声议论,大概也是讨论于此有关的话题。

    察觉到阁外有人行入,便各自噤声,显得有些警惕,待见是韦轨行入进来,阁内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阿兄。”

    韦轨阔步向前,对着兄长韦谌深揖为礼,他的父亲壮年而夭,韦轨可以说是被兄长教养成人,因此对兄长也是素来敬畏有加。

    韦谌年在三十多岁,颌下留着浓密的短须,隆鼻方脸,望去自有一种不苟言笑的严肃。看到韦轨行入进来,他眸中喜色一闪而过,旋即却冷哼一声“既然早早便归乡,为何至今才来见?如此亲伦之道,莫非也是天中教你?”

    听到阿兄语气不善,韦轨也垂首不敢反驳,只是恭敬说道“我旧年一意孤行,居留天中,本意能彰乡士风骨于中州,久来寂寂无名,学业、事业都未立就,实在羞惭,不敢……”

    旁边几人见这兄弟间气氛有些僵硬,便开口圆说缓解“七郎这么说,那就太谦了。早前石积市冯家别业之事,我家儿郎也有眼见,七郎你既能相随沈大将军巡行出入,又能于小沈相坐论交,才声达显,已经胜过咱们乡士良多。”

    听到这话,韦谌脸色才有几分缓和,抬手示意韦轨坐到他的身边,而后才又微笑着对人说道“这小子能够知道惭愧,倒也有几分自识。咱们关西乡流向来都有自立世道之内的技力,倒也不必一味求宠于人来彰显自身。”

    阁内众人都知刺史府并京兆府对待韦家实在谈不上和善,此刻听到韦谌如此不以为然的语气,发声那人一时间也有几分尴尬,转又笑道“韦兄风骨硬朗,不媚于俗,也实在是咱们乡流翘楚。”

    “不过一个孤僻乖张的异类厌物罢了。”

    韦谌闻言后便又微笑着摇摇头,继而才又看了幼弟一眼,说道“既然已知自身不足,无能显出天中,今次归乡也合事宜,往后安守乡里,也不必再作那些无聊的杂思。”

    听到阿兄不容置疑的语气,韦轨脸色蓦地一变,也顾不得眼下尚有旁人在场,当即便开口道“阿兄素来教我,凡事都应竟于始终。我入学天中,学业不过稍窥门径,尚有诸多义理需要听教,若是此刻辍学归乡,则旧知俱废,前功尽弃。况家业自有阿兄居治,我才弱智浅,诸事还要仰仗亲长庇佑,即便居家,也无益家事,还请阿兄体恤纵容,允我安于学业。”

    韦谌眼见韦轨反应如此激烈,脸上登时便流露出不悦之色,他还未及开口,旁侧已经有人说道“七郎,三兄留你在乡也是为了你好啊,你怎么能……唉,你又哪里知道,行台薄我乡士良多,你若在家尚有乡亲相望关照,孤立天中实在祸福难测,稍有行差踏错,或还要被人加以穷究,祸及家门啊!”

1278 天中启智() 
韦轨听到这话,更加的不以为然,正色道:“行台治下,法度严明,我自谨慎严守,绝不悖法逾规,言何祸福难测?”

    “天真!你所言进学,若学的只是这些伪善虚无的假说,不学也罢!”

    韦谌闻言后,神态更加的不悦,拍案冷哼,直接背过身去,甚至懒于再看这个不知世事艰深的兄弟。

    旁侧众人听到韦轨这种不谙世事的憨厚之言,也是一脸不认同的叹息:“七郎你这么想,那就实在大错。世道久来至理,便是恃强凌弱,所谓法度如何,不过是施暴于人的掩饰罢了。世道何者当势,俱都不能免俗,行台……嘿,沈大将军其人确是丰采绝伦,但若讲到要将手中权柄与人共享,也实在不可过高寄望。”

    听到亲长一副洞悉世事的语气,韦轨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开口道:“此论我却不能认同,生人所以异于禽兽,在于明伦知礼,正统所以别于逆统,在于章法严明。行台所用,便在于兴复王治,强而不暴,刑而不虐,公器所以授人,在于量才为用。胡虏所以享国难久,就在于强暴逆取,章制无存。以禽兽强弱残食之道,妄笑人伦典章是非,这实在难称德音,自误及人!”

    “与这个固执偏信的小子,又有什么可说的!他宁可信服那恃强伪善面目,都不信骨血亲人深及肺腑的说教,已经是愚蠢到了极点!”

    韦谌闻言后更是怒不可遏,直接拍案而起,戟指着韦轨怒声道:“我若知你行入天中,只学到这些痴愚异说,学到如何忤逆亲长,就不该放你外出浪荡,引人耻笑!”

    眼见阿兄如此愤怒,韦轨也不敢再坐席中,避席而出,面北而跪,垂首道:“我实在不敢违逆亲长,但既然侥幸成人,也实在不甘只做仰于庭门篱下的豚犬,希望能以薄力邀得美誉,益我家声。亲长教我,诚是寄意殷厚,但世道波澜壮阔,又远非故念旧识能及,如何稳立安身,仍须方寸自度。”

    “关中所称天府,所拥四方险关。但永嘉以来,社稷板荡旧年乡危种种,并不逊于世道其余境地,可知山川之险,实在不能庇护人远于祸患,关中乡情如何,仍与大势息息相关。乡人所以保全,自闭固守之外,也多仰于侥幸。”

    韦轨本身便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并不会盲从于旁人所谓的教诲,所以早前私自组织率领乡徒出迎王师,又在同行者俱都归乡后,独身留在天中求学。

    所以这会儿他也是一脸端正严肃的陈述自己对于时势的看法:“王师西征收复关中以来,诸位乡亲俱都亲眼有见,我乡土是如何日新月异,残破旧态荡然无存。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天时流转,岂循私情?大势翻转,又怎能无顾啊!凛冬偎火,自可免于酷寒,但今时不同,难道还要负薪艰行于盛夏?阿兄,这样一个粗浅的道理,难道你不明白?”

    因见这兄弟争执,阁堂内其他人等俱都不便再留下来,各自悄声退去,目下留在这里的,不过是韦谌兄弟在内的寥寥几个韦氏族亲。

    听到韦轨不乏苦口婆心的劝言,韦谌一时间也是愕然,脸上怒色渐渐收敛,但也还谈不上彻底恢复平静,他负手良久才喟然一叹:“你才长成几许才力,识见又能有多深远?这粗浅道理,言则如此,可内中困顿几多你又能了解多少?”

    “七郎,行台势重,我们又怎么会不知,过往这些时日,也都想要极力靠拢。可是天中薄我乡士又是一个不争事实,我家苦立京兆,纵受胡虏穷迫,也只作隐忍,不敢失节。但关中复治以来,我家却反因乡势当选而屡受打压。京兆李弘执法酷烈,频频制裁我家以彰显其人刑威,当中辛苦多少,你又怎么能够尽知?”

    “是啊,负薪入夏诚是愚蠢,但咱们家众都是酷寒之中忍熬出来。行台或能得于一时政通人和之美,但谁又能笃定天时不再流传?因此一时之燥热,毁我御寒之棉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短视?”

    韦轨听到这里,便也忍不住叹息一声,明白家人们所以抵触行台政令,主要矛盾还是在于不愿意放弃过往多年负艰历险所经营起来的家业。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一旦被打压剥夺殆尽,则不啻于袒露郊野,一旦再有寒潮涌来,则未必还有幸熬过去。

    想了想之后,韦轨才又说道:“我旧友冯三,其家托庇行台治下……”

    “冯氏微户,诈幸鹊起之流,不可并论我家。”

    韦氏近来虽然乡势屡遭打压,但仍根深蒂固,对于冯家那种完全托庇行台羽翼之下的骤兴门户还是有些瞧不上眼。

    “咱们杜陵乡宗杜氏……”

    “杜氏所以老树新发,全系杜道晖一人而已,其余乡居族众,实不足道。”

    听到家人们随口的反驳,可知对此也是思量日久,令得韦轨一时语竭,片刻后,他才又涩声道:“弘农杨氏,海内名族,如今安在?”

    这一次,家人们算是彻底被问住,一个个瞠目结舌,满脸不乏苦涩,过了一会儿,才又有人低声道:“七郎先时不是还说,行台兴复王治,强而不暴,刑而不虐?这种寰宇侧目的惨事,岂可一再施为?”

    “所以,我也实在不解,诸位亲长既然识见及此,缘何又要方寸之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